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本以為是卸掉了「包袱」,不曾想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餵奶、夜醒、生病...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累的,恨不得去爬山......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儘管媽媽們小心翼翼了,但還是有些問題防不勝防,比如寶寶的視力問題。
科大大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個4歲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體檢時被查出右眼視力只有0.1,接近失明。
來源:搜狐網
四年來,孩子一直用一隻眼睛看世界,家長竟然都沒發現!
實際上,小寶寶的視力問題很難發現,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約有100萬盲童,其中30%-72%的盲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到底如何及時發現寶寶的視力問題?又有哪些視力檢查是有必要去做的呢?
今天科大大就為你們一一解答。
1
「1遮2看3不能」口訣:及時揪出問題!
有些家長反映:寶寶都3歲了,視力怎麼還不到1.0,是不是有問題啊?
實際上,剛出生的寶寶看到的世界本身就很模糊,隨著月齡的增長,會經歷「從遠視到正常的過程」。
圖片來源:英國眼科醫生Romesh Angunawela
寶爸媽可以對照下表中數值,來判斷自家娃的視力情況。
又有寶爸媽問了,是不是只要對應《不同年齡視力標準表》就萬事大吉了?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眼部狀態,來及時的發現異常。
為此,科大大必須要拿出自己的「視力寶典」,——「一遮二看三不能」。
一遮:
1歲後,嘗試用手遮住寶寶的眼睛,看寶寶有沒有哭鬧、不開心等激烈的反應。
二看:
寶爸媽隨時留意寶寶黑眼仁中心,是不是出現了紅色、白色和黃白色的反光。
看孩子有沒有眼瞼下垂,或者總是歪著腦袋看東西,走路時不時的摔倒等情況。
三不能:
1個月時,不能看燈光,有明顯的見光流淚現象。
3個月時,視線不能跟著眼前的小玩具來迴轉動。
6個月時,小手不能抓眼前的小玩具。
如果發現寶寶有上面這些異常情況,一定要馬不停蹄的趕緊去醫院!
除此之外,以下這幾種情況也不能忽視,要第一時間找眼科醫生給寶寶做檢查哦。
除了仔細觀察,定期的眼部檢查也是必不可少,但到底該做哪些檢查呢?
2不同年齡段眼部篩查,千萬別漏!
為啥要建議家長定期給寶寶做眼部檢查呢?
因為寶寶常見的眼部疾病還是非常多的......
那麼具體要做哪些檢查呢?
不同年齡段對應的檢查方式是不同的:
出生後2-7天:
兒科醫生會對寶寶的眼部做常規檢查,主要看一下有無眼部的先天畸形、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等。
嬰兒和3歲以下兒童:
0-3歲,家長要帶寶寶做8次常規體檢,對孩子的視覺行為做評估。
分別在滿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周歲、18個月、2周歲、3周歲的時候,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醫院保健科即可。
3歲及以上兒童:
所有≥3歲的寶寶都要嘗試用視力表檢查視力,而且整個兒童期都應定期監測。
實際上只要寶寶能用語言表達、並且願意配合醫生檢查的,就隨時可以去查視力,不用死卡年齡的。
≥5歲的兒童:
AAP(美國兒科學會)指南建議,在5、6、8、10、12和15歲時檢查視力。
一旦檢查中顯示寶寶眼部有問題,最好及時根據眼科專科醫生建議進行矯正或治療。
同時,科大大建議家長,給孩子建立「眼健康檔案」,監測眼健康。
寶爸媽可以在檢查的時候,主動要求建立,這樣寶寶每次的病例、檢查情況都會更新在檔案裡了。
寶寶的視力,防比治更重要,如何預防?往下看吧!
3傷害視力4大元兇,必須防!
還記得科大大的科言科語嗎?
尤其0~2歲是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階段,更要重視。
所以科大大給大家揪出了4大傷害視力的元兇:
床頭掛件離得過近
小玩具掛的太近,會影響寶寶的眼部協調能力。
最好多個角度懸掛多個玩具、距離寶寶的眼睛40cm以上、定期移動玩具位置。
睡覺不關燈
光線的刺激,使眼部肌肉處於緊繃的狀態無法放鬆,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眼疲勞、早近視等問題。
家長可以準備一臺不超過8W的小夜燈,放在低於床面的位置,照顧孩子的時候打開,用過馬上關掉。
洗澡開浴霸
浴霸釋放的強光會對寶寶的視網膜造成傷害,還有取暖用的小太陽、五顏六色光線的玩具、閃光燈等。
寶寶洗澡前,提前將浴霸打開,溫度上來後關掉浴霸,再帶寶寶洗澡。
過早接觸、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2歲以內,不建議給寶寶看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如果無法避免,每天的觀看時間要控制在15~30分鐘左右,分2~3次進行。
同時,科大大還有一份近視預防秘籍送給家長們哦!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寶爸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寶寶的視力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
科大大希望寶寶們的這扇窗永遠明亮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