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熱衷於講述神童的故事,故事只要加上「天賦異稟」四個字便能四面開花、奪人眼球、流傳不朽。
北宋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叫王安石,王安石有個同鄉叫方仲永,兩人都出生在江西撫州。王安石住在臨川區,方仲永住在金溪區,兩個地方相隔不過數10裡,也就是5000米的距離。
王安石和方仲永同歲,但是兩人卻有著很大的差距,大概就如同燕雀不能與鴻鵠相提並論那樣吧。
5歲時,王安石還懵懵懂懂,方仲永就已經能作詩,因此震驚鄉裡。鄉裡除了震驚方仲永幼有所成,更震驚他無師自通。
方仲永出生於一個農戶,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也不曾請過師傅教他讀書認字,他怎麼就能作詩了呢?
這不等於沒學過走路就能飛了嘛,答案再清晰不過了:方仲永一定是神童,根本不需要學習,自有老天賦予他才能。
方仲永的天才事跡很快傳開了,鄉親們爭著拿錢請他作詩。
看著方仲永小小年紀就受人追捧還實現了經濟自由,王安石很羨慕,他把方仲永當成了自己的榜樣,並暗暗刻苦用功,期望有一天能趕上偶像的皮毛。
這邊是王安石日復一日的努力,文採見長;另一邊是方仲永輾轉於街頭巷尾替人作詩,撈了個滿缽金。
13歲那年,因為王安石跟隨父親去金溪探親,兩人終於見面。
以一種小迷弟的心態,王安石請偶像給自己作首詩。
方仲永大筆一揮,寫完了。
王安石激動且神聖的捧過來一看,什麼玩意?這也能叫詩?
原來神童早就在荒廢度日中被撤去光環,跌落神壇。
幾年後,王安石考上了進士,突然想起了方仲永,就向身邊的人打探他的消息,一打探才知道,方仲永已經做回農民。
王安石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傷仲永》。
《傷仲永》是王安石最出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感情真摯,文末一句「泯為眾人矣」,蘊含了太多的痛惜和唏噓。
有神童泯為眾人的故事,就有石頭雕琢成玉器的故事。
梅蘭芳時常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這話真不是謙虛。
據梅蘭芳的姑母回憶,在梅蘭芳8歲的時候,家裡人給他請了老師講戲,講的是老腔老調的開蒙戲,不料就四句戲文,他硬是半天都上不了口。
梅蘭芳的遲鈍把老師都給氣壞了,直接跟他說:「祖師爺沒給你飯吃」,之後就再也不來教戲了。
然而,「祖師爺沒賞飯吃」的梅蘭芳懂得了發奮苦學的重要性。
「有時候我倦了,嘴裡哼著,眼睛卻不聽指揮,慢慢閉攏來,想要打盹兒,他(吳菱仙)總是輕輕推我一下,我立刻如夢方醒,掙扎精神,繼續學習。」
有句爛大街的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因有了這種不放棄的咬牙堅持,才成就了中國戲曲一代宗師。
年輕的梅蘭芳妥妥的小鮮肉一枚,而且是那種看起來很「貴」的高級鮮肉,頗有小說裡「公子世無雙」的氣質,但他小時候卻是其貌不揚。
據琴師姜鳳山回憶,梅蘭芳去向路三寶拜師學藝,路三寶一見到他的長相就忍不住嫌棄:「瞧你這德性,癩眼邊,招風耳,還唱戲呢?」
最後是梅蘭芳磕頭作揖,央求著路三寶,路三寶才勉強將他收下的。
可是,奇怪的事發生了:從十八歲開始,梅蘭芳的相貌就一天比一天好看了,二十歲以後更是出落得玉面朱唇,反串起女性人物那叫一個「水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努力這種事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臉蛋看見身子那麼努力,也不好意思拖後腿。
《我的野蠻女友》裡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你以後有了小孩,千萬不要告訴他很聰明,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願意努力了。
我想這句就要告誡我們不要過度渲染天賦的作用吧。
我們常常議論某些牛人天賦異稟。
事實上呢?這些牛人往往沒有天賦,他們只不過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某些特質,比如堅持,比如自律。就算有天賦,如果一味倚仗天賦而不屑腳踏實地的努力,反而更容易平庸。
李白很有天賦吧,15歲就在文壇聲名大噪,30歲不到就寫出《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詩或是醉酒當歌,或是氣吞山河,大筆一揮,就揮灑出半個盛唐,可這樣的天賦詩人,也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有前人照路,以史為鑑吧。
註: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