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為眾人的方仲永,沒天賦的梅蘭芳,為何別誇孩子聰明?

2021-01-10 李舒舒

中國人熱衷於講述神童的故事,故事只要加上「天賦異稟」四個字便能四面開花、奪人眼球、流傳不朽。

北宋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叫王安石,王安石有個同鄉叫方仲永,兩人都出生在江西撫州。王安石住在臨川區,方仲永住在金溪區,兩個地方相隔不過數10裡,也就是5000米的距離。

王安石和方仲永同歲,但是兩人卻有著很大的差距,大概就如同燕雀不能與鴻鵠相提並論那樣吧。

5歲時,王安石還懵懵懂懂,方仲永就已經能作詩,因此震驚鄉裡。鄉裡除了震驚方仲永幼有所成,更震驚他無師自通。

方仲永出生於一個農戶,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也不曾請過師傅教他讀書認字,他怎麼就能作詩了呢?

這不等於沒學過走路就能飛了嘛,答案再清晰不過了:方仲永一定是神童,根本不需要學習,自有老天賦予他才能。

方仲永的天才事跡很快傳開了,鄉親們爭著拿錢請他作詩。

看著方仲永小小年紀就受人追捧還實現了經濟自由,王安石很羨慕,他把方仲永當成了自己的榜樣,並暗暗刻苦用功,期望有一天能趕上偶像的皮毛。

這邊是王安石日復一日的努力,文採見長;另一邊是方仲永輾轉於街頭巷尾替人作詩,撈了個滿缽金。

13歲那年,因為王安石跟隨父親去金溪探親,兩人終於見面。

以一種小迷弟的心態,王安石請偶像給自己作首詩。

方仲永大筆一揮,寫完了。

王安石激動且神聖的捧過來一看,什麼玩意?這也能叫詩?

原來神童早就在荒廢度日中被撤去光環,跌落神壇。

幾年後,王安石考上了進士,突然想起了方仲永,就向身邊的人打探他的消息,一打探才知道,方仲永已經做回農民。

王安石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傷仲永》。

《傷仲永》是王安石最出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感情真摯,文末一句「泯為眾人矣」,蘊含了太多的痛惜和唏噓。

有神童泯為眾人的故事,就有石頭雕琢成玉器的故事。

梅蘭芳時常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這話真不是謙虛。

據梅蘭芳的姑母回憶,在梅蘭芳8歲的時候,家裡人給他請了老師講戲,講的是老腔老調的開蒙戲,不料就四句戲文,他硬是半天都上不了口。

梅蘭芳的遲鈍把老師都給氣壞了,直接跟他說:「祖師爺沒給你飯吃」,之後就再也不來教戲了。

然而,「祖師爺沒賞飯吃」的梅蘭芳懂得了發奮苦學的重要性。

「有時候我倦了,嘴裡哼著,眼睛卻不聽指揮,慢慢閉攏來,想要打盹兒,他(吳菱仙)總是輕輕推我一下,我立刻如夢方醒,掙扎精神,繼續學習。」

有句爛大街的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因有了這種不放棄的咬牙堅持,才成就了中國戲曲一代宗師。

年輕的梅蘭芳妥妥的小鮮肉一枚,而且是那種看起來很「貴」的高級鮮肉,頗有小說裡「公子世無雙」的氣質,但他小時候卻是其貌不揚。

據琴師姜鳳山回憶,梅蘭芳去向路三寶拜師學藝,路三寶一見到他的長相就忍不住嫌棄:「瞧你這德性,癩眼邊,招風耳,還唱戲呢?」

最後是梅蘭芳磕頭作揖,央求著路三寶,路三寶才勉強將他收下的。

可是,奇怪的事發生了:從十八歲開始,梅蘭芳的相貌就一天比一天好看了,二十歲以後更是出落得玉面朱唇,反串起女性人物那叫一個「水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努力這種事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臉蛋看見身子那麼努力,也不好意思拖後腿。

《我的野蠻女友》裡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你以後有了小孩,千萬不要告訴他很聰明,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願意努力了。

我想這句就要告誡我們不要過度渲染天賦的作用吧。

我們常常議論某些牛人天賦異稟。

事實上呢?這些牛人往往沒有天賦,他們只不過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某些特質,比如堅持,比如自律。就算有天賦,如果一味倚仗天賦而不屑腳踏實地的努力,反而更容易平庸。

李白很有天賦吧,15歲就在文壇聲名大噪,30歲不到就寫出《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詩或是醉酒當歌,或是氣吞山河,大筆一揮,就揮灑出半個盛唐,可這樣的天賦詩人,也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有前人照路,以史為鑑吧。

註: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孟小冬傳》| 梅蘭芳與杜月笙,為何都愛上了她?
    從此,孟小冬傳承了餘叔巖的衣缽,成長為響噹噹的鬚生冬皇。天成佳偶遇知音冬皇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愛情為何破碎離殤?但是別忘了,命運像個淘氣的小孩,他的變臉比翻書還快,有些犧牲,會讓你到頭來一無所有。一場意外的命案,將孟小冬和梅蘭芳的婚姻推向懸崖。
  • 努力和天賦,哪一個更重要?
    研究者在實驗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一個孩子做好一件事,你誇他很努力,或者告訴他成功是因為外在努力結合了自身的智慧,他會覺得「嗯嗯,我成功有道理啊,我下回還這麼努力,就可以再次成功」;如果你誇他聰明,他會覺得「臥槽,我成功是內在原因啊,我不論努不努力都會成功,沒意思,誰讓我是天才呢」。
  •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何至死都不肯原諒李玉剛?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他將獨特的梅派藝術傳播到世界的舞臺上,在全世界大放異彩,梅蘭芳大師去世後梅葆玖成為梅派藝術的傳人。在父親影響下,梅葆玖也成為一代京劇大師,而梅派藝術也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歌手李玉剛,他的一曲《新貴妃醉酒》紅極一時。
  • 研究證實:擁有以下「面相」的孩子是真聰明,一般孩子比不了
    文|秘籍君前幾天帶閨女出去玩,遇到相熟的人,見了我閨女都誇她,這孩子一臉的「聰明相」。為人父母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孩子,當然很開心。可這話我也不是聽到一兩次了,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有人這樣誇她。一開始我聽到也蠻開心的,後來就開心不起來了。
  • 一代名伶梅蘭芳兩次兼祧倆正妻,一次失敗一次成功,關鍵看原配
    今天要說的故事是名伶梅蘭芳的事情。我們都了解他靠著他的嗓子紅極一時。但是除了天賦加身之外,沒有後天條件的輔助,他又怎麼走到如今的地步。這些功勞是離不開他的老婆的。說到梅蘭芳的老婆,我們都知道他跟孟曉冬的事情,那麼在孟曉冬之前,他還去過兩個老婆,只不過這兩個老婆嫁給他之後的命運截然相反。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所以別瞎高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家長說誰誰誰家孩子真聰明,誰家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等等,當然了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這樣的稱讚。不過並不是小時候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一定都有出息,很多孩子小時候精過了頭,但是聰明卻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因此長大後更容易耍小聰明,而缺乏大智慧,因此長大後也很難成功,所以建議家長們別高興得太早。
  • 黃金榮明知道杜月笙對孟小冬有意思,為何還造勢讓梅蘭芳與她合作
    黃金榮明知道杜月笙對孟小冬有意思,為何還造勢讓梅蘭芳與她合作1947年9月,由杜月笙當主辦人,為陝西水災準備了一場賑災義演,義演的嘉賓中包括孟小冬和梅蘭芳,兩個昔日的情人再見面實在是有點尷尬。杜月笙的安排是分別由孟小冬和梅蘭芳唱大軸,其中孟小冬兩場,梅蘭芳八場。這樣,兩個人就不會碰面了。
  • 梅蘭芳善聽逆耳之言
    □蔣光宇  有一次,年輕的梅蘭芳去拜一位老藝人為師。老藝人仔細打量後搖頭拒絕,理由是:梅蘭芳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無光、不靈。  梅蘭芳聽後並不氣餒,反而激發了學藝的決心,加強了眼睛的鍛鍊。他養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跟隨鴿子一起飛翔。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跟隨金魚一起遨遊。
  • 誇孩子要在點子上,心理學博士吉洛特:描述性的誇孩子更有效
    節目組為她選擇了一位英俊的義大利外教Angelo作為輔助老師。Angelo見到山本恭華第一天就開始讚美她:「黑色頭髮和紅色眼鏡很配。」聽到被如此的讚美,山本恭華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害羞的回應:「沒有、沒有」。不過,看得出來,她當時內心真的很開心。
  • 站在金字塔頂端的2%成績優秀學生,靠的是天賦還是努力?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天賦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存在的,並且這種差距會影響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大多數人卻高估了這種純天賦的重要性,會認為具有天賦的人才能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因為擁有天賦,雖然他們依然要為夢想而努力,但比起普通人,他們需要的時間更短一些,並且最終能攀登到更高的高度。
  • 兩任丈夫,孟小冬這樣評價: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是「真」流氓
    兩人的婚姻為何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呢?一切還要從二人的相識說起: 梅冬之戀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她的父親、伯伯、叔叔都是京劇演員。受家庭環境影響,孟小冬順理成章地走上了藝術之路。她九歲開蒙,學習老生。十二歲登臺,十四歲在上海共舞臺演出,同臺的有露春蘭、粉菊花、姚玉蘭等名角。
  • 京劇大師梅蘭芳八字分析
    制殺是以技藝才能搏名利,以才藝成名之命;無印無財也無殺,如傷官見官,還能形成傷官去官格,意為去盡官來我當官,是朱元璋似的,一心謀反幹革命,天下獨我其誰的傲視群芳的人物。無財無印無官無殺,還能形成一種格局,就是傷官喜比格,以技藝贏得眾人的稱讚喝彩,這種多為技藝才能的演藝人員,多會受到群眾觀眾的追捧,人氣很旺,觀眾對之大為讚賞。
  • 梅藝節前一起認識真實的梅蘭芳
    你聽說過梅蘭芳嗎?   被問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梅蘭芳?京劇大師誰沒聽過啊!」   首先是一個苦練成才的故事:因為祖師爺沒給這碗飯   梅蘭芳先生為什麼會學戲?原因很簡單嘍:家族事業!   梅蘭芳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同光十三絕」之一:著名京劇青衣演員梅巧玲先生。
  • 人的先天聰明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
    人的先天聰明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尚書》有言:「斅學半。」斅,讀音xiào,音義皆同「效」,指的是一個通過效仿學習,從而領會並獲取知識本領的過程,所以《說文》講:「斅,覺悟也。」俗話說:「不會斅哩,發癢撓哩。」還說:「天生一半斅一半。」
  • 魯迅罵梅蘭芳演的林妹妹眼睛太凸、嘴唇太厚,不死不活,不如村女
    文化人罵人讓人分不清在誇還是在罵,魯迅罵人自然是大師級水平。要是他不喜歡誰,那就可以讓你「聲名鵲起」,立馬上熱搜。其實梅蘭芳並沒有得罪過魯迅,可是因為魯迅從小就極其討厭聽京劇,所以梅蘭芳也就因為魯迅的這個個人愛好無故中槍。
  • 京劇史上最有名的科班總教習,常與梅蘭芳同臺,為何日子過成這樣
    徐淳 (作者為梅蘭芳琴師徐蘭沅的曾孫、北京市第五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我曾祖父稱蕭老為師叔,這是從哪論的呢?我家尊崇道教,蕭老是我曾祖父的祖父徐承瀚的道教弟子,故而蕭老長我曾祖父一輩。又因我曾祖父是梅蘭芳的琴師,蕭老是梅蘭芳長期的合作夥伴,因此二人交往更為密切。蕭老常來我家串門,但很少在我家吃飯。只因我家人口多,蕭老怕增加我家的負擔。
  • 問學生天資聰明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他們會怎麼回答呢?
    如果問,一個學生成材是天賦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我們做父母做老師的一定會說後天努力要比天資聰穎更重要,努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但問學生天資聰明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他們會怎麼回答呢?詹老師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後派代表發言。第一個同學說「天賦重要,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後半句話被很多人漏掉了。天賦才會賦予靈感,靈感才有創造力。」第二個同學說「努力更重要,愛因斯坦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曾被老師認為是笨學生,這是後天努力的成果。」
  • 盛一倫上《演員》被章子怡當眾說沒天賦,為維護章子怡,怒懟營銷
    《我就是演員3》播出後,雖然沒有之前的《演員請就位》那麼吸引眼球,但節目裡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和後者比起來,還互相誇對方裝蛇。前者說話很直白,一針見血。之前對李汶翰的評價可謂尷尬,更別說事後被發了小作文,還有李汶翰同時參加的另一個綜藝節目《追光吧哥哥》,雖然是自己的實力,但似乎一開始表現不佳,人氣之路也惡化了不少。繼李汶翰之後,盛一倫成了新的焦點。節目中很明顯盛一倫情商太低,還和李成儒聊了幾句,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盛一倫和張楠表演了一段《追光吧哥哥》,但他們還沒結束就熄燈了。
  • 梅蘭芳曾是享譽四大名旦之首,但他為何突然留起鬍鬚,拒不登臺?
    梅蘭芳劇照梅蘭芳生活照這張照片上的梅蘭芳先生,西裝革履,手裡拿著一個西式照相機,即使放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時尚洋氣的派頭。那時的梅蘭芳,雖然是紅遍京城的京劇演員,練的是傳統的童子功,但是走下舞臺,卻是引領新潮的現代派青年,臺上臺下風格迥異。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梅先生勇於接受新鮮事物,他也把這種思想,非常自然地融入了藝術創作中。
  • 為什麼有些老師總弱化天賦對學習的重要性,而跟學生強調努力?
    首先,學習中的天賦可貴,可終究是少數人。在學習中表現出明顯天賦的孩子是很少的一部分。這類孩子不用怎麼努力,甚至上課不聽講,他們只要自己看一下書和題,就能解決大部分學習中的難題。這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然而因為父母忽視後天栽培教育,最終仲永泯然眾人。很多人沒有仲永的天賦,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努力有用嗎?有用。就算有些人無論在學習上怎麼努力他也學不好,可是養成的努力習慣和品質卻會作用於人的一生,會讓人的人生充滿更多希望。哪怕沒有天賦,無法做到年少成名,但是至少一直努力,它可以幫助你做到大器晚成。對於大多人來說,努力是比天賦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