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史上最有名的科班總教習,常與梅蘭芳同臺,為何日子過成這樣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我家收藏著一張老照片,是蕭長華先生的。照片上看,蕭老七十來歲的樣子,長臉光頭,鼻直口闊,留著山羊鬍,雙目溫和,盡顯慈愛敦厚的長者風範。照片背面,有我曾祖父徐蘭沅的題字:「蕭老乃吾師叔,又是吾最知心的好友,我們心術信義皆同,語言合意。尋常見面談心,臨行總是不舍,必看走遠方歸。」讀及最後這句,體會著「必看走遠方歸」是怎樣一種情感,我在想,蕭老有著怎樣的魅力,才能令我曾祖父對怹如此敬仰呢?

徐淳 (作者為梅蘭芳琴師徐蘭沅的曾孫、北京市第五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我曾祖父稱蕭老為師叔,這是從哪論的呢?我家尊崇道教,蕭老是我曾祖父的祖父徐承瀚的道教弟子,故而蕭老長我曾祖父一輩。又因我曾祖父是梅蘭芳的琴師,蕭老是梅蘭芳長期的合作夥伴,因此二人交往更為密切。蕭老常來我家串門,但很少在我家吃飯。只因我家人口多,蕭老怕增加我家的負擔。

蕭老住在宣武門外西草廠的一個院落裡。怹家跨院裡有兩棵大棗樹,樹上結的嘎嘎棗特別甜。我奶奶宋喜珠是蕭宅的常客,因為我奶奶的老姨是蕭老的兒媳婦,因此我奶奶管蕭老叫蕭爺爺。我奶奶常去蕭家看老姨,每次去,蕭老總是熱情地拿出糖果招待她這位孫輩小客人。給我奶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甜甜的棗和院子裡的兩口大缸。缸上面蓋著銅蓋,本以為裡面裝著什麼寶貝,打開一瞧,卻原來分別裝著煤核兒(沒燒透的煤塊或煤球)和爛紙。蕭老把每屋的爐灰拿小鏟子仔細篩分,揀出煤核兒收在一個大缸裡,晚上用它來封火。蕭老說,用煤核兒封火既不易被煤氣燻著,還省錢。另一個缸裡盛著平日裡擦東西用過的紙和各種包裝紙,蕭老把這些廢紙攢起來賣廢品。這真應了那句老話兒,「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蕭老的這些個做法,按今天的話說就是有環保意識,按老話兒說就是儉省。總之,過日子嘛,既要開源更需節流。

蕭老在家管過日子,柴米油鹽都得由怹安排。我奶奶的老姨負責採買、做飯。蕭老每天讓她買一斤肉。買回來之後,把肉切成片,然後用醬油煸炒,放在一個大碗裡。這一家老小將近十口人,一天三頓飯,甭管做什麼菜就都朝這碗肉說話了。一斤肉就是蕭老給自家定的夥食標準,絕不能超標。給別人定限度容易,對自己嚴要求不易。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對自己有約束就不易犯錯誤。

蕭老跟梅蘭芳劇團到外地演出,他總是讓跟包的(舊時指專為某個戲曲演員管理服裝及做其他雜務的人)帶著兩個鍋,一個鐵鍋,一個砂鍋,自己做飯吃,從不下館子。那時候,梅蘭芳先生每天給每人兩塊錢夥食費,演員和跟包的都有。兩塊錢在當時能吃得很好,可蕭老臨行前總是炸上一大碗醬帶著,砂鍋煮麵,鐵鍋偶爾炒個青菜。我奶奶說,那時候我爺爺也跟梅劇團到外地演出,天天到館子叫菜,頓頓絲熘片炒,有酒有肉。我爺爺過的是少爺生活,劇團裡有不少人也是這樣的。而蕭老從無此舉,總是過著粗茶淡飯、布衣瓦器的日子。

是不是蕭老掙得少呢?那怎麼可能!怹是京劇史上最有名的科班——富連成科班的總教習,怹被譽為醜戲萬派之源的醜行宗師,怹長期跟梅蘭芳同臺演出。梅蘭芳對蕭老特別敬重,曾向卓別林盛讚蕭老的藝術。蕭老在梅劇團的演出費是很高的。後來蕭老到中國戲校當副校長、校長,工資待遇也不低,足見蕭老是很有錢的。在蕭老家正房的小套間裡放著一口棺材,那是怹為自己百年之後準備的一口壽材。我奶奶說那裡面放的都是銀元,拿紅紙把銀元包成一卷一卷的。棺材裡碼滿了銀元。蕭老的每一分錢都是怹一句一句唱出來的,一齣戲一齣戲掙出來的,更是怹一口一口省出來的。蕭老有錢,卻過著極簡樸的生活。

蕭長華先生和梅蘭芳先生

蕭老緣何愛過緊日子呢?皆因蕭老的父親是苦出身,想必蕭老也過慣了苦日子,但更重要的是怹日後雖然掙了大錢,仍不忘初心。怹知道掙錢之辛苦,錢來之不易。

蕭老掙錢不花,掙那麼多錢幹什麼用呢?我奶奶給出了答案。蕭老並非不花,而是相當大方。怹做中國戲曲學校校長的時候,夏天一入伏,怹就給戲校的師生每人送半個西瓜。而且怹還自掏腰包給戲校置辦些個竹桌子、竹椅子,還買來很多花草樹木栽種在校園裡。每年夏天一入伏,我們家廊子下面準放著一堆西瓜——黑蹦筋兒,甭問,準是蕭老送的。我雖沒吃過蕭老送的西瓜,但我想蕭老送的西瓜一定很甜。無論是戲校的師生還是徐家的老小都會覺得甜,他們一定會品出蕭老那份清涼甜美的心意。做校長時刻把師生放在心上,做長輩總是惦念著晚輩,這就是蕭老立身處世的原則。這讓我想起孟子的話:「仁,人心也。」仁乃對他人的一種溫情與善意。

蕭老如此有錢,放著好日子不過卻過緊日子,或許令人費解。其實,蕭老是用自己的緊日子換來別人的好日子。每個人對好日子的理解不同,蕭老心中的好日子就是讓別人過上好日子。

蕭老不僅對戲校的師生和親友很大方,而且還常常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窮苦人。怹花錢買中藥材和蜂蜜到藥廠定做丸藥,比如烏雞白鳳丸。我奶奶說那會兒蕭老和我曾祖父每年都會花錢去做好多丸藥,用來周濟那些沒錢買藥治病的人。孔子所說的「節用而愛人」就是指不奢侈,節財用,以愛人為念。這句話用在蕭老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蕭老是我國卓越的戲曲教育家。無論是在富連成、梅劇團,還是在中國戲曲學校,怹都在傳道授業解惑,其實在生活中怹更是一位身體力行的教育家。怹可謂是授藝傳德,恩澤後世。

有些領導很有才能,可為何還是不能服眾呢?德不配位。生活告訴我們,人不是有才能就可以當一個好領導。做領導既要有才能,更要有德行。領導心裡的「私」字不能太大了。如果一個人總想著怎麼成就自己,怎麼讓自己獲利更多,即使這個人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當領導,因為德不配位。蕭老受人尊敬的不僅是怹的身份、地位和年齡,更是怹的藝術和品德。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繼承蕭老的舞臺藝術,因為繼承藝術所需的條件高且多,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蕭老在生活中「把緊日子當好日子過」。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京劇大師梅蘭芳為什麼自斷生路留起鬍鬚?
    「故人吏京劇,每事多閒放「是形容京劇魅力的詩句,京劇是我國的國劇,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代表。一提起京劇就會想起一位著名的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他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技藝精湛,可作為一名唱旦角的京劇演員來說,梅蘭芳卻留起了鬍鬚,要知道留鬍鬚也就意味著不再登臺唱戲,那麼梅蘭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兩任丈夫,孟小冬這樣評價: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是「真」流氓
    兩人的婚姻為何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呢?一切還要從二人的相識說起: 梅冬之戀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她的父親、伯伯、叔叔都是京劇演員。受家庭環境影響,孟小冬順理成章地走上了藝術之路。她九歲開蒙,學習老生。十二歲登臺,十四歲在上海共舞臺演出,同臺的有露春蘭、粉菊花、姚玉蘭等名角。
  • 京劇大師梅蘭芳八字分析
    京劇大師梅蘭芳八字:印 印 日 殺甲 甲 丁 癸午 戌 酉 卯大運:7乙亥 17丙子 27丁丑 37戊寅 47己卯 57庚辰月令戌土傷官,為雜氣傷官格,這八字沒有制殺,不能生財,但是天幹有兩個甲印貌似能制傷,要形成傷官配印格,但日支酉衝卯,印根被傷,傷官配印格也不能成立。年支有午火比劫生助傷官,只能形成傷官喜比格。
  • 梅蘭芳曾是享譽四大名旦之首,但他為何突然留起鬍鬚,拒不登臺?
    出身於京劇世家的梅蘭芳,7歲學戲,10歲登臺。在50多年的舞臺生涯中,他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方面,都有創新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梅派」藝術風格。在中國京劇藝術發展史上,梅蘭芳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位表演藝術家。
  • 用舞蹈之形 寫「京劇之神」
    舞劇最末,身處新時代的梅蘭芳又以《貴妃醉酒》陶醉新生,重登舞臺,再次贏來世人的尊崇。和通常的中國舞劇相比,《梅蘭芳》沒有明顯的戲劇矛盾和衝突,沒有常規意義上的女一號,也沒有最易讓人心旌蕩漾的男女雙人舞。如果說《紅色娘子軍》為沒有明確愛情主題的中國舞劇開了先例,《梅蘭芳》也在不設愛情線上再次做出了嘗試,「我們尋找的是梅蘭芳心中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什麼?
  • 《孟小冬傳》| 梅蘭芳與杜月笙,為何都愛上了她?
    京劇從誕生到成為「國粹」走進黃金時代,二百年的京劇史產生了程長庚、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藝術大師。他們以及他們培養的弟子,無不為了京劇貢獻青春年華、精力心血,支撐著近百年京劇的藝術殿堂。老生中的餘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在20年代時稱「四大鬚生」。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女鬚生孟小冬,就是鼎鼎大名餘叔巖的親傳弟子。
  • 梅蘭芳善聽逆耳之言
    □蔣光宇  有一次,年輕的梅蘭芳去拜一位老藝人為師。老藝人仔細打量後搖頭拒絕,理由是:梅蘭芳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無光、不靈。  梅蘭芳聽後並不氣餒,反而激發了學藝的決心,加強了眼睛的鍛鍊。他養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跟隨鴿子一起飛翔。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跟隨金魚一起遨遊。
  •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何至死都不肯原諒李玉剛?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他將獨特的梅派藝術傳播到世界的舞臺上,在全世界大放異彩,梅蘭芳大師去世後梅葆玖成為梅派藝術的傳人。在父親影響下,梅葆玖也成為一代京劇大師,而梅派藝術也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歌手李玉剛,他的一曲《新貴妃醉酒》紅極一時。
  • 王珮瑜:一個「不務正業」的著名京劇演員
    藝術照即使在臺下做嘉賓評委,瑜老闆的風度氣質依然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帶氣場吧。上海有名的角兒還真沒有!有人提出,戲校裡有一位很不錯的女學生,老生唱得有模有樣,何不請來一試?就這樣,戰戰兢兢的王珮瑜來到了梅葆玖先生面前,一開嗓,雖然稚嫩,但是小梅先生立馬相中,就是她啦!
  • 民國情人:風頭蓋過梅蘭芳,情迷民國五位總統,結果為愛守寡43年
    劉喜奎原名劉志浩,年幼便失去父親,靠母親做針線活勉強維持家中的生計,因為平日裡很喜歡看隔壁戲班子裡的小孩練習,他們扮相十分美豔,妝容精緻,古風古韻的戲服,生澀難咬的戲文,無疑她被深深的吸引了,使她耳濡目染你的愛上戲曲,遂8歲進入科班學習京劇青衣和花旦,師傅們十分喜歡這個天資聰穎的女孩子。
  • 梅蘭芳:留了須,日軍還能讓我演出嗎
    作者:鐵錘傑克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梅蘭芳,不僅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愛國人士。在抗日戰爭中,他目睹侵華日軍所作所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戰線上來。 九一八事件後,梅蘭芳遷居上海。
  • 孟小冬肩祧嫁給梅蘭芳,真相落敗決然離婚,63高齡杜月笙風光接盤
    孟小冬是民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表演藝術家,她的一生驕傲恣意,比她演的任何角色都要精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其實她的原名不叫孟小冬,小冬只是她的藝名,她還有一個十分溫婉美麗的名字,叫做孟若蘭。她出生於梨園世家,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戲曲特別感興趣,才十八歲的時候,就為了學習京劇表演來到了北京,也正是在這裡,她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大名鼎鼎的梅蘭芳。那個時候梅蘭芳也才剛剛三十歲出頭,他們兩個因戲結識,後來雙雙成為了當時最有名的旦角和生角。在表演時,他們配合非常默契,合作出了許多十分優秀的作品,堪稱經典。
  • 梅蘭芳的佛緣:祖上積德,子孫受用
    提到梅蘭芳,相信即便是不聽京劇的人,也知道他的大名。1894年10月22日,梅蘭芳出生於北京,8歲開始學戲,10歲登臺,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名震全球,富家伶界,有如此大的名利,一方面是他個人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他祖上積德行善。
  • 梅蘭芳為什麼寧願擺攤賣畫維持生計,也不願剃鬚登臺演出?
    梅蘭芳是著名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有許多著名的京劇表演,多次去國外演出,宣揚國粹,曾擔任中國京劇院院長等,他在戲劇上的貢獻是無可複製的。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是不能蓄鬍的,但卻曾經蓄了四年鬍子,在這期間從未登過臺,究竟是為什麼?
  • 「戲曲大觀」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為何包括七位老生名家
    「四大鬚生」是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那麼,「四大鬚生」的稱號從何而來為何要分「前」和「後」呢且聽文旅君為您講來四大鬚生20世紀20-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
  • 梅藝節前一起認識真實的梅蘭芳
    你聽說過梅蘭芳嗎?   被問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梅蘭芳?京劇大師誰沒聽過啊!」 除了京劇、花旦這些耳熟能詳的標籤,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梅蘭芳不僅花旦扮得好,「作畫」更是一流,甚至還一度蓄起了「畫家」專屬的鬍鬚。正所謂「會作畫的『大鬍子』才叫戲曲家」!
  • 新京報:琴酒雲去 京劇之殤
    這兩天,梅蘭芳的琴師姜鳳山、張君秋之子馬連良弟子張學津、楊寶森弟子朱雲鵬三位京劇界的先生接連去世。 齊如山先生在《國劇藝術匯考》的開篇第一句就說:「提起國劇這件事情來,實在令人傷心。」齊如山先生是沒有機會看到今天的京劇現狀,若是看到,應該慶幸生在過去那個時代。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好角兒的去世當然會帶走京劇。這就像是漫天的星辰,一盞一盞地在熄滅。
  • 梅蘭芳拒演漢奸戲
    1941年12月,日本侵佔香港的那天,留居在香港的梅蘭芳(京劇演員,1894-1961)蓄起唇髭,沒融幾日,濃黑的小鬍子就掛在臉上。他年幼的兒子梅紹武好奇的問:「爸爸,您怎麼不刮鬍子了?」梅蘭芳回答:「我留了小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