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卦》之象辭「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破解

2021-01-17 騰訊網

(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卦象破解

象辭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釋字(詞)

《說文》:「豫,象之大者。」

「豫」字當從「予」從「象」。「予」者,我也。餘,予皆指我本人,古帝王自稱「予一人」或「餘一人」,表示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象」者,陸生之大型動物也。《說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象」由於體型大,特點顯著,故引申凡指一切顯著的表現。如形~、現~。「豫」字從予從象,會意為自我表現者,才能外顯者。《說文》所謂「象之大者」,就是指能自我充分表現者。「豫」有一種積極表現的態度,故又引申為「樂」。《爾雅》:「豫,樂也。」

繁體字為「奮」。《說文》:「奮,翬也。從奞(xùn)在田上。」「奞」是鳥張毛羽自奮也。「翬」(huī):振翅疾飛。

「奮」的本義就是鳥在田上振翅疾飛,引申而凡指一切積極進取的態度。

繁體字為樂。《說文》:「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虡也。」「虡」(jù):古代懸掛鍾或磐的架子兩旁的柱子。「鼓鞞」謂「鼓鼙」也,指懸掛在架子上的樂器。「五聲」指宮、商、角、徵、羽五聲。「八音」:指絲、竹、金、石、匏、土、革、木等八種不同材質的樂器發出的聲音。

禮樂制度為周公所創,謂之周禮。禮是行為規範或儀式,樂是配在禮上的。古人效法大自然的聲音而作樂。效法大自然的現象而制禮。禮樂皆效法天道,禮是其形式,樂是其靈魂。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古代詩歌包括詩和歌。「詩」指歌詞,「歌」指樂曲。「詩」和「歌」是聯繫在一起的。《詩經》的「詩」即歌詞大部分留傳下來了,但「歌」即歌曲卻大部分佚失了。《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及民歌,反映下層人民的疾苦和呼聲。「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是宮廷貴族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又分為大雅、小雅。「頌」是宗廟祭祀時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殷薦

指隆重地進獻。《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殷泛指隆重、盛大。《說文》:「薦,薦蓆也。從艸存聲」。薦的本義草蓆。古代祭祀時進獻祭品,下面往往要墊置草蓆,故薦引申為進獻、供奉。

《說文》:「配,酒色也。從酉己聲」。《增韻》:「配,侑(yòu)也」。指在筵席旁助興,勸人吃喝。《周禮·天官·春官》:「膳夫以樂侑食」。「配」在祭祀時指勸享、助享,以利祀主享受祭品。這裡指「配享(饗)」。古帝王祭天(上帝),以先祖為配享。《晉書·樂志上》:「我皇受命,奄有萬方,郊祀配享,禮樂孔章」。

祖考

泛指祖先

釋象

《豫卦》是由《復卦》變化而來的。《復卦》上坤下震,「坤為地」、「震為雷」,故《復卦》是「雷在地中」之象。而《豫卦》上震下坤,為「雷在地上」之象,故《復卦》變為《豫卦》為「雷出地」之象。

《豫卦》九四是全卦唯一剛爻,是全卦主爻,也是卦變的動爻。《豫卦》九四為艮體主爻,「艮為黔喙之屬」。所謂「黔喙之屬」,是指成熟的禽獸,是相對於「黃口小兒」而言的,故這裡取象為「隹」,隹是短尾鳥的總稱,這裡指鷹隼之類。《豫卦》九四還是震體主爻,「震為動」,這裡取象為「飛」。「隹」高飛,故為「奞」字,奞者,鳥張毛羽自奮也。《豫卦》九四下面為坤體,「坤為地」,換言曰「田」。《豫卦》之象,有「隹」在「田」上高飛之象,故象為「奮」字。《復卦》變為《豫卦》,有「雷出於地」、「鳥飛于田上」之象,故《象辭》曰「雷出地奮」。「雷出地奮」體現著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

《豫卦》是由《復卦》變化而來的,《豫卦》最終還會變成《比卦》。在這卦變過程中,《豫卦》九四始終是卦變動爻,也是相關卦的主爻。《豫卦》九四是全卦,也是整個卦變過程中唯一的陽爻,這個陽爻從《復卦》的卑初之位,經《豫卦》四位,一直奮鬥到《比卦》的君王之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九五之尊。這個陽爻獨一無二,自我奮鬥,不斷進步,最終成為「予一人」,其象可謂大矣,顯著也,故曰「豫」。

《豫卦》九四為艮體主爻「艮為山」,是高大突出的形象。又《易·說卦傳》云:「山澤通氣」。「兌為澤,為口」,「艮為山」。兌與艮皆可通氣,那麼兌為口,艮則為鼻。「艮為山」,高大突出,又可通氣,正是鼻的形象,故《易》以艮為鼻。古人指鼻稱「我」,故「艮」又代表自己。《豫卦》九四獨一無二,是主爻,故為「予」。予者,自稱也。《豫卦》九四為陽爻,《易》以陽為大,《豫卦》九四作為主爻,其象大矣:其為艮體主爻,「艮為鼻」;其為震體主爻,「震為足」;其為坎體主爻,「坎為耳」。鼻長耳大、足大,乃是「大象」的形象,故為「象」。「予」與「象」合為漢字「豫」,故卦名曰「豫」。「豫」表示一種大的自我表現,同樣體現著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

《豫卦》是由《復卦》變化而來,最終還會變成《比卦》。卦變的動爻是全卦唯一的陽爻,這個陽爻到《比卦》時,成為九五之尊,虎變為王,這個王脫胎於母系氏族社會,源起於史前社會,故稱「先王」。在《豫卦》中,這個陽爻為九四。《豫》九四為震體主爻,「震為雷」,雷表現為聲音,為天籟之音,故曰「樂」。雷出地,如樂作,故曰「作樂」。《豫卦》九四是全卦唯一剛爻,將受天命而為王。順乎天而應乎人,故「崇德」。又「震為蕃鮮」,「蕃鮮」指祭祀時豐盛的祭品,有豐盛的祭品,故曰「殷薦」。又「震為動為龍、為足」,《易》常以震為北鬥,作為上帝的駕乘,即帝車。《豐卦》:「日鬥並現」,《說卦傳》:「帝出乎震」。又《乾卦·彖傳》:「時乘六龍以御天」。故《易》以震為帝車,見震如見帝,故言「上帝」。《豫》九四又為艮體主爻,「艮為門闕」,《易》常用之為「宗廟」,「宗廟」是供奉先祖之所,故曰「祖考」。《豫卦》九四尚未得五之尊位,暫居臣位,為配角,故曰「配」。《豫卦》最終會變為《比卦》,《豫卦》九四到《比卦》時,已虎變為王,站在後人的角度講,《豫卦》九四可稱為「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皆取象於《豫卦》九四,故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義理

「禮樂徵伐自天子出」乃是王道,制禮作樂乃天子事業。《豫卦》言乎「作樂崇德」,故知《豫卦》九四將王天下矣。《豫卦》接下來會變為《比卦》,《比卦》九五即為《豫卦》九四,《比卦》九五則已王天下矣。「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禮記·樂記》)。古之王者得天下,首先要作樂典禮,祀告天地,然後宣布登基,以示順天應人。」《風俗通義·山澤·五嶽》寫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應天,功成封禪,以告天地」。

古代祭祀分主次,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祭宗廟則以功臣配祭。後人祭孔廟,則以歷代名儒為配祭,稱為「配享」。先王「殷薦之上帝」,故以「祖考」為配,故曰「以配祖考」。

禮樂是政權的象徵之一,作樂崇德就是作樂為先祖或先輩歌功頌德。《詩經》中的「頌」,大多是這類詩歌。新中國成立時,專門制定了國歌,這也是作樂崇德的表現。

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我國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自古就是群雄逐鹿的地方。得中原者得天下,掌控了中原就擁有了天下。河南省簡稱豫,正是由於這裡自古就是群雄逐鹿,爭奪天下的地方。

附唐代佚名詩人樂辭

《中宗祀昊天樂章·豫和》

天之歷數歸睿唐,顧惟菲德欽昊蒼。

撰吉日兮表殷薦,冀神鑑兮降闓陽。

《郊廟歌辭·祀圜丘樂章·豫和》:

上靈眷命膺會昌,盛德殷薦葉辰良。

景福降兮聖德遠,玄仂穆兮天曆長。

《中宗祀昊天樂章·肅和》:

悠哉廣覆,大矣曲成。九玄著象,七曜貞明。

珪璧是奠,醞酎斯盈。作樂崇德,爰暢鹹英。

《郊廟歌辭·祀圜丘樂章·太和》

穆穆我後,道應千齡。登三處大,得一居貞。

禮惟崇德,樂以和聲。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中宗祀昊天樂章·雍和》

郊壇展敬,嚴配因心。孤竹簫管,空桑瑟琴。

肅穆大禮,鏗鏘八音。恭惟上帝,希降靈歆。

《中宗祀昊天樂章·凱安》:

堂堂聖祖興,赫赫昌基泰。戎車盟津:偃,玉帛塗山會。

舜日啟祥暉,堯雲卷徵旆。風猷被有截,聲教覃無外。

《明皇祀圜丘樂章·壽和》

於赫聖祖,龍飛晉陽。底定萬國,奄有四方。

功格上下,道冠農黃。郊天配享,德合無疆。

相關焦點

  • 四象法之解讀~俠士
    《象傳》:「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明」為外卦之離明,象徵聰明智慧而明理。「慎」為內之艮止,謹慎行事,有所不為。「不留獄」則是斷獄之後要馬上執行,今日事今日畢,不可拖延。旅,小亨,旅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 學《周易》,智慧啟(豫卦第十六)豫卦之時包含的意義,太大啦!
    豫卦下坤上震,坤為地,震為雷,雷出地上,預示春天已到,萬物生長而樂,故豫有樂之義。此卦為豫樂之卦,闡明了歡樂的深刻道理,提出歡樂的幾種情況及其後果,告誡人們把握住歡樂的度,處安樂而不忘憂患,防止樂極生悲。如初爻樂得自「鳴」而有「兇」,三爻媚顏附勢求樂而有悔,上六沉溺安樂則生極,只有速變才能「無咎」。
  • 讀易之《周易注-豫卦》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1)、處豫之初,而特得志於上,樂過則淫,志窮則兇,豫何可鳴?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1)。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1)、處豫之時,得位履中,安夫貞正,不求苟「豫」者也。順不苟從,豫不違中,是以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 《剝卦》之象辭「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釋字(詞)剝《說文》:「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周禮·秋宮·柞氏》:「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注》曰:「謂斫去次第之皮。木生山北為陰木,陰木得陽而發。」「水之」則使其肄不生。《詩·豳風·七月》:「七月剝棗」。
  • 「鹹卦」象辭「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釋象《鹹卦》上兌下艮,「艮為山」、「兌為澤」,故曰「山上有澤」。《易·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鹹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上乾下坤,「乾為天」,「坤為地」, 上天下地,乃「天地定位」之象。卦變為《鹹卦》後遂成「山上有澤」之象。「山上有澤」,山承澤而澤麗,澤潤山而山秀。
  • 「渙卦」之卦圖破解
    第三十節 渙節之道第五十九卦 渙卦卦圖:象辭: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卦辭: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彖傳: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 「歸妹卦」象辭「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一)釋字(詞)歸妹《說文》:「歸,女嫁也。從止婦婦省。」《說文》:「妹,女弟也。從女未聲。」妾不過是男女交接之用,她們可與丈夫同房,生兒育女,卻沒有資格稱夫妻。身份形同一件買來的物品。敝《說文》:「敝, 帗也。一曰敗衣。」《說文·段注》:「敝,帗也。帗者,一幅巾也。一曰敗衣。引申為凡敗之稱。從從攴。」敝的本義指抹布。敝與帚常連用。敝指抹布,帚指吊帚,都是打掃用具。敝帚常借代侍妾。(二)釋象《歸妹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
  • 「升卦」之卦圖破解
    第四十六卦 升 卦卦圖:象辭: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卦辭: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徵吉。彖傳: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徵吉」,志行也。
  • 《周易》象辭的「君子以」,是個劃時代的詞彙
    《周易》卦爻辭是周文王所寫;象辭是周公所寫(此為筆者觀點)。歷代學者在解釋象辭時,總是把「君子」一筆帶過,認為就是講君子應該怎樣做,至於寫「君子」是不是另有深意,則沒有人去想,相信看這篇文章的讀者也同樣如此。提出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卦爻辭是至關重要的。
  • 「明夷卦」之象辭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釋字(詞):明夷鄭雲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明有日光之明,亦有燈燭之明。這裡的「明」並不是日光之明,而是燈燭之明,象徵人文政治之「明」。這是因為,《明夷卦》的天時為酉,為一天當中的日落之時,日落之時,天氣還是很明亮的,不可能「明入地中」,一片黑暗。《晉卦》天時為戌,為一天當中的黃昏之時。
  • 「豐卦」象辭「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一)釋字豐「豐」與「豐」原來為不同的兩個字。「豐」的本義是草木茂盛,後泛指飽滿。《說文》:「豐,艸盛豐豐也。從生,上下達也。」
  • 「萃卦」象辭「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一)釋字(詞)萃《說文》:「萃,艸貌,從艸卒聲。」《孟子·公孫丑上》:「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筆者分析,「萃」為從艸從卒。
  • 《賁卦》之卦圖破解
    第二十二卦 賁卦 卦圖: 象辭《泰卦》先變為《賁卦》,然後《賁卦》再變為《漸卦》。 《泰卦》是消息卦,陰消陽息而陰陽達到平衡,故知《泰卦》及其所變之卦天時為卯。卯代表一年當中的仲春之月,節氣為驚蟄、春分,卯正即是春分日;卯亦代表一天當中的日出之時,即清晨的5-7時,卯正即是清晨6時整。 當卯之時,五行屬木,生機萌發,人道重仁,樂生而戒殺。
  • 「旅卦」象辭告訴我們:秋有行色,客不久留,獄不久拖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一)釋字旅師、旅為古代軍隊編制。《說文》:「軍之五百人為旅」。《詩·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師我旅」。《禮記·月令》:「(季秋之月),乃趣獄刑,毋留有罪,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二)釋象《旅卦》上離下艮。「離為火」、「艮為山」,故曰「山上有火」。「山上有火」,隨風蔓延,如人在途,居無定所,故卦名曰「旅」。《旅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旅卦》,然後《旅卦》再變為《明夷卦》。卦變時,《否卦》六三由內出乎外,而為《旅卦》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