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辭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一)釋字
豐
「豐」與「豐」原來為不同的兩個字。「豐」的本義是草木茂盛,後泛指飽滿。《說文》:「豐,艸盛豐豐也。從生,上下達也。」「豐」的本義是指食器中盛滿了豐盛的祭品。《說文》:「豐,豆之豐滿者也。」後「豐」亦簡化為「豐」,但兩個字還是有區別的,「豐」可以簡寫為「豐」,但「豐」卻不可寫作「豐」。就如「後」可簡寫為「後」,但「後」卻不可寫作「後」,因為「後」有君王的意思,「後」只有與前相對的意思,沒有君王的意思。
《豐卦·彖傳》:「豐,大也。」《序卦傳》:「豐者,大也。」《雜卦傳》:「豐,多故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豐,泛指盛大。
折獄致刑
折:斷也;獄:訟也;致:工也,精密、細緻也;刑:罰也、法網也。折獄致刑就是能夠決斷訴訟,工細於刑罰。《訟語·顏淵》:「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思是僅憑一方的一面之詞,就可斷案的,這一方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從來不說謊,承諾的事從來不會拖延到第二天。
(二)釋象
《豐卦》上震下離。「離為電」、「震為雷」,故曰「雷電皆至」。雷與電是同時發生的,但由於電光的傳播速度遠快於雷聲,所以人們準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見雷聲。「雷電皆至」,說明閃電打雷不絕於耳目,聲勢浩大,故卦名曰「豐」。豐者,大也。《論語·鄉黨》:「孔子迅雷風烈必變。」聖人聞迅雷風烈而變色,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心態。天地有雷電,若社會有刑罰,敬畏迅雷風烈若敬畏嚴法刑罰,故「君子以折獄致刑」。
從卦象上看,《豐卦》上下卦體的中爻皆為陰爻。下卦體中爻六二既為離體主爻,又為巽體主爻;上卦體六五則為兌體主爻。「兌為口舌」,口舌之辯形成訴訟,故曰「獄」。「獄」者,爭訟也。又「兌為毀折」,故曰「折」,折者,斷也。斷其口舌之訟, 故曰「折獄」,故《豐卦》六五有「折獄」之象。「離為甲冑,戈兵」,甲兵者,大刑也。《漢書·刑法志》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故《豐卦》六二取象曰「刑」。「巽為工,為繩直」,「工」的本義是木工的直尺,「繩直」是木工的取直墨線。工與繩直引申指判斷事物的標準或規矩。「工」有精巧、善長的意思,工於刑,就是致於刑,故曰「致刑」。致者,精細,達到極高水平也。感雷電之威明,君子效法之,當明斷獄訟,工於刑罰,故曰「君子以折獄致刑」。
《豐卦》天時為申,在孟秋之月,秋氣始肅,殺氣漸盛。《禮記·月令》:「是月(孟秋之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梧,禁止奸,慎罪邪,務搏執。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耳,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可見,「君子以折獄致刑」是與《豐卦》的天時相合的,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易》道。
《豐卦》的卦象本身就是一個「豐」字。《豐卦》上震下離,「震為蕃鮮」,「蕃鮮」就是指豐盛的祭品;「離為大腹」,離中空,其於容器就是指大腹之容器,這裡取象為「豆」。「豆」就是古代大腹的食器,豆中裝滿了豐盛的祭品,這就是「豐」的形象。
《豐卦》還有「日鬥並現」之象。《豐卦》上震下離,「離為日」,震為鬥,故《豐卦》有「日鬥並現」之象。《說卦傳》並未明言「震為鬥」,但釋《易》實踐中已經證實了。夏曆以北鬥七星星柄的運轉方向來確定月份和季節。古人認為北極星為帝,北鬥七星為帝車,天帝乘車巡遊一周為一年。鬥柄東指,天下為春;鬥柄南指,天下為夏;鬥柄西指,天下為秋;鬥柄北指,天下歸冬。《易》以震為鬥是有道理的,首先「震為動、為足」,而北鬥七星正是帝車,是天帝的代步工具,相當於天帝的「足」。再者,「震為龍」,龍的形狀就是蜿蜒曲折,這和北鬥七星的連線形狀十分相似,實質上,北鬥七星就是龍的形象。而龍就是代步的乘物,《乾卦·彖傳》:「時乘六龍以御天。」「鬥」特指北鬥七星,也泛指星辰。「鬥」一般在黑夜出現,日鬥並現比較少見,但也是有的。
有時太陽還未落山,天空就出現了星鬥,這也不足為奇,只要星鬥的亮度大於天空的亮度,星鬥就會顯現出來。有時太陽光線被遮擋,天空變得晦暗,就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在太陽落山之前比較容易出現。酉時為日入之時,申時則在日入之前,而《豐卦》天時正在申時,所以容易出現日鬥並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