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卦象破解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一)釋字
過
《說文》:「過,度也。從辵咼聲。」
「過」從辵從咼。乍行乍止曰辵;口戾不正曰咼。「過」的本義應當指言行失度。《玉篇》:「過,度也,越也。」《正韻》:「過超也」。《易·繫辭傳》:「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恭
《說文》:「恭,肅也。從心共聲。」《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古人躬身行禮以示恭敬。
哀
《說文》:「哀,閔也。從口衣聲。」人哀時,常垂淚。
儉
《說文》:「儉,約也。從人僉聲。」《說文·段注》:「儉者,不敢放侈之意。」
雷
《說文》:「靁,陰陽薄動。靁雨,生萬物者也。從雨,畾象迴轉形。」
「雷」從雨從畾。「雨」指雨水,春之節氣也;畾指田土。《禮記·月令》:「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春天,田土得雨水而萬物生焉,萬物生而陰陽薄動,陽氣發洩而隆隆有聲謂之雷也。雷,不僅是指閃電發出的聲音,而是泛指陽氣發洩,能量釋放的現象。破土的草木蟄蟲是「雷」,含苞待放的花蕾是「雷」,拔節的竹子也是雷。
(二)釋象
《小過卦》上震下艮。「震為雷」、「艮為山」,故曰「山上有雷」。
《小過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天時在孟春之月,節氣為立春、雨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象徵生命的萌動。孟春之月,陰消陽息,陽氣趨盛,但從整體看,天地仍處於陰盛陽弱,陽不勝陰的狀態;生命雖開始萌動,卻未能出達,雷未發聲也。待到仲春之月,三陽開泰時,雷始發聲,這是自然規律。《禮記·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可見,孟春之月,雷雖生,未發聲也。山上天氣冷,陰氣更重,節令更遲,雷之發聲亦更遲。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孟春之月,雷不發聲,天道也,這是很正常的事。然雷生於山上,其發聲則過遲也。《小過卦》「山上有雷」,則其雷發聲過遲也。雷聲過遲,原因就是山上陰氣過盛,天氣寒冷。《易》以陰為小,陰氣過盛,就是小者過盛,故卦名曰「小過」。
從卦變的角度講,《小過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震卦》,然後《震卦》再變為《小過卦》。《臨卦》及其所變之卦的天時皆在孟春之月,孟春之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陽氣蓄勢待發的時候,萬物爭春的局面馬上就會開始。《臨卦》先變為《震卦》,就象徵新一輪的生存競爭已經開始了,強者開始捕獵弱者。強者為大,弱者為小,大者進而小者退,小者宜下而不宜上,小者不識天時而久居於上則為過也,謂之「小過」,小者之過也。《臨卦》六爻,二陽四陰,小者有四。《臨卦》最終成為《小過卦》後,四小者中,二者向下,二者居上,由於「不宜上宜下」,故向下之小者逢兇化吉,而居上之小者則有災眚。大者用事之時,小者久居上位,自取其禍也,故有過。小者有過,故曰「小過」。
《小過卦》整體是一個放大的坎體。「坎為弓」,身弓以示「恭」,放大的坎體,表示 其「恭」過矣,故曰「過乎恭」;又坎為水,這裡引申為「淚」,流淚以示「哀」,放大的坎體表示 其「哀」過矣,故曰「過乎哀」;又「坎這隱伏」,「坎」為冬季之卦,其性斂藏,束約。隱伏、斂藏以示「儉」,放大坎體表示 其「儉」過矣;故曰「過乎儉」。
《小過卦》有震體,「震為動,為足」,故曰「行」。《小過卦》的交互卦是《大過卦》,《大過卦》有「棺槨」之象。《易·繫辭傳》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交互卦反映本卦的本質,故《小過卦》的本質就是一副棺槨,故曰「喪」。《小過卦》有兌體,「兌為澤」,《風俗通山澤篇》曰:「水草交厝,名之為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澤」為膏澤物用,故曰「用」。《小過》之象,於行則過乎恭,於喪則過乎哀,於用則過乎儉,故曰「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小過卦》整體是一個放大的坎體,「坎為弓輪」,弓搭雙矢,箭在弦上,故《小過卦》有張弓待射之象。矢在弦上,誰將成為獵物,小過者也。
(三)義理
《論語》:「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禮之用,中庸為善,有所偏,則宜下不宜上,寧卑下而不僭越。所以人之所行,寧恭勿傲;人之遇喪,寧哀勿嘻;人之日用,寧儉多奢。故曰「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