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節日的文化之水源遠流長

2021-01-09 蘇州新聞網

葉秋

12月21日是中國24節氣中的冬至,這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每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內涵,都凝聚著各個民族的智慧,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特點。它們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過好傳統節日,守住民族之魂。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先人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所以,冬至雖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日,卻最先被定義。在古代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古人也稱冬至為「亞歲」或「冬節」。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殷周時,又以冬至前一天為歲終,在此之後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因此,中國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一說,我們要過好傳統節日,就應該了解傳統節日的歷史、文化和淵源,取其精華以延續,去其糟粕以創新。

過好傳統幾日,體現文化內涵。傳統節日的內涵傳承,建立在人民群眾的樸素情感基礎上,離不開人們的自覺感悟,也需要有意識地倡導引領,組織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如今的冬至節倡導的是團圓,是除舊迎新。在這一日,我們便可以以冬至為主題宣傳家風、國風,呼籲團圓、團結,亦可以結合當地民俗舉辦特色活動,如包餛飩、包餃子比賽,桂花冬釀酒趣味接力等,以生動有趣的活動、口耳相傳的標語,彰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過好傳統幾日,展示文化自信。冬至節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我們要真正的傳承傳統,實實在在地過節,過出「中國味道」,深挖文化,從精神層面留住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像世界展示中國傳統節日,展現中國文化自信。

記得來時路,不忘夢歸處。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果。從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習俗裡,後人不但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精彩畫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還能提升民族文化認同感,從而不迷失方向,讓傳統節日的文化之水源遠流長。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在他看來,傳統節日在今天面臨著異化和空洞化的窘境,在城鎮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進程中也正面臨著一系列危機。有效的傳承、更新節日的傳統,實現傳統節日文化的激活與再生,並使之成為民眾的情感寄託與國家文化象徵,顯得任重道遠。 挖掘文化基因 釋放人文能量 術道並重 期間,王翔宇從「術」與「道」的層面分享了其對傳統節日的激活和再生的思考。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好書推薦|孩子都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好書推薦///1/4 2021兒童心理成長與書相伴共同成長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本周的好書推薦將向孩子和家長推薦3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科普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和歷史的優質書籍。讓孩子在閱讀經典故事的同時,心裡種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值得長存的記憶。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可以弘揚和傳頌的了。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 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中國有哪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近日,中國書店在北京舉辦2020年首場「邃雅講堂」,並邀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崔岱遠講解「中國節日節氣文化」。本次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在本次講座中,崔岱遠從重陽節的起源開講,著重介紹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陽、春節這幾個重要節日的傳說、風俗,並講解了圭表、測景臺與觀星臺、日晷等相關知識。
  • 中元節是鬼節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中元節的由來,你清楚嗎?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在佛教中,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 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在農曆的二月份舉行,但是因為花期的時間不固定,所以花朝節的時間也隨著花期而變化。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出去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用五彩紙剪花粘在樹枝上,叫「賞紅」。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
  • 館員誦繪本:第14期《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常識-元旦的來歷》
    本期朗讀者圖書管理員:尹婷《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常識》的位置:開發區圖書館,兒童借閱室,K892.1-49/20繪本故事小劇透快點來收聽「館員誦繪本」《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常識》----元旦的來歷吧!作品簡介:中華五千年,節日有大觀,民族特色濃,文化永流傳。中國的傳統節日沉澱了千百年的傳統文化,從遠古走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廣泛的民眾基礎。這本書內容豐富,資料全面,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實用性於一書,是一本節日文化百科全書。
  • 漫話中國傳統節日食品
    傳統節日,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產物,自誕生起便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除了發揮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作用外,傳統節日也成為維繫華人世界的文化紐帶。
  • 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文化,西南民族文化,人格化的天神
    本文乃作者夢夢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後簡稱西南民族)的四大族系的節日文化各有其主體構成。比較而言,祭天。祭祖在氐羌系民族中較為突出;苗族、瑤族系的祭祖也十分突出,其形態保留得比較完整,並延續至今。祭天、祭祖在這些民族的節日文化中居於首要地位。分別形成了規模盛大的祭天節、祭祖節。
  • 高空獅子的傳統民間技藝發源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應家溪串起青源、環溪、徐畈、深澳、荻浦五個「中國傳統村落」,其中深澳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深澳村位於富春江南應家溪畔,隸屬桐廬縣江南鎮,西距縣城16.5公裡,地處丘陵地帶,南望天子崗,東瀕黃山,地勢南高北低。應家溪串起青源、環溪、徐畈、深澳、荻浦五個「中國傳統村落」,其中深澳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 新春賀喜:中國傳統節日,玩中國傳統遊戲!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所以今年鼠年的新春,也同樣是具有中國傳統節日的標誌,不論是鞭炮還是年夜飯,都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必備要素,所以在春節裡做具有中國傳統的事,無疑才是最能夠符合節日氣氛的事!
  • 韓國傳統節日有哪些?韓國節日大全
    韓國自古即為民俗禮儀之邦,節日眾多,其中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更是深深體現韓國人民對傳統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振興
  • 尚語堂小劇場 | 中國傳統節日之端午節!(1214播出)
    歡度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他們圍著花樹跳舞,唱歌,還有比賽爬花幹,射箭,針線手藝,也有武術表演,鬥牛等文體活動。2朗誦者:蔡奕寧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 以陽曆計算的「元旦」,應該算「外來節日」還是「傳統節日」?
    由此可見,「元旦」實際上是外來曆法的時間,傳統文化的內涵,那它應該如何分類呢?「節日」中有一種特殊的存在,極容易引起誤會如今一提到「節日」,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兩種,即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比如說,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就屬於誕生在中國本土上的傳統節日;而諸如聖誕節、萬聖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都屬於外來節日。
  • 「網絡祝年」讓傳統文化點亮千年「元宵之燈」
    不少人對傳統文化有一種執念:總以為傳統的就是少人氣的,就是老學究和故紙堆的。不過,日前的一則新聞大概打破了這個誤解——2月17日下午,故宮發布「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信息後,引發持續關注和搶票熱潮。2月19日(正月十五)活動預約票火速「秒光」;記者2月18日0點發現,故宮門票預售系統疑因「元宵燈會」搶票火爆而癱瘓。
  • 中國傳統節日的數字之謎: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過去的中華民族是農耕文化,人們靠天吃飯。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跟太陽跟月亮都有關係。種田的老人都知道,莊稼真正的生長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晚上月亮出來以後,因為夜裡有露水。所以到了莊稼開始拔節時候,老農就會去地裡蹲上幾日,聽高粱、稻子生長的聲音。
  •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的起源和習俗!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為「初始之日」。其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元旦來源元旦在不同時代,所指的具體時間也不一樣。
  • 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介紹 中元節是其中之一
    在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氣之中有四個祭祖節日,大家要了解清楚,對先人的尊敬本就是我們的本分,這一點一定不能忘了。   1、農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   除夕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