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矛盾糾紛近兩萬件,石景山區這個法律平臺顯成效
1月8日記者從北京高院發布會上了解到,石景山法院參與「石時解紛」平臺取得訴源治理成效,截至目前「石時解紛」平臺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9658件,其中98.59%未進入訴訟程序。完善對接機制滿足多元需求 三月縮減至三周解紛「石時解紛」平臺,即石景山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由石景山區委政法委統籌建設,整合全區32家行政機關單位糾紛調解資源,推動形成線上線下多方矛盾糾紛大調解格局。石景山法院完善法院案件系統與平臺信息資源的對接共享,滿足當事人對專業性調解、便捷立案和高效審判的多元司法需求,開拓了多元、分層、遞進的糾紛解決新格局。
-
網上信訪再創新 「石時解紛」在線調解鄰裡糾紛
今年9月,石景山區「石時解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正式開通,作為一個整合各類糾紛化解資源、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平臺,通過建立「一網、三通、六保障」線上分類化解體系,「石時解紛」平臺實現了「線下」化解矛盾糾紛資源整合分類服務,「線上」信訪訴求高效閉環辦理的新模式。
-
近七成民事糾紛快速化解 北京去年調解速裁結案32萬件
2020年,全市十七家基層法院運用「多元調解+速裁」機制共結案324395件,用21.1%的民事員額法官化解了69.5%的民事糾紛。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 49天,比後端平均審理時間縮短29天。「多元調解+速裁」推動案件繁簡分流,促進糾紛在基層和源頭化解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加之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全市法院民事(含商事、知產)案件收案487791件,同比下降137968件,降幅22.0%。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志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調解+速裁模式,對於裁判者、涉訴群眾還是律師等法律服務群體都帶來了諸多益處,實現三利。
-
三個平臺、兩項機制,寧夏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塞上楓橋」品牌
>搭建「三個平臺」建立區域性矛盾糾紛調處平臺,依託各級綜治中心,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建立行業性重點領域糾紛調處平臺,在矛盾糾紛易發多發或專業性強的領域,原則上在縣(區)成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立矛盾糾紛信息管理平臺,集成建設具有統籌調度、指令下達、糾紛轉辦、信息集約功能的綜合指揮平臺,實現對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等的閉環管理。
-
結案超32萬件 北京「多元調解+速裁」機制化解近7成民事糾紛
今天(1月13日)北京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2020年全市17家基層法院運用「多元調解+速裁」機制共結案324395件,用21.1%的民事員額法官化解了69.5%的民事糾紛。「多元調解+速裁」機制縮短了案件審理時間,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49天,比後端平均審理時間縮短29天。
-
惠民縣「四化並舉」打造非訴糾紛化解「惠民模式」
2020年以來,惠民縣司法局突出整合資源、建章立制、壯大力量、強化考核「四項」措施,逐步形成平臺一體化、運行規範化、隊伍專業化和化解實效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
-
貞豐縣法院:調解平臺巧運用 化解矛盾排糾紛
近日,貞豐縣法院魯貢法庭調解員巧用網絡調解平臺,成功調解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實現當事人足不出戶便將糾紛化解,真正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因被告向某拖欠原告鄧某汽車租賃款多年未付,原告鄧某於2021年1月5日向貞豐縣法院魯貢法庭提起訴訟。
-
維護家庭和諧 吉安市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8月31日下午,吉安市婦聯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 近年來,吉安市婦聯立足職能定位,聚焦婦女家庭工作實際,多措並舉、統籌推進,協調各方、形成合力,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不斷推進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取得成效。吉安市「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連續多年取得省綜治考核滿分,並獲得省婦聯通報表揚。
-
安徽六安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光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桃溪鎮村民湯某某與柏林鄉村民羅某某通過網戀相識後同居,交往一段時間後湯某某提出分手,羅某某認為自己投入了感情且各項開銷花費近20餘萬元,並揚言報復,而湯某某之子則持刀欲以命相搏。
-
「線下調解+司法確認」模式 快速化解消費糾紛
日前,路橋區市場監管局運用「線下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妥善處理了一起轄區內消費者購買奶粉產生的消費糾紛,有效維護了消費者權益。 近日,路橋區市場監管局橫街所接陳女士投訴,稱其孩子食用某一家奶粉店購買的奶粉後出現腹瀉等腸胃不適情況,並發現開封後的奶粉罐中有白色小蟲。
-
構建立體調解格局 金牛著力將矛盾糾紛化解於基層
近年來,金牛區與時俱進踐行「楓橋經驗」,構建了一個「橫向聯動到邊、縱向下沉到底」的立體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網絡,全力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文弦(圖片由金牛區司法局提供)公調、訪調對接,健全調解對接機制 「有困難找警察」,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派出所匯集,對於人口達153萬的金牛區來說,尤其如此。
-
蒙城縣「6+3」模式推進婚姻家庭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走向縱深
蒙城縣結合實際成立蒙城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因地制宜制訂《蒙城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實施方案》;各鄉鎮成立由鄉鎮長任組長、鄉鎮政法委員任副組長的並由鄉鎮綜治中心、婦聯、派出所、司法所、各村社等任成員單位的鄉鎮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領導小組,並根據域內實際制定「小方案」。
-
承德市司法局「五措並舉」開展民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暖冬行動」
(通訊員:尹學超)202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實施十周年,1月1日《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頒布實施。承德市司法局決定自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市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暖冬行動」。目的是積極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力爭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大力開展涉疫情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工作。
-
線上線下一站式化解矛盾 上海構建大調解格局
近年來,上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創新構建集成統籌的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線上線下一站式化解爭議糾紛,聚力源頭治理和科學防控,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市域治理」繼承弘揚「楓橋經驗」 化解矛盾糾紛有妙招
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山州文山市司法局繼承和弘揚「楓橋經驗」,積極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的優勢,堅持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主線,及時就地化解各類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發揮維穩「第一道防線」作用,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家事審判立足彌合感情化解糾紛
近年來,全市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始終把彌合感情、化解糾紛作為案件審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專業化審判機制,妥善處理家事矛盾糾紛,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與關懷,為推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發揮人民調解作用 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為進一步防範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轄區和諧穩定,興化鄉司法所多措並舉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社會和諧穩定做出積極貢獻。興化鄉司法所結合工作職能,通過民事直說會、微信群等載體,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進村入戶宣傳法律法規,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線索,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積極做好社區矯正人員的工作,調動社區矯正對象為村莊開展防疫消毒,掌握各村重點人員情況。人民調解「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可使小事不鬧成大事、無事不鬧成有事」。
-
南海法院:多元解紛顯成效 前端化解促和諧
為此,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下稱「南海法院」)以化解社會糾紛為行動主線,擦亮「多元解紛」的特色招牌,打造「源頭預防為先、訴非機制銜接、法院裁判終局」的訴源治理模式,為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撐。據統計,2020年南海區訴前和解中心共調解案件32402件,調解成功率33.9%。
-
解決糾紛穩金融 細心工作獲稱讚
解決糾紛穩金融 細心工作獲稱讚 2021-01-06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