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審判立足彌合感情化解糾紛

2021-01-08 法制現場

8月6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發布《全市法院家事審判工作情況及典型案例》。2019年1月1日至今,全市法院共受理婚姻家庭、繼承類民事案件3776件,結案3530件,撤訴973件,調解1259件,調撤率達59.1%,案件質效得到了顯著提升。

近年來,全市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始終把彌合感情、化解糾紛作為案件審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專業化審判機制,妥善處理家事矛盾糾紛,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與關懷,為推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圍繞家事審判,市中級人民法院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完善審判機制,制定出臺了《創新家事案件審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在全市範圍內確定東安、愛民、西安、穆稜市法院等四個基層法院和陽明區法院五林法庭一個基層派出法庭為家事審判方式改革試點,探索建立以「家事審判為主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專業心理輔導機制、防止懲治家暴機制三位一體」的家事審判工作模式;同時,市中級人民法院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司法服務和保障水平。對審判人員進行專項培訓並組成合議庭,選取婦聯繫統和其他行業中熱心調解工作的女性擔任人民陪審員,負責案件調解、當事人心理疏導等,提高家事案件審判的專業化水平;在審理家事案件過程中,堅持調解化解方法與法律裁判方法相結合,確保家事糾紛得到合法、妥善解決。在辦案過程中不斷加大調解力度,尤其是在審理離婚案件中,法官會認真分析引發離婚的癥結所在,對於沒有原則性問題的離婚糾紛,不簡單化直接裁決離婚,通過「圓桌型」溫馨的調解,為衝動離婚者提供一個平臺,減少離婚案件的發生,促進社會和諧安定。

為進一步發揮案件審理的社會效果,全市法院始終堅持教育宣傳引領,紮實開展「法律進社區、進學校」及「法院開放日」等活動,定期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公開發布典型案例,加強家庭美德、反家庭暴力以及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保障政策法律的宣傳。通過以案說法、以案釋法、以案普法,擴大社會影響,發揮「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典型案例

案例一:張某某與侯某某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

張某某與侯某某於2003年4月登記結婚,2019年1月29日,張某某遭受家暴,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張某某於2019年1月30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並向法院提供了醫院診斷書和一組照片作為其遭受侯某某家暴的證據。為了查明案件事實,法院傳喚了侯某某,侯某某在詢問筆錄中承認對張某某進行過一次家暴。法院經審查認為,張某某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遂於2019年1月31日作出裁定:禁止侯某某對張某某實施家暴。法院將裁定送達至張某某與侯某某,同時送交張某某所在社區及派出所。

案例二:徐某某與吳某婚約財產糾紛案

徐某某與吳某自由戀愛。因吳某懷孕,雙方及雙方父母協商結婚等事宜,並約定給付彩禮15萬元。2016年6月10日,雙方按照習俗「過禮」,因徐某某欲少給彩禮發生爭吵。6月11日,徐某某家將15萬元轉帳至吳某父親的帳戶內。6月26日,徐某某與吳某舉行結婚儀式,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後因種種原因,徐某某將吳某訴至法院,要求吳某返還彩禮款12萬元。最終,法院綜合考慮徐某某與吳某同居生活時間較長並育有一女,彩禮中部分錢款已用於同居期間的生活支出,難以查清資金去向等因素,酌情判決吳某返還徐某某彩禮24000元。

案例三:李某某與陳一某、陳二某、陳三某贍養費糾紛案

李某某育有二子一女,分別是長子陳一某、次子陳二某、長女陳三某。李某某之女陳三某因患腦出血後遺症且癱瘓,無自理能力,無生活來源,由李某某照顧共同生活。李某某年歲已高,無收入,需要子女贍養。陳一某未對李某某盡到贍養義務,李某某遂請求法院判令陳一某給付2018年及以前的贍養費,並自2019年開始每年向李某某支付贍養費5000元。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判決:陳一某於判決生效後三日內給付李某某2018年前的贍養費3400元;陳一某從2019年1月1日起每年給付李某某贍養費5000元,每年的1月10日前給付當年的贍養費。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審判一線 | 「家事審判+家事調解+家事調查+心理諮詢」 讓父女感情...
    審判一線 | 「家事審判+家事調解+家事調查+心理諮詢」 讓父女感情「破冰」 2020-11-09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恩平市人民法院啟用圓桌家事審判庭、設置感情冷靜期,讓家事審判多一份「溫情」
    近日,恩平市人民法院在新啟用的圓桌家事審判庭調解了一宗離婚糾紛案,夫妻雙方經過冷靜和好如初,丈夫撤回起訴。案件的和諧化解,得益於恩平市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該院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通過推動成立恩平市家事審判改革領導小組、建立家事審判團隊、建設圓桌家事審判庭、設置感情冷靜期、人身安全保護令、跟蹤回訪制度、離婚證明書等制度、特聘家事協理員、聯動多方力量、構建多元調解機制、制定家事審判規程等多措並舉,努力讓家事審判多一份「溫情」。
  • 南豐法院家事審判:始終把感情修復擺第一位
    2016年6月,南豐法院啟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以來,結合縣情和審判工作實際,全方面接地氣,讓家事調解沾滿泥土的芬芳。  做法官的好幫手  每天早上7時30分從南廣路出門左拐,步行10分鐘來到法院家事調解室,像在家一樣將桌椅和電腦擦得一塵不染,給花草澆好水。
  • 姑蘇法院發布反家暴及涉家事糾紛專業化執行典型案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面對家庭糾紛,是否要起訴呢?在家事案件的執行中,又是如何兼顧情理法呢?11月25日,姑蘇法院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發布反家暴審判及涉家事專業化執行的工作情況及典型案例。來自蘇州日報、蘇州廣電、無線蘇州等媒體的記者線上同步參與。
  • 安慶迎江 創新家事審判解群眾心事 - 人民法院報
    據院長丁文軍介紹,2016年6月,迎江法院被確定為安徽省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後,強化頂層設計,制定了《家事糾紛案件審判操作規程》等十餘種文件,形成內容全面、目標精準、措施有力的制度體系。組建家事審判團隊,專門審理家事案件。完善硬體設施,重新設立符合家事審判特點的審判工作區。優化家事訴訟審理流程,積極試行家事案件調解前置制度,耐心細緻地做好各階段訴訟調解工作。
  • 家事審判丨為衝動「踩剎車」 給感情「做保養」
    家事審判丨為衝動「踩剎車」 給感情「做保養」 2021-01-06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於康梅一行到博山區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室調研
    11月27日,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於康梅,黨組成員、副主席伊淑霞、組織部長柴婷婷一行到博山區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室調研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及涉家暴案件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於康梅主席一行實地參觀了博山區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室,聽取了博山區法院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以及反家庭暴力等方面採取的措施,並就家事案件訴前調解、訴中委託調解、心理疏導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37-47歲夫妻感情最易現危機 深圳法院推行家事審判改革
    &nbsp&nbsp&nbsp&nbsp會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黃志堅與深圳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蔡巧玉聯合會籤了《關於建立家事糾紛協調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nbsp&nbsp&nbsp&nbsp寶安區人民法院設立了廣東全省首家具有獨立編制的家事審判庭。記者從發布會提供的《寶安法院家事審判改革狀況(2012-2017年)》白皮書了解到,寶安家事審判庭每年收案總數的75-80%是離婚糾紛,佔比最大。婚外情、性格不合、長期分居、家庭暴力等離婚因素中,性格不合、長期分居是離婚最主要原因。
  • 寧津縣人民法院首創家事審判庭審程序 感情修復庭審
    齊魯網6月24日訊 (寧津臺 楊建超)6月24號,在寧津縣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一場特殊的離婚案件正在這裡進行。
  • 家事審判2016年啟動改革試點 法院審離婚案會考慮感情修復·都市快報
    會議期間,主管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的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杜萬華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對於婚姻家庭類案件,法院還將從居間裁判理念轉變為感情修復理念,提升這類案件的社會效果。 最高法認為,人民法院審理婚姻家庭案件的職能,除裁判職能外,還應有婚姻家庭關係的感情修復職能。
  • 【武城法院家事審判改革系列報導】「修復感情、挽救婚姻」在行動
    武城法院推出「修復感情、挽救婚姻計劃」舉措,指導家事糾紛當事人制訂適合自己的計劃書。當事人在指定期間內按計劃書採取實際行動,達到修復感情、挽救婚姻、化解矛盾糾紛的目的。4月13日,武城法院魯權屯人民法庭法官張勇在一起離婚糾紛案件調解過程中,發現原告孫某與被告丁某有深厚的感情基礎,雙方生育一子,丁某不想離婚,有挽回與孫某感情的意願。張勇法官判斷孫某與丁某的婚姻屬於危機,建議丁某制訂修復感情計劃。丁某親自書寫了《修復感情、挽救婚姻計劃書》,孫某也接受了丁某的修復感情做法。
  • 法院動態 | 「情感港灣」審判驛站落戶三地!
    「幸福港灣」來了幸福港灣,溫情之所今天,我院「幸福港灣」婚姻家事巡迴審判驛站落戶太湖新城、汾湖、盛澤分別在三地司法所掛牌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建中與橫扇街道黨工委委員吳為民為太湖新城婚姻家事巡迴審判驛站揭牌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建中與汾湖高新區政法辦公室副主任吳曉平
  • ——專訪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
    杜萬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在家事審判方面出現了不適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社會建設方面對於婚姻家庭的穩定強調不夠,往往把婚姻家庭領域的建設看作私人領域,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法院審判工作沒有把家事案件與財產類案件區分開來,往往用財產類案件審判模式審理家事案件,案件一來,法官先問是否願意離婚,一說願意離,審判方向馬上轉變為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至於當事人感情的修復問題,法官過問不多
  • 化解矛盾糾紛近兩萬件,石景山區這個法律平臺顯成效
    1月8日記者從北京高院發布會上了解到,石景山法院參與「石時解紛」平臺取得訴源治理成效,截至目前「石時解紛」平臺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9658件,其中98.59%未進入訴訟程序。完善對接機制滿足多元需求 三月縮減至三周解紛「石時解紛」平臺,即石景山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由石景山區委政法委統籌建設,整合全區32家行政機關單位糾紛調解資源,推動形成線上線下多方矛盾糾紛大調解格局。石景山法院完善法院案件系統與平臺信息資源的對接共享,滿足當事人對專業性調解、便捷立案和高效審判的多元司法需求,開拓了多元、分層、遞進的糾紛解決新格局。
  • 【故事】立足僑鄉優勢 打造特色品牌(1012)
    針對涉僑案件當事人回國參與訴訟難、審理周期長、執行難度大、調解意願高等特點,涵江區人民法院江口法庭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打造「集中規範審理、多元糾紛化解、司法職能延伸」的涉僑審判品牌。
  • 家事改革 | 岷縣法院攜手縣婦聯掛牌成立​「匯聚幸福·和合之家...
    「匯聚幸福·和合之家」工作室為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完善落實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的實施,加大源頭參與化解家事糾紛力度,實現家事糾紛維權社會化。1月7日下午,岷縣人民法院聯合縣婦女聯合會在岷縣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審判中心成立「匯聚幸福·和合之家」工作室。揭牌儀式由縣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玉玲主持,岷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魚娟、縣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黃萍、縣婦女聯合會黨組成員龍寧、縣中醫院家庭教育工作室主任尹龍飛等相關人員參加儀式。
  • 上海試點家事審判改革
    圖說:上海成立少年司法社會支持聯盟 團市委供圖(下同)上海已開展4年探索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第二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上海家事社會工作專題會議獲悉,上海已經開展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201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選取了118家中基層法院,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
  • (家事審判)孟州法院:夫妻感情已破裂,好聚好散快審結!
    2017年7月5日上午10時,孟州法院家事審判庭主審法官姚紅霞的辦公室坐著一對心平氣和的年輕人,雙方的父母在外等候。姚紅霞法官和這對年輕人已經見過多次面了,了解他們的情況。女方堅持要求離婚,且第二次起訴離婚,符合離婚條件。
  • 家事審判改革之七——首份夫妻感情修復計劃確認書,三副猛藥挽救五口之家
    2017年10月23日,原告荊某曾以夫妻感情不和為由提起離婚訴訟,後於2017年10月31日申請撤回起訴。2018年6月21日,原告荊某再次將丈夫李某訴至法庭,理由是遭受了丈夫酗酒之後的辱罵與毆打。立案前胡濤林審判團隊通知雙方當事人到庭進行訴前調解。經調查:原、被告於1995年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三名子女,大女兒馬上就要大學畢業,小女兒跟兒子分別就讀於當地的小學、初中。
  • 淺談司法活動中審判與調解的關係
    在此大背景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民事訴訟等多種渠道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成為社會治理的必然選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若干意見》在司法領域明確了「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判調結合、案結事了」的基本原則。要求正確處理調解與審判的關係,準確把握「調解」與「審判」的適用條件,從而維持審判與調解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