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敬業中學與上海抗日救亡運動

2020-11-28 騰訊網

敬業中學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蓬萊路345號。它有著27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如今上海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中學。

清乾隆十三年(1748),時任江蘇布政使的翁藻與上海知縣王低開辦了申江書院。20多年後,申江書院重建,改名為「敬業書院」。林則徐曾為書院題額「海濱鄒魯」,稱其為東海之濱文教賴以興盛之地。晚清思想家馮桂芬曾任書院院長,開學習近代科學技術風氣之先。

敬業中學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學校成為上海學界抗日教亡運動的活動中心之一。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在民族危機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敬業中學也拉開了愛國學生運動的序幕。12月16日,敬業中學與中華職業學校等24所學校師生聯合致電南京政府,要求維護愛國運動,迅速討伐漢奸殷汝耕。19日,敬業中學學生代表隨同各大、中學校代表5000餘人齊集於交通大學,並於次日上午集隊向國民黨市政府請願。敬業中學的進步學生還參加了2000人的大遊行,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冀東偽政權。

抗戰爆發後,敬業中學一直是上海學界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於抗日民主浪潮中風起雲湧,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愛國有志青年。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除租界之外全部淪陷,敬業中學也奉令停辦,於是遷入租界,改組為南方中學。

1938年8月,南方中學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先後有顧秋石(顧淵)、薛家驥、潘視儀(潘文錚)、周充瑞、蔣照明(喬石)等任地下黨支部書記。在他們的領導下,針對民族存亡的尖銳矛盾和青年學生的特點,團結教育廣大同學,開展反汪抗日的各項鬥爭,更有不少積極分子從鬥爭中得到鍛鍊,參加了黨的隊伍,奔赴抗日前線。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事爆發,日本佔領租界。當時,訓導委員擅自代表學校向汪偽註冊,激起廣大師生的滿腔義憤,大部分教師離職,學生離校。喬石等地下黨員團結進步師生,組建「四維學社」,借他校上課,繼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勝利後復校。

文:姜逸揚

相關焦點

  • 第二篇 婦女運動(二) - 上海女性
    還有李文宜、周秀珠、張金保等人從外地調來上海,在中共中央婦委工作。繆伯英(中共第一位女黨員)從湖南省調來上海,任滬中區委婦委主任等等。   第四節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一、參加九一八、一·二八抗戰   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發出全民抗戰的號召,上海各界愛國人士立即響應,上海婦女也積極行動起來。
  • 崢嶸歲月裡的愛國民主運動
    後來實際上成為了學校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前身,為學校地下黨組織開展愛國救亡運動奠定了組織基礎。    1936年春,「新文字研究會」發動進步學生組成抗日救亡宣傳隊,深入學校附近農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動員廣大農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同學們還衝破國民政府的層層阻撓,參加了西安學聯組織的慰問綏遠抗日部隊活動。抗日救亡活動,開始從校內走向社會。
  • 抗日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國共兩黨救亡圖存
    中國共產黨倡導團結禦侮,為建立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積極努力。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和組織領導了全國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特別是「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的高潮。這說明在國際上法西斯戰爭力量極度膨脹,國際綏靖主張、國內恐日思潮泛濫,特別是蔣介石集團實行不抵抗政策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如中流砥柱成為中國抗日最堅強的力量。
  • 歷史今日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
    來源:中國軍網北平學生的遊行隊伍在81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 (農曆冬月十四),「一二·九」運動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犯,1935年6、7月間控制察哈爾省,指使漢奸殷汝耕在冀東建立傀儡政權(「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 抗戰時期的文化界,上海是放下工作搞宣傳,北平是堅守崗位搞教育
    當前線傳來勝利的消息,令上海百姓和知識分子興奮不已。當時,由上海知識界倡導組織的各種救亡團體與活動,夾雜著他們的熱情與願望,出現在炮火中的上海。因此,救亡口號覆蓋了這一時期上海所有的文學流派和報刊雜誌,「抗日」成了唯一的創作主題。而且,這些文字在戰火的洗禮當中,變得更加尖銳,充滿戰鬥性。郭沫若和夏衍以救亡協會的名義,創辦了《救亡日報》。
  • 趙樸初年譜1928—1945(21-38歲):與佛結緣 投身抗日
    期間上海成立了救國會,宗教界有沈均儒、馬相伯、吳躍宗等參加。當時救國會領導人被捕之事使趙樸初很憤慨,進一步加強了他的愛國民主思想,並有掩護進步力量的行動。在此期間趙樸初參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統一戰線,組織聚餐會,分析抗日形勢,宣傳抗日主張。團結宗教及各界愛國人士.為抗日戰爭作出了貢獻。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風雨同舟,親密合作的關係。
  • |象山中學紀念「一二·九」朗誦大賽精彩回顧
    回首「一二·九」風雲   國土淪喪,大地瘡痍   他們走向街頭   在冷峻的寒日裡,尋覓和平的春天   任隨時代的硝煙在歲月的長風中飄散   歷史的驚濤衝不垮那場抗日的救亡運動   2020年12月4日晚   象山中學舉辦   「崢嶸一二九 傳承愛國情」朗誦大賽   奮進的象中青年 以一顆炙熱的心   拿起話筒 為緬懷和發揚而誦
  •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
    北平學生的遊行隊伍在81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 (農曆冬月十四),「一二·九」運動爆發在民族危亡關頭,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宣言,號召全國軍民抗日救國。12月9日,北平學生「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 責任編輯:馮開華
  • 抗日正能量: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劉惠馨烈士!
    1934年,劉惠馨在南京女子中學畢業後,又抱著「工業救國」的願望,考進了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當時全學院只有她一個女生。在這裡,她開始找一些進步書籍和報刊閱讀,從中汲取營養,尋求救國之路。1935年12月,北平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其聲勢很快波及了全國各地,也影響到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首府——南京。
  • 1938年,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我黨設立洛八辦宣傳黨的政策...
    至此,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為做好在豫西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準備,我黨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設立洛八辦、召開澠池會議、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至此,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為做好在豫西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準備,我黨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設立洛八辦、召開澠池會議、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這一時期,豫西地區黨員的數量大幅增加,質量大幅提高,使得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有效貫徹。  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  1938年2月,日軍進犯豫北,接連攻佔濮陽、新鄉等地。
  • 1921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虹口絲廠女工運動
    1921年至1937年,上海虹口絲廠女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持續開展罷工鬥爭。隨著時局的變化,虹口女工運動經歷了迅速發展、艱苦鬥爭和再度高漲三個發展階段。為保證虹口絲廠女工運動的有效開展,共產黨人在女工運動爆發前後通過刊物宣傳、開辦夜校、激勵讚揚等方式,提高虹口絲廠女工參與鬥爭的主動性,中共黨員金維映等更是直接參與領導罷工鬥爭。
  • 【四史學習教育】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三十五)
    政權建設政權建設是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抗日根據地的政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即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於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在保障工農群眾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調節各抗日階層的利益,實行勞資兩利、公私兼顧、合理負擔的原則。各抗日根據地還大力開展文化教育建設。大批愛國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到來和他們的努力工作,使抗日根據地的文化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 《鉤沉集》忽然發現一些過去寫的詩
    鉤沉第九:夜半三更人靜時,思溢成海誰人知?此世情深不需話,十年相思十年詩。鉤沉第十: 千言萬語忽不見,冬日陽光桃花面 無語只能以笑對,一呼一吸俱含言 。 鉤沉第十一: 自從別後憶音容,鎮日相思夢不逢。天涯海角今已盡,心有蓬山一萬重 。鉤沉十二: 忍教相思化成灰,鏡中流年莫相悲。橫絕千裡卿作淚,多情燕子帶雨歸。
  • 銘記歷史,八十年前蘇州抗日往事
    蘇州市民還自發展開「一元救國運動」,不少人把結婚的戒指等金銀飾物捐獻出來。「家不存,物何用」。太倉、崑山、常熟等地捐給前方的有棉背心8000多件,褲褂12000件,毛巾10000多條,罐頭10000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