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採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
近幾年,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甚至已經有不少名人為它公開背書。其中,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更是讓基因檢測聲名大噪。
安吉麗娜·朱莉此前切除雙乳及卵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家族中有人患乳腺癌,而自己又通過基因檢測獲知患乳腺癌機率高達87%,患卵巢癌機率為50%,她毅然決定做雙乳切除手術和卵巢癌摘除手術,防患於未然。
在此之前,賈伯斯在罹患胰腺癌後花費了約10萬美元進行基因檢測,只可惜他在接受檢測時癌症已經擴散。他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曾表示:「我要麼是第一批以這種方式擊敗癌症的人,要麼是最後一批死於癌症的人。」
這一系列名人效應讓這項新興技術瞬間引發世界範圍內的關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顯示:受益於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基因檢測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也隨之成為全球各國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之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從2012年的35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101億美元。
但經過短短幾年的野蠻生長,該行業開始從扮演「上帝視角」的神壇跌落,背負的罵名越來越多,甚至被有些人稱為「騙子斂財的工具」。
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遭質疑 缺乏科學性
據知名科技新聞網站《Futurism》11月20日報導,不少人反映他們基因檢測的結果非常不準確,甚至給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2017年,一位名叫瑪麗的大學生將其DNA數據送往美國知名基因分析網站Genomelink--被稱為「個人DNA雲」--進行分析,但得出的結果確令她大跌眼鏡。
Genomelink的報告顯示她不容易抑鬱,但瑪麗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患有臨床抑鬱症;令瑪麗更為詫異的是,該報告還指出她對花生過敏,但花生醬確是瑪麗最鍾愛的食品;此外,在血液含鐵量、體質含量、聽力、身高、膚色等方面的檢測結果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誤。
不只是瑪麗,Genomelink的其他一些客戶也有過這種遭遇,他們說基因檢測的結果並不可靠。
對於這種質疑,Genomelink母公司的CEO承認,結果並不總是那麼準確的。他說,我們並未明確建議客戶根據結果改變生活方式。而且我們對Genomelink的定義是,它既是一款娛樂產品,又是一款教育引導產品。
這一說辭立馬遭到了許多專家的口誅筆伐。
美國遺傳顧問協會當選主席Gillian Hooker表示:「我認為當醫學檢測和『娛樂』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時,會引發令人擔憂的後果。當沒有足夠的證據甚至沒有證據來證明這種檢測是有用的,暗示該測試對醫學有幫助的描述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誤導。」
不久前,英國基因專家在《英國醫學雜誌》周刊上撰文警告說,目前市場上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基因檢測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誤導:當這種檢測結果提示「健康風險」並不意味著消費者肯定會患上某種疾病,而「令人安心」的好結果同樣並不可信。
智商、身高、性取向……基因檢測成為騙子斂財的工具
甚至還有不少基因檢測初創企業劍走偏鋒,由此衍生出五花八門的基因檢測項目。
初創企業GenePlaza出售一種聲稱可以預測食用者性取向的DNA測試,而且還出售旨在測量智力和抑鬱風險的測試;一家名為「足球基因」(Soccer Genomics)的公司聲稱,他們可以通過檢測兒童的DNA從而制定一套最適合他們的運動訓練方案,讓他們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還有一家名為Vinome的公司聲稱,它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遺傳密碼為他們推薦最完美的葡萄酒……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檢測項目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但專家指出,這些檢測並沒有什麼用。
遺傳學家們開始破解DNA的密碼不過短短幾十載,還有很多DNA機制人類尚未挖掘。況且上述這些公司承諾提供的一些DNA信息精度目前連科學家都做不到,更別說像性格特徵這樣複雜的東西。
雖然一個人的智商與遺傳有關,但後天教育扮演的角色也至關重要,那些僅憑一紙文書就想預測一個人的一生,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生物醫學遺傳學家Shoumita Dasgupta在接受《Futurism》雜誌採訪時表示:「,這些工具充其量只能提供有限的科學依據,我認為驅使人們開發這些工具的根本原因是貪婪,為斂財而巧立名目罷了。」
今年3月,一篇《花上萬元測孩子是不是天才,唾液檢測騙了多少人?》的文章引發公眾對基因檢測的熱議。文中稱通過唾液就能測出孩子具備哪種天賦,並以此作為孩子的「培養說明書」,培養出某個領域的天才……名為「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項目,雖然有的收費高達數萬元,但還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
但結果卻發現,多數推廣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的公司本身其實不具備檢測能力,只是通過招商代理牟取暴利。受訪的多位專業人士表示,天賦基因檢測並無充分、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是高價商業項目披上的「科學外衣」。
在某種程度上,基因檢測結果的套路與星座文化如出一轍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星座文化開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很多年輕人最篤定的信仰。星座文化,其實是一種解決「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方向,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方法,一種個人以指導和確定感的精神寄託。
這些運勢和解決方法其實都比較籠統,對很多情況的都有適應性(這個月你的情緒波動比較大,和戀人有爭執,需要做好情緒管理,好好溝通)。情侶們平常肯定會有摩擦,也都需要情緒管理和好好溝通。根據巴納姆效應,對這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我們會認為是在精準地揭示自己的特點,並深信不疑。
而當情侶們根據這些直到成功解決矛盾時,又會把星座當做「功珵」,更加相信星座文化,更多地討論星座文化(正強化)。
在某些程度上,基因檢測就是升級版的星座文化。基因檢測給出的結果很多時候也含糊其辭,比如記憶力不錯、喝酒不臉紅、或者代謝能力強或弱……
而且有些基因檢測結果解讀的第一句都是「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更大概率有以下表現:」,最後一句則是「隨著基因組研究不斷推進,結論可能出現變化。受成長環境和個人經歷影響,基於基因數據的推論,可能與你的現狀不符。」
曾經我們用星座文化描述我們的「人格畫像」,但現在基因檢測已經代勞了一部分工作。
錘子科技曾經與一家企業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科研合作項目:他們為135位核心員工進行了基因檢測,總結其共性,最後得出一份「企業基因」報告。
或許以後當有人問起,你的性格為什麼這麼開朗,你可能不會說:可能因為我是雙子座;而會說:我的基因檢測報告是這麼顯示的。
當然,在這我們並不是要全盤否定基因檢測,只是由於消費級的基因檢測產品良莠不齊給公眾帶來許多誤導。
事實上,真正的基因檢測目前主要應用於疾病診斷方面,也就是公眾不太了解的醫療級基因檢測,主要應用領域有遺傳疾病診斷與篩查、腫瘤診斷等。
安吉麗娜·朱莉與賈伯斯的檢測就是這一用例。基因與疾病的關係,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乳腺癌遺傳基因,5%-10%的乳腺癌患者伴有遺傳基因突變,遺傳基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切除雙乳大大降低了乳腺癌風險。
此外,基因檢測技術還可幫助人們認識、預防罕見病,這些都是基因檢測利好的一面。
雖然目前基因檢測市場魚龍混雜,但這項技術本身是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未來,基因檢測或許能引領新的醫療健康模式。
本文參考:
生命時報:《基因檢測不該成騙錢幌子》
知乎:《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他們想得到什麼?》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