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 · 2017-09-18 · 文/陳睿
研報要點:
1、基因概念股在A股上獲得熱烈追捧,7月14日上市的華大基因一連收穫19個漲停板,顯示出市場對基因概念的追捧。
2、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產業整體產值突破8萬億元。未來每年仍將保持18.7%以上的年均增幅。
3、新三板公司達瑞生物、芝友醫療、佰美基因獲上市公司青睞,此外還有百傲科技等3家新三板基因檢測公司值得關注。
一、引言
基因檢測這項探究「生命密碼」的神秘科學,因2013年一則好萊塢著名影星在進行基因檢測後決定手術切除雙乳腺從而避免基因缺陷可能導致的疾病的新聞開始走入公眾視野。
隨著討論基因話題的深入,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例如昂貴的檢測費用以及提前進行預防性手術是否過激等等。
不過,基因技術經過多年發展,技術落地及商業化的步伐也越來越快。2016年6月25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公示的通知》,將「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擬進入審核環節的2016年度項目信息進行公示。由此意味著精準醫療重大專項科研行動已經拉開了序幕。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在政策和規劃層面外,資本市場上的相關概念股也在不斷發酵。
華大基因自2017年7月14日上市首日到「開板」,總共收穫了19個一字漲停板,股價從開盤價16.37元一路飆升至「開板」時的107.18元,短短19個交易日上漲幅度超過554.73%,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華大基因在開板後,資本市場對其追捧的熱度仍未衰減,之後又是一路高歌猛進,截至2017年9月9日公司宣布停牌,收盤價定格在172.48元,較發行價和「開板價」分別上漲1,164.52%和60.93%。
華大基因上市以來的股價表現相對於同時期上市的其他次新股而言,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漲幅,都遙遙領先。
當然,華大基因的股價之所以能夠「一騎絕塵」,與其靚麗的業績不無關係,據公司半年報的數據,2017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8.8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1億元,淨利潤率達到了21.51%。而如此靚麗的業績背後,撐起「這片天」的便是基因檢測業務。
二、基因檢測的發展現狀及產業鏈
(1)基因檢測發展現狀
人類基因組計劃於1988年開始啟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於2003年4月15日,美、英、中、日、法、德六國科學家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該事件的裡程碑意義不亞於人類的登月計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次完成人類基因組序列圖足以堪稱生命科學的「首次登月」。
在基因組學在面世以來短短數年發展迅速,資料顯示,2004年美國接受基因檢測的人數約為400萬,2007年這一數字刷新至700多萬,而根據目前最新形勢,新增檢測人數正以每年1000萬人的速度快速增加。
隨著技術的發展,全球遺傳檢測(含基因檢測)年產值也在不斷刷新紀錄,從1996年的40億美元到2000年70億美元,再到2007年的250億美元,年均增長幅度為20%。同時,比爾蓋茨也發出預言:「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世界首富,一定來自基因領域!」。
回過頭再來看看國內基因產業的發展。我國基因組學應用行業的發展基本與全球發展同步,發展初期主要通過引進國外的測序儀以用於開發下遊的應用。2008年,將第二代測序技術用於研究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聯,2010年,開發出可用於臨床的應用,代表產品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國內代表型企業是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新一代DNA測序技術也被廣泛的應用於科研機構、製藥企業、種子公司及其它生物公司的研發工作,國內代表企業有諾禾致源、美吉生物、藥明康德等。
不過在中國,基因檢測設備自主研發能力相比發達國家還有段距離,目前,二代測序技術應用還主要依靠美國公司lllumina,Inc.和Life Technologies等提供的新一代測序儀。
(2)產業上下遊
基因組學應用行業可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三個主要環節。上遊主要是基因測序的儀器和耗材試劑;中遊為檢測和數據讀取服務;下遊為最終用戶。
目前來說,上遊檢測儀器基本由國外壟斷,根據統計數據,2015年lllumina,Inc.、Life Technologies和Pacific Biosciences在全球基因測序儀(第二代檢測儀)市場中合共佔據94%份額。雖然第三代儀器已經處於研發中,不過由於應用時間較短,技術人才積累等與第二代檢測儀仍存在差距。所以當前市面上仍以第二代檢測儀為主。
中遊的主要用戶是臨床基因檢測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通過採購測序設備儀器,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同時還有靶向治療藥物檢測、遺傳缺陷基因檢測、致病基因檢測、腫瘤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疾病風險評估等多種基因檢測服務。
下遊直接對接最終用戶,如醫院臨床和科研機構。
三、法律法規及政策
四、基因檢測產業規劃及市場規模
(1)2020年生物產業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規模將超8萬億
國務院2012年12月29日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文件指出「生物產業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到2020年生物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生物產業複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3.5萬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2)基因測序市場未來年複合增長率18.7%
根據相關資料的統計,目前醫療健康領域,中國2015年癌症新增病例429.2萬、癌症死亡病例281.4萬;每年300萬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高血壓患者累計2.6億;每年全國新生兒1,600萬,出生缺陷人群90萬。研究與實踐表明,基因檢測技術可以通過更精確的診斷,評估潛在疾病的發生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同時,根據研究機構BCC Research的統計,近幾年來基因測序市場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59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到1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8.7%。
五、新三板基因檢測概念股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基因檢測產業還處於集中創新期,新檢測方法、新產品層出不窮,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比較快。但是考慮到未來市場規模的巨大空間,基因檢測產業當屬真正的「藍海」。
目前新三板上直接與基因檢測相關的企業共有15家,其中8家盈利、7家虧損。如果按照營收排名,2017半年報數據顯示,營收大於5,000萬元的企業共有3家,分別是達瑞生物、樂普基因和百傲科技。
此外,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幾家上市公司的身影,如達瑞生物(達安基因控股)、芝友醫療(北陸醫藥參股)和佰美基因(譽衡藥業參股),這足以說明資本市場對基因檢測概念的認可。下面,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就將挑選其中較為優秀的幾家公司做更進一步的分析。
(1)達瑞生物832705.OC
◆主營概況
公司主要以基因檢測等手段,提供出生缺陷、遺傳病、腫瘤等疾病的篩查和診斷。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廣二代測序新技術產品,且根據年報顯示,2016年二代測序業務收入已經達到2.39億元,同比增長了148.44%,成長性好於公司其他業務。
◆優勢
第一,可以藉助母公司達安基因的高通量測序儀器、試劑盒臨床試點資質,更好的推進銷售和業務發展。第二,公司建立的經銷網絡覆蓋較廣,終端客戶超過600家。第三,在產前檢測、遺傳病診斷、腫瘤個體化診斷等領域具備領先優勢。
◆財務預測
(2)百傲科技430353.OC
◆主營概況
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用於指導病患者個體化治療的臨床基因診斷產品,並提供相關配套原料、設備、技術及服務,公司目前核心產品主要技術是採用BaiO專有顯色型生物晶片技術平臺進行。
◆優勢
公司基於顯色型生物晶片技術,產品99%實現國產化,並大力推進自動化改造項目。松江年產200萬人份新生產基地已投入使用,產能提升明顯。客戶覆蓋範圍已有近300家三甲醫院,積累超過100萬人份數據。
◆財務預測
(3)賽樂奇834496.OC
◆主營概況
公司系一家專注精確診斷醫院產品為主,專業從事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產業化研究和相關的體外診斷基因晶片及其配套設備,同時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生物醫藥公司。
◆優勢
目前已取得技術相關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體外診斷試劑產品13項,覆蓋肝炎個體化診療系列、代謝性疾病診療系列、腫瘤個體化診療系列、病診療系列、優生優育診療系列等各領域,以良好的品質形象被客戶所接受,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積極推動了產品的市場銷售。
◆財務預測
(4)吉瑪基因430601.OC
◆主營概況
公司主營以RNA幹擾技術為基礎的基因類生物製劑的研發、生產及應用等業務。公司產品和服務涵蓋了上遊RNA合成單體、中遊小核酸及相關基因產品,直至下遊新藥研發等完整的產業鏈。
◆優勢
公司是全球僅有的十幾家能夠商業化生產RNA oligo產品的公司之一,生產產品和技術服務涵蓋了小核酸領域完整的產業鏈,包括上遊RNA合成單體、中遊小核酸及相關基因產品、下遊新藥研發等。
◆財務預測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本研究中心不保證該等信息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信息、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中心於本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中心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中心對本聲明條款具有唯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睿。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在線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UBLIC_CHINAIPO_KEYWORD:
概念股研報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