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綜藝節目的演員、嘉賓出口成章?口吐蓮花?凹凸君覺得非《脫口秀大會》莫屬。先來分析一下《脫口秀大會》被淘汰的張博洋。
張博洋受到了前面講涼了場子氣氛的影響,不是直觀的說場子涼了,而是你講你就也「涼」的那種影響。整場觀眾的氣氛都是嗨的,經過幾個嘉賓相繼發揮「失常」之後,觀眾心情逐漸冷卻,他們還是嗨的,只不過他們的嗨轉化成了一種有條件的代償心理,他們在等下一名演員上來講一個爆點,前面的演員涼了,我們冷了,就希望由後面萬眾期待的「你」補償回來。只要你上來講的話題點夠爆,他們就會立刻回到他們之前嗨的點跟你一起嗨。
張博洋上來的第一個梗名叫「一羊遷徙」,這個話題的梗設計的很巧妙,看起來是個爛梗,其實穩穩扣著要表達的關於努力的整套段子,甚至最後一個call back構成了很完美的完整段落。這個梗出來之後觀眾卻茫然了,他們不知道該不該笑,因為前面已經涼場了,即使有笑的人,也聽起來猶猶豫豫的。
這一下直接打落了觀眾對張博洋的期待心理,造成了對後面整套段子效果的負面影響。一個演員可以根據臨場增加互動,增加現掛,但是很難對一套已經編排已久的完整段子進行調整的。
其實這一場相比於上一場,張博洋最大的變化就是情緒的不同。可能有很多比較資深的觀眾知道,段子手寫段子的時候,需要的是負面的情緒,比如憤怒、疑惑、沮喪等,只有負面的情緒才能成為段子的創作源頭。而這些負面情緒裡,最能感染人帶動人的,就是憤怒,因為它夠激烈,能最快速地把觀眾帶入到自己的情緒之中,產生共鳴,非常契合線上脫口秀節目這種快節奏的傳播性質。
這一季前兩期,王建國、張博洋、楊蒙恩等很多人的段子,你都能從中看到憤怒情緒充沛的表演風格。王建國是把這種宣洩憤怒變成了自己的風格,但其他人不是,他們總還會寫關於其他負面情緒的段子,到時候就不會是這種呈現了,比如張博洋。
前面突圍賽裡,憤怒情緒表現最優秀的無疑是張博洋。不管是對被抄襲這種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的憤怒,還是對網絡鍵盤俠的憤怒,都共鳴極強,感染力極強,直接把他那段表演推上了前兩期幾乎最佳表演的地位。
綜合看起來,《脫口秀大會》仍然是藍海,前三期突圍賽比完以後,嘉賓各種表現都很驚豔。
凹凸君覺得,《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第三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唯一讓人覺得有亮點的是嘉賓程璐,他頂著那麼大的壓力能有那個表現,真的很難得了。同時,《脫口秀大會》引觀眾吐槽的地方還有以下原因:
一是像梓浩這樣直接崩潰的,神經刀張博洋也不負眾望地崩了,淘汰的幾個嘉賓幾乎都是自己繳槍了的。
二是靠老段子湊合成節目,靠肌肉記憶過關的,像蒙恩那個「滿堂彩」的甲方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