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國際合作捲雲雷射雷達探測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13 OFweek維科網

  近期,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科研人員王珍珠等人與俄羅斯大氣光學所Anatoli Borovoi教授團隊有關捲雲雷射雷達探測實驗和理論的合作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其結果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OSA)下OPTICS EXPRESS上。

  捲雲是一種小束狀的薄冰雲,它在任何時候都存在於空中,覆蓋全球30%左右的空域。由於它可以擋住太陽光對地面的照射,又可以阻擋地面對外的熱輻射,並可以在上對流層區域控制水蒸氣量的大小,所以它對於整個氣候系統非常重要。掌握捲雲的光學和微物理特性將有助於科學家更準確地對全球大氣系統進行研究,建立一個更好的氣候和天氣預報模型。因此,需要對捲雲的遙感探測實驗和理論進行深入研究。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05022, 41511130028)和中科院國際人才計劃(2016VEA044)等項目支持下,中俄雙方科學家首次從理論上計算了在高度角與方位角選擇取向的六角形冰柱和冰片兩種冰晶類型的後向散射穆勒矩陣。研究了通過垂直指向的偏振雷射雷達測量後向散射矩陣的可能性,某些矩陣元(如M44、M22和M34)的測量在反演中其關鍵作用。

相關焦點

  • 觀捲雲 識冷暖
    科學研究表明,全球捲雲反射率近20年變化趨勢是呈小幅下降的。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魏合理研究員團隊和安徽理工大學唐超禮教授合作,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系統分析了全球捲雲反射率的經緯度分布和時空變化特性,發現捲雲反射率呈現季節性變化規律,並對全球氣候有重要影響。
  • 【中國新聞網】全球捲雲反射率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趨勢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供圖  整體而言,全球捲雲反射率近20年變化趨勢是呈小幅下降的。  這是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魏合理研究員團隊和安徽理工大學唐超禮教授合作,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系統分析了全球捲雲反射率的經緯度分布和時空變化特性,發現了捲雲反射率呈現季節性變化規律。
  • 全球捲雲反射率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趨勢
    這是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魏合理研究員團隊和安徽理工大學唐超禮教授合作,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系統分析了全球捲雲反射率的經緯度分布和時空變化特性,發現了捲雲反射率呈現季節性變化規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tmosphere期刊上。捲雲是由不同形狀、大小各異的冰晶粒子組成的,屬於高層雲,覆蓋全球四分之一左右的空域。
  • 【專利解密】蔚來雷射雷達,提升探測精準度
    【嘉德點評】蔚來的雷射雷達專利,通過高重頻雷射器的連接設計,使得雷射雷達系統的探測解析度和探測結果的準確度大幅增加。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智能駕駛也日益成熟,而雷射雷達在未來智能駕駛中起到了非凡的意義,蔚來剛剛結束的會議表示,今後蔚來推出的幾款車型也大概率會搭載雷射雷達。
  • 科學網—我國空間天氣事件能量流動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磁暴期間進入地球空間的能量一方面改變全球熱層環流和中性大氣成分,對地球電離層電子密度和總電子含量造成顯著改變,進而影響電離層電波傳播;另一方面,增強的極區極光粒子沉降和極區對流電場,形成極區電離層不均勻體結構和產生電離層閃爍,影響跨極區飛行器的通信導航。
  • 科學網—捲雲為大氣降溫
    本報訊 科學家在6月21日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通常在5500米高空形成的捲雲(一種薄的束狀雲)
  • 中國科大在基於星座的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華為解決卡脖子技術,將雷射雷達賣出白菜價,馬斯克氣急敗壞指責!
    在國內市場上,一說起華為公司的名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很多人對華為都特別的熟悉,作為我國第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華為公司的實力自然是十分雄厚的,但就在華為在國際舞臺上快速發展的時候,卻突然遭到了無理的打擊和制裁,這讓華為也有點措手不及,不過好在華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發展,反而還在國際舞臺上越挫越勇,這也表現了華為的「狼性企業文化精神」!
  • 我國PM2.5 監測技術所面臨的挑戰
    我國城市環境空氣中PM2.5 監測技術與規範研究我國PM2.5 監測技術的發展剛剛起步,PM2.5 監測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深入開展監測網絡優化設計、研究開發新的監測技術、綜合運用多種監測手段、嚴格質量控制已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 捲雲為大氣降溫
    科學家在6月21日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通常在5500米高空形成的捲雲(一種薄的束狀雲),可能在飛機通過後反射更多的太陽熱量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標識24日正式公開
    400多天以來,「玉兔二號」兢兢業業地在月背巡視,開展地形地貌探測、淺層結構和礦物成分探測,提供了關於月球背面地質結構、氣象條件、輻射環境等的大量科學數據,為人類研究月球礦物質結構和太陽系起源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實驗室|深空探測|月球...
    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星地質探測與研究分中心主任、我國深空探測科學目標論證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南極隕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礦物巖石學」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嫦娥三號科學應用研究核心科學家團隊責任科學家。
  • 2020年哪些科技進展新聞最重要?兩院院士評選出這份名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團隊供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國成功達到量子計算研究的首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為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技術基礎
  • 成都山地所等在農村居民生計適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村居民生計的影響,推進鏈式影響向鏈式適應的邏輯轉換,提高生計適應的針對性和效率,是保障農村居民生計可持續性的關鍵,也是氣候變化適應研究的國際前沿。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方一平研究團隊聯合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博士Golam Rasul等,以柯西河跨境流域為案例,將結構(S)、問題(I)、時間(T)、空間(S)四維網格交叉點作為農村居民生計適應分析的標靶,通過SITS模塊集成,實現內容綜合、組構系統、層次清晰、目標精準的農村居民生計適應分析功能。
  • 諾獎解讀|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
    他奠定了引力波探測的理論基礎,開創了引力波波形計算以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向,並對LIGO儀器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提出了量子計量學理論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索恩教授在2009年辭去費曼教授職務後,開始追求寫作和電影事業。他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和諾蘭合作的《星際穿越》,索恩教授擔任該片的科學顧問。索恩教授曾多次為《科學美國人》撰文,在《黑洞專刊》中,就有索恩等人撰寫的《把黑洞看成一張膜》。
  • 土星探測:人類又一次科學壯舉
    這片「大陸」有可能是山脈、海洋、平原,也可能是上述三者的結合,還可能被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湖泊所覆蓋。 「卡西尼」未來四年將做些什麼 李良:「卡西尼」土星探測計劃是一項以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為主、總共有18個國家參加的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它是人類1957年進入空間時代以來最為激動人心的空間探測項目之一。
  • 火線評論:引力波探測引爆了科學家朋友圈
    圖片來源:LIGO新聞發布會直播截圖編者按: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新聞發布會,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守候,《知識分子》第一時間邀請了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Pappalardo研究員蘇萌、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等對引力波探測研究進行解讀,同一時間,科學家們的朋友圈也因此炸開了
  • 你知道雷達有哪些種類嗎
    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用於測定地面或海面的活動目標,並測定炮彈炸點或水柱對目標的偏差以校正地炮或岸炮射擊。 偵察與地形顯示雷達。安裝在飛機上,用於偵察地面、海面的活動目標與固定目標和測繪地形。它採用合成孔徑天線,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所獲得的地形圖像,清晰度與光學攝影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