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久,被低估的老牌國產便利店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中國便利店看日系,日系便利店看山西唐久。

2019年(武漢)便利店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副秘書長王洪濤,在對話環節問及7-ELEVEn董事長內田慎治、羅森(中國)總裁三宅示修二人,最看好的中國本土便利店品牌時。兩人的回答不謀而合,都提到了唐久這個品牌。

不難看出兩位日系便利店中國掌舵人,為什麼會對唐久會如此青睞。作為一家成立時間超過20年的老牌便利店,唐久從裡到外看起來確實十分傳統。這體現在它既從不拿融資;還牢牢佔據某一地區後才在鄰近省市地域性擴張;同時還能一直保持盈利等。

這也導致成立20年時間,唐久門店只有1580家,絕大多數店鋪都在山西太原。剩餘小部分店鋪,在陝西西安。

正如內田慎治所說:「我認為中國的內資品牌有幾種模式:一種是尚未盈利但在資本的促進下不斷擴大規模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前景應該會比較嚴峻。另一種是符合目前中國市場的模式,比如說唐久,不僅實現了盈利,而且有一定的店鋪規模,加盟店佔比也很高。我認為他們是非常優秀的企業。」

除了穩紮穩打這一個特點之外,唐久還在2016年開始建造自己的鮮食工廠。歷時四年,在今年終於投產。這讓唐久得以從供應鏈最底部開始主導鮮食的品質,而企業本身的雄厚財力與做鮮食的決心也缺一不可。目前國內除了日系品牌擁有完全自己建造的鮮食工廠之外,沒有第二個國產品牌做到這點。

唐久不僅是這樣一個在傳統便利店評價體系中十分優秀的老牌門店,它的一些線上渠道早,就在行業普遍糾結「做不做」之前就開始做了。比如圍繞著品牌和單店的私域流量運營、到家配送、社區拼團等。

可能是由於唐久不需要拿融資,所以較少進行品牌宣傳。同時太原這個城市的人口數量與人均GDP水平,也註定了唐久無法用什麼日銷奇蹟、開店總數等方面吸引眼球。但如果因為這些,就認為唐久是一個過時的老舊便利店品牌,那唐久也確實被遠遠的低估了。

突破自有鮮食研發能力

唐久第一家門店在1998年開業,那時的太原還是一片「商業荒漠」,雖然現在也沒有多發達。但那個時候,太原零售企業只有本地的超市美特好。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大賣場均未開至太原。

隨後,唐久開始將自己一步步從前端的門店運營,沉澱至後方供應鏈改造中。2006年,唐久建造了自己的現代化物流中心,隨後又在2009年建成了自己的冷鏈配送中心。通常來說,包裝食品等長保質期的商品,店長從手機上下單,到到貨需要花費2天時間。而生鮮、熟食及冷藏冷凍品在2009年時,便可基本實現日配。

這是唐久後端供應鏈成熟之後,自然體現的能力。

商品結構上,唐久與其他便利店相似,均以包裝食品、日用品、FF鮮食和其他日配商品為主營商品。增量部分,唐久還以其到家配送服務和拼團業務,將米麵糧油等家庭用品與生鮮食品加入了商品結構中。

我們先主要看一下唐久,也是所有便利店作為引流、盈利和強打顧客心智的超級品類:鮮食。

唐久的鮮食起步很早。2013年左右,唐久門店就已經配備了最基本的鮮食供應,如關東煮、蒸品、烤腸、茶葉蛋、冷櫃食品如飯糰等,主要覆蓋早餐與晚餐。此外,唐久還有自己的麵包品牌,保質期在一周左右,放置在收銀臺對面最近的貨架上。

2016年,唐久開始建造自己的鮮食基地,從向供應方直接購買食材,門店進行二次加工,變成從頭開始自研整套鮮食能力。基地中設有全自動飯糰機、全自動米飯生產線、速冷機等設備,並聘請日本、臺灣的鮮食生產研發專家進行管理。同時,在產品品類上加入了午餐正餐,包括盒飯、壽司、面類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唐久這麼重視鮮食,但其店內並沒有配備桌椅等,可以打造用餐場景的相關設施。常去唐久的消費者,通常也不在店內用餐。即便門店提供加熱、加開水等服務,但消費者主要還是購買了帶走吃。

這是由於唐久以社區店為招牌,用戶最高的消費場景,是為回家路上順便買了帶回家吃。其次是高流量的臨街店鋪,那些一、二線城市較為常見的寫字樓門店模式,在太原並不吃香。

這也是由太原的城市發展所決定的:首先,城市較小,生活節奏較慢,居民中午通常回家吃飯,太原日常通勤只需要半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其次,城市物價相對較低,門口飯店食品價格與便利店的便當相差無幾。

這意味著在唐久做鮮食的邏輯,相比一、二線城市為大本營的便利店有些不一樣。與其說要研發常規品種的優質口味,一些適合每天當日常正餐食用的普通便當,不如說唐久更應該研發的,是可以吸引用戶專門來購買的特殊口味。

這種口味一定不能是在家庭中容易做出來的。太原這個城市,並沒有像一、二線城市中那麼多的獨居者,單身經濟並不發達。居民的消費觀念還是能在家做的就在家吃,在家裡吃不到的才願意購買。

此外,雖然太原消費者初步養成了早餐在便利店購買包子、豆漿等食品的習慣。但還並沒有午餐在便利店解決的意識,所以唐久需要研發數款爆品,加速消費者觀念的養成。

唐久自研鮮食的第一款爆品是麻辣香鍋飯,據唐久商品部部長丁莉梅,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2020(西安)便利店大會上所介紹,這款產品得以成功一方面是對於大米本身的挑選,一方面是關於口感的把控。

首先從大米本身來看,丁莉梅也直接表示,如果唐久做出的米飯和普通家庭自己蒸出來的沒有任何區別的話,那唐久的盒飯、鮮食是沒有競爭力的。所以必須選出一款從從流水線下來後,無論是嚼勁和甜味,都要比用戶自己蒸的更好吃的米。

其次,關於口感把控,唐久團隊發現太原市場對辣有需求,但是不能接受太辣的。所以這款麻辣香鍋飯,便是唐久研究當地居民對辣度的喜好,從而開發出的。這款麻辣香鍋飯上市當天,單日銷量超2800盒,一個月單品銷售額超120萬元。

從唐久這種自建鮮食工廠,自研食品口味的做法,可以看出其寄託於鮮食的野心。目前,唐久鮮食中,自研商品的SKU在31%,而日資便利店可達到65%。據唐久商品部部長丁莉梅介紹,唐久的初步目標是將自研商品提升至50%。

自建鮮食工廠的好處,不僅體現在一兩款爆品上,而是體現在唐久可以在今後的每年,甚至每季度,都有一套固定且強大的新品開發能力。這個能力會一直作為核心商品優勢,體現在唐久的鮮食品類上。

創造門店新的增長點

除商品本身外,唐久一直在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太原作為一個經濟並不是十分發達的城市,便利店過早的進入,導致市場過早的飽和。

2017年,唐久副總經理李偉曾這麼形容便利店市場的巨大:「在中國的城市,每3000人就需要一個便利店。」

而如今,根據CCFA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太原的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二,太原便利店飽和度指數為1586人/店。這意味著,在太原每1586個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遠遠比李偉口中的3000人/店競爭效應更強。

這個數字在日本、臺灣也僅為2000人/店左右。這意味著在太原,傳統便利店所提供的個人應急消費市場,已經十分飽和了。

那麼唐久想在未來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必須進行兩方面的擴張:一個是地域上的,一個是品類上的。

先看地域方面,2010年,西安唐久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唐久選擇了西安這個地理上較近山西、城市化水平較為相似、經濟水平稍微高一點,但便利店市場成熟度稍差一點的城市。

雖然當時的西安已經有了每一天,這種門店數相對普及的便利店品牌。但從便利店自身的結構、以及街邊夫妻老婆店、雜牌便利店的數量上來看。比起太原,西安仍是一片處於便利店開荒期的市場。

唐久所採用的是國內特許經營通常採用的加盟模式,即加盟商繳納加盟費後,便可獲得該品牌的單店加盟權,得到經營模式、商品配送、培訓等經營方面的支持。西安唐久也是如此,這幾年已經在西安拓店近200家。

再看品類方面,前面提到,唐久早在5、6年前便開始沉澱自己的私域流量,並試圖將交易線上化。

這種思想,可能源於2014年京東與唐久合作的一場O2O業務試水。彼時,京東希望依託唐久的供應鏈和終端門店,實現15分鐘達的配送。而唐久希望將交易線上化,同時由京東彌補便利店天生SKU上的不足。

唐久董事長楊文斌當時指出:「我把電商看成便利店夾雜的一個服務項目,零售店有兩方面最重要,一個是客流,一個是客單價,任何能把人引到便利店來的項目都是划算的。」

可以看出,唐久當時對電商還是抱有不自信的態度。之將其當成一個導流到店的引子,就像用戶能到店交電費、取快遞一樣。

雖然該合作後來也因為種種原因不了了之。但帶給唐久的是,從那時起,唐久繼續沿用了交易線上化的思路。

首先是私域流量,唐久會以各種方式將鄰近的居民拉至微信群中,如進群便可享有打折促銷等優惠。更直接的導流手段,是唐久自己履約的到家配送服務。

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樣,唐久最典型的店鋪是社區店,一個小區附近500米內通常能找到兩家以上的唐久便利。得益於夠多的門店網點,唐久自己為消費者提供配送到家的服務,只要用戶在微信群裡知會店員自己所需的商品,店員即會立即免費將其配送到家。

對比起來,在美團上的唐久店鋪下單,仍需要支付2元的配送費,周邊高頻次消費的社區用戶,自然更青睞於進群享受免費配送的服務。同時,這種到家服務增加了用戶在家庭消費方面的購買頻次,如米麵糧油等,中老年人自然不可能自己將其搬運回家,唐久的免費配送服務可能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將偏向個人消費的便利店,做出家庭購買場景的生意,唐久在這方面走在了全行業的前面。

而在將用戶沉澱進微信群後,唐久便會依託於這些穩定客群,進行下一步的營銷活動與社區團購業務。

這裡的營銷活動指幾大類型,一是唐久自身的促銷活動;二是與其他公司的合作推廣,如當時支付寶推刷臉支付的時候,唐久便整日在群裡宣傳到店刷臉可享受的優惠。

而更為重要的則是其社區團購業務。便利店售賣生鮮食材,原本是一件悖論。原因有受便利店面積影響、損耗率過高、便利店更偏向個人消費等。但唐久做生鮮,就顯得十分合理。

首先,唐久便利店是基於社區的門店,一大部分的客群是家庭主婦、中老年人,他們其實是潛在的家庭消費人群。

其次,唐久原本沉澱的精準私域流量池,讓其社區團購業務不需要重新積攢客群。店長直接變身為「團長」,使用「唐久優品團」小程序將次日到貨的生鮮,或其他商品連結發入群中。消費者可直接點進去下單,完成整個交易。

隨後,團長根據團購的訂單數訂貨,次日用戶到店自提即可。

唐久拼團的商品種類是全品類的。不過小程序中前兩大品類,還是以水果與蔬菜,如蘋果、鴨梨、西紅柿等為主的常見生鮮。

擁有面向年輕人的爆品鮮食,與受中老年人喜愛的米麵糧油甚至生鮮等品類,不難理解為什麼唐久可以牢牢佔據太原市場。

但唐久同樣也面對著一些問題,如店鋪形態單一,拓店速度緩慢等。畢竟便利店是個地域化差異極強的業態,唐久能佔領太原,不一定就能全面佔領西安。這一套可以說是「針對低線城市」的打法能跑多遠,可能還是要看唐久最終在西安市場,能走多遠。

相關焦點

  • 神利,一家80%會員復購率的四線城市便利店
    一個中國北方內陸四線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務一站式樣本,來自一家名叫神利的便利店企業。下沉市場的高大上便利店神利便利店的門店內陳看著普通,因為它的精華在背後的履帶式環環相扣的體系化方法論。山西全省經濟規模不靠前,但是山西便利店的產業水平絕對佔據著全國頭部位置。
  • 被低估的6部國產恐怖片,尤其是最後一部
    被低估的6部國產恐怖片,尤其是最後一部!
  • 如何開便利店?才能讓便利店生意興隆?
    在一二線城市便利店已經成了上班族們的上班路上的早、午、晚餐點,有的社區便利店為周邊的小區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那麼便利店如何去做好,怎樣才能做好便利店呢?其實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呢首先分析幾點,便利店是為了什麼?人們為什麼進便利店?便利店能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知道這些問題後你基本上就能知道如何去做好便利店。
  • 國貨佔有率達72% 老牌國貨重回大眾視線
    老牌國貨紛紛探索轉型之路,以期重新迸發年輕活力;新銳國貨乘風而起,瞄準消費者需求切入新賽道。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佔有率達72%,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裡平均每10件商品中有8件都是國貨。
  • 多點MiniOS賦能物美便利店入選2020CCFA連鎖便利店數位化創新案例
    12月28日,多點Dmall零售聯合雲MiniOS賦能物美便利店一體化創新實踐,納入「2020年CCFA連鎖便利店數位化創新案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在便利店大會上對多點模式予以肯定,他表示:「便利店數位化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頭部企業投入之後管理能力溢出賦能行業,多點是典型案例。
  • 加油站便利店的冰與火:未來數位化升級是關鍵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便利店你可能逛得多,那加油站的便利店呢?作為私家車主,加完油後,你是會著急離開,還是在便利店逛一會兒?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發現,江城加油站便利店生意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有的半天等不來一位顧客進店消費,有的卻經營得風生水起,甚至迎來了非加油業務的顧客。差別究竟在哪?
  • 韓劇鏡頭、情節抄襲國產劇獲9.1高分,網友:東湊西湊大酒店!
    韓劇鏡頭、情節抄襲國產劇獲9.1高分,網友:東湊西湊大酒店!韓劇一直是韓國娛樂圈的特產之一,國內有不少網友都喜歡看韓劇,幾乎很多經典韓劇都是不錯的,曾一度懷疑國內的電視劇編劇的能力。自從國內真人秀的綜藝節目火熱,不少觀眾對於遊戲環節抄襲韓國綜藝一直都是感到羞愧的,難道國內的編劇都沒點子了嗎?可是誰能想到韓劇也有抄襲國產劇的一天,並且獲得了9.1的高分。
  • 全家集便利店,讓城市多了一絲人間煙火氣息
    就如我們所熟知的便利店,為了適應當代年輕人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也在不斷轉換著角色定位,以新鮮面孔出現在大眾視野。誰也不曾想到,從前的小賣部角色竟然逐漸演變成了便利店模式。縱觀市場上的便利店,品牌眾多,而且定位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家便利店,被人們稱之為「便民小站」,又或者說是像「家」一樣的便利店,因為TA在陌生的城市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氣息。這個便利店即是全家集。
  • 京東便利店又出新花樣,數字印刷、煎餅果子來幾套!
    望京京東便利店是誰如此有"創意",把便利店和印刷店融合在一起?正門橫幅上"京東618、17周年慶"等字眼,時刻提醒著來往的路人,這是一家京東便利店。"這家便利店,滿足了我所有的想法"事實上,這家門店是京東新通路旗下,全國第一家京東便利店數字印刷複合店,而在前兩個月的新聞中,京東便利店裡早已經能現場烤麵包了。
  • 鄭州的24小時便利店,在深夜拯救空虛寂寞的你
    公路上呼嘯而過的的士和家之間,往往隔著一個24小時便利店的停頓。 記得有人說過,一個城市的繁華程度,可以從這個城市的角落是不是隨時都能找到24小時便利店,來做一個簡單的判定。 就像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人們總想住的離24小時便利店更近一些,因為它有我們想要的一切,在任何時候,它都會讓人們感覺到安全。 那,鄭州的24H便利店???
  • 便利店711的名字到底怎麼讀?
    昨天小編在群裡聽到有人問便利店711的名字應該怎麼讀,開始還覺得蠻奇怪的,不就是711嗎,難道還有什麼別的讀法?結果發現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樣:有的讀英文的seven-eleven,有的讀它的簡稱seven,有人讀七么么或七十一,廣東的朋友會讀成七仔。
  • 《便利店新星》金旻奎人設圈粉 公開理想型!
    眾點池昌旭、金裕貞主演《便利店新星》自從播出後,不論是劇情尺度、客串卡司都引起了很高的討論量。其中,金旻奎在《便利店新星》飾演暗戀金裕貞的藝人朋友姜志旭,顏值非常賞心悅目,尤其陷進了狗狗男二金旻奎的魅力裡!
  • 天津市西青區美樂福多多食品便利店銷售過期食品被罰
    原標題:天津市西青區美樂福多多食品便利店銷售過期食品被罰   天津市西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對天津市西青區美樂福多多食品便利店銷售過期食品案(津青市監中罰〔2020
  • 陝西便利店搞轉型?地下開店倉儲配送 夜間商品種類也增加
    記者11月19日獲悉,省商務廳、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等19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措施》),優化便利店的發展環境,方便居民的生活。店開在哪?推動公共服務場所開放門店資源來便利店購物,首先考慮的就是時間和位置上的便利。因此,便利店的布局尤為重要。
  • 零售業「便利店」熱潮來襲,大力發展新零售怎能少了全家集?
    從2017年開始,新零售模式動作不斷,從亞馬遜的Amazon Go無人超市,到阿里的無人便利、淘咖啡,再到繽果盒子、風靡辦公室的迷你便利店,它們以網際網路為依託、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自助消費型的無人便利店迅速成為零售發展的新勢力。
  • 推特色產品經營 觸網數位化轉型 加油站便利店迎來新變革
    道達爾馬滄湖加油站便利店琳琅滿目的商品□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便利店你可能逛得多,那加油站的便利店呢?作為私家車主,加完油後,你是會急著離開,還是在便利店逛一會兒?前日上午,在和平大道一家加油站,記者看到,便利店裡的貨品只有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種類較少,部分貨架上甚至空蕩蕩的,價格比一般超市還要高一點。記者觀察40分鐘發現,很少有顧客進店購物,大多是加油買單或開發票。便利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便利店銷售情況確實不太樂觀。「一天能賣個千把塊錢就很不錯了,很多時候一天也就幾百元的銷售額。」
  • bilibili攜手羅森推出的首家主題便利店在滬迎客
    該主題便利店位於楊浦區國正中心3號樓(國亮路79號靠近政高路),也就是B站總部大樓的所在地。據B站工作人員介紹,這家便利店主要是服務於B站自家員工,會永久性的保留B站主題元素。  主題店的整體設計以B站用戶熟悉的藍白色調呈現,從店內裝飾、員工制服到食品包裝均為特殊定製。該店鋪共分為上下二層,一樓為購物區,二樓為休憩區。
  • 全家集,一家能直接打破人們常規認知的便利店,值得一探究竟!
    但全家集便利店+的橫空出世,直接打破了人們這一固有的認知。為什麼?因為這家便利店,TA沒有明星代言,也沒有網紅扎推,TA只是憑藉自己穩紮穩打的「業務能力」,就在用戶的心裡,奠定了難以撼動的地位。也是,一家滿足顧客「線上+線下+物流」的新零售便利店+經營模式,確實值得備受顧客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