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對嗎?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吾雲

剛剛結束春節假期,香港藝人陳小春就著急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他遇到了一個認為「粵語沒文化」的姑娘,急忙發了一篇長微博反駁她。維護母語的立場是好的,可是微博中的「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唐朝沒有普通話」等說法,卻實在讓人無法認同。

那麼,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嗎?

當然不是。

無論唐詩還是宋詞,都是用詩人詞人們掌握的語言寫的。那麼,他們是否會說粵語呢?長在巴蜀的李白、生在中原的杜甫,恐怕都不會用粵語寫詩;生於濟南的辛棄疾、終於臨安的李清照,似乎也沒有留下能說粵語的證據。

那些有可能掌握粵語的人們是不是用粵語寫作,也實在無法考證。比如生在廣東韶關的張九齡,當他寫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是用家鄉話還是官話在打腹稿。又比如被貶至嶺南的蘇軾,當他讚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時,並沒有人能夠證明他在用粵語吟誦。

唐詩宋詞既然不是用粵語寫的,又是用什麼語言寫的呢?

簡而言之,就是用當時的漢語寫的。

可能有人要追問,用粵語讀唐詩宋詞那麼朗朗上口,粵語裡又保留了那麼多古代漢語的詞彙,粵語是不是就是唐朝話、宋朝話?

當然不是。

不能因為曾孫長得像曾祖,就把這兩位當成同一個人。相比普通話而言,現在的粵語的確更多地保留和繼承了當時漢語的特點。我們之所以覺得用粵語讀詩詞更動聽,是因為粵語更多保留了詩詞的韻律美和音樂美,詩詞講究押韻合轍,可是很多古時押韻的字在普通話中不再押韻,讓詩詞喪失了和諧感;詩詞也講究平仄分明,可是不少古時的仄聲字在普通話中讀成了平聲,又喪失了節奏感。用普通話讀起來,部分詩詞確實略顯「普通」,可若用粵語朗誦,的確抑揚頓挫,別有韻味。

前幾年,一位香港中學生用粵語朗誦詩詞,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那句「我有特別的朗誦技巧」的開場白,雖然略顯浮誇,但若參考粵語的特點,也絕非大話虛言。

此外,也不能因為某位後輩和祖宗長得最像,就把他封為嫡系正統,其他長得不像的,都成了庶出的異端。漢語方言眾多,不僅粵語繼承了古代漢語的詞彙、語音,福建臺灣一帶使用的閩語、江浙一帶使用的吳語,乃至贛語、湘語,甚至是最近地位愈發「低下」的北方話,無不與古代漢語一脈相承,只是保留原始風味的程度各不相同罷了。說實話,若用吳語或客家話讀詩詞,照樣能體會押韻和平仄,也照樣能理解裡面的詞句,效果並不比粵語差。

憑著語音和詞彙這兩條看似言之鑿鑿的證據,就把粵語當作古代使用的漢語,其實是把古代漢語中普遍的語音詞彙特點看成了粵語的專利。比如陳小春舉例說,蘇軾的「寧可食無肉」,「食」是廣東話,普通話用「吃」;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對月」,「樽」字是廣東話,而普通話用「瓶」;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幾多」是廣東話,而普通話用「多少」。這幾條論據看似很有說服力,但我們如果了解到當時的人,無論會不會說粵語,都是這樣講話,恐怕就會明白粵語就是唐朝話、宋朝話這樣的結論站不住腳了。

唐代就沒有普通話了嗎?普通話是雜交種嗎?

當然也不是。

「時有古今」,語言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地有南北」,所以在不同的地方語言的變化並不是勻速推進的。現在我們使用的普通話才有70來年的歷史,但是歷史上早就有相當於「普通話」的「通語」和「官話」。

不僅如此,無論何時,也都存在著標準語和方言的對立。西漢末年的楊雄作《方言》,就記錄了當時方言分立的情況,比如說,都是形容女子的美麗,吳楚衡淮之間用「娃」,宋衛晉鄭之間是「豔」,陳楚周南之間是「窕」,秦晉之間叫做「好」「娥」。如今,江蘇蘇州還有「館娃宮」,就是這種方言曾經存在的證據。

今天的北方話和1000多年前的北方話大不一樣,今天的粵語也和唐宋時期的粵語不盡相同。宋代的粵語像什麼?最像文人名士推崇的洛陽話。而被稱作「洛生詠」的洛陽話,其地位和性質就相當於部分講粵語的人嗤之以鼻的「北方話」「普通話」。

但在晉朝,洛生詠的地位是頗高的,簡直就是東晉的倫敦西區口音英語或者託斯卡納口音義大利語,乃是學識、身份、地位的象徵。名臣謝安引領了洛生詠的風潮,因為他有鼻炎,說話聲音渾濁,名流們學不來這種渾然天成的鼻音,只好在說話的時候都用袖子掩住口鼻。必要的時候,「洛生詠」還有保命的特殊功能。南朝的張融在上任路上碰到一夥山賊,想要抓了他殺人吃肉,可是張融神色平靜,講起了洛陽話,嚇得山賊不敢下手。看來,當時普通話的地位恐怕還沒今天這樣低,在山野裡說普通話,是件很有文化、很有震懾力的事情,是足以讓剪徑的強盜知難而退的。

語言總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在不同地區又是不平衡的。今天的粵語聽起來像1000年前的「普通話」,可能再過1000年,那時的粵語聽起來又和現在的普通話一樣了。語言沒有什麼是正統,沒有什麼褒此貶彼的必要。

相關焦點

  • 【今日廣東.鄉音】從唐詩宋詞中,發現粵語之美
    粵語之美,既存在於火遍大江南北的粵語歌曲中,也保留在中小學生必備的唐詩宋詞裡……從古今文化之中,均能發現粵語之美!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最早覺察到鄉音粵語很好聽,是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聽香港歌星唱《萬水千山總是情》。
  • 《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繁體粵語注音版在港熱賣中
    就連用粵語來朗誦詩詞,也更為押韻鏗鏘,更易體會到古人在詩詞中想表達的意境。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粵劇、粵語相聲、粵語講古在內地復興,而香港流行曲、粵語卡通片、粵語電視劇、粵語電影更是值黃金時代,粵語文化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綻放光彩。
  • 唐詩宋詞在手,寶爸寶媽給寶寶取名不用愁
    那麼,寶爸寶媽如何用這些唐詩宋詞給寶寶取名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林大師怎麼說。比如女演員袁姍姍的名字就是用的這句詩,寓意她從容不迫、多才多藝、美麗大方。2.根據富有正能量的詩句取名在用唐詩宋詞進行取名時,優先考慮正面富有正能量的詩句,可以迅速縮小查找範圍。如:"一燕海上來,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舊相識。
  • 這套讓孩子笑到飆淚的《半小時漫畫唐詩宋詞》,有笑點更有考點!
    對於學生來說,通過死記硬背得來的詩詞知識是不可靠的,更不用說在寫作文時合理的使用他它們了...那如何在記住詩詞的同時,愛上它們呢?還好有這樣一套漫畫書,用手繪漫畫和幽默段子講述文豪、詩詞背後的故事,徹底看懂古詩詞的原意、深意和詩意。
  • 從唐詩宋詞中提取出的女孩名字(帶出處)
    但是唐詩宋詞也是取名重要的取材之源,像給女孩取名比較注重女性的柔美、秀麗,所以通過唐詩和宋詞來給女孩取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把詩詞美好的意境加進去,還能使名字顯得文藝,讓人印象深刻。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從唐詩宋詞中提取的女孩名字。
  • 韋姓唐詩宋詞仙氣清冷男子名字三個字
    韋姓唐詩宋詞仙氣清冷男子名字三個字(上) (韋健豪) 「健豪」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中「健豪驚彩鳳,高步出冥鴻。」
  • 薛姓唐詩宋詞好聽的女生名字詩經楚辭起名
    薛姓唐詩宋詞好聽的女生名字詩經楚辭起名(上) (薛雅琴) 「雅琴」一名出自唐詩宋詞詩經楚辭《冬日宴於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中「清論暢玄言,雅琴飛白雪。」
  • 藍姓女孩詩經楚辭起名有詩意的唐詩宋詞名字
    藍姓女孩詩經楚辭起名有詩意的唐詩宋詞名字(上) (藍冰安) 「冰安」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中「陰森神廟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 唐詩宋詞姓季的女孩名字古風兩個字詩經楚辭起名
    唐詩宋詞姓季的女孩名字古風兩個字詩經楚辭起名(上) (季映寒) 「映寒」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梨國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 湯姓楚辭取名詩經清新淡雅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
    湯姓楚辭取名詩經清新淡雅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上) (湯嘉卉) 「嘉卉」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谷風之什》中「山有嘉卉,侯慄侯梅。」
  • 牛寶寶取名字2021年男孩起名:唐詩宋詞取名 男孩名字推薦
    說起唐詩和宋詞,就會讓人聯想到偉大的詩人們,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珍貴的財富,都說寶寶取名依據詩經,唐詩,你知道男孩取名可以依據什麼嗎?其實,唐詩宋詞男孩取名也是有很不錯的,唐詩宋詞取名 男孩名字大全推薦給大家。
  • 新生兒起名:350個唐詩宋詞中好聽的名字,個個悅耳動聽!
    350個來自唐詩宋詞中好聽的男孩女孩名字,個個悅耳動聽。你別不信,來看看就知道好聽不好聽!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是唐詩和宋詞的並稱,在唐宋時期的詩詞,也是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璀璨明珠。唐被稱為詩的時代,宋被稱為詞的時代。那麼在如此唯美的國度裡如何為孩子取個比較好聽的名字呢?一起跟隨江南易林的步伐,品讀唐詩宋詞,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吧。
  • 餘姓男孩唐詩宋詞取名_出自楚辭詩經好名字_參考八字五行起名
    餘姓男孩唐詩宋詞取名_出自楚辭詩經好名字_參考八字五行起名(上) (餘澤南) 「澤南」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憶齊安郡》中「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欲把唐詩歌謠化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歌曲都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其實不然,他們都有著同一個作者——被外界稱為「粵語童謠之父」的香港人韋然。「在韋然之前,幾乎沒有能唱的粵語童謠。」本土知名音樂人鄧偉標告訴記者。而韋然本人也坦言,如果不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他「傻傻地」不計成本去從事童謠的收集、再創作工作,那些歷來只能誦讀的童謠可能已經不復記憶。
  • 文學作品:蝴蝶飛過唐詩宋詞
    蝴蝶飛過唐詩宋詞,在最美的時間和地點遇見最美的相遇,這就像是一段時光的浪漫,和芬芳混亂的日子。櫥窗裡爾,紅箋爾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孩。當心在帶刺的玫瑰、親愛的前面,你會被張嘴、花香的風所陶醉。在龐龍中的《兩隻蝴蝶》引導我們去愛世界,溫馨浪漫,多姿多彩。「舞態蹁躚,自小生香國。渾身膩粉,愛向花前宿。每因徑曲來遲,更為牆低去速。學盡顛狂輕薄。」
  • 極其生僻的詞牌,《全宋詞》中僅收錄了一首作品,卻是佳作!
    全宋詞說起唐詩,肯定是無人不曉的,而且幾乎人人都能背誦自己喜歡的絕句或者律詩當然,說起宋詞,也肯定是人人熟悉的,但是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宋詞的創作要遠遠難於唐詩!何也?唐詩的格律平仄對我們來說雖然也有些拗口,卻也在短時間內可以很輕鬆的記住!但是宋詞就麻煩的多,因為宋詞的創作比唐詩要自由的多,於是就出現了數不清的所謂的詞牌,每個詞牌對應自己特有的韻律和平仄,除非是極有文化修養和音律格調修養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記清每個詞牌的格律和平仄!
  • 快與名家到南京玄武湖共讀唐詩宋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你能想到多少和南京有關的唐詩宋詞?4月23日是全民閱讀日,由交匯點與老崔茶館聯合主辦,邀請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俞香順教授解讀唐詩宋詞裡的金陵往事。&nbsp&nbsp&nbsp&nbsp早在戰國時代,傳說楚威王見南京王氣十足,便埋了許多黃金,想鎮壓住王氣,從此「金陵」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 5歲能背460首唐詩宋詞 記者探訪《挑戰不可能》中的青島萌娃王恆屹
    文/半島記者 劉禮智 圖/半島記者 賈馨儒日前播出的央視節目《挑戰不可能》發布「不可能完成的任務」:300卷唐詩中,隨機挑選10聯(上下句為一聯),再隨機挑選3個字保留,然後讓選手填寫完整。10道題全部答對,才算挑戰成功!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道題目當場就被破解,而且破解者就是青島的5歲萌娃王恆屹。
  • 蘇軾,有一首詞抄,襲韓愈的唐詩,卻成為寫春景的傳世佳作
    從小背誦唐詩宋詞,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絕對是非常熟悉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對他詞作的熟悉,其實他這個人本身也是很有趣的。蘇軾不僅僅在宋詞方面有著很高的建樹,而且本身對於書法畫作都有一定的水平。並且蘇軾這個人本身就是性格開朗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也就繼承了他的性格。由此哪怕是他的政敵,依舊願意成為他的知己朋友。由此可見,蘇軾的人格魅力是多麼的耀眼。
  • 閨怨之痛:唐詩「商人重利輕別離」,宋詞更詳細寫「商人婦」之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寫的就是一個琵琶女的命運。也正是因為他這樣介紹自己的命運,才讓當時被貶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心生同情之心。寫出了那兩句非常著名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今天我們讀一首流傳不算很廣的宋詞,更細緻的寫出了琵琶女自身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