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體零售的變遷,看電商還有哪些黑魔法需要學

2021-01-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加之線下實體零售商業的發展受阻、萎縮,使得電子商務「消滅「線下實體零售的說法愈發像是不久將來的現實。

咱們得從一個聽起來有點暴力的詞聊起:剁手黨。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誌發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剁手黨排第八。剁手黨能排進「十大流行詞」,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繁榮功不可沒,可以說正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才催生出了「剁手一族」。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電子商務重新定義了商品零售的交易方式,通過暢通信息渠道(商品信息、資金信息和物流信息)創造了空前便利的商品流通環境。

彼時,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加之線下實體零售商業的發展受阻、萎縮,使得電子商務「消滅「線下實體零售的說法愈發像是不久將來的現實。那麼,看似「橫空出世」的電子商務究竟是含著 「金湯勺」出世「富家子」,還是最近火熱的所謂「不連續性發展」的典型「逆襲屌絲」?答案就在零售商業變遷的歷史裡。

一、零售商業的變遷

古代商業形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大致經歷了行商與坐商兩個階段。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是坐商還是行商中國的起源都更早。一般認為,我國從商朝開始就有了商人和商業活動,主要是行商。而在西方有記錄的商業活動,要到公元8世紀,有商人趕著驢子從奧爾良買鹽運到巴黎去銷售。至於坐商,我國自秦漢以來就有了固定的交易場所,主要是在官方劃定的交易區域內定點、定時交易。

現代商業形態一般被認為是從19世紀中期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生活組織方式的變化開始的,以百貨公司、連鎖經營和超級市場這三種商業形態的出現和更迭作為標誌。

零售業的第一次革命:百貨商店

19世紀中葉,產業革命在西方國家的爆發,改變生產組織方式的同時而且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各種類型的商店相繼出現零售業由傳統的小型店鋪形態過渡到大型商場形態,其中,百貨商店是商場形態的典型代表。百貨商店首創於法國。1852年,在法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百貨商店,叫「本·馬爾賽」(Bon Marche)。

零售業的第二次革命:連鎖商店

相比於百貨公司,連鎖商店實際上是一種商業經營體系,它指的是經營同類商品,又屬於同一個企業所有或同一個經營體系控制的商店群。一般認為,美國是連鎖商店的鼻祖,在1859年,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簡稱A&P)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連鎖商店。

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超級市場

超市是零售業自身改良與社會經濟環境變遷的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大家普遍認同的現代意義上的世界上第一家現代超市,是一個名叫卡倫(Michael Cullen)的美國人開設的金·庫侖(King Kullen)食品商場。

從古代到現代,我們簡單地了解了零售商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的組織方式和特徵。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新的組織方式出現,取代舊的組織方式。與此同時,舊的商業形態也並沒有消失,只是不再佔據主要的市場地位。比如我們在小區的菜市場裡還是能夠看到自己種菜自己賣的坐商,偶爾也會遇上開著三輪摩託車走街串巷兜售小商品的行商;而作為現代商業組織方式代表的,我們更是能夠輕易找到:比如從名字上就可以找出來的「王府井百貨」、連鎖加盟的 「周黑鴨」、「久久鴨」、「星巴克」、「必勝客」等;超級市場作為更靠近當前時代的市場組織方式,則有著更多的代表,如「沃爾瑪」、家樂福,華潤萬家、大潤發等等。

此外,從新的商業形態出現的過程來看,商業形態或者叫商業組織方式的進化並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舊的孕育新的,新的成長佔據主導市場地位,然後再次孕育的過程,比如創造超級市場的卡倫本身就是連鎖商店經營領域的專家,正是他對於連鎖經營這種模式的優勢和劣勢的充分把握和分析,才發現了超級市場的市場價值。

所以,我們前文所提到的「電子商務取代線下實體零售」的討論,就有了答案:電子商務實際上是從線下實體零售的業態中孕育出來的,線下實體零售的形態與在線電子商務形態會長期共存

按照我們電子商務是來自於超級市場的進化的推論,電子商務身上一定有著超級市場的某些特徵。最基本的特徵是那些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統一一個簡單的信息。從事商業活動的目標是什麼?或者說,開店的目標是什麼?

對,就是這個答案,賺錢。

把賺錢的目的換算成一個公式的話就是:更多的顧客*購買更多的商品*更多的進店次數,這一點體現在作為顧客的我們的身上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商場買單回家之後才發現,我們實際上買了不少最近或者更遠的將來也可能用不到的東西。那麼,超級市場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二、零售商業的黑魔法

我們抬沃爾瑪的名頭來舉個例子。大家都熟悉的沃爾瑪的slogan是:天天低價/為客戶省錢。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平價超市」,它最高的綜合利潤可以達到70%以上。吃瓜群眾的罵街式疑問:怎麼做到的?

我們去逛街的時候,經過沃爾瑪門口時正好口渴,很可能會進去買一瓶水,之所以不去其他地方是因為知道沃爾瑪的瓶裝水賣8毛錢,便利店至少要賣一塊;如果還剛好知道這瓶水沃爾瑪才賺0.005元錢的時候,應該更堅定的要去買這瓶水的想法。理由中有濃濃的「報復」情緒:「這麼牛逼的跨國還連鎖企業,只能賺我5釐錢,還得攤上這麼多水費、電費和人工」,這瓶水買的簡直是不能再賺了。」

但是,你會只為了這瓶水去排長長的隊去結帳嗎?或者放棄購買,「爬山涉水」穿過所有的貨架之後離去嗎?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我們或多或少還是會順帶著買點什麼。而這,正是沃爾瑪希望看到的結果。

我們在計算一瓶水只讓沃爾瑪賺到5釐錢,卻忽視了沃爾瑪有超過3萬個種類的商品。沃爾瑪把你熟悉的商品價格定的很低,而且放在靠近入口的位置,讓你很容易的發現這個優惠,誘惑你走賣場,走過它精心設計的你從進店到結帳離店的路線。你一路走來,把瓶裝水之外的更多的商品裝進購物車。單個商品利潤不大,但數量乘以單件商品的利潤,已經相當可觀。發生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沃爾瑪說服或者說引誘顧客進到賣場中去。而這,只是剛剛開始。

 「黑魔法」的第一招:發現

如果大家有留意經常逛的超市的話,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比如,靠近收銀臺出口的位置,擺放的大多是口香糖、紙巾、汽水、電池和安全小雨衣;這些商品放在出口位置,單個體積又小,功能價值單一,購物決策的負擔很輕,即使買了很多東西,在排隊付款的時候也可以輕鬆選購。再比如,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商品,雖然在成分或者材質上差別很大,但大多時候是以某種「組合」的方式出現:比如洗衣粉-洗衣袋、毛巾-牙刷、兒童用品-溫度計、烤鴨-啤酒、尿布-奶嘴、遙控玩具-電池、牙膏-旅行盒、床上用品-樟腦球、方便麵-火腿腸等; 這些例子,是線下賣場在引導顧客發現商品而進行的設計,讓顧客更容易、更自然、更合理的發現更多商品。

「黑魔法」第二招:關注

在超市裡,引起我們注意的商品與其他商品有那些不同呢?在靠近走道的貨架上加裝電視,播放視頻廣告會引起我們對宣傳商品的關注;在貨架附近設置臨時的促銷推廣活動區,通過活動小姐和Showgril來進行推廣,同樣會引起我們對於所宣傳商品的關注; 這些廣告和營銷活動,能夠將顧客的注意力,從其他同類商品上轉移到目標商品上;可以將顧客對單個商品的注意力,轉移到一組,多個商品上;可以將顧客對於商品的注意力轉移到購買金額的注意力上。

 「黑魔法」第三招:誘發「衝動」

衝動消費具有事前無意識、無計劃,是外界促發下形成的隨意消費。習慣帶包的同學,可以翻翻自己的包裡是不是總是有很多包紙巾;抽菸的同學,可以翻翻自己的包裡,抽屜裡是不是有很多打火機。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受身邊的人的行為影響,很多人哄搶的商品,我們總覺得沒買可能就會後悔;我們也很容易受到氛圍的影響,商家在各種節日裡對賣場進行大肆裝點,營造熱烈的視覺和聽覺氛圍,我們會覺得沒買就破壞了這種熱鬧的氣氛,和別人不一樣。

以上對「黑魔法」的解讀,實際上還原了我們在超市進行消費的過程,從我們進入賣場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購物行為就時時刻刻在賣場設計的影響之中的,只不過因為我們個體的差異,對這些設計的感受程度不一樣,受影響的情況也就不同。

歸結起來說,零售商業活動的最終完成,實際上就是需要經過這樣的節點:發現 —— 關注 —— 衝動。

三、電子商務的黑魔法

我們在前面討論商業形態進化的時候達成過一個共識,那就是:線下實體零售是孕育電子商務形態的「舊形態」。所以,它也是我們了解和認識電子商務重要的比較對象和信息來源,比如我們在超級市場消費時所經歷的四個流程節點:發現 —— 關注 —— 衝動,在電子商務網站和應用裡也體現的別無二致。

電商產品流程節點一:發現

在分析線下賣場商品陳列設計的時候,繞不開一個詞「動線」。動線,本來是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用語,指的是人在室內室外移動的點,連合起來成為動線。在這裡特指是對顧客進入賣場之後,對其行動軌跡的引導。目標是讓顧客能夠便捷的找到自己要購買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引導用戶逛遍賣場的每一個角落。作為線下零售商業孕育出的電子商務而言,在「動線」的設計上,會有不同嗎?我們通過最常使用的電商應用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淘寶。

進入到應用之後,首先是應用的首頁,頁面主要的結構包括頂部的功能菜單:掃一掃、搜索框和消息,底部的導航菜單:首頁、微淘、社區、購物車和我的淘寶,在主顯示區域有輪播的廣告圖,特定時段的一個運營活動「天貓蘇寧特惠趴」,10個業務ICON,應用內的內容推送欄目 —— 淘寶頭條。對照線下實體賣場來說,首頁相當於賣場的入口,但與賣場入口不同的是,首頁對於用戶的引導是非線性的,用戶進入到應用之後,不會受到像線下實體賣場在空間上的限制,可以有多個訪問具體商品信息的入口,也可以隨時在任意位置離開,用戶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基於這一點,在引導用戶進行發現商品時,電商應用在商品組織、排序上,更多的是去考慮用戶如何快速、便捷的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商品,於是會通過類目、活動、廣告和內容等方式來引導用戶發現目標商品,而不是強調商品展示的順序;

第二張截圖,就是點擊輪播廣告後進入到的一個商品主題頁面,所展示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運用了 「商品組合」的方法,通過一定的關係將特定的商品進行組合,從而讓用戶發現更多相關聯的商品;

第三張截圖,選中查看商品詳細信息,因為和線下實體商鋪不同,用戶無法實在地通過看、摸、嗅等觸覺認知商品,所以需要以多元化的,比如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對商品的各個細節進行標準化的介紹。商品信息介紹完成之後,再引導用戶介紹了商品的店鋪信息和關聯商品信息,這還是在繼續進行按照「發現「的邏輯來引導用戶看到更多的商品;

當然,通過廣告進入,「發現「商品只是其中的一種引導方式,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類目、資訊內容、搜索等入口進入到相應的商品列表和商品詳情頁面。

電商產品流程節點二:關注

對於成功獲取用戶對於目標商品的關注,實際上是通過影響進入應用內的用戶的觸覺和心理來實現的。觸覺是引導「用戶「發現目標商品經常使用的手段,有效且簡便,比如,為目標商品設置不同的UI風格,設計特定的視覺展示元素。而要通過影響用戶心理來實現引導用戶關注的目的,則需要我們用戶的心理活動特徵有一定的了解。通常使用的兩個方法是:標籤和對比。

我們選取圖稿在影響觸覺體驗的作用做簡單說明,圖稿簡單來說就是商品圖,特別是商品主圖,因為只有商品主圖是會出現在商品列表裡,是用戶可以瀏覽到的。我們基本上一眼從商品列表頁看過去,就很自然的知道注意力要放在哪張圖上,是不是要去點開多看看這個商品的細節,介紹和評價等,圖片實際上就完成了對用戶的關注的引導。我們總是在講的在線購物的段子裡少不了買家秀。我們這裡拿來舉例的兩張圖也是同一件商品的賣家秀和買家秀。試想一下,如果這兩張照片同時出現在商品列表頁的時候,用戶會怎麼選擇,會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答案很明顯,美的圖片會引起用戶關注。這也就是圖稿對於引導用戶關注的意義所在。套用現在流行詞,引導用戶關注靠的就是顏值。

電商產品流程節點三:衝動

前幾年流行過一句話,叫「衝動是魔鬼」,這句話用在剁手黨身上應該也是相當之貼切的。相對於計劃性購物,衝動性購物是一種更加即興、事先沒有計劃、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在某種程度上卻更加難以抑制的一種購物行為。數據顯示,有至少80%的消費是屬於衝動消費,衝動性購物者更多是被商品從情感上所吸引而渴望立刻得到滿足。

如果一定要區分的話,衝動的來源和影響條件主要可分為:外部刺激因素和個體特徵。其中,外部刺激因素是可見的,是我們可以向用戶去施加影響的部分。外部刺激因素按照刺激方式又可以分為直接刺激因素與間接刺激因素。直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費者通過網上瀏覽購物直接感知到的刺激,包括商品價格、商品外觀包裝、網頁整體設計、商品品牌、商品描述(文字、圖片、商家信用度)等;間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費者通過間接方式獲取的刺激因素,包括他人建議、網上商品口碑評價、店員溝通過程等因素。另外,個體特徵的部分來源於我們對於目標用戶有比較清晰和完整的認識,也決定了在進行刺激源設置和刺激方法的選擇有更好的效果。影響衝動的個體特質包括:自我控制性、購物情緒、認知評估水平等。

 

#專欄作家#

Sieb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混過文青的支付出道的產品人,長期以支付廝混,關注支付、O2O、社交領域,擅長行業、業務需求分析,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新零售的冰火兩重天:國內高歌猛進,國外裹足不前?
    那麼,新零售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可以用一形態,二價值,三特徵來概括。一形態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用數位化作為驅動的泛零售。二價值即提高零售行業的流通運轉效率。提高社會各行各業的流通運轉效率。三特徵包括以用戶為本,圍繞消費者進行人、貨、場的重構。實現完全數據化,重塑價值鏈。服務形態朝多元化、一站式方向發展。
  • 實體服裝店主的迷茫,電商還沒壯大,直播就咋咋唬唬的衝上來了
    這裡是佳佳原創的第140篇分享昨天在我的公眾號上,一個小姐姐問我,直播對我們實體服裝店的影響。仔細想想,這半年來,直播賣貨還真是轟轟烈烈呢,我們得承認,從頭部的一天能賣幾千萬的歐賣噶們到渴望在新玩法中分一杯羹的各位手舞足蹈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一下子把大家的眼球都吸引過去了,好像在錯過了電商和新零售之後,再錯過這波紅利,實體店就完蛋了一樣,其實,風生水起的直播大軍,除了頭部幾個標杆,其他真沒有幾個有我們實體店活得有底氣。
  • 張近東的執拗與中國企業家的變遷腳步
    隨著對網際網路理解的加深,張近東逐漸意識到,除了傳統電商和傳統線下實體,其實還有一條更廣闊的藍海正在開啟,那就是線上線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相對於O2O,電商模式只是一種過渡模式。但張近東無怨無悔,因為他知道成功從來不是理所應當的,都需要付出代價。1998年,蘇寧電器已經頗具規模,面對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業務,以求過冬自保。但張近東卻毅然決定開始二次創業,就是那時,蘇寧確立了從專業零售轉型綜合零售連鎖的戰略,為此張近東砍掉佔蘇寧50%營收的批發業務,斷掉半壁江山。當時,蘇寧內部有一些高層幹部反對,張近東說誰再反對就把誰幹掉。
  • 如果實體行業全部都關閉了,只剩下電商,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呢
    所以沒有辦法完全用單項選擇題來定義社會的發展,對於實體行業和電商行業無疑都是在解決銷售端的問題,電商是通過網上來建立銷售模式,而線下則是通過門店的方式解決銷售服務和營銷的問題!如果完全都是線上,那我覺得這個社會就真的倒退了!
  • 【電商快評】1997-2019:數讀電商22年發展歷程及未來
    >;跨境電商類(7家):廣博股份、華鼎股份、跨境通、天澤信息、聯絡互動、新維國際、蘭亭集勢;生活服務電商類(18家):攜程網、途牛、58同城、前程無憂、搜房網、樂居、平安好醫生、跟誰學、阿里影業、阿里健康、齊屹科技、美團點評-W、同程藝龍、新氧、瑞辛咖啡、無憂英語、貓眼娛樂、新東方在線。
  • 高頻高毛利 電商大佬的時裝野心
    不僅是高額的投資回報,服裝網上零售的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沒有電商玩家願意放棄這樣一塊蛋糕。摩根史坦利在7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一年中,有52%的美國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服裝,服裝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網上零售品類。另據調查公司eMarketer預測,美國電商服飾銷售額在今年的增幅將達到13.6%,從去年的600億美元增長到682億美元。
  • 4大標準,打造實體商家穩固生命線
    後疫情時代,經濟正逐步恢復,但疫情帶來的「線上消費」趨勢卻給實體經濟帶來不可逆的影響。那麼,本地零售商家該如何突圍?  個性化產品成為打造穩固生命線的基礎。  對於想成功的商家來說,沒有什麼比好產品更重要。歸根結底,吸引客戶的是你的產品。產品將會決定存貨、倉儲和運輸成本,也決定你的潛在利潤。
  • 新零售:從死亡谷到超級物種
    電商成為傳統產業過去二十年,電商不斷在吃掉實體零售的蛋糕,2016年中國網上零售交易規模4.97萬億,佔整個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95%。過去2000多年形成的、人類文明基石的思想體系將面臨新的挑戰,傳統供應鏈上的各大角色,如品牌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權力在稀釋、衰退甚至終結,不管是傳統實體零售商,還是傳統的網絡零售商,都需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並迅速行動起來,找到生存發展的戰略,迎接第三次零售革命的到來。
  • 等不來報復性消費,「拼直播」能拯救實體零售業嗎?
    陳立平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認為,未來企業需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一方面政府的出臺的減稅等政策支持要陸續落地,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積極自救,以營銷、引流等活動來提升消費。」直播不是「救命」工具線下零售企業在疫情期間上演的「花式」自救中,直播無疑創造了最熱鬧的場景。
  • 詳解考拉海購,看跨境電商行業
    編輯導語:考拉海購主打跨境電商行業,僅用五年的時間,考拉海購佔據跨境電商市場的超高份額,在2019年被阿里巴巴收購;考拉海購是怎麼做到發展如此之快?本文作者深入分析考拉海購,並了解跨境電商行業,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降薪、輪班的後疫情時代,實體消費如何「解封」?
    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補貼和帶頭消費可以帶來消費增長,但畢竟是短期舉措,從長遠看迎合疫情的消費變化、探求新的商業出路更為重要。  居家隔離態勢的席捲,使得雲辦公、雲問診、雲健身等雲生態變得火爆,進而也衍生出諸多新的消費需求,而目這些不暇接的雲消費場景背後,是供給兩端的高度契合。
  • 專家分析丨2012-2016五年的中國電商發展之路
    而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相對傳統電商與實體門店的競爭優勢明顯。新零售模式能夠打造完整的消費閉環,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更能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體驗的消費需求。近年來行業內已發生多起線上線下相互持股、戰略合作等案例,全渠道融合共贏的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
  • 跨境電商為什麼這麼火?一件代發找貨源,有哪些平臺?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跨境電商,因為這個東西最近比較火,有可能你沒有在做,但是你會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去談論這個東西,那什麼是跨境電商呢?說的簡單通俗一點就是把產品賣到國外去賣給全球全世界各地的人,或者是你在國外把東西賣到國內來。那跨境電商現在為什麼那麼火?
  • ...即將開業,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9月下旬實體商業發生了什麼?
    關注我們,發現實體商業的一切 金秋九月,實體商業也迎來了新氣象。9月下旬,歐萊雅、Seesaw、盒馬等相繼宣布新店消息。 銳裘精心整理最新資訊,來看看9月下旬,實體商業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鮮事? 01 新店速遞
  • 新零售巨頭同床異夢:張勇說阿里全力以赴,馬化騰說騰訊只做連接
    日前招商證券總結了一份中國新零售市場的參與者圖譜,得出AT爭霸的局面已經形成,雙方過自創或投資併購,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兩軍對壘局面。在上一篇文章(《阿里騰訊對壘新零售 這幾個信號值得警惕》)中筆者簡要分析了兩家做新零售「初心」的不同,指出騰訊的一些做法值得警惕,沒想到很快雙方高管就各自表態,親自闡述了自家的新零售策略。
  • 至臻海購,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啟零售新模式
    2016年10月舉行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觀點:線上商城與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模式,並整合物流資源,實現「新零售」模式。自此行業內掀起了向「新零售」轉型的風潮。  鄭州笛笛彩商貿有限公司順應時代趨勢,依託自身多年的進出口貿易經驗和線下實體零售等優勢,整合優質資源,開啟線上商城「至臻海購」,讓用戶通過至臻海購商城享受海外正品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實體店鋪直面感受海外正品,提升用戶體驗。
  • 算算毛利這筆帳:從財務視角對比電商和傳統零售-虎嗅網
    據艾瑞統計,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7735.6億元,這是中國全電商行業多年高歌猛進以後取得的成果。但這個金額尚不及沃爾瑪過去六年裡銷售額的增量。2011年沃爾瑪的銷量較2005年增長了133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425億。
  • 三花集出徵「第二屆數字社交新零售峰會」,全新動作震撼公布!
    後疫情時代,經過市場優勝劣汰的殘酷選擇後,實體經濟緩慢復甦,社交新零售卻搭上了時代的列車,乘著數字中國的政策扶助,迎來全新商機和風口市場,更多實力強大的集團企業,也紛紛搶佔社交新零售渠道,抓住市場機遇迎接全新的挑戰。
  • 工業品電商進入「中場」
    隨著工業與產業網際網路的不斷深度融合,工業品電商也在蓬勃發展。回顧已經過去的2019年,億邦動力從資本、中美差異、2020年趨勢等方面對中國工業品電商進行了簡析。01工業品電商起步較早,但仍存在不足目前,中國製造業規模為世界之最,從產值看,約佔據全球三分之一,遠高於美國、日本、德國等製造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