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抗戰名將衛立煌回到大陸,其後代過得怎樣?小兒子一心為國

2021-01-10 爾格說歷史

中國經過漫長的歲月,經過五千年的變遷,經過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歷史底蘊最為豐厚的一個國家。可是在這千年的歷史中,總有某個時段只要一回想起來便悲不自勝。

在古時候,歷代帝王對於朝代主顏色是有著非常多的講究的,正如夏朝尚青,秦朝尚黑,若是給中國近代史冠以一種顏色,那必定是鮮血般的紅色。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演繹的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歷代封建主義弊端的爆發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便一直遭受外國列強的打壓與侵略。更被迫籤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

而其中最為屈辱的便是日本的侵略,在封建主義統治之久的中國人,就像魯迅筆下所說的:「中國人的『看』是麻木不仁的『看』,國讎家恨在側,依然能心安理得的『看』。」中國人已經變得麻木不仁了。

所幸的是,在這個時候,有著無數的仁人志士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生命去喚醒了中國的同胞們。因為這樣,才使得中國人民在抗日的時候能夠萬眾一心。

中國之所以有今日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那些抗日的英雄,若他們看到了如今的中國,是否感到甚是欣慰了呢。

抗戰名將衛立煌

衛立煌,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在抗日戰爭中擊敗了岡村寧次成功的收復了鄭州,更在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在這個戰役當中,衛立煌殲滅敵軍數萬人,給予了日軍重大的打擊。

有人曾分析評論到蔣介石有「五虎上將」,除了衛立煌「虎將」,其餘的四將不過就是徒有虛名,而獲得多次重要性戰役勝利的衛立煌,也被人們被稱為「常勝將軍」。

1927年衛立煌與朱韻珩結為夫妻,衛立煌也在妻子的幫助下,進一步的取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得以升遷。

而衛立煌的三兒子衛道然年幼時就跟隨著父親南徵北戰,更在父親的引導下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飛行員,還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工程師。當衛立煌從香港回到大陸離世後,衛道然也受到了周總理的啟示,回到了祖國工作,一心的去報效國家。

其實對於衛立煌,因為他與蔣介石的關係,眾人對他的爭議也有著非常之多。

抗戰時期,國共就發生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而當時衛立煌是隸屬於蔣介石一方的,當時與共產黨可以說是對立的。

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開始形成合作關係,共同聯手抗日,而當時衛立煌已經是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了,隨著合作抗日的展開,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接觸也就隨之增多。

在1938年4月,衛立煌到西安去開會,中途到延安拜會了偉人,衛立煌在當時可算是第一個到延安訪問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偉人更特批了50多塊錢來招待衛立煌。

而就此之後,衛立煌也與偉人多次有書信往來,當國共爆發遼瀋戰役,衛立煌內心已經是有了棄蔣傾共的意願了。

良禽擇木而棲

在國民黨內派別之爭已成常態,而衛立煌與共產黨的關係密切,這便使得他經常會遭受政敵與特務的攻擊,這也使得他想離開國民黨的心情更為迫切。

1941年底,蔣介石更指責他與共產黨關係過於密切,而剝奪解除掉了衛立煌一切的軍事權力。而到了1942年,緬甸局勢日益惡化,而蔣介石手中又沒有能擔當起重任的人,於是衛立煌再次被任命為第一路遠徵軍的總司令。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蔣介石這種法完全就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只會令部下寒心。

當蔣介石任命衛立煌後,衛立煌還沒就任,就遭到了頑固派的攻擊,而此時的蔣介石的做法更加的不可理喻,直接把衛立煌的總司令罷免了,換成了羅卓英。臨陣換將,可是兵家大忌,最終,第一路遠程軍的作戰徹底的失敗了。

而到了後來,隨著抗戰的勝利,衛立煌辭掉了一切職務,帶著家人出國考察去了。當1948年衛立煌回國,國內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回國後,衛立煌在經過蔣介石的多次遊說下,才勉強答應擔任總司令。但蔣介石卻對衛立煌的部署感到不滿,從而也加深了兩人之間的裂縫。

而後國共遼瀋戰役爆發,當蔣介石對其下達軍事部署,衛立煌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對這些命令並不執行,最後,國民黨軍隊慘敗而歸。

自此之後,蔣介石與衛立煌徹底的鬧翻,而蔣介石也對衛立煌實行了長時間的監控。直到某次機會,衛立煌才得以擺脫蔣介石到達了香港。

到了1955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相關部門的安排之下,衛立煌才得以從香港回到大陸。而在衛立煌到達廣州的時候,偉人更發電報給衛立煌說道:「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望早日來京,吉圖良晤。如有興趣,可於沿途看看情況,於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由此可見,黨對衛立煌的重視程度是有多大。良禽擇木而棲,衛立煌加入共產黨後致力於新中國的建設,最後更成為了國防委員會的副主席。

一代人的守護與傳承

他的兒子衛道然跟隨衛立煌在香港生活讀書的時候,就成功的考取到了國際職業飛行員執照,國際航空通訊員執照等專業的證書。當時國內並沒有相應的單位安置衛道然,若是他在國外生活,本可可以過上無憂無慮,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衛道然並沒有選擇這一條路,他在總理的建議之下,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進入了北京市汽修公司擔任技術的崗位,跟隨父親的腳步,加入了新中國的建設,後來更為中國的國防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

一代抗日名將把一生奉獻給了中國,其子也把一心為國,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

河山為名的先烈

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除去大家都所熟知的抗戰名士,還有著許多位卑無人可知的人在背後為其奉獻出了一生。

「樓以塌戲未終亂世扶貧任看風火,然山河位卑未敢忘優國,哪怕無人知我」當年日本人入侵我國安遠縣,日軍首領來到一個劇院要聽戲唱戲,便讓一個戲子給他唱戲,不然就讓手下火燒了安遠全縣,為了全縣的安危,他只能無奈之下在臺上唱起了戲,而下面的日本人在吃肉喝酒,就在快要唱完戲的時候,他說了兩個字點火!日本人聽到時都蒙了,當他們反應過來時,火勢已經蔓延,日本人都亂成了一片,臺上還在唱著戲。之後樓塌了,可戲還沒有唱完……。

如今,當時許多抗戰的將領都被我們所銘記著,但那些不被我們所知的,已無從得知他們姓甚名誰的人,我們是否會因此遺忘掉他們呢?

我相信並不會,只要中國人民還在,我們就會永遠記得他們。正因為有他們,中華人民之所以能延續五千年不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昌盛,正是因為有前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與努力。

那些無名的先烈們,他們以血肉之軀安天下,護萬裡山河,又豈曰無名呢,如今的萬裡河山便是你們的姓名,如今的泱泱中華便是你們的姓名。

相關焦點

  • 抗日名將衛立煌,1955年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他的後人怎樣了
    在那個年代,有許多的抗日名將,他們為中國,為趕走侵略者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其中有一位抗日名將叫衛立煌,他很早就跟隨著孫中山先生,可以說有著非常高的資歷。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在香港避居,終於在1955年時,他回到了大陸,官位還被上調至副國級,他的子女現在怎麼樣了呢?
  • 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毅然返回大陸,受偉人宴請後官至副國級
    1955年4月6日,周總理和朱老總兩人親自前往北京車站,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去車站迎接一位客人。在25日晚上,偉人親自設宴款待此人,並叫上彭老總、粟裕、劉少奇等人親自作陪。此人是誰?為何會驚動如此多的開國將領,他就是原國民黨上將衛立煌。
  • 衛立煌逃離東北,此人氣得連開三槍,又向蔣介石告了一狀
    1948年10月下旬,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已進入最後階段。錦州、長春相繼解放,廖耀湘「西進兵團」被全殲,各路解放大軍直逼瀋陽。錦州、長春兩城一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馬佔山逃往北平,他是和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萬福麟一起坐飛機走的。
  • 輔助衛立煌成就偉業的人,只因去世的早,蔣介石對他心生嫌隙
    在國民黨軍將領之中,衛立煌可謂是頗具傳奇經歷的一位,在蔣介石手下五虎上將中,除了衛立煌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徒具虛名。衛立煌在土地革命時期,曾率部與紅軍作戰,一度是我軍最強大的對手,然在抗戰全面爆發以後,雙方又能放下成見,攜手抗敵,被傳為佳話,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衛立煌本身也是極具歷史眼光的一個傳奇人物。
  • 15歲兒子瞞著母偷偷參軍,71年後回到家鄉,106歲老母仍在等待
    在抗戰時期,一位15歲少年立志參軍抗擊日寇,瞞住家人一走就是71年,回家後發現106歲的老母仍在等他。 隨著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謝家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亂,家裡的生意是做不了了,一家人也要往南邊逃亡。但人逃亡的速度還是比不上日軍的侵略速度,在後續的逃亡中,日軍的飛機就沒停止過對沿途城市的打擊。謝春生的父親在一次空襲中,由於沒來得及跑出房屋,被坍塌的房屋掩埋。
  • 1948年,43名國民黨戰犯被公布,其中6個人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那是在1948年12月25日的時候,新華社這邊公布了國民黨的43個主要戰犯名單,這43個人無疑是在國民黨中擔任重量級崗位的,除了是軍人外,還有什麼一些文人和教授,比如戴季陶、杜聿明、馬鴻逵、顧維鈞、馬步芳、衛立煌、李宗仁、宋子文等人。
  • 1955年首次授銜,第一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分別是誰?
    1955年,對於中國的很多軍事家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因為在幾年的發展後,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和物質的堅實基礎。軍銜制也因此橫空出世,第六次會議通過後,決定在這一年的9月進行首次授銜。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807名,那麼這麼多的優秀將領之中,誰又是第一呢?
  • 91歲抗戰英雄尋親65年未果 為保首長家小失妻兒
    提起當年抗戰的事情, 王志恆老人依然慷慨不已  他四歲喪父、八歲輟學、十五歲做過學徒、十七歲加入西北軍;他為護送首長家小、痛失妻兒。91歲高齡的老人,60多年來為尋找失散妻兒多方打探卻未得結果,每當想起此事就會黯然神傷,但他卻不曾後悔。他就是咱們西安市長安區的抗戰英雄王志恆。也許你不知道他是誰,但你一定會為他的故事所打動。
  • 1955年大授銜,個個勳章滿身,為何徐介藩少將無任何勳章?
    1955年大授銜,個個勳章滿身,為何徐介藩少將無任何勳章? 1955年大授銜時,根據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表現,有不同級別的勳章。 羅厚福被授予大校軍銜,但獲得了八一、獨立自由、解放三個一級勳章。
  • V觀中核丨兩彈元勳鄧稼先:一生一心為國
    在國難深重的抗日時期鄧稼先度過了少年時光,北平淪陷時,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十三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為了保住他的性命,鄧稼先的父親無奈之下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你以後一定要學科學,科學對國家有用」。
  •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比如抗戰老兵謝春生,15歲離家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01 謝春生生於亂世,家裡有父母妹妹共四口人,經濟狀況很差。在那個年代裡,貧農家庭的孩子自然是上不起學校的,而且窮人家的孩子得早當家,謝春生很小起就要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幹家務活以及照顧妹妹。
  • 英達小兒子:爸爸因媽媽被罵拋妻棄子,他為國爭光比異母哥哥爭氣
    回顧她在演藝圈的一生,為觀眾們帶來了不少經典作品,唯獨捧不紅兒子成了她的心病。 但比同父異母的哥哥巴圖相比,英達的小兒子英如鏑就優秀了很多,他靠著冰球為國爭光,頻頻獲得獎盃成了父母驕傲,難怪比巴圖更受父親寵愛呢!
  • 盤點抗戰八年中日22場大會戰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閻錫山、衛立煌、孫連仲、傅作義、郝夢齡(陣亡)、王靖國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衛立煌、杜聿明、傅作義
  • 8月15日日本投降紀念日,湖北有哪些抗日名將?
    全國軍民都值得紀念,那麼作為湖北人,盤點幾位家鄉的我黨抗日名將。 排名不分先後: 董必武 (1886年-1975年)
  • 《亮劍》裡,趙剛1955年被授予少將,到底算是高還是低?
    抗戰爆發後,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敵後打擊與日軍作戰,同時隊伍迅速擴大,缺乏幹部的短板逐漸暴露出來,老紅軍們政治、軍事素質過硬但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像李雲龍、孔捷這樣的大老粗大有人在,這個短板不僅制約了部隊的不斷發展,也使八路軍的整體素質難以有根本的提升,道理很簡單,在老紅軍中選拔軍事幹部相對容易,政工幹部則可選範圍太小了,而我軍當時實行的是軍政雙首長制度。
  • 他57歲迎娶22歲女學生,年過六旬得一對雙胞胎,現在過得怎樣?
    但生活中王剛卻是一個好男人,女人緣非常的好,一生娶了三個老婆,特別是第三任老婆鄭豔東,比他小了整整20歲,還為73歲的王剛生下一個兒子,而今天要說的這位老戲骨,跟王剛有著相似的經歷,他57歲跟22歲女學生結婚,老婆為60歲的他生下一對雙胞胎,現在過得怎樣呢?
  • 重陽節恰逢抗戰老兵「志友」生日,南京市紅十字會走訪看望送祝福
    10月25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恰好又是抗戰老兵、「志友」周霖的生日。南京紅十字會李儉秘書長帶著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前去走訪看望,為老人家送上節日和生日的美好祝福。
  • 抗戰名將之女入日本籍,向太陽旗致敬,老父親至死無法原諒!
    但是有這樣的一個人,她的父親是抗戰的名將,她自己卻主動要求加入了日本國籍,並且還向日本國旗致敬。她是誰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照片中的女孩名叫任彥麗。她的父親是一名抗日戰爭的英雄,也是一個名將,名叫任偉凱。1963年,任彥麗出生於北京,她的母親早年逝世,是老父親獨自一人拉扯著任彥麗和妹妹長大。
  • 湖南113歲抗戰女兵,時隔73年終於見到「丈夫」,這是為何?
    我們經常歌頌那些為國而犧牲的人們,說他們的豐功偉績,將他們稱為烈士。確實,這些人為了中國的建設,奉獻了生命,離開了家庭,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抗日戰爭已經結束了很多年,但是那些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和後遺症仍然存在在那些經歷過戰爭的老人心中,每年我們都會展開學習各種精神,其中就有些軍隊精神,老兵精神,而且當舉辦國慶典禮的時候,國家也會邀請一些老兵前去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