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逃離東北,此人氣得連開三槍,又向蔣介石告了一狀

2021-01-09 史說新域

1948年10月下旬,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已進入最後階段。錦州、長春相繼解放,廖耀湘「西進兵團」被全殲,各路解放大軍直逼瀋陽。

錦州、長春兩城一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馬佔山逃往北平,他是和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萬福麟一起坐飛機走的。

他們帶了個好頭,眾多軍政要員、達官顯貴抱著「剿總副司令都逃了,咱還等啥」的想法,開始爭先恐後,一溜煙地逃,乘飛機、坐車、步行,逃逃逃,趕快逃……

東北空軍中將司令官吳鬱最方便,連同他指揮的飛機一起溜之大吉了。

10月30日,東北「剿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的衛立煌一看大勢已去,也想逃離東北。

逃之前,衛立煌心裡很憋氣。本來他不同意蔣介石的西進計劃,主張「集中兵力,固守瀋陽」,就可扼制林彪的「圍點打援」。

但蔣介石三番五次催逼,非要讓廖兵團西進,與葫蘆島軍搞「合擊」,結果黑山、大虎山以東至遼河以西竟成了廖兵團的最終棲息地。

衛立煌一生氣,決定不幹了:老頭子總愛抽竿釣魚瞎幹預,真是讓人受不了!

他走時還召集軍政大員草草開了個會,會後一小時,就匆匆登上了草綠色C-26運輸機。

衛立煌第一個踏上飛機,隨行大員魚貫而入。副官受命把守機門,阻止那些試圖強行加入的人,最終卻鬧到跟他們扭打在一起的地步。

國民黨第八兵團中將司令兼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聽說衛立煌逃走了,差點一下子氣暈了。

他氣憤的是,剛才衛立煌還在會上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轉頭就第一個開溜了。你不告而別還情有可原,可是隻字未留就把挑子撂給我,實在太可惡了!

周福成火冒三丈,拍桌子、踢椅子、踹衛兵還覺得不解氣,又衝到門外,掏出手槍對著衛立煌所乘飛機飛去的方向,「啪啪啪」就是三槍。

可惜手槍射程遠遠不夠,讓周福成「受虐」的心理沒法平衡。

他心想:「白朗寧」追不上衛立煌,電報難道也追不上嗎?對!好主意,擬一紙文電給老頭子告一狀,我制不了你衛立煌,蔣委員長還制不了你?

電文內容是:

衛立煌總司令於30日下午逃走,瀋陽秩序尚好,敵屢攻未逞,懇火速補充給養、彈藥。謹察。

擬完電文,周福成心裡好受了些,他從報復中找出了心理暫時的平衡。

一想到老頭子見報後的模樣,最好是連鼻子也氣歪了,連罵幾句「娘西匹」、「棄城而逃該當何罪?」但願讓衛立煌這傢伙去做韓復榘第二!

想到這裡,周福成不禁惡毒地笑了。

不久,南京來電,宣布周福成代理衛立煌東北『剿總』總司令的職務,率第八兵團將士「堅守待援,竭忠盡職」。

與此同時,蔣介石斥責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軍機,致失重鎮」,下令對衛立煌撤職查辦。

周福一看,這次報復有效,平白又升了一級,頓時心情大好。

他立即任命官員,發號施令,布置瀋陽防務,召開各種會議,衝著文武官員大講:「福成受命於危難之際,願諸位鼎立相扶,齊心守城,定與共黨匪軍決一雌雄。」

他還宣稱應當「臨危勿懼,迫不得已時,焦土抗戰,與瀋陽共存亡!」

可是僅僅過了幾天,周福成的心就涼了半截。雖然大會小會地開,可是雷聲大雨點小,所屬部隊將領縮頭縮腦,根本不聽節制。

眼見人心已散,周福成自己也就不積極了。

這時他又開始恨起衛立煌來,恨他把這個「大磨盤」卸給自己來背,實在是不輕鬆!

正所謂「因義生憤,憤生勇」,周福成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乾脆我也學習衛立煌吧!蔣家江山如此頹唐,我一人瞎忙活,幹得再歡也是白費驢工!」

10月31日,解放大軍兵臨瀋陽城下之際,周福成徹底絕望了,這時他只恨飛機已經死光了。

既然學不了衛立煌,那就學學化裝出逃的教官曾光漢吧!周福成躲開了周圍的吵嚷聲,化裝成商人,帶著少數衛兵藏到了老合公銀行去了。

周福成躲起來之前,還親筆給該軍副軍長趙國屏寫了一張條子,內容是:

國屏弟,事已至此,我無能為力,希你善置其後罷。我走了。

瀋陽城內的守軍一時間群龍無首,一片混亂。生死之際,無路求生,逃跑無計,只有投誠了。

不過,周福成最終還是沒有逃出去。

11月2日瀋陽解放,周福成在撤退途中被俘。

除了他之外,國民黨軍近80名將官和14萬多官兵大部自動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

相關焦點

  • 輔助衛立煌成就偉業的人,只因去世的早,蔣介石對他心生嫌隙
    衛立煌在國民黨軍中,屬於資歷比較老的人物事實上衛立煌積極投身革命期間,蔣介石也只是才剛剛發跡,對於這樣一員幹才,蔣介石也曾傾向於拉攏,不過很顯然衛立煌將軍為人正直,脾氣比較硬,
  • 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毅然返回大陸,受偉人宴請後官至副國級
    抗戰爆發後,衛立煌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官、帶領部隊前往山西抗日。八路軍在山西大同伏擊日軍,取得平型關大捷,聽到此消息衛立煌對八路軍刮目相看,在接下的忻口戰役中,衛立煌帶領部隊正面進攻日軍,八路軍在敵後方搗毀陽明堡機場。有效的緩解了衛立煌正面壓力,讓他佩服不已。戰役前後,衛立煌前後三次面見周總理,雙方交換其理念,使得衛立煌受益良多。
  • 1955年抗戰名將衛立煌回到大陸,其後代過得怎樣?小兒子一心為國
    其實對於衛立煌,因為他與蔣介石的關係,眾人對他的爭議也有著非常之多。抗戰時期,國共就發生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而當時衛立煌是隸屬於蔣介石一方的,當時與共產黨可以說是對立的。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開始形成合作關係,共同聯手抗日,而當時衛立煌已經是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了,隨著合作抗日的展開,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接觸也就隨之增多。
  • 蔣介石向田中義一詢問如何統一?對方說出八字國策,東北瞬間不保
    其實他和蔣介石還有莫大的關聯。1927年11月5日中午1點半,蔣介石和張群去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的私人住宅,拜訪了田中義一。這次會面的時間長達兩小時,相關的記錄也為研究蔣介石提供了重要參考。在這次會面中,蔣介石曾對田中義一說:我認為共產黨如果得勢,我就可以東山再起。」當時,蔣介石被逼下野,並且共產黨的勢力還很弱小。
  • 並驚動了蔣介石,發生了什麼事?
    尤其是在全面抗戰時期,不僅日軍對他聞風喪膽,甚至連國民黨軍的很多將領和政府官員,都對他也是畏之如虎,能躲得多遠就躲多遠。彭老總曾經當著很多國民黨要員的面,狠狠抽了國民黨一位中將的兩個大耳。這件事甚至還驚動了蔣介石,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讓彭大將軍發如此大的火。 那是發生在1939年12月的時候,當時正值國共聯合抗日時期。
  • 蔣介石被扣押西安後,對外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揭露了人性
    這時蔣介石正在考慮軍事問題,就是他所面臨的問題:現在是十年「剿共」戰爭的緊要關頭,消滅紅軍已是當務之急,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剿共」,以報答他十幾年來的功勞。蔣介石已經下定決心,他到西安來,是為了迫使張、楊服從他的政策。在「剿共」全面勝利的最後五分鐘裡,蔣介石親自宴請東北軍、西北軍的軍、師高級將領,表示要他們作出貢獻。他還發誓說,只要把紅軍消滅,就一定能把東北軍帶回東北去。
  • 1957年,開國少將李發被警衛員連開三槍打死,這是為何?
    李發是安徽人,出生於1913年,16歲的時候就跟隨部隊參加戰鬥,參加了各種著名的軍事鬥爭,其中包括紅軍長徵和保衛革命根據地等,在此期間立下了諸多的戰功。1941年時,李發任職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參謀長,主要參與打擊日本侵略者,守護山東革命根據地的安全。解放戰爭以後,李髮長期駐守在渤海地區,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鬥爭。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曾開出3個條件還他自由,但被少帥拒絕
    蔣介石手下的特務機關還專門對張學良保持嚴密監視,目的就是防止張學良逃跑。在這期間,張學良也不是沒有機會脫身。再被軟禁的第十年,張學良迎來一次重獲自由的機會,蔣介石提出三個條件,只要張學良答應便放了他。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張學良卻斷然拒絕。蔣介石到底給張學良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以至於張學良連恢復自由都要拒絕。1946年,隨著解放戰爭的爆發,張學良來到了桐梓。
  • 1948年遼瀋戰役,廖耀湘為何會敗得一塌糊塗,被俘後他親述了原因
    廖耀湘,畢業於黃埔軍校,後來更是被蔣介石傾力培養,欽點他到法國的聖西爾軍校深造,後更是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機械化騎兵專業畢業,是為數不多接受過中西軍事教育的國民黨將領之一,有著非常過硬的軍事素養。
  • 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 蔣介石和張學良誰應該為國恥負責?
    更為誇張的是,當時關東軍不過3萬人,而關外中國軍隊有16萬人,但事變發生僅僅一天時間日軍連下中國18城。一直到11月19日齊齊哈爾淪陷,除了個別抵抗之外日軍如願拿下中國東北三省。常言道: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了天職忘了自己的保家衛國的責任,這樣的軍隊最終被歷史淘汰沒有什麼好同情的。
  • 《中國1946》:毛澤東的命、蔣介石的運和林彪的算
    本文節選自《中國1946:毛澤東的命,蔣介石的運與林彪的算》,張正隆著,白山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章:1945勝利年狂歡節1945年8月15日11時許,被戰火洗劫得破敗不堪的東京,中健二少佐和椎崎二郎中佐,站在暑氣蒸人的皇宮前的廣場上,向過往行人散發反對投降的傳單。
  • 1957年,正在開會的開國少將,居然被自己警衛員連開三槍射殺
    1957年,少將李發正在參與一場會議,接收上級關於如何應對福建沿海防務問題的指揮時,李發的警衛員偷偷掏出手槍對著李發少將連開三槍,之後李發因為搶救無效而去世。此時的李發少將不過四十多歲,距離其被授予少將軍銜也不過兩年的時間。這個遭遇,不得不說讓人唏噓。
  • 中國第一狡猾軍閥提出三個建議,蔣介石不採納,否則解放戰爭將重寫
    在國民黨軍中,有很多非常有眼光的軍事將領,白崇禧就是其中一位,連毛主席都評價他為中國第一狡猾軍閥,但蔣介石對他非常猜忌,所以對他的建議基本聽不進去。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他是國民黨陣營中有名的戰將,非常具有軍事天賦和戰略眼光,在解放戰爭初期,他曾向蔣介石有過三個建議,萬幸蔣介石沒有採納,否則解放戰爭史將會重寫。 第一個建議是關於日軍受降問題。
  • 蔣介石與1937年的淞滬、南京之戰
    18日,通過魏道明轉告外交部長王寵惠,"在能容忍的情勢下,總向和平途徑為上計"。何應欽同意徐永昌的意見,建議徐向時在廬山的蔣介石陳述。21日,徐永昌致函蔣介石稱:"對日如能容忍,總以努力容忍為是。蓋大戰一開,無論有無第三國加入,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其後日本系工業國,容易恢復,我則反是,實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險。"24日,他又向蔣介石建言,"勿忘忍是一件很難挨的事"。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馮玉祥因為和中共走得近,成了北洋軍閥中的異類,得了個「赤色將軍」的名號。蔣介石此時也戴了頂大紅帽子,和蘇聯走得也近,因此他和馮玉祥分別被封為「南赤「」北赤」,被北洋軍閥所痛恨。
  • 陳誠屢吃敗仗,為何還深得蔣介石信任?其實兩人矛盾早已深種
    陳誠在國民黨軍之中的地位,一度僅次於蔣介石,也深得蔣介石信任,其麾下土木系十八軍,也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從陳誠早年的軍事生涯來看,他也並不一定是無能,甚至也有一定的識人之能,否則也不會有後來十八軍的輝煌。只是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無論是在徐州,還是在東北,陳誠的表現實在是難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