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新聞尤其吸引人----圓明園的百年古蓮開花了。2017年在長春園最東南隅的如園遺址發現了11顆古蓮子。經過專家的研究和培育,這些荷花終於在圓明園公如園遺址首次盛開出美麗的花朵。最令人意外的還是網友的各種腦洞:
「蓮子們一睜眼,這群人怎麼不一樣了?」「蓮:什麼朕的大清亡了?!」「沉睡千年,只為一睹人間盛世。」還有一些人表示了傷感。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的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古蓮可以穿越百年一睹盛世今天,但是人類想要實現這種百年穿越的夢想,至今還只能停留在幻想的層面。所以,夢想著能夠穿越時空,無論是夢回大唐,還是飛到未來仍舊只是白日做夢,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聰明人的選擇。千年前的北宋詞人晏殊就寫下了一首勸人珍惜當下時光的詞: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這首詞通過感嘆人生短促,奉勸大家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一切。能寫出這樣的詞和晏殊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
晏殊的一生是富貴和順達的,他可謂古代文人中的幸運兒。似乎古代文人的境遇總是離不開懷才不遇,離不開貶官流放的,似乎困苦才能將他們打磨成珠玉般光亮,才能讓他們寫下流傳千古的佳作。但是晏殊卻是其中的另類,他少年成名,而後平步青雲,不但仕途順暢,而且命運相當好,生活的時期恰好是北宋的太平盛世。所以晏殊一生都是富貴安詳的度過的,人稱「富貴宰相」。
但是晏殊並沒有因為自己生活的富足而驕奢淫慾,反而性格簡單,過著充滿理性的生活。雖然他也過著富貴人家的詩酒生活,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人生對自己的思考,他始終對人生懷有審慎的態度。
每天的宴飲生活,不僅沒有消磨掉他的精神和意志,反而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的意義。有限與無限、離散與聚合這些都反應在晏殊的詩詞中。
這首詞寫的就是通過宴會的場景,從而引發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上片說光陰荏苒,人生苦短,越是歡聚,越是喧囂,就越能感受到聚少離多的苦惱。
下片從遼闊河山寫起,氣勢深遠。放眼河山,會思念分離遠方的親朋好友。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最後一句充滿了深意。似乎是回歸到酒宴,勸人及時行樂,卻隱含著深遠的哲理:珍惜時間,熱愛生命,仰望星空不如腳踏實地。
「不如」一詞是一個神轉折,再次表達了詩人珍惜眼前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不要讓痛苦的思緒折磨自己,也不要沉溺於歌酒昇平樂不思蜀,這也是晏殊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
從古代的煉丹到今天的養生,從人體冷凍到基因修改。人類探索永恆與長生的腳步從未停歇。追求未知和永恆並沒有錯,但是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重要。活在當下,這也許才是對於未來時間永恆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