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幾攤鳥糞就可能削弱大型光伏發電站的發電能力。為解決這個難題,上海的一家創業公司「康威特吉」拿出了絕招,並在幾周前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評為年度中國最具潛力可再生能源技術。WWF認為,如果市場表現符合預期,10年後該技術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305萬噸。
WWF項目代表劉穎說,今年脫穎而出的共有5項技術,全都來自中小企業,總的碳減排潛力超過1.2億噸。但同時,中小公司仍面臨一系列障礙,令人目眩的減排預言能否兌現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康威特吉可以作為觀察清潔技術領域中小企業的切入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它們無疑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削弱木桶效應
只用一句話,康威特吉CEO劉慶國就讓記者聽懂了光伏電站的困境:「這是『一顆老鼠屎弄壞一鍋湯』的高科技版。」
光伏電池天性怕陰影,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被遮擋,能量輸出就會迅速衰減。更要命的是,為了發電,電站會將幾十顆電池串聯在一起,但這個「電池陣」存在「木桶效應」——所有電池的發電錶現會向能力最低的那塊看齊。
鳥糞、落葉、雜草、烏雲,能在光伏電站這個「木桶」上製造「發電短板」的名單有一長列。作為應對,康威特吉研發了一種智能優化器,它能協調每塊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削弱木桶效應。
劉穎說,全球只有3家企業掌握優化器技術,康威特吉是唯一的中國公司。
去年,康威特吉得到了一個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從7月起,國內一家大型光伏電站同意讓它對數千片電池進行優化。經過5個月的測試,全球頂級認證機構「萊茵TUV」出具報告表示,光伏優化器能讓電站多發8.76%的電。而劉慶國說,優化器只會讓電站增加3%的成本。
目前全球研發者每年大約只能將光伏電池的效率提升零點幾個百分點;與之相比,8.76%的意義可想而知。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