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致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2021-01-09 騰訊網

公元200年時,袁紹與許昌朝廷間矛盾一觸即發,這時有人勸劉表,一定要表態站個隊。甚至有人認為劉表的倒向,會影響戰爭局勢的發展,因為劉表的實力十分強大。

在漢獻帝登皇位前,劉表是荊州刺史,統治長江上遊。後來軍閥兼併,攻佔了長沙,一直到廣東廣西一帶。從實力上說,劉表對這次戰爭的態度十分重要。袁紹希望劉表出兵幫助自己,夾擊曹操。許昌朝廷不希望被夾擊,也得拉攏劉表。劉表對這次戰爭的傾向性可能就影響到結果。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劉表選擇了中立,其實他的內心是傾向於袁紹的。在漢獻帝、袁紹間不是平等的競爭關係,二人是有君臣名分的。袁紹攻向許昌,這是悖逆的行為。如果還承認漢獻帝,這時就得與漢獻帝站在同一位置上。因為袁紹是逆臣,而劉表沒有興兵勤王,這說明他在內心深處,對漢獻帝不是心悅誠服。

劉表不敢公開撕裂君臣關係,而是迂迴,表面沒出兵,其實是傾向於袁紹的,沒有盡到臣子應盡的責任。官渡之戰前後,有實際行為說明他的態度。

劉表一開始是答應了袁紹的,最後沒派兵,還是在漢獻帝身上,不敢公開這種君臣間的名義。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沒徹底消滅,袁譚與袁尚刀兵相向,這過程中,劉表非常活躍,寫信勸他們同心協力對付曹操。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劉表不認同漢獻帝,所謂的中立是虛偽的,他傾向於袁紹而不是漢獻帝。

既然劉表傾向與袁紹,那麼在官渡之戰中,他為何一直坐山觀虎鬥?其實劉表遇到了兩個大麻煩,他在擔任荊州刺史前,闢大將軍何進掾,受過何進的提拔。袁紹與劉表曾共同討伐董卓,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而漢獻帝是董卓扶上位的,所以漢獻帝即位之初,劉表對他就有感情上的牴觸。袁紹曾與何進聯手策劃剿除宦官的行動。劉表認為漢獻帝對他沒恩惠,他不需要對漢獻帝感恩戴德,他的刺史也不是漢獻帝給的。這樣就可以理解他為什麼不支持漢獻帝了。但是這給劉錶帶了兩個麻煩束縛了劉表的手腳,讓他進退兩難,只能坐視袁紹失敗。

第一個麻煩是曹操不是單獨作戰的,背後有漢獻帝的支持,代表國家正統的力量。曹操才可能在多次戰爭中取得先機。如果不是漢獻帝的存在,劉表對袁紹的支持還會這樣遮掩嗎?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許多時間還是忍不住去假設。如果漢獻帝沒到中原,官渡之戰未必爆發。就算爆發了,曹操也未必打得贏袁紹;就算佔了上風,劉表看到袁紹處於劣勢,也未必坐視不管。這一切,都因為漢獻帝的東歸而改變。

第二個大麻煩是許昌朝廷導致荊州集團內部嚴重分化。荊州有一批有才之士,官渡之戰前,劉表曾派韓嵩出使許昌朝廷。韓嵩說「你要想清楚,想真心歸順朝廷,我作為使者,到許昌送誠意,沒問題!如果不是真心想歸順,就要考慮這個結果。如果封我一官半職,我不可能反對,這樣就不再是您的手下,是天子的大臣,就得替他考慮了。」

韓嵩的表態是在暗示劉表,歸順是正確的選擇,這惹得劉表十分生氣,但還是讓他去了許昌,果然封了官職。韓嵩回來後,盛讚漢獻帝與曹操的許昌政府是值得歸順的,還勸劉表送兒子去許昌。

這些事可以看到劉表與荊州人士嚴重分化。漢獻帝在長安時,他們在東部呼風喚雨,等到漢獻帝時,這些人尷尬了,按自己的意願來解決問題的合法性不存在了,就得解決與漢獻帝的關係問題。劉表的心態最微妙,一方面是牴觸,另一方面,對漢獻帝又不敢公開撕裂君臣名分,導致進退兩難,最終成了騎牆派的代表。

相關焦點

  • 漢獻帝冊封曹操為「司空」,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當然,即便如此,曹操的整體實力,依然沒有袁紹、袁術等諸侯強大。在此基礎上,迎奉漢獻帝劉協,成為曹操勢力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不久之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縣。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用官職來回報曹操的接納。那麼,問題來了,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 「鄴城之亂」(上):論袁紹對黑山軍的分化與控制
    袁紹爭雄河朔時,對黑山軍的分化控制頗為成功。然而以官渡之敗,袁紹許多功績被有意抹殺,頗有「因人廢事」之嫌。初平四年(193)袁紹大會賓徒於薄落津,卻遭遇鄴城叛亂。黑山軍於毒等人殺太守慄成,劫持袁紹及部將家屬,紹眾惶惑,人皆涕泣。紹既破瓚,引軍南到薄洛津,方與賓客諸將共會,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於毒共覆鄴城,遂殺太守慄成。
  • 劉表怕曹操,其實是人才不足,荊州不穩,胸無大志!
    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於是,劉表單騎入荊州,在蔡家及蒯家的幫助下,除去敵對勢力,入主荊州。歷史上,雖然劉表穩坐了荊州富饒之地,領十萬甲士,擁有六大謀士,十大將領,卻為什麼怕曹操呢?
  • 匡扶漢室的劉備,為何在漢獻帝還活著時就敢稱帝?劉備有2大苦衷
    匡扶漢室的劉備,為何在漢獻帝還活著時就敢稱帝?劉備有2大苦衷 匡扶漢室的劉備,為何在漢獻帝還活著時就敢稱帝?劉備有2大苦衷 劉邦在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後,建立了西漢王朝。
  • 漢獻帝身邊一個保鏢,讓呂布鎩羽而歸,一句話改變三國歷史走向
    漢獻帝劉協,是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公元189年,漢獻帝在軍閥董卓的脅迫下登基,公元220年,又在魏文帝曹丕的威逼下被迫禪位。表面上看他也當了31年皇帝,但這31年時間裡,他要麼顛沛流離,成為各路豪強軍閥爭奪的對象,要麼淪為曹操手中的傀儡,在戰戰兢兢中苦熬歲月,可以說他這個皇帝當的是無比窩囊。
  • 袁紹的失算(1)
    沮授,袁紹的謀士,如果評選東漢末年十大謀士,他也可以入圍。沮授為他的主子出謀劃策,袁氏一門世代重臣,滿門忠烈。如今卻眼睜睜看著皇帝被一大群野狼追趕得無路可逃,朝廷名存實亡。各路諸侯嘴巴上叫的漫天響,什麼仁義道德,什麼替天行道。實際上心比炭還要黑,整天忙著算計別人,把國家和人民完全拋在腦後。冀州也算是一片淨土,不但境內安堵,而且兵強馬壯。
  • 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四月,漢靈帝病故,漢少帝立,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操縱政權的十常侍等宦官勢力,水火不容。為了剿滅宦官集團,何進決定徵召涼州兵團進駐京畿,以為外援。三千涼州兵在董卓的帶領下,進入洛陽,控制了朝廷。賈詡聽說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便投奔牛輔軍中,升任討虜校尉。董卓廢掉少帝,另立漢獻帝,把持朝政,招致各地軍閥的討伐。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後,被朝廷官員王允等聯絡其部將呂布所殺。
  • 劉備與袁紹都在大敗後抑鬱而亡,而曹操在大敗後為何還能重整旗鼓
    袁紹表面上禮賢下士,且對於文臣武將都尊敬有加,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在筆者看來,袁紹一直有種「我是天下最強者」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在打敗公孫瓚後更是尤為嚴重。  官渡之戰結束後,大敗而歸的袁紹想到了還被自己關在獄中的田豐。但此時他想到的並不是要放出這位曾經勸說過自己的人,而是要殺掉他,因為他認為田豐會嘲笑自己。說來也是可笑,袁紹一生幾乎沒怎麼失敗過,他唯一的失敗便是官渡之戰,而也正是這場失敗,直接斷送了他前半生的所有努力。
  • 袁紹原本可以先於曹操挾制天子以令諸侯,他為什麼不這麼幹?
    公元195年,漢獻帝劉協在原李傕部將楊奉、董承等人的護衛下,逃出長安,擺脫李傕與郭汜的投靠,一路向東往洛陽方向逃離。 當時袁紹在冀州的鄴城,曹操在兗州,袁紹離漢獻帝的距離比曹操要近,並且袁紹的謀士沮授建議袁紹迎奉漢獻帝,可是袁紹沒有同意。
  • 別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齊上陣,為何袁紹和袁術軍閥割據時不聯手?
    而且,袁術對袁紹也是十分看不起的。從血緣關係上講,袁紹為袁術同父異母的兄長;從法律上而言,袁紹則是他的堂兄。不論從哪一條,袁紹和袁術都是一家,也理應一起掃平天下。 然而古代的正室都是看不起側房的,自然她們的下一代也是如此。
  • 官渡之戰後,曹操、劉表、袁氏兄弟各懷鬼胎
    作者:老王官渡之戰後,袁紹鬱鬱寡歡,與當年五月病發嘔血而死。當時群雄爭鹿,袁紹雖死,他留下的那份家業和勢力還是最強大的。就看他的兒子們怎麼表演了。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和袁尚。明白人郭嘉郭奉孝獻策:袁紹的這兩個兒子啊,名分還未定,現在各自的實力又不相上下,還各有自己的黨羽,打得急了,必定會抱團取暖,悠著點應付他們,他們之間必定生亂,會爭起來。我們還不如趁空先去打荊州的劉表。操曰:善。遂發兵攻劉。曹操果然有天子的氣質。一個善字,四平八穩。果然,袁氏兄弟隨後大打出手,鬥得個你死我活的。袁譚甚至要去找曹操來幫自己打架。
  • 三位劉表未發掘的荊州猛將,一個能斬夏侯淵,一個讓關羽數次慘敗
    熟讀三國後,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對劉表的印象都非常差,其心無大志,只是一直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而,劉表僅用一年的時間,便平定了荊州全境,其功勞還是不可磨滅的。都說劉表手下無大將,但其實,真正的劉表麾下就有不少名將,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三人,兩人歸降了劉備,一人歸降曹魏。他們分別是誰呢?1.黃忠黃忠大家都知道,他臨陣斬殺夏侯淵,成就了他一世威名!真實的歷史上,黃忠曾經在劉表手下擔任中郎將。後來,劉琮降曹之後,他也投降,便成了長沙太守韓玄手下的一員猛將。
  • 三國演義:張繡、劉表聯盟,善用賈詡之謀大勝一代梟雄曹操
    賈詡見曹操敗走,馬上勸張繡修書給劉表,促使他引兵攔截曹操的退路。劉表得書後,同意一道圍攻曹操。賈詡見使者回報,心中大喜,即令張繡起兵偷襲曹操。再說曹操率領敗軍一路緩慢而行,直到清水。忽然許都荀彧差人前來報告:「劉表助張繡在安眾屯兵,截斷了退路。」曹操即刻修書一封,叫使者送回荀或。信中說告訴荀彧不必擔心,他自有計謀破張繡。
  • 東漢末年,若袁紹與袁術兩兄弟聯合,能不能得到天下?
    袁紹與袁術聯合的話,何止是天下最大的諸侯,天下都得是他們的。 兩個人在巔峰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最後完成統一的可能,董卓曾經說過「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意思是說,只要幹掉袁紹、袁術、劉表和孫堅,董卓就能控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