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統的易學理論中,到八卦為止,尤其是在《梅花易數》中,對&34;的發揮和應用達到了極致,其後的六十四卦體系,包括奇門、太乙、六壬等易學理論和工具,對&34;的重視程度就很低了。
梅花易數的理論與實踐源自康節先生,康節先生的主要觀點見於《皇極經世書》,這是一部運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宏大著作。
該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其中《元會運世》三十四篇,《聲音律品》十六篇,《觀物內篇》十二篇,《觀物外篇》兩篇。除《觀物外篇》為其門人子弟所著之外,其餘六十二篇均為康節先生所著。
康節先生關於&34;的理論主要集中在《觀物篇》部分。
我們知道,物是不可見的,可見的都是附著於物之上的象(即現象),因此觀物實際上就是觀象。觀物本質上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格物,因此格物也就是格象,通過觀象與格象,讓我們能夠透過現象來認識其背後的本質。
在梅花易數的理論體系中,象的應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 萬物類象
萬物類象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從太極萬物類象、陰陽萬物類象、四象萬物類象、五行萬物類象,一直到八卦萬物類象。八卦作為萬象之象,其萬物類象是將萬物萬象歸結為八個卦象,實現化萬歸八,為最終的歸一歸虛逆行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萬物類象這裡不再贅述。
2 直讀卦象
在利用梅花易數所建立的時空全息模型(卦象)中,我們之前是以體卦為核心,體用關係為主體,重點介紹了時空要素和卦象的關係,以及體用互變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
其實單純依靠體用互變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還不足以完全解讀梅花易數的卦象,在實踐中還會經常採用直讀卦象的方式來理解卦象,將靜態的卦象解讀成一部動態的影像。
在《梅花易數》書中有個聲音佔的卦例,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如何直接讀取卦象:
書中根據&34;這句話得到本卦為地風升,初爻動變為地天泰卦:
其中體卦為坤卦、用卦為巽卦、互卦為震卦和兌卦、變卦為乾卦。
書中由此解讀出&34;的結論。我們看一下書中是如何從卦象中直接讀出這個信息的:
升者,有升階之義,互震、兌,有東西席之分。卦中兌為口,坤為腹,為口腹之事,故知有人相請。客不多者,坤土獨立,無同類之卦氣也。酒不醉者,卦中無坎。味止黍雞者,坤為黍稷耳。蓋卦無相生之義,故知酒不多,食品不豐也。
這個卦例中並沒有用到體用互變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只是從卦象中直接讀取相關信息,讓靜態的卦象變成了一張照片,甚至是一部動態的影片,形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卦象直讀是梅花易數的重要特色,其重要性有時甚至會超過體用關係。很多人難以精通梅花易數,就是由於局限於體用關係的分析,而不能做到卦象直讀。
卦象直讀和體用關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有兩者兼顧,才能真正學好梅花易數。
3 外應之象
外應是卦象的重要補充,在梅花易數中也有著廣泛應用。
外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附屬外應,一類是獨立外應。
在《梅花易數》一書中提到的眾多案例,如老人有憂色佔、少年有喜色佔、牛哀鳴佔、雞悲鳴佔、枯枝墜地佔等,其中的憂色、喜色、哀鳴、悲鳴、枯枝墜地,都是附著於卦象(物象)的。
如少年有喜色佔中,以&34;這個物象起卦,少年為艮,南方為離,得到山火賁卦。可見,在起卦過程中,&34;並沒有參與成卦,卻與卦象(物象)緊密相連,因此屬於附屬外應。
獨立外應是指與卦象以及用於成卦的物象之間毫無關係,獨立存在的外應。
獨立外應雖然與卦象(物象)獨立,但卻具有同步性,即與物象同時發生或先後接續發生,因此對所佔之事的吉兇定性產生影響。比如別人求問吉兇時,正巧天上有烏鴉飛來,就預示著有災禍即將到來。
鵲報喜,鴉報喪
正如《梅花易數·三要靈應篇》所說的&34;:
是以遇吉兆而有吉,見兇識而不免乎兇。物之圓者事成,缺者事敗。此理斷然,夫復何疑?
是以雲開見日,事必增輝;煙霧障空,物當失色。忽顛風而飄蕩,遇震雷以虛驚。月忽當面,宜近清光。雨可沾衣,可蒙恩澤。
……
4 以象見象
以上三種應用都是以卦為核心,象對卦起到輔助和補充的作用。但正如同塔羅牌、水晶球、靈棋、靈籤等都可以用來預測一樣,易經八卦和六十四卦同樣只是個預測的工具,是個媒介,並不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常說善易者不卜,是因為善易者不需卜,他們不需要藉助卦象和塔羅牌等各種預測工具,而是可以直接&34;到宇宙萬物的未來發展軌跡和吉兇趨勢。
通過一件事可以直接看到另一件事,這就是以象見象的功夫。
以象見象的原理是宇宙萬物的互聯互通,是宇宙的全息性,包括人與宇宙萬物的互聯互通(天人感應)。
這種互聯互通和全息性讓宇宙萬物彼此之間建立起了先天的聯繫(五行生剋制化),同時也讓宇宙中每個事物都隱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全部秘密,正是因為這種互聯互通和全息性,我們才能見此知彼,見一知萬,見古知今,見今知來。
以象見象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以當下之此象見過去之彼象(彰往),一種是以當下之此象見當下之彼象,還有一種是以當下之此象見未來之彼象(察來)。
見此知彼是空間的應用,彰往察來是時間的應用,因此以象見象是時空因素的綜合應用。
康節聞鵑聲而知天下將亂,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以當下之此象見未來之彼象的故事。
康節先生和朋友在洛陽的天津橋頭散步時,忽然聽到杜鵑的啼叫聲,立刻面露慘然之色,對朋友說:
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飛類,得氣之先者也。……洛陽舊無杜鵑,今始有之,不二年,上用南土為相,多引南人,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果然,兩年後,南人王安石得到重用,推行變法,讓天下亂象紛紛。
在這個案例中,康節先生並沒有藉助卦象,只是以象見象,由杜鵑啼鳴之象直接推定未來的國家大事。
其實在《梅花易數》書中最為有名的觀梅佔就有這個嫌疑。
後世人對康節先生&34;進而得出&34;的預測爭議頗多。因為雖然由此得到的&34;這個卦能夠解釋&34;這個現象,但也僅限於事後諸葛亮的解釋而已,無論如何都無法預測到這件事情的發生。
觀梅佔卦例——澤火革變澤山鹹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康節先生以象見象,通過&34;這個象直接看到了&34;這個象,很有可能是先見象後成卦,卦只是對所見之象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
之前我曾介紹過天人合一的三個境界,由低到高分別是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人天合一,以象見象是天人感應的高級層次,但仍然屬於天人合一的初級境界。
上面所講的是正統易學中象的應用,在易學的相關領域,象也有廣泛的應用。
中醫學理論十分重視以象見象,其中的四診(望、聞、問、切)實際上就是在觀象、格象,望的是氣色(形象)、聞的是聲音(聲象)、問的是症狀(病象)、切的是脈搏(脈象),通過身體某處的象(如脈象)來了解人體內各處的疾病,是以當下之此象見當下之彼象。
風水學講究巒頭和理氣,其中的巒頭就是象,是肉眼可見的現象,而理氣同樣是象,是肉眼不可見的隱象。
面相、手相更是對&34;的直接應用,通過面相和手相可以全面了解一個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巧合的事情,比如你正在想某件事,結果這件事就發生了,或者你在夢中見到的一個場景,隨後在現實世界中真實發生了。有句俗語叫做&34;,就是對這種現象的生動描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這種大量發生的巧合絕不是偶然和無序的,而是有著必然的內在規律。通過對易經的深入研究和對易經佔卜的親自實踐,榮格最終提出了共時性原則(Synchronicity)對此加以解釋。
共時性原則可以簡單表述為:
兩件或多件同時(或先後)發生的事情(象)有著顯著的有意義的聯繫,但彼此間沒有因果關係。
比如&34;和&34;沒有因果關係,但都與曹操有關,因此有著顯著的有意義的聯繫。
共時性的本質就是天人感應,讓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情被我們感應到、意識到。說曹操曹操就到,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下意識地感應到了&34;這個象,然後將這個感應到的象顯現到我們的意識之中,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開始說起曹操來,隨後曹操就到了。
外應之象同樣是共時性的重要表現形式,預測某事時出現了吉利的外應就預示此事趨吉,出現了兇危的外應就預示此事趨兇。
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劉伯溫的《燒餅歌》、諾查丹瑪斯的預言,想來都可能是以象見象的產物,直接在頭腦中見到了未來所發生的事情(象),也都是共時性事件。
中醫、風水、面相、手相,也都是共時性的顯現。
榮格認為共時性事件是非因果關係,這個觀點是不準確的。兩件共時性事件雖然本身沒有因果關係,但我們知道因果關係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特徵,共時性事件不過是同一個因的兩個果而已——某個因一方面通過天人感應在我們的心中形成了個映像(虛果),另一方面在現象世界中形成了一個實果,虛果與實果都是同因之果,有著間接的因果關係。
一因多果,一因萬果,因果之間的聯繫就如同一根根網線,我們只要牽住一個因,就可以了解甚至操縱宇宙萬物,這就是宇宙互聯互通特性和時空全息特性的具體表現,也是易經能夠預測、天人能夠感應的根本原因。
佛教一直否定相的真實性,認為所有的相都是虛幻的,所以提倡五蘊皆空,萬法皆空。而易經不但承認象的真實存在,認為象與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更是開發了大量的工具和模型,通過對&34;的認識與研究來了解其背後的物質,從萬象歸一溯源到萬物的本源,歸一歸虛到道。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植根易經思想,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