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8半年報的披露,上市公司業績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而媒體和機構也對A股上半年開始盤點。國信證券最新研報題為《復盤2018年股市,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跌下來的?》,文中認為A股的下跌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第一階段從1月24日至2月9日,第二階段從3月12日至4月23日,第三階段是5月22日至7月5日,而各個階段的下跌又有不同的原因。
國信證券分析認為,去槓桿下「社融同比大幅回落」和「信用利差大幅飆升」是造成股市下跌的最主要內因,而「貿易戰」成為了市場下跌的催化劑。
以下為研報全文:
報告摘要
2018年以來,上證綜指從高點到低點回撤幅度高達25%,市場在經歷了1月份衝高之後持續出現大幅調整。復盤市場半年多的走勢,A股的下跌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
總結2018年以來的市場走勢,我們認為去槓桿下「社融同比大幅回落」和「信用利差大幅飆升」是造成股市下跌的最主要內因,而「貿易戰」成為了市場下跌的催化劑。
2018年以來A股的下跌由三個階段構成
2018年至今,A股整體表現較差,以上證綜指計,截至2018年7月5日收盤價最低點,全年累計下跌17.3%,在我們跟蹤的全球主要市場股指中表現是最差的。而如果從年內高點3587(1月24日)起,到年內低點2691(7月6日)計算,回撤幅度高達25%。回顧這半年多以來的弱市行情,A股的下跌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
三個下跌階段中,各類主要資產價格表現情況如下:
第一,從上證綜指下跌的幅度和速度看,第三次下跌(5/22-7/5)的幅度最大(-14.9%),第二次(3/12-4/23)指數下跌幅度最小(-7.8%);從下跌速度上來說,第一次(1/24-2/9)下跌最為迅速,僅半個月時間上證綜指下跌了12%。
第二,從市場風格上看,創業板在第二次下跌期間相對大盤有小幅的超額收益,第三次下跌期間創業板較主板有較大跌幅,滬深300和上證綜指漲跌幅相差不大,上證50指數在第一、第三次下跌過程中有小幅超額收益。
第三,對比海外股市表現來看,三次下跌中美股相對A股均有較高的超額收益,而且年初至今美股仍然實現了正收益,只是在A股第一次下跌過程中美股下跌幅度較大(-7.7%)。
第四,從大類資產價格比較來看,國債收益率在A股三次下跌中均有所下行,但幅度不大。而相比之下,產業債信用利差波動較大,前兩次下跌中信用利差均明顯收窄,但5月份下跌過程中信用利差大幅走擴。
總結年初至今A股與其他資產價格的表現,A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在全球股市中表現靠後,風格上創業板略好於主板,各行業收益率差異較大,消費醫藥相對較好。國債利率小幅走低,信用利差年初以來大幅走擴。
相關推薦
2019年股市行情回顧 2019年股市行情怎麼樣
螞蟻金服最快將在9月上市 螞蟻金服上市股價預期多少?
2012年股市行情回顧 2012年股市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