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餘江8月24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汪有輝 鄒玉群)在餘江區錦江鎮民主村,每當人們坐在一起,提及56歲的林魚蘭都會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老朱福氣好喲,多虧有個好兒媳。」
家住餘江區錦江鎮民主村三組的朱新林是個農民,年輕時以種田為生,今年84歲,有一個兒子五個女兒。過去兒女多,為哺育他們長大,朱新林與老伴省吃儉用,吃了不少的苦。現在老朱84歲了,兒女們也都成爺爺奶奶輩了。
2002年64歲的朱新林因為中風,導致手腳不便,口齒不清,生活起居一直由其老伴照顧。哪曾想2013年4月份老伴突然生病醫治無效去世了。照顧老人就由兒子朱明生與兒媳林魚蘭接管。
「母親在世時,我們時常也會幫襯母親,現在母親過世了,照顧老父親就是我們的義務與責任。」林魚蘭這樣說。
林魚蘭的兒子在錦江鎮開了一家批發部,家裡本來就有7口人,因為開店家中事情比較多,朱明生與林魚蘭則幫兒子看店,並負責家人的飲食。
為了更方便照顧公公朱新林,同時還能在店裡幫忙,林魚蘭把老人接到店裡照顧。
林魚蘭住在三樓,每日三餐林魚蘭都從三樓端到一樓先服伺公公吃飽飯,然後自己再去三樓吃。
家裡買了水果每次都是洗好先送到老人房間,並告訴老人想吃什麼就說,以便買好送過去。
林魚蘭推公公出去散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去年冬天,有一次老人坐在在店門口曬太陽,不知怎的,一個趔趄跌坐到地上,正在店裡忙活的林魚蘭聽到動靜趕忙飛跑過去,一把將老人扶起,關切地詢問:「有沒有摔到哪裡?」
老人用含混不清的聲音連說:「沒事,不要緊。」
但林魚蘭還是不放心。第二天一大早又趕到老人床前,查看老人的情況。卻發現老人腰疼得起不來。林魚蘭二話不說當即抱起公公就往外面走,喊上兒子一道開車去了醫院。
經醫生檢查發現老人骨頭微裂。因朱新林年齡偏大不適合做手術,必須在床上躺著靜養。從那時起,老朱的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林魚蘭端屎端尿床前床尾地服伺,絲毫沒有嫌棄。朱明生為此感嘆並心懷愧疚道:「作為兒子,我沒有我媳婦做的好啊!」
每天三餐給公公餵食;老人起不來,要給他穿換尿片;每天都要擦洗身子。有人問林魚蘭:「你給老人擦洗會不會覺得不方便呀?!」
「老人就像個孩子,把他當成孩子就行啦。」林魚蘭這樣回答。
「現在大熱的天,每天都可以看到林魚蘭為老人擦澡,精心照料,我們鄰居都感動呢!百善孝為先,她是真正把孝字呈現得最美好的一個。」鄰居彭嬌娥由衷地說道。
「我們每個人也都會有老的一天,我的行為一定也會影響我的後輩。我也常對他們說『人老了才最需要兒女的孝敬',所以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只要我能做到,我就要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人的關愛。」林魚蘭平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個和諧幸福家庭的根本。
林魚蘭一家生活和和美美,互敬互愛。得到媳婦的精心照料,朱新林的身體恢復的很好,現在林魚蘭每天下午推著老人到廣場散步。七年來她堅持不懈、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顧公公,得到大家的一致稱讚。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願我們的社會有更多的關愛,讓老人們幸福快樂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