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止強迫學生做心理測試

2020-11-24 環球網

昨天,教育部網站公布了近日印發的《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指南》明確了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的管理規範,在「輔導倫理」一項中規定,在輔導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禁止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給學生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儀器設備。

心理教師等同班主任待遇

《指南》規定了中小學心理諮詢室的管理規範,就開放時間、人員配備、經費投入、成長記錄、輔導倫理、危機幹預等多個方面作出規範。在開放時間上,心理輔導室定期對學生開放,可視學生數量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確定具體開放時間。

在人員配備上,心理輔導室至少應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心理輔導要嚴格保護隱私

在輔導倫理上,《指南》強調,在輔導過程中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但在學生可能出現自傷、他傷等極端行為時,應突破保密原則,及時告知班主任及其監護人,並記錄在案;謹慎使用心理測評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並在學生及其監護人知情自願基礎上進行,禁止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給學生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儀器設備。

此外,在危機幹預上,心理輔導室應建立心理危機幹預機制。明確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流程,出現危機事件時能夠做到發現及時、處理得當,給予師生適當的心理幹預,預防因心理危機引發的自傷、他傷等極端事件的發生。心理輔導室應與相關心理診治部門建立暢通、快速的轉介渠道,對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或發現其他需要轉介的情況,能夠識別並及時轉介到相關心理診治部門。轉介過程記錄詳實,並建立跟蹤反饋制度。

>>馬上就訪

「貼心理標籤」容易誤導學生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表示,教育部這個文件下達得非常及時,因為在基層通過所謂心理學來矯正學生、指導學生還是有好多誤區的,但是「做教育要特別慎重」。

李希貴表示,心理學這個學科目前還處於「幼兒期」,遠遠沒有成熟,如果用這樣一個特別值得商榷、還沒有達到非常成熟的科學去給學生貼標籤,會有誤導作用,危害非常大。我們都是有隱私的,不能貼標籤。「人一旦知道自己明天會是什麼樣子,特別危險。」李希貴說。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曉鴿)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新生入學先測試
    東方網9月3日消息:新學期開學,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北京等市屬高校的大學生入學後都要先進行心理測試,填寫專家組專門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高校將根據測評結果對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作進一步心理評估,根據情況給予心理諮詢或建議到專門的醫療機構治療等處理。
  • 部分高校對新生進行全面心理健康測試
    本報訊(鍾教)今年部分高校新生入學近兩個月來,學校對他們進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使用「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  中國海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王萍和副主任陶明達認為,教育部今年推出心理測試量表,表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度重視。
  • 8張讓強迫症抓狂的圖片,來測試測試你有沒有強迫症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大家身邊都出現過強迫症患者吧?其實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強迫症的。強迫症顧名思義就是強迫自己一定要將某種事物搞成某種符合自己的心意才好。強迫症有時候好,有時候又覺得很煩。
  • 受馬加爵事件警醒 部分高校測試新生心理健康
    今年部分高校新生入學近兩個月來,學校對他們進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使用「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  中國海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王萍和副主任陶明達認為,教育部今年推出心理測試量表,表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度重視。
  • 「案例」面對兒童強迫症,扶禾心理教育是如何做個性化訓練的?
    學生背景H同學(化名)14歲初二男孩,經家長入學時陳述以及入學後為期15天時間的測試與觀察,該同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在醫院診斷為強迫症,表現為反覆洗手,父親摸過的東西他不碰,覺得髒。已經休學多半年,吃藥近一年。(入學時有服用藥物,遵醫囑情況下進行的心理諮詢)2、和父親的關係惡劣,強迫行為很有可能是父子關係有關。
  • 教育部禁止老師7類不當行為,不能反覆抄寫,不能造成身體痛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待教育意識的增強,現在的老師就應該隨之改變,不能再用老一套教學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更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問題。【教育部禁止中小學教師7類不當教育行為】一是身體傷害,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網上有報導老師對待問題學生,不夠有耐心,暴打學生。
  • 教育部傳來1個消息,專科學生有苦難言,本科學生卻很高興
    對於中考,目前我國教育部有一個硬性的規定,那就是只有一半的學生可以上高中,也就是說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只有50%,將近一半的孩子可能去上中專或者職高!甚至陝西省寶雞市發布了 「中考復讀禁令」,明確規定禁止民辦初中、公立中學、校外培訓機構、普通高中招收初三復讀生。
  • 教育部對小學英語「出手」,禁止低年級寫英語,網友:為何不取消?
    近日,教育部發文《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針對小學階段英語學習問題,提出包括禁止小學一二年級進行英語書寫訓練等」5個「超綱 學習問題:1.禁止寒暑假培訓下學期教科書的知識內容;2.要求一、二年級學生進行英語書寫訓練屬於超標範圍;3.在小學階段講授國際音標屬於超標範圍;4.要求學生掌握超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01年版)所規定的的詞彙要求
  • 重磅| 教育部:這些超標超前校外培訓明令禁止!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提出的「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要求,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以下簡稱負面清單),為各地查處培訓機構超標超前培訓行為提供具體依據
  • 心理測試:4張圖片,哪張最讓你不舒服?測你有沒有強迫症!
    很多人都認為強迫症(OC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只是一種欲望,但是在現實中,強迫症卻是對事情保持整潔和有序的一種需求。一筆一畫,改寫的一點都不能少。任何無序的東西都會讓OCD的人發瘋。所以,你到底是不是個有強迫症的人呢?你可以根據下面這4張圖,測試一下你有沒有強迫症。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高校研究生招生要心理測試引爭議內 界定成關鍵
    並非首個「吃螃蟹」高校  據悉,青島科技大學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複試中,首次引入了心理健康測試,所測的成績不計入總分,但卻與政審、體檢等一同作為錄取的參考依據,同等條件下,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將被優先錄取。然而,青島科技大學並非第一個「吃螃蟹」者。2005年,西北工業大學首創研究生複試加試心理測試。
  • 高校復學做心理測試,多名學生面臨心理疾病:不管在哪,壓力都大
    前兩日新聞報導,一高校對返校學生進行關於心理的測試,其中多名學生出現令人擔憂的情況,可能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對此,大學生們在網上說出自己的心聲。1.別以為上大學很輕鬆,其實我們也是「鴨梨大」。我們上了大學才知道,不管是誰說的「上了大學,以後就不用擔心了」其實是假的。
  • 教育部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教育部是全國教育工作主管部門,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而近年來有關教育改革的政策不斷推出,讓人們深深感知到,雖然目前中國的教育還存在諸如成績唯上、優秀學生留學後流失嚴重、高考區域間不公平等問題,但中國的教育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手機心理測試軟體哪個好?十款熱門手機心理測試軟體
    許多網友都喜歡做一些心理測試,來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也通過心理測試找到自己的心理問題。那麼,手機心理測試軟體哪個好?今天的文章,我們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熱門手機心理測試軟體推薦給大家,對手機心理測試軟體感興趣的網友不妨了解一下!
  • 考研要過心理測試關 人文素養將成為複試考查內容
    東北網3月21日電 心理素質將被列入研究生入學複試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測試。根據教育部日前發布的相關意見,在研究生考試複試中,心理素質、人文素養、社會實踐等都被列為考查內容。記者日前在幾所在哈高校了解到,眼下研究生入學考試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比例正逐年加大,但關於心理素質等考核的具體內容則很難量化。
  • 這不是開玩笑,真的是教育部最新要求
    很多很多年前,教育部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回家作業,小學三到六年級書面回家作業不超過1小時。家長們不相信,老師們不執行,過去了很多很多年,規定還是這麼規定,學生的書面回家作業還是一如既往地多。當然,做得到位的學校和老師還是有的,不多。
  • 強迫症的表現有哪些?別混淆了,強迫症是心理疾病
    一、強迫症的病因強迫症的病因很複雜,不是唯一的,目前主要被認為是由於心理社會、個性、遺傳及神經內分泌有關。經過醫生以及專業人員的多方面的研究發現,很多人第一次發病都是由於遭受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事件,如緊張的人際關係、婚姻出現危機、學習工作受挫等等。
  • 戒尺打學生手心是正當懲戒還是體罰?教育部《懲戒規則》早已明確
    用戒尺打學生手心是正當懲戒還是體罰?教育部《懲戒規則》中早已明確最近,一則網上的視頻引發了廣大師生家長的關注。視頻中說的是,武漢某小學教師看到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那那裡瘋鬧,非常生氣,就放著全班同學的面,挨個用戒尺打搗亂課堂紀律的學生。
  • 國際學校體罰學生醜聞頻出,體罰學生居然是「國際慣例」?
    一般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這難道不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嗎?」「那傷害了教師人身安全的怎麼處理?」「打不得,說不得,罰不得。就是因為這些條例,導致現在的很多學生根本不怕老師。」「那要怎麼管問題學生?你說什麼都不聽那種...你尊重他他不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