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攝影 陳羽嘯
2月25日,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承辦、四川省圖書館協辦的「名人大講堂」開啟了農曆春節之後的首場講座。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帶領大家一起,仰望了2000年前的漢代星空,分享漢代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思想和成就。
孫小淳教授以《經營渾天,運算轉歷》為題,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背景中講述了巴蜀天文學家落下閎在偉大之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這個來自四川閬中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曆法所作出的貢獻。
天文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很多人覺得天文跟大家的生活很遠,非常的神秘,不過孫小淳教授卻表示天文學實際上離人們的生活非常接近,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在曆法方面:「比如說今天的活動是2月25日7點30到這兒來,如果我們沒有一部曆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今天的活動也組織不起來。」
在孫小淳教授看來,落下閎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太初曆》。漢武帝時期對於當時的曆法進行改歷,落下閎作為民間的天文學家被招入朝堂,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制定了《太初曆》,而且這一套曆法是經過了很多精細的數據觀測才制定的。
「落下閎和鄧平一起,觀測了天上恆星的位置,觀測日月朔望,太陽的位置等等,最後算出來如閎平法。歷史上的記載很有意思,一開始說鄧平和落下閎法,最後落下閎排在前面去了,所以落下閎最終排名靠前,因此肯定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落下閎作為一名世界知名的天文學家,還是一名很有風骨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作為一個來自民間的學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最後武帝拜侍中不授,我查了一下,整個西漢能拜侍中的也不過三四十個人,這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可能落下閎他看不上這些東西,他最後還是歸隱故裡。」
中國也有很多著名星座
年輕人都很喜歡用星座來測運勢,這是西方的星座,而實際上中國古代在天文的觀測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星座。
孫小淳教授介紹到:「大家更多知道的是西方的星座,在座的可能都知道獅子座,獵戶座,年輕的同志談戀愛都非常關注自己哪個宮,都非常關注這個,但是對中國古代的星座都不了解,其實中國星座有名的都非常多。我小的時候,夏天竹床放在外面一躺,爺爺奶奶看著星星就給你講牛郎織女。我們有一套和西方星座完全並列的系統,就是中國的星官。」
在制定曆法的過程之中,落下閎也對於中國漢代星空上的這些星星進行了觀測,建立了一套體系,成為了中國天文學範式,後來的人都要按照這個路子來走:「古代就用二十八宿來表明位置,這裡面有一個今度和古度。古度就是古代留下來的測量數據,今度是落下閎在改歷的時候測量出來的數據。當然書上沒有說落下閎直接測了這個東西,但是他改歷時的天文活動,就表示他做曆法必須要有這個東西,而且我們看留下的太初曆裡面就是用的這個東西,所以可以推斷這就是落下閎來測的這個度數。」
孫教授怒贊四川人傑地靈
孫小淳教授以前來過幾次四川,有感於這兒的人傑地靈:「我覺得四川這個地方真的是人傑地靈,出了這麼多的偉人,今天我看杜甫草堂,還有蘇軾等等,大家列出了十大名人,其實遠遠不止於此,所以這個地方是非常出人才的地方,我覺得到這兒來給大家分享我對古代天文學的認識,分享我對落下閎的一些認識。」
實際上目前關於落下閎的資料非常少,孫教授認為通過名人大講堂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其實我到閬中也去過,也為了尋找他的故裡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記載非常少,我們也很難確定是什麼地方,但是通過我們做這項工作,就是要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對他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裡面那種創造的精神,那種對新事物的嚮往,他做的事情都是要為國家社會服務的,這也要也給他傳承下來,所以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四川省來做這個十大名人的事情,我覺得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