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瀆穴:通經活絡、袪寒溼、止疼痛!

2021-01-12 網易

2021-01-10 12:31:08 來源: 星座軟耳粉兔醬

舉報

  中瀆穴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關這個穴位的記載,最早是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中瀆穴是中醫調理下肢痿痺、疼痛的重要穴位,位置在人體大腿的外側,膕橫紋上5寸處,或者風市穴下2寸,當股外肌和股二頭肌之間取穴。

  

  中瀆穴:中,和外相對,在這裡是指穴位之內部;瀆,意思是指水流衝涮而成的小溝渠。中瀆穴是指膽經的經氣化雨冷降後,在本穴處形成地部的小溝渠。經常刺激中瀆穴,可以起到不錯通經活絡、袪寒溼、止疼痛的作用。按摩時,可用拇指指腹按揉中瀆穴,每次1-3分鐘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足竅陰穴:疏洩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足竅陰為經穴名本穴有地部孔隙連通體內,故為膽經井穴。 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其運行為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經水量少,流入體內後則大量氣化又外出體表,氣化之氣表現出肺金之氣的涼溼特徵,故其屬金。
  • 刮痧十二經穴之手少陽三焦經!
    功效: 通關開竅,疏經活絡。 主治; 產後乳汁不足、胸脅脹 痛、心絞痛、耳聾、耳鳴、嘔 吐、 便秘、經閉、癱瘓等。  (7)會宗穴  位置: 在前臂背側, 當腕背橫 紋上了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 側緣。  功效:安神定志,清利三焦, 疏經活絡。  主治:上肢酸痛、 哮喘、耳 聾、癱瘓、癲癇等。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伏兔配養老治療下肢痺痛,痺為閉阻不通的意思,以肢體關節活動障礙、疼痛為主要特徵。本病關鍵在於痺而不通,治則以宣通為原則。伏兔為足陽明脈氣所發,有強腰益腎,通經活絡的作用。《類經圖翼》中記載:「養老穴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痺不可屈伸。」太陽經貫通上下,達於四肢,與督脈、陽蹺脈、陽維脈相交會,所以兩穴相配,一上一下,組方獨特,治痛顯著。賀老也常用到老十針。
  • 這個脾經絡穴,可以改善亞健康,卻少有人知道它是急救要穴!
    這裡的意思,大包是脾經上的重要絡穴。《針灸甲乙經》如此記載: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大包主之。這裡的意思是大包有急救的功能。《備急千金要方》這樣描述:主胸脅中痛。主大氣不得息。《外臺秘要》這樣論述:主腹有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
  • 堅持每天敲打大腿內側,通經活絡,壽命會延長
    人體運作順暢,就說明體內的經絡正處於一個通暢的狀態,只有經絡通了,營養物質及時地輸送到身體各處,身體才能健康的運作。在我們人體中,經絡是遍布全身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處於一個通暢的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觀察身體的一些變化情況,它會告訴你經絡有沒有通。
  • 經絡穴位解讀——肺經的要穴列缺、魚際、少商
    中府、雲門位於胸部,其餘各穴分布於手臂上。常用的重要穴位有四個:尺澤、列缺、魚際、少商。上期我們了解了尺澤的三大功用:止咳喘、退熱、刺血降血壓。今天接著了解剩下三個穴位的功效應用。  列缺:   列缺穴即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與手陽明大腸經聯繫),還是八脈交會穴(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相交會的穴位)之一,通於任脈。列缺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外感疾病:列確穴善於治療感冒所引起的發熱、鼻塞、咳嗽、頭痛,尤其是鼻塞和頭痛。2、頸椎病、落枕:針刺或指壓按摩列缺穴,可以有效緩解頭暈,頸部僵困不適等症狀。
  • 人有十二井穴,艾灸井穴會有特殊的作用!
    ◆ 概念十二經井穴的總稱,五腧穴中「井、榮、腧、經、合」之一,意指各經脈之氣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湧。◆ 解讀十二井穴包括:肺經少商,心包經中衝,心經少衝,大腸經商陽,三焦經關衝,小腸經少澤。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兩側共十二穴,又稱手十二井。脾經隱白、肝經大敦,腎經湧泉,胃經厲兌,膽經竅陰,膀胱經至陰。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臨證心得
    故以通裡、太衝為主穴調心肝;列缺、照海為配穴調理肺腎;啞門、上廉泉局部取穴以開音。通裡、列缺為手少陰、手太陰之絡,「一絡通二經」使陰陽歸於平衡,臟腑趨於調和。照海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善治膈喉嚨病變。諸穴相配,通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沉痾痼疾,應針而愈。
  • 肩井穴,肩膀、手臂疼痛的要穴,根據疼痛部位不同,進行穴位加減
    從肌肉韌帶方面來看,長期的低頭,頸背部的肌肉就一直被牽拉,長期處於被動拉伸的狀態,時間一久就容易沒有力氣,這樣肌肉就更加薄弱,一薄弱就容易損傷,出現疼痛。出現了頸椎病。姿勢一旦成型是很難糾正的,特別是不是很難受的時候,手上的事情一忙就都忘記了注意坐姿了。平時比較容易出現疼痛的地方有三個。
  • 手肘凹陷處有一穴,清外之風熱,瀉內之火邪
    取名「曲池」,乃因其位置在屈肘時橫紋頭的凹陷處(肘橫紋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凹陷處),脈氣流注此穴,似水注入池中,具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通經絡、利關節的作用。治療腸胃腑病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且為大腸經五輸穴之一的合穴,五行屬土。曲池穴可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溼熱,治療腸腑傳導失職引起的腹脹、腹痛、痢疾、便秘等胃腸腑病。
  • 董氏針灸調理【經前身體·四肢疼痛】
    經前症候群之 經前身體·四肢疼痛 經前身體及四肢疼痛包含經前發生的肩頸酸痛、腰酸痛、大小腿酸痛、尾骶骨痛、手臂痛及腿酸痛等症狀·有時伴隨有麻感不適 經前與經期身體酸痛的部位·常常是患者平時氣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
  • 寒從足下生,4種泡腳法、5大「強身」穴,了解一下
    01湧泉穴人體第二長壽穴。湧泉穴位於腳掌前部1/3處,腳緣兩側連線處。養生界素有「三裡(第一長壽穴)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作為人體最低的穴位,腎經之氣如泉水自湧泉穴湧出,而腎氣是人體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腎精充足則耳聰目明、精神飽滿、腰膝壯實、行走有力,寒溼之氣欲入無門。睡前可以手心搓對側湧泉穴,使其微微發熱為度。
  • 頸部疼痛難忍?中醫專家教你按摩緩解
    01按摩百會穴每天用手指輕輕按摩百會穴30~50次,可以起到息風鎮靜、醒腦開竅、昇陽固脫的功效,對於頸椎疼痛引起的頭昏腦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02按揉印堂穴每天用手指按揉印堂穴30次,可以起到清頭明目、通鼻開竅的功效,對於頸椎疼痛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03揉捏風池穴
  • 咽喉腫痛聲嘶啞,四瀆幫忙顯特效——四瀆穴!
    四瀆穴出自於《靈樞本輸》,是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中醫認為四瀆穴具有開竅聰耳、清利咽喉的功效,咽喉疼痛是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症狀,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以及病毒感染等多種疾病都有可能伴有咽喉疼痛的症狀,而四瀆穴是治療咽喉腫痛的特效穴位。
  • 攢竹穴,除了治療近視,還能幫你有效緩解頭痛、眉稜骨痛
    我們的心情是得到了極大的娛樂,但我們的身體卻在這一次又有一次的狂歡中衰弱,其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我們的眼睛。很多人都會發現手機看久除了近視,就是眼睛會特別的不舒服,眉稜骨痛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表現,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平時按揉不僅可以治療近視眼還能有效緩解眉稜骨痛的穴位—攢竹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