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犬 吠 日
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無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說。該成語現常比喻少見多怪。
近義詞:少見多怪、孤陋寡聞、遼東之豕
反義詞:見怪不怪
// 成語故事 //
成語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蜀犬吠日」,從字面上看就是四川的狗看見太陽出來了,就狂吠不止,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奇怪,但是仔細一琢磨,就不覺得怪了。四川盆地空氣潮溼,天空多雲。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就覺得奇怪,就要叫。
不過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的,他是諷刺有些人見識不廣孤陋寡聞,而這個成語是和中唐時期的文壇領袖韓愈、柳宗元有關,韓愈所處的時代是中唐時期,那個時候除了有門第的區別之外,還有就是朋黨之爭引起的門戶之見,人們都不願意從事學習,而韓愈是一個真正的儒者,他是希望恢復儒家的師道,他招收學生,還寫了《師說》 這篇文章,並態度端正地做別人的老師。而人們群聚而以為怪事,紛紛咒罵,添油加醋地污衊誹謗。認為他是個狂人。搞得韓愈很是狼狽不堪。最後連飯都來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開別人的誹謗而東去任洛陽令了。
作為他的朋友柳宗元把韓愈的遭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心裡是很同情也很擔心的。後來有一個韋中立(唐代唐州刺史韋彪之孫)的年輕人,向柳宗元求教,希望能當他的學生,柳宗元給他回了一封長達幾千字的信《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來陳述不敢、也不願為師的理由,在信中來,柳宗元講了這樣一件事,以前經常聽人說過川南一帶因為經常下雨,平時很少見到太陽,所以當太陽偶爾出來的時候,那裡的狗見了覺得奇怪,便會朝著太陽狂吠起來。當時他認為這話肯定是太誇張了,所以並不相信,結果六七年前,他來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趕上大雪越過五嶺,覆蓋了南越中的好幾個州。這幾個州中的狗,都倉皇地狂叫著亂咬亂跑,好幾天都是這樣,一直到雪消完後才不叫了。他才相信「蜀犬吠日」並非虛傳。
然而,雪和太陽有什麼過錯嗎?狂咬亂叫的只是那些狗罷了。為人師者有什麼過錯,問題只是那些見怪即吠的世人罷了。這些人是如此之多,能量是如此之大,就不能不令人為之憂懼,並力避「召鬧取怒」。更何況作者身為被貶之人,已蒙罪名,謫居九年,病疾不斷。所以有什麼必要僅為一個為師的名號而自取其辱,讓那此「呶呶者」一天到晚住耳邊聒噪,擾亂心境呢?
這就是「蜀犬吠日」和「粵犬吠雪」的來歷了,現在用來多指少見多怪,帶有明顯的貶義。同時啟示人們對自己未見過的事物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亂加指責和反對,而應了解情況,分清是非正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