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獵戶村探訪記

2021-01-08 用三隻眼看世界

上世經六十年代末,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1969年初春,我們從上海來到了吉林延邊山區一個小山村裡當農民。這個小山村只有十來戶人家,都是朝鮮族。村子離溝口有七、八裡山路。村裡不通電,晚上只能用一個小煤油燈照明。

記得在當年一個深秋的夜晚,集體戶的男生們一個挨一個地躺在大火炕上,都已昏昏入睡。突然有人在窗外喊著叫門,戶長警覺地叫醒了大家。他下炕端著一盞煤油燈,打開門,一個黑乎乎的人影闖了進來,戶長借著煤油燈的亮光,定睛一看,是一個穿著破舊,近五十多歲臉上烏黑的老頭。這個不速之客沒等戶長同意,徑直走進了我們知青的大炕屋裡。

我們九個男知青被這突如其來的闖客從夢中驚醒了,全都「呼拉」一下起身坐在炕上,身上連件衣服也來不及披,個個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仔細一看,眼前是個漢族老頭子,飽盡風霜的菜色臉上,雕刻著一道道深深的鄒紋,右臉頰有一塊黑傷疤,特別森人。在煤油燈下,他三角眼裡眨著疲倦的光,面相雖兇,但看出是個地地道道的山裡人,他雙手抱拳一拱:「老少爺們,俺累了,借個宿。」

不等我們回答,黑老頭就走到炕頭上,把我的被往邊上一推,脫鞋上來,盤腿坐在了炕上。我趕緊把被子捲起來挪到了炕梢,我可不想和他睡在一起!

上了炕,他雙腿一盤,依著牆頭坐下,從破夾襖裡拿出了煙包,捲起了煙來。我們只得全又躺下了,連煤油燈也沒敢吹滅。屋裡進來了一個不速之客,誰也不敢睡著呀,我們只得睜著眼睛躺著翻來復去的烙炕餅。

老頭合衣坐在牆角,問我們:「都睡不著吧?」

沒有人答理他。

「睡不著,我給你們講上山打獵的故事吧!」

我們九個十六、七的上海娃子,自來到這窮山溝裡插隊,除了出工幹活就是回集體戶睡覺,如同井底之蛙生活單調,有人講故事,那當然好啦!」我們全坐了起來,上面披著秋衣,下邊蓋著被子,在炕上坐了一溜排,聽他講故事。

老頭問:「你們怕山上的狍子嗎?」

「怕呀!」我們把狍子聽成了豹子。

老頭仰起脖子哈哈大笑:「上海娃子真膽小呀,連狍子也怕呀!」他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真怕他上不來一口氣,過了去。

他說自己是個獵人,臉上的傷疤就是讓野豬給留的。他住在我們這個七道溝還要往裡走二十裡地的深溝裡。

「裡面的人窮呀,比你們這裡還要窮哩!」他說:「以前全是獵戶,現在野豬、狍子不多了,打不著玩意了。又沒有地,只能在山角下零星種點土豆和苞米,窮呀!」

這老頭子是個老獵手,在山裡狩獵的故事太多太多,又新奇又驚險,我們聽得入了迷,慢慢敬佩起這個老人來了。

那天他說了一晚上打獵的故事,對我們這些城裡的孩子來說,聽得真過癮哩!快凌晨時我們都睡了過去,也不知道那老漢啥時離開了集體戶。

我們這幫上海知青是當年四月初來這七道溝小山村插隊入戶的,來這裡半年多了,還真不知道溝裡面還住著人家。自從見了這個獵戶老漢,我們對山裡面充滿了好奇。隔了幾天以後就是中秋節了,我們決定去探訪深山裡的獵戶村。

那天我們全體15個男女同學起了個大早,帶上了上海寄來的糖、月餅、麥乳精、餅乾,還有聽診器、咳嗽藥腸胃藥感冒藥等。瞞著養牛的阿爸依,偷出了三輛牛車,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探險隊」,往溝裡進發了!目的地,就是那個老頭說的獵戶村。

越往裡面走,兩邊的山越來越高,山林越來越密,山溝壑也越來越窄,除了一條勉強通得過牛車的小山道,幾乎沒有一塊可以站腳的地方。

牛車隊慢悠悠慢悠悠地走了將近兩個多小時,估計有十多裡地。差不多到了晌午,總算看到了臥在山溝溝裡,零零散散的幾間破茅草屋子。

我們一幫人剛進了村,幾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孩子好奇的在遠處盯著我們看,一個男人走了過來,自我介紹說:「我是隊長,你們是哪裡來的呀?」

沒等我們回答呢,「呼啦」一下孩子們全圍了過來。我們的戶長說明了來意,並要見那天那個老頭,村長聽了說:「那是俺爹!在家呢!」好吧,那我們就去隊長家吧。

黑老頭親熱地「接見」了我們。這哪是個家呀,分明只是兩個男人的窩呀!炕上連個爛炕席也沒有,什麼鍋臺、灶臺、炕臺、全是泥巴做的!就是桌子也是土搭的,上面放著一塊木板子。滿屋子全是土色。我們讓全村小孩子都來到隊長家裡,讓隊長燒了一鍋開水,把麥乳精泡好用一個小瓢分給孩子們喝。麥乳精喝光了,就泡紅糖水給他們喝。所有孩子都可以到女同學那邊領兩塊上海大白兔奶糖,一小塊上海月餅。

有的女同學還把自己心愛的的確涼紗頭巾送給了村裡年輕的姑娘們,姑娘們頭一回戴,開心得咯咯直笑。頓時隊長家裡笑聲一片,大家開心得象過年!我們這些大孩子看著這些孩子、姑娘們開心,心裡也象吃了蜜一樣甜!

我們又讓隊長帶我們去了有老人、病人的家裡看了一遍。有家在土炕上咳嗽的老人趕忙下地迎接我們。我們見他家牆角處堆一小堆土豆蛋蛋,炕上鋪著破爛棉被。還有那搭拉著腦袋的雞和有氣無力的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給他老人放下了一瓶止咳糖漿,安慰老人幾句,離開了他家,老人非要下地送我們,被我們婉言謝絕了,我們一定讓他好好躺在炕上,他的眼光裡充滿了對我們的感激之情。至今想起,讓我淚奔。

我們雖然都不是富人家的孩子,但是也被眼前這個貧窮的獵戶村驚呆了!我們挨家挨戶給有病的老人送了一些家常藥以後,看天色不早了,大家準備告辭分手。

村長不好意思的說:「家裡只有些去年的黑土豆,沒有好吃的留下請你們吃完飯走,真不好意思呀!」

我們連連說不餓不餓,集體戶裡有現成的玉米餷子飯。聽說我們要走,村裡的人全出來為我們送行,孩子們依偎在我們的身邊不願離去。那場面真讓人感嘆、感動!當然我們更多的是有為他們做好事後的開心!這次的做好事,比起我們小時候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做的好事,才是做了一件有真正意義的大好事呢!

牛車慢悠悠、慢悠悠地往回走。天有些黑了,月亮升了起來。淺淺的月光照亮了深山溝。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壑,一條山道彎彎曲曲長又長,山道上映著我們疲憊的身影,在暗淡的月色裡,山路無盡頭,一直通到山的那邊……

我到現在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人在走,那輪明月也掛在我們的頭上走。那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心裡想,遠在上海的媽媽也一定在看著同一個月亮吧?去年的中秋節還和親人們在一起,今年卻又疲又乏地行走在這荒涼的大山裡,真的有點想家想媽媽了!

別的同學也可能都看著月亮想起了家,和來的時候全然不同,路上大家誰也沒有說話。

月光幽幽,山道彎彎,我們走了一段又一段,仍然看不到頭。看著黑黑的深山,女同學們不由得害怕起來,六個女生又餓又冷地擠抱在一輛牛車上。男同學們護著牛車兩邊,走在道上。

轉過一個山角,突然前邊出現了火把,還聽到遠處有人在嚷嚷。不一會兒一堆人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突然一個聲音在喊:「上海阿德裡!上海阿德裡(阿德裡是孩子們的意思)!」

原來是村裡的朝鮮族阿爸依、阿媽妮們找來了,天黑了不見我們的影子,誰放心呀!女同學們抱著阿媽妮哭了起來。回到村裡,隊長和老婆給我們送來了朝鮮族打糕,我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打糕又香又糯,太好吃了,那個味道永生難忘!

事後,偷牛車的事沒有人追究過。

這次探訪,我們才知道天下還會有這麼窮的人,這麼窮的村子。我們這些上海娃子在學校裡只接受了課堂教育,沒有走進社會,更沒有深入農村,對社會並不是真正的了解。通過這次探訪獵戶村,知青們出工更積極了,幹活更賣力了,對待艱苦也有了新的認識,有了充分的準備,樹立起了在農村長期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

也許是這次永生不忘的深山探訪,我們似乎一夜都長大了,就這樣,我們在這個貧窮的小山溝裡堅持了六、七年隨著知青返城浪潮的到來才離開!

作者: 祝康,於1969年去吉林省龍井縣智新公社長財大隊七隊插隊落戶,1974年招工進了國營吉林省開山屯化學纖維漿廠任工人,1977年後在廠工會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退休後入戶回到上海

來源:知青情緣

相關焦點

  • 「知青歲月」插隊生涯瑣憶之時運命
    從1969年3月下鄉插隊落戶到1978年4月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到學校報到為止,在贛東北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度過了連頭帶尾十年的苦難歲月。而今年歲已高,難免多有回憶,記下當年曲折,留與後人,不忘艱辛,珍惜當下。之一:姜瓏音之死知青插隊,有人蜻蜓點水;有人自始至終。有人葬送青春,有人命喪黃泉。
  • 「知青歲月」阿偉不是「孽債」
    憑心而論,從曾經上山下鄉去過版納以及至今還留在那裡的知青們的角度看,尤其是5個「孽債」所處的農場背景的知青角度看,這部作品的成功,主要在於電視劇裡反映的當年知青返城後的境遇而非那些「孽債」的故事。就這部作品裡描寫的5個「孽債」而言,多數返城的和留守在版納的知青們以為並不算成功的。不算成功的原因,看來主要在於,這5個「孽債」都模式化地被返城知青父母狠心地拋棄在了那塊埋沒了他們青春的土地上了。
  • 「知青歲月」「段日火」
    知青同志們,都出來,集一下合!」一個矮小黑瘦,尖嘴猴腮的男人,站在球場上,轉著圈的吼叫。後來我們知道,他是付連長牛小駒。當時指導員還沒有來,牛小駒算二把手。知青三三兩兩齣來,在一個棚子裡集中,門口周圍擠滿了看熱鬧的人。
  • 「知青歲月」在陝北插隊的日子
    是啊,知青吃的苦,只有同齡的老鄉最清楚,他們見證了知青一路走來的艱辛,自己回味,也是感慨萬千。窯 洞 小 學  陝北山區窮困,知識和文化奇缺,我們這些其實文化並不高的知青,在山裡人眼裡已經是大文化人了。插隊的第二年,我被隊裡派工當了孩子王。我挨門挨戶去動員學生,開學的時候來了十幾個娃娃,怯生生的站在那裡,大多沒有洗臉,像秦腔裡唱三花臉的。
  • 「知青歲月」留在紅土高原上的「孽債」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密林,發生了各地知青大返城的狂潮。那時,在紅土高原已生活了一段時間的重慶男知青們與同在一起「屯墾戍邊」的上海知青、昆明知青、北京知青等結婚,並有了孩子。為了回到故土和親人們的身邊,他們把孩子送人、有的拋在汽車站、有的甩入叢林。幾十年過去了,進入天命年的他們,聚在一起談起20幾年前他們的「孽債」時,無不扼腕擊節。
  • 我帶知青下鄉記
    我所在的村是個大村,也是個貧困村,全村3000多口人,我就在這裡與知青同吃、同住、同勞動。當時我想,組織上把這項任務交給我,知青的父母把孩子託付給我,我就要盡到自己的責任,讓他們的父母放心。我組織知青們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文件,教他們學習文化知識,學習貧下中農的好思想,好品德,將來成為一個國家有用的人才。  當時農村生活非常困難,農民有病沒錢看,缺醫少藥。
  • 「知青歲月」有酒還要下酒菜
    70年代,作者當知青時,在工作的辦公大樓前留影我有幾個同批上山下鄉去雲南的知青,到了兵團後,被拆散了,分在了各個連隊,平時,每天忙著上山幹活,無空來往,只有節假休息日,我們會爬山越嶺,你來我往,聚在一起,千方百計,弄點下酒菜,管它樹上的生木瓜,山上的苦竹筍,剛開的芭蕉花,路邊的野茄子,河裡的小魚仔,水田裡的小泥鰍,當種子的花生,甚至,漁塘裡偷的魚,雞圈裡摸的蛋,如果能上山抓到個竹鼠
  • 「知青歲月」殺年豬迎新年
    我去高新家,我的好友王山也在,他們正在為同組知青老沈上調到揚州冶金廠而祝賀。衛福從興化回來,他知道仇志剛到邗江中學當代課老師,立即約我到施橋與他歡聚。在邗江中學我們暢所欲言。仇告訴我們:今年全國將舉行武術選拔賽,揚州專區先在泰州進行武術選拔賽。他與我的校友王資鑫、我的好友駱雲龍均已報名參加邗江縣武術隊,近日集訓後去泰州選拔。
  • 「知青歲月」跟著父母下鄉的日子
    小知青盡力拼搏全家樂前路光明1974年初中畢業後,我回到生產隊務農,正遇上「山區建設民兵團」在全縣組建,我被生產隊派到民兵團。這一下,我在業餘時間學的石匠有了用武之地,開山劈石、打眼放炮,我考了個專業爆破證主管:管理炸藥、雷管、導火索。
  • 8位知青老人重返無棣北高村共憶青春歲月
    當年的知青們在村知青廣場合影。12月14日,小泊頭鎮北高村市派第一書記付金山與村支部書記高成松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七十年代曾在該村任過知青的8位老人。1974-1976年,該村曾連續三年駐過三批高中畢業的知青,共15人,其中女知青6人,每批駐村時間兩年左右。其中,第一批9人,第二、三批各3人,年齡最大的19歲,最小的16歲。知青們在帶領大夥學用新生產工具的同時,都吃過百家飯,與群眾同吃同勞動,和大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駐北高村的15位知青,祖籍多為外地人,因父母軍轉或安置在無棣,所以他們均在無棣出生、學習,並度過了人生寶貴的青年時刻。
  • 「知青歲月」一斤黑木耳
    董克榮知青情緣
  •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選載(一)
    編者按:《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在《學習時報》連載後,引起巨大反響。值此採訪實錄結集出版之際,我們特按專題將其中重要內容進行編輯,分三次選登,以饗讀者。
  • 比村乳業亞衣醬襲來~每周一的活力「月曜日のたわわ」動畫化!!
    比村乳業亞衣醬襲來~每周一的活力「月曜日のたわわ」動畫化!!「月曜日のたわわ」(暫譯:星期一的彎彎)系列的動畫將在YouTube上開始發布。
  • 2020歲次庚子年流年運勢「鼠」「牛」「虎」
    在2020年我們的生肖「鼠」「牛」「虎」這三個生肖的歲次庚子年的流年運勢,到底如何呢?開始之前,請新朋友務必按下「訂閱」老朋友務必按下「贊」這樣老師未來更新其他運勢解析的時候您才能獲得通知哦!因為本命宮有「劍鋒」與「伏屍」這兩顆兇煞的星宿一直想辦法,要發揮一點作用給屬鼠的朋友一點顏色看看!所以屬鼠的朋友,要注意避免「探病」或是探訪「喪家」,會強化了原本被「太歲」與「將星」壓制住的兇星力量!讓他們可以逮到機會來反撲!事業方面,屬鼠的朋友,要記得不要得意忘形!
  • 「韓語」這樣記單詞不會忘,用日語單詞巧記韓語單詞(二)
    初學韓語的你,是否覺得單詞難記?有日語基礎,學韓語該很容易,但是感覺韓語也沒有前輩們說的那麼簡單?韓語單詞有的跟漢字發音類似很好記,有的卻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能死記硬背?跟我一起,趣學韓語單詞,用日語背韓語,以上幾個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 「島村卯月」這可不是終點哦!真正的起跑現在才要開始呢
    很有特點的是,臀圍相比同齡人不自然的大了一圈(動畫裡試衣服的時候還說臀部有點緊),因此被某些紳士P稱為「尻村(しりむら)」(讀音與「島村(しまむら)」相當接近)。 口頭禪是「頑張ります」,臺詞大半以希望努力成為出人頭地的偶像為主題。 與澀谷凜、本田未央並稱為「new generations」(後兩者分別與如月千早及星井美希的定位相同)。
  • 《歲月如金》收官 閻娜超越血緣演繹知青兒女
    由張豐毅、左小青、顏丙燕、閻娜領銜主演的42集跨時代題材的暖心大劇《歲月如金》即將於今晚在安徽衛視、廣東衛視收官。該劇由著名導演閻建鋼執導,金牌編劇王麗萍執筆。劇中石方圓的扮演者閻娜在經歷歲月的洗滌後返璞歸真,最終超越血緣深情演繹一代知青兒女。    年代大劇《歲月如金》中沒有能顛覆世界的「洪荒之力」,沒有能智取一國的「江左梅郎」,卻有著能在冬日裡給人一觸的暖心劇情。該劇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知情年代」、「家庭倫理「、「尋父之路」,而閻娜飾演的石方圓則像是引線牽連著這三條情感線路。
  • 一個親切而又陌生的名字——知青
    但這個時候的下鄉條件,已比過去好多了,首先是建立知青點,這樣下去的知青學習、生活、勞動都集中統一管理,這也是總結了這十幾年的知青下鄉經驗,所採取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像過去一個、倆個的都分散到各公社、農(牧)場、村,而沒人管,生活會極端困難,也會發生很多安全問題。我們是7月中旬畢業的,一直在等待縣知青辦的分配方案。
  • 80年代羊角溝鬼案:禍害19位女知青,公社村花破獲鬼案後離奇自殺
    女教師「遇鬼」的遭遇驚動了整個公社,在人們人心惶惶之際,又有4名女知青遭遇不測。一天晚上,4位女知青向往常一樣熄滅油燈睡覺,黑暗中聽到房間內有動靜,這可把幾位女知青嚇壞了,一位女知青劃了一根火柴,只見一張恐怖的鬼臉出現在她的眼前,頓時房間內炸開了鍋,4位女知青在「惡鬼」的威脅下,失去了自己的貞潔之身。
  • 歐派福利 比村奇石「月曜日のたわわ」動畫化
    畫師比村奇石從 2015 年開始每周一在自己的個人 twitter 上都會發布一張「月曜日のたわわ」系列作品,每次都是豐滿大胸的妹子發生的各種日常小故事,現這部作品推出短篇動畫在 youtube 上免費播出,總計12話的短篇泡麵番,動畫展現漫畫沒有的乳搖部分,紳士們真是有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