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段日火」

2021-01-08 用三隻眼看世界

我們知青時所在的地方,原本是農場,後來叫兵團,再後來又改成農場。叫兵團的時候,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生產建設兵團,下設師團營連排班,建制和正規部隊一模一樣。

不管叫兵團還是農場,我們幹的都是些挖坑種橡膠,栽秧割穀子之類的農活。不過,當年大多數人,畢竟是衝著解放軍這個招牌來的,改了名字之後,很多人在很長時間都很不習慣。

在德宏州瑞麗縣姐相鄉戶育山下一個名叫廣蚌的地方,山上住著景頗族和崩龍(現在稱德昂族),山下是傣族。中間一條壩子,正對面是中緬第七十一號界碑,一步過去,就是另外一個國度。

我們的連隊,散落在廣蚌的一片緩坡上,它象一粒橄欖果,苦澀中泛些淡淡的回味,意蘊深長。

農場人員組成很複雜,有當地人,有湖南人,更多的是從北京,上海,昆明,四川來的知青,從五十年代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

農場在漫長的時間裡,慢慢聚合成為—個龐大而複雜的群體,這樣的群體,是很容易產生故事的。這些故事或悲,或喜,或諧,或趣,或讓人忍俊不禁,或讓人唏噓不已。

《農場往事》之 —— 「段日火」

「段日火」是我們連的一把手。

指導員來之前他是一把手,指導員來了後,他還是一把手。

指導員是現役軍人,剛來的時候,曾經覬覦一把手這個位置。為此他召開了一個軍人大會,在全連老少人員面前,特意穿了一身新軍裝,領口釘了嶄新的紅牌牌,和帽子上的五角星相互輝映,鮮豔醒目,暗中隱喻了很多意思。

指導員在大會上隱隱約約卻又明明白白的提出了關於一把手的問題。

那時各行各業都興政治掛帥,指導員就是搞政治的,爭一把手,突出政治,這本不是多大事情。可惜的是段日火不買指導員的帳,牛起了農民脾氣。更可惜的是,指導員他不懂水田膠林裡的活路營生。

我們當時的招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這幾個字後邊緊接著的,是生產建設兵團,搞農活的。

搞農活的不會耕種稼穡,說什麼都硬不起來。

段日火在大會上不和指導員分辨,扯個躲子去了營部衛生所。把百十號人連同幾十畝插秧的水田,漫山遍野割膠的山林,一咕嚕丟給指導員。不到一個星期,指導員就賴不住了,焦頭爛額的親自去了趟營部,好話歹話把段日火請了回來,從此以後再也不提什麼一把手二把手的話題。

但是他還是有所收穫,得到了一個綽號,「五角星」。

段日火的官銜,在建設兵團的時候叫連長,改農場後喊隊長。他的大名是「段曰火」,知青故意把段曰火喊成段日火,沒有其它意思,主要是調侃,揶喻和打趣而已。

說起「段日火」這個叫法,還是從我們一窩蜂到達連隊那天起,被叫響開來的,一直叫到多年以後,我們又一窩蜂的離開。起初只是在暗地裡叫,後來漸漸公開,到最後「段日火!段日火!」的,乾脆叫成了他的大號。

開始叫「段日火」,完全是因為一次打岔。可是豌豆堅持說當時他是故意的,想幽一下默,活躍氣氛。其實我們知道他說的是假話,豌豆的文化水水兒低得可憐,小學都沒有正二八經的畢業,絕對是念了白字。

那天我們千裡迢迢到達連隊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快要吃晚飯了。剛剛分配的宿舍裡,行李拆得一片似火。

大家正在各自忙亂,院子中間的球場上,突然響起急促的哨子,接著有尖利的聲音在喊,「集合!集合!知青同志們,都出來,集一下合!」

一個矮小黑瘦,尖嘴猴腮的男人,站在球場上,轉著圈的吼叫。

後來我們知道,他是付連長牛小駒。當時指導員還沒有來,牛小駒算二把手。

知青三三兩兩齣來,在一個棚子裡集中,門口周圍擠滿了看熱鬧的人。

一個精幹壯實的漢子站在棚子裡面,他咳了一聲嗽,剛說了句,「新來的知青同志們」,尖嘴男人從他身後邊鑽出來,搶著說,「這是我們田隊(連隊)的田長,大家霍迎!霍迎!」一口湖南腔,土味很重。

精壯漢子把手一揮,阻止他說下去,顯得很有威嚴,「歡迎我幹麼,應該歡迎新來的知青同志。」尖嘴男人涎笑,「都霍迎!都霍迎!」

精壯漢子不理他,面對大家自我介紹,「我,是這個連的連長,我的名字是」,他停住了口,轉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寫了三個大字,「段曰火」。

他轉過身,拍拍手上的粉筆灰,正要念出黑板上的名字,豌豆嘴巴快,在下面大聲讀出來,「段_日_火!」

眾人突然一齊大腦短路,寂靜得異常,接著暴響起鬨笑,震得棚子頂上的茅草撲簌簌亂抖。

段連長站在那裡,眼眨眼眨的有些發愣。他很快鎮定下來,「什麼段日火,段日火,知識青年,這個字都認不得,是曰火,段_曰_火!曰,子乎者曰的曰!」

門口人群裡,有聲音喊,「哪樣子乎者曰!是之乎者也!」

段連長沒有理睬外面的指正,指著豌豆問,「你是哪家的小人,怎麼混在知識青年裡面了?」

人群又是一陣鬨笑。

豌豆有點窘,站起來大聲分辨,「我是新來呢,成都知青。」

「知青,這麼小的的個,象個螞蚱!」連長嘀咕著,聲音低了下去,聽不清說些什麼。

下面的人嘰嘰喳喳講話,嘻嘻哈哈竊笑,亂麻麻的一片。段連長想好的詞都鑽進了牛屁股。他再也說不下去,氣惱的朝在棚子門口探看的大師傅一揮手,「開飯!開飯!」

從那天起,段連長有了個新名字,「段日火。」

段日火是騰衝猴橋農村人,排行曰字輩。據說生下來的時候,找人算了八字,命裡五行差火,起了這麼個名字補缺。

有次牛小駒去穀子田裡吼了些麻雀回來,油炸了請連長喝酒。他二麻二麻的說,「你這個名字起_得好,粘_粘_著就_就火,要不是_火,你當個屁_屁的連_連長!」段日火也有點二麻,不生氣,一巴頭拍在牛小駒的腦殼上,「我_我這個連長不_不當球_球了,讓_讓給你,你給老_子改_改名_字,叫牛小_小火,幹_不幹!」

牛小駒一縮脖子,「改_改名_字,老子不_不幹。」

段日火雖然官當到了連長,骨子裡卻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到栽秧子的季節,他就亢奮不已。

每年四月,秧母田裡綠茵茵的厚實得象一塊塊地毯時候,段日火象打了小公雞血似的,顯得精力充沛。他從早到晚忙忙碌碌,跑進竄出,神經兮兮的,一刻也不消停。而且得不得就站在曬場上,敞開嗓門大聲的吆喝呼喊,吩咐這樣,指派那樣,好象大家都要忙得象螞蟻一樣他才滿意。

牛小駒被他使得團團轉,邊幹活邊發牢騷,「娘日的段日火,撇個是桃花開了發桃花瘋,娘日的!秧子綠了發秧子瘋。」

開秧門是段日火最看重的議程。每到這天他起得極早,穿戴整整齊齊,做客走人戶似的。

太陽把第一抹紅豔豔光亮灑進水田的時候,他雙手捧起一束秧苗,舉過頭頂,眼睛半睜半閉,嘴裡念念有詞,神情十分虔誠。眾人靜悄悄的捏著秧苗站在田裡,等他念完,恭恭敬敬的栽了第一把秧後,「窩夥夥」的歡叫起來,爭先恐後把手裡的秧苗插下去。

栽秧子是節令活,要趕時間,從早到晚累得腰酸背疼。關鍵是肚子裡頭沒有油水,嘮寡寡的。一大碗米飯進肚,一會兒就咕嚕嚕響,滿嘴冒清口水。

秧子栽到第二個街子的時候,田裡的人漸漸稀少,個個扯躲子找藉口請假。這個說頭昏肚子痛,那個說大姨媽來了。段日火氣急敗壞,大聲嚷嚷,「親媽來了也不行!」

段日火知道大家辛苦勞累,吩咐改善夥食。事務長叫困難,「大豬殺吃了,小豬沒長大,圈裡空著。」

段日火眼睛一瞪,「空著!空著不會想辦法!」

事務長早上出去,中午回來牽了頭瘦牛,一瘸一瘸的。牛跌傷了後腿,爛了一大塊,一邊走一邊白花花的掉蛆蟲。

夥房把牛殺了,紅燒一大鍋,辣子芫荽放得多,溢出濃濃的香味。

晚上有牛肉吃,人人都興奮,無心插秧,早早洗手濯腳收了工。

泡菜在球場上敲著口缸喊,「兄弟姊妹們!今天晚上吃政府,放開肚皮,都不要客氣!」

連隊裡屋門乒桌球乓,人聲嘰嘰喳喳。端盆提鍋,拿碗抬缸,夥房門口很快拉起了長隊,人群裡瀰漫著趕擺一樣的節日氣氛。

牛肉吃得痛快,但是半夜三更很多人就不痛快了,提起褲子往廁所跑,進進出出顯得繁忙。

早上衛生員報告,多半的人拉肚子,要請病假。

段日火一聽就急。

秧苗昨晚上就拔出來了,田埂上堆碼了一片,葉尖在陽光下有些發蔫。

段日火站在球場上,把車軲轆鋼圈敲得噹噹響,一遍又一遍喊出工。叫得脖子冒煙,只出來幾個,病歪歪的一臉倦意。段日火張口要說話,突然覺得肚子有點不對勁。對他們說,等一下,小跑著進了廁所。

段日火回來繼續催出工,個個愁眉苦臉說拉肚子要請假。段日火橫起眉毛,「吃多了,屎急點,不算拉肚子。都要請假,栽什麼秧子,栽卵子!」

眾人不服,七嘴八舌爭辯,「不算拉肚子,要咋個才算?」段日火比劃著,「咋個才算。拉起來米線粗,不斷線,簸箕大一灘才算。」

眾人就扯著他,要去廁所現場檢驗。

拉扯之中,段日火覺得肚子又痛,大聲叫衛生員趕快拿藥。

段日火責罵事務長買著病牛,事務長跳起來,「媽的!就批五十塊錢,還想吃牯子牛!」

段日火眼眨眼眨的,嘴裡吭不出聲。

從外表看,段日火粗壯狼亢,顯得有些憨笨。其實他非常聰明,狡黠,遇事能夠審時度勢,因此從來不和知青正面衝突。對老工人包括牛小駒都可以日媽搗娘的亂造,對知青總是客客氣氣,笑迷迷的。雖然你知道這種客氣有點虛假,但有時候人之間的關係,蒙一層東西,總比撕得血淋淋的好些。  

當然,段日火的這種良好態度,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是有教訓作為基礎的。

成都知青來了三個多月的時候,有次段日火私下對幾個老轉轉說,「這些娃娃知青小四川,最好離他們遠點,莫去招惹。狗日的些,逗毛了,他們不認黃!」

說這話的時候,泡菜正好從旁邊走過,段日火有意無意的瞟了他兩眼。

泡菜清楚段日火話裡的意思,但是裝著不明白。段日火也清楚屋門口一大堆牛屎的來歷,也裝著不明白。

那天早晨他伸著懶腰剛跨出門,一腳踩在牛屎上,滑了一大跤。他爬起來捋捋屁股上的牛屎,眼睛骨碌碌轉了一圈,想想把火氣硬壓了下去,把怒罵吞進肚子裡,小聲嘀咕,「嗨個狗日的,牛鼻索都掙斷了,到處屙野屎。」

踩牛屎的頭天,在膠林裡鋤草,段日火見水根老是站著「餵奶」(胸口杵在鋤頭把上偷懶),責罵他的時候竹竿掃了一朝人,把知青都連帶罵了一通。雖然沒有點名,卻掃了泡菜好幾眼。

第二天早上,屋門口就堆了一泡牛屎。

段日火不懷疑水根。原來上海知青,北京知青,昆明知青都被他罵過,從來沒有發生此類事情。四川知青來了,罵幾句牛屎就堆到門口,事情明擺的。而且那個時候團部營部都在陸續通報,各個連隊相繼發生知青和連排班長,老工人,老轉轉的矛盾。白天吵嘴幹架,晚上偷雞砸瓦的事情不斷。

段日火掂量形勢,打定主意不和知青正面矛盾。知識青年是毛主席派下來的,不能招惹。知青人多,也招惹不起。

雖然到處都在發生群毆幹架的事情,但我們連隊彼此相安無事,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衝突。唯一有一次,還是和山後基建連的老轉轉幹架。起因是我們連的一個成都一個昆明女知青,收工路上摘黃泡吃,被基建連的老轉轉調戲。她們回來一說,知青就不得了。爛眼兒領頭叫起來,「狗日的欺上臉了,打!」

知青平時嘰嘰咕咕,矛盾不少,但是打起架來很團結。男的「衝鋒陷陣」,女的在後邊遞涮刀,鋤頭把。人多陣勢大,噢噢的一陣衝,把老轉轉嚇得雞飛狗跳滿山亂竄。

基建連長也是現役軍人,說老轉轉給他丟了臉,綁起來吊在藍球架上用滕子抽。

老轉轉被打得不服氣,嗷嗷叫嚷要來報仇。

事情鬧到上面,營長非常震怒,下命令嚴肅處理。

段日火把爛眼兒幾個找來,馬著臉說,「你幾個,膽子大嘛,敢拿涮刀砍人!」

爛眼兒扭著臉不說話,旁邊人笑扯扯的漏了底,「拿刀背砍嘛,那個不敢。」

段日火一臉正經,「咋個整,營長發火了,不好交待。」爛眼兒仗義,就說,「你也捆吧,捆一下好交帳。」

段日火一臉報歉的樣子,說怕不好吧。爛眼兒硬起脖子,「怕啥子,捆一下又不死人。」

段日火說,那就對不住了。

他叫人把爛眼兒幾個綁到林地橡膠樹上,說做做樣子,捆幾個鐘頭就來放人。

雨季的膠林,潮溼悶熱,草竄得快,爬滿了蚊子螞蟻旱螞蝗。爛眼兒幾爺子手腳被綁在樹上,動彈不得。蚊子螞蟻咬著不疼,但打不能打,搔不能搔,痒痒得難受。最煩人的是細細的旱螞蝗順腳杆爬,掛腿肚子鑽褲襠,密密麻麻象拱蛆兒子。

挺了幾個鐘頭放回來,一個二個被咬得渾身都是籽籽,螞蝗扯了一地,腳杆手杆血淌得花裡胡哨。

段日火忙進忙出叫夥房打飯熱菜,把幾爺子嘴巴堵得死死的。當著面什麼都說不出口,只好背地罵,「狗日的段日火,整起人來不露聲色,比他媽的溫其久還陰險。」

段日火和知青的關係,後來走得很近,據說他還曾經打算把大姑娘給了爛眼兒,這讓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

原因是為一次林火。

那年雨季已經走得很遠了,橡膠林帶的蒿草還在瘋長,砍倒的飛機草一層摞一層,乾枯得蓬鬆,縫隙間探出簇簇嫩芽。

段日火帶人在林帶上鋤草,休息的時候毛菸袋子傳過去遞過來。

休息完了剛提起鋤頭,豌豆聳聳鼻子說哪裡有股煙味。小青醬笑著說豌豆格是毛煙某抽夠,麼是再整上一支?

小青醬話音剛落,坡下窪子裡的飛機杆突然竄起火苗。乾燥的枯草燃燒得快,火頭就著風勢往上卷,嗶嗶啪啪發出脆響。

豌豆抬起鋤頭衝上去扑打,火苗子炙得他連連後退。

山火漫延開來,在飛機杆上跳躍著,翻卷著,惡狠狠的撲向膠林。遠處有人喊,跑!快點跑!

段日火站在林帶上大叫,「挖土!挖土壓火!」邊喊邊把鋤頭掄得飛快,揚起泥土拋向火苗。

眾人學著他甩開鋤頭拚命挖土,紛紛揚起的泥土刷刷刷的響得象下驟雨。

老渣筋站得太邊,一腳踩塌滾下了窪子。

窪子裡火頭還在竄,老渣筋嚇得腳軟,哇哇叫著爬不上來。

段日火甩了鋤頭,幾步竄過去,撲爬跟鬥衝下窪子,拽起她使勁朝上推。火苗子一陣一陣撲過來,在段日火的腿上手上燎出一串串水泡。

段連長撲火救人保住膠林,上了州裡的報紙。

隔了一久營部傳言,說那天山火是段日火亂丟毛菸頭引著的,他怕脫不了爪爪,才拚死救火。

據說爛眼兒上營部,還有人暗中找他調查。爛眼兒當場就暴跳起來,「段連長領著救火救人,他媽的還救拐球了!哪個狗日的打糊亂說,老子們給他打燃火!」

段日火聽到這些,什麼都沒有說。但是看得出來,他和知青的關係,比以前親近多了。

有次吹牛說到爛眼兒,他有意無意的憋了一句,「你們這些小四川,一個二個還是很落教的哦!」

段日火的一口四川話,學得跟輪絆倒的,象有部電影裡面的王保長,滑稽又逗樂,惹得眾人哈哈哄堂大笑。

作者,郭斌 原雲南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十一團三營四連知青。後工作,讀書,退休。雲南省作協會員。

來源兵團戰友

相關焦點

  • 「知青歲月」阿偉不是「孽債」
    憑心而論,從曾經上山下鄉去過版納以及至今還留在那裡的知青們的角度看,尤其是5個「孽債」所處的農場背景的知青角度看,這部作品的成功,主要在於電視劇裡反映的當年知青返城後的境遇而非那些「孽債」的故事。就這部作品裡描寫的5個「孽債」而言,多數返城的和留守在版納的知青們以為並不算成功的。不算成功的原因,看來主要在於,這5個「孽債」都模式化地被返城知青父母狠心地拋棄在了那塊埋沒了他們青春的土地上了。
  • 「知青歲月」在陝北插隊的日子
    老書記雷雨堂教作者(右二)和插隊知青種莊稼終於走到山下了,還要走一段平路才能到場上,東方說:「你別急,我先走,還能多背一趟。」他超過我快步往場那邊去了,沒想到這段平路比山路還難走,我臉憋得發脹,汗像小河一樣流淌,心也跳得快蹦出來了。走到一片玉米地旁,實在走不動了,我坐到地上,把麥捆從肩膀上卸下來,放到水渠邊上。啊!
  • 「知青歲月」留在紅土高原上的「孽債」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密林,發生了各地知青大返城的狂潮。那時,在紅土高原已生活了一段時間的重慶男知青們與同在一起「屯墾戍邊」的上海知青、昆明知青、北京知青等結婚,並有了孩子。為了回到故土和親人們的身邊,他們把孩子送人、有的拋在汽車站、有的甩入叢林。幾十年過去了,進入天命年的他們,聚在一起談起20幾年前他們的「孽債」時,無不扼腕擊節。
  • 「知青歲月」有酒還要下酒菜
    70年代,作者當知青時,在工作的辦公大樓前留影我有幾個同批上山下鄉去雲南的知青,到了兵團後,被拆散了,分在了各個連隊,平時,每天忙著上山幹活,無空來往,只有節假休息日,我們會爬山越嶺,你來我往,聚在一起,千方百計,弄點下酒菜,管它樹上的生木瓜,山上的苦竹筍,剛開的芭蕉花,路邊的野茄子,河裡的小魚仔,水田裡的小泥鰍,當種子的花生,甚至,漁塘裡偷的魚,雞圈裡摸的蛋,如果能上山抓到個竹鼠
  • 「知青歲月」插隊生涯瑣憶之時運命
    從1969年3月下鄉插隊落戶到1978年4月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到學校報到為止,在贛東北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度過了連頭帶尾十年的苦難歲月。而今年歲已高,難免多有回憶,記下當年曲折,留與後人,不忘艱辛,珍惜當下。之一:姜瓏音之死知青插隊,有人蜻蜓點水;有人自始至終。有人葬送青春,有人命喪黃泉。
  • 「知青歲月」殺年豬迎新年
    我去高新家,我的好友王山也在,他們正在為同組知青老沈上調到揚州冶金廠而祝賀。衛福從興化回來,他知道仇志剛到邗江中學當代課老師,立即約我到施橋與他歡聚。在邗江中學我們暢所欲言。仇告訴我們:今年全國將舉行武術選拔賽,揚州專區先在泰州進行武術選拔賽。他與我的校友王資鑫、我的好友駱雲龍均已報名參加邗江縣武術隊,近日集訓後去泰州選拔。
  • 「知青歲月」獵戶村探訪記
    這個不速之客沒等戶長同意,徑直走進了我們知青的大炕屋裡。我們九個男知青被這突如其來的闖客從夢中驚醒了,全都「呼拉」一下起身坐在炕上,身上連件衣服也來不及披,個個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仔細一看,眼前是個漢族老頭子,飽盡風霜的菜色臉上,雕刻著一道道深深的鄒紋,右臉頰有一塊黑傷疤,特別森人。
  • 「知青歲月」跟著父母下鄉的日子
    小知青盡力拼搏全家樂前路光明1974年初中畢業後,我回到生產隊務農,正遇上「山區建設民兵團」在全縣組建,我被生產隊派到民兵團。這一下,我在業餘時間學的石匠有了用武之地,開山劈石、打眼放炮,我考了個專業爆破證主管:管理炸藥、雷管、導火索。
  • 「知青歲月」一斤黑木耳
    董克榮知青情緣
  •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選載(一)
    編者按:《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在《學習時報》連載後,引起巨大反響。值此採訪實錄結集出版之際,我們特按專題將其中重要內容進行編輯,分三次選登,以饗讀者。
  • 《歲月如金》收官 閻娜超越血緣演繹知青兒女
    由張豐毅、左小青、顏丙燕、閻娜領銜主演的42集跨時代題材的暖心大劇《歲月如金》即將於今晚在安徽衛視、廣東衛視收官。該劇由著名導演閻建鋼執導,金牌編劇王麗萍執筆。劇中石方圓的扮演者閻娜在經歷歲月的洗滌後返璞歸真,最終超越血緣深情演繹一代知青兒女。    年代大劇《歲月如金》中沒有能顛覆世界的「洪荒之力」,沒有能智取一國的「江左梅郎」,卻有著能在冬日裡給人一觸的暖心劇情。該劇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知情年代」、「家庭倫理「、「尋父之路」,而閻娜飾演的石方圓則像是引線牽連著這三條情感線路。
  • 作家葉辛:十年知青生活 是人生寶貴經歷(圖)
    從創作的角度來說,這10年7個月是我人生一個寶貴的經歷,我的作品如《孽債》、《蹉跎歲月》等都與這段經歷有關。葉辛他是知青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深入刻畫了一代「上山下鄉人」幾十年的人生軌跡。男知青還好,女知青生活很不方便,泥牆茅屋乾裂以後,裂出一條條的縫,她們只能將報紙塞在縫隙裡,再貼一張報紙來阻擋牆面透光。第二,上海是一個平原城市,幾乎沒有山,雲貴高原就不一樣了,有句話叫「開出門來就爬坡」,隨時要準備上坡和下坡。我們每天幹完活,不管男女都要扛著鋤頭走很長的山路,而這對於我們這些城裡長大的孩子來說,是非常辛苦的。
  • 日語中極易混淆的時間詞「以來」「以降」「以後」
    日語中除了「以降」之外,還有與其類似的「以後」「以來」這兩個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用法吧!「以來」的意思和用法「以來」指的是「從某個時間起直到現在」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到現在的這段時間,不能表示將來的事。比如我們可以說「結婚以來、この町で生活しています。」(結婚以來,就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裡。)
  • 一個藝術品,造就兩種面向的「侵犯」《方形》
    「侵犯」。「侵犯」從片頭一開始便鑿下了深刻的痕跡,富有歷史的前皇宮美術館廣場,被拆除了可謂為門面的偌大銅像,在饒富歲月的地板上,挖渠了四方形的軌跡,焊上了一圈光亮,自成一格非傳統的廣場。其在物理上侵佔了歷史文物的所有地,更在意識上閃耀著溫和卻有別於瑞典當今局勢的精神,一個藝術品,造就著兩種面向的「侵犯」,同時暗示著瑞典門面已被破壞的事實。
  • 「哈利波特」在這部電影中把「夢女神」從好朋友發展成「戀人」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一直是飾演「哈利·波特」的演員,該系列電影的粉絲甚至把他看成「哈利·波特」的化身,直接把他叫做「哈利仔」。「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那「夢女神」是誰?這有點冷門了。估計只有看過喜劇電影《戀戀書中人》的觀眾才知道了,該電影能滿足觀眾的幻想:男主角在夢裡虛構的女神就真的來到他身邊了,因而飾演該女神角色的佐伊·卡贊就被影迷稱為「夢女神」。
  • 一個親切而又陌生的名字——知青
    那時我們還小,可那種火熱的場面,我們卻很熟悉,因為那個年代時不時的都會有送知青下鄉和迎接知青來插隊的火熱場景。那時我們真恨自己太小,不能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樣,離開學校,離開父母,走向社會。雖然那時我們還是小不點,但只要有知青的表彰大會,或者知青來做先進事跡報告會,我們都會屁顛屁顛的去湊熱鬧,聽他們都講些什麼?
  • 8位知青老人重返無棣北高村共憶青春歲月
    1974-1976年,該村曾連續三年駐過三批高中畢業的知青,共15人,其中女知青6人,每批駐村時間兩年左右。其中,第一批9人,第二、三批各3人,年齡最大的19歲,最小的16歲。知青們在帶領大夥學用新生產工具的同時,都吃過百家飯,與群眾同吃同勞動,和大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駐北高村的15位知青,祖籍多為外地人,因父母軍轉或安置在無棣,所以他們均在無棣出生、學習,並度過了人生寶貴的青年時刻。
  • 談過幾段戀愛才懂,值得倚靠的是「雙魚座」
    或許,我們誤會「雙魚座」了!每當談起「雙魚座」,不少人會簡單地回說「浪漫」,便隨即語畢,仿佛很多話想說,但又吞了回去。特別是,對於那些曾交往或曖昧過雙魚座的人而言,多半存有不好的印象。長大後,重新認識雙魚座才意識到,他們雖然不完美,但很多特質,值得牽手走一輩子。
  • 段永平 : 做個「胸無大志」的人
    同年6月,段永平以投入40萬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第一則有獎銷售活動廣告,推出了「擁有一臺小霸王,打出一個萬元戶」的小霸王大賽。憑藉強大的廣告宣傳攻勢和低廉的價格,小霸王遊戲機迅速雄踞市場榜首。▲《商業大亨傳奇》|迅速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三年後,段永平看到遊戲機市場逐漸飽和,又率先推出第二代電腦學習機。
  • 淺談《華嚴金師子章》的「十玄無礙」和「六相圓融」思想(上)
    本篇試根據章中重點「六相」和「十玄」,說明華嚴宗事事無礙法界的思想。《華嚴金師子章》全文共分十段,一如喜好用「十」數來論述佛教教義和各種問題的華嚴宗哲學特點,亦包含了法師讚嘆其派別教義圓滿無盡的用意。第七和第八兩段統括闡明「十玄」和「六相」,簡要地分述了「十玄無礙」和「六相圓融」的觀法,闡明了無盡緣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