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通勝街道山城村產業項目開闢脫貧致富路

2021-01-10 瀟湘晨報

集安市通勝街道山城村位於集安市區以北5公裡處,近幾年,村裡積極爭取扶貧政策和脫貧項目,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2019年底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92人已經全部脫貧摘帽。

一提起村裡的項目建設,黨支部書記張雯晶就有說不完的話,村裡每年的鮮果無處存放,在收穫的季節無論價格高低,都要儘快的賣出去,村民在價格上很是受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商量要建一座冷庫。

在集安市通勝街道山城村,村黨支部書記張雯晶告訴記者,眼前的這座冷庫是2019年由村裡一所廢棄小學改造完成的。這個項目當時投資57萬,庫容是660立方米。可以冷凍,也可以冷藏。現在已經達成對外發包意向,一年收入是五萬塊錢。緊挨著的倉庫是今年村裡要改造的項目,兩座冷庫建成後所得的收益全部用於年底給貧困戶分紅。

走在山城村新鋪就的柏油馬路上,張雯晶一直在說著村裡這些年的變化,讓她最欣慰的是,現在村裡的老百姓主動要求參加勞動的人越來越多了,山城村四組村民李雲波就是其中一位。

在李雲波家裡,他告訴記者說:村裡對殘疾人,貧困戶照顧都特別大,我現在參加的公益崗位也是村裡給安排的。護林防火剛結束,現在繼續防疫。一個月給我1000塊錢。村裡有扶貧項目,都給我們分紅。原來每年收入就是五六千塊錢,現在經過幫扶,我們都達到萬元戶以上了。對我們幫助非常大,現在的生活也非常好。

山城村有六個扶貧產業項目,這幾年村民們有勞動能力的都會在農閒時節來打工,很多村民還在自家的小院裡發展起了庭院經濟。張雯晶說這幾年通過大傢伙兒的共同努力,村集體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5萬元翻了好幾翻了,今年年底村裡的收入會更可觀。

開心之餘,她又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一個是市水利局跟村裡合作的苗圃,還有一個是市林業局和我們合作的苗圃,這兩個項目村裡今年就能收入九萬塊錢。光伏這個項目一年能賺15萬,冷庫項目可以收入5萬塊錢。蘋果園最低三萬塊錢,至少是可以保證的。五味子項目最少也能收入三四萬塊錢。算下來,我們的村集體收入在35萬是肯定沒問題的,今年的分紅應該達到人均1000元左右。除此之外,我們還鼓勵老百姓通過勞動或者自主創業去增加收入,現在的山城村已經在小康路上越走越順暢了。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三才」成為脫貧致富「助推器」
    在日前的大連市農博會上,大譚街道黨工委第一副書記兼大譚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陳小林正在大聲地向市民推薦具有地理標誌的特色農副產品大譚粉條。陳小林是普蘭店區實施脫貧攻堅戰中,實現各類人員下沉、技術下行、智力下移,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中的一員。    普蘭店區實施「三才戰略」,緊緊盯住黨政人才、專家人才、實用人才,讓這「三才」大顯身手,使各類人才成為加快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 【濟寧日報】汶上:鋪下「四好農村路」 隆起致富產業帶
    汶上縣在「四好農村路」建設中統籌考慮鄉鎮農業和產業園區布局,著力打通鎮村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公裡」。次邱鎮甘薯基地、蘆花雞養殖基地,白石鎮農業生態園、石材加工基地,苑莊鎮蔬菜大棚基地等一大批特色鄉鎮產業項目,依託「四好農村路」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路、扶貧路、致富路。
  • 產業到鎮 企業到村 技能到戶!府谷縣產業扶貧讓「造血」功能強起來
    石磨麵粉廠、蔬菜大棚基地、羊肚菌產業園……記者日前走進府谷的鄉村,一個個富有特色的產業,勾勒出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近年來,該縣走引產業到鎮、企業到村、技能到戶的路子,逐步邁上了多點支撐、多元產業發展的扶貧新路子,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 福建南平:精準扶貧 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發展迅猛的產業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上萬名婦女從事紙燈籠加工,實現在「家門口」脫貧致富。紙燈籠成為帶動婦女就業新引擎對於多數婦女而言,要兼顧家庭和就業實非易事。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只需一臺簡易的操作臺和膠水、紙線等材料即可完成製作,除了加工點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山遙水遠一家親 中國一汽幫扶廣西鳳山走上脫貧致富路
    村路沒有修好,一下過雨道路泥濘,「村裡人要走兩個半小時才能走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中國一汽對瑤寨屯開始定點幫扶之後,為瑤寨實現了3.7公裡的屯級路硬化,2400平方米屯內道路硬化,原本的泥路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道路修好了,騎摩託車到鎮上不過十來分鐘,屯裡不少年輕人白天都到周邊鄉鎮打工,增加收入,日子越過越好了」,羅銀金說。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雙合村:裝滿「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雙合村韭菜大棚(資料圖)三年前,黑龍江省樺南縣雙合村還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耕地面積少,當時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幾乎全部進城務工,村內人心渙散。2017年駐村工作隊入駐後,挑起了雙合村脫貧致富的重擔,積極尋找脫貧致富的良方。在不斷努力下,雙合村走出了一條產業強村的致富路。想要帶著雙合村走產業脫貧的路並不容易。
  • 向菏澤人民報告丨牡丹區:一朵牡丹花催生富民大產業
    李村鎮黨委書記賈欣國表示,近年來,該鎮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著力做好了扶貧車間的生產運營,打造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上崗的「微工廠」。在李村鎮返鄉創業園,返鄉創業的劉文豪正帶領工人緊張地生產。劉文豪去年返鄉創業,主要從事牙籤的生產,小小的牙籤竟然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直接帶動10餘名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和脫貧致富。
  • 【決勝2020】一片小茶葉 蹚出脫貧致富路
    西部網訊(記者 周金柱宋洋)全縣茶園36萬畝,規模、產量、產值均居陝西省產茶縣之首,成為全省最大名優綠茶生產基地縣;全縣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全部產茶,種茶農戶達7萬餘戶,從業人員21餘萬人,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690元。
  • 致和街道和興村2021年環境衛生服務項目競爭性發包公告
    致和街道和興村2021年環境衛生服務項目競爭性發包公告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致和街道和興村環境衛生服務項目; 2、服務內容:對和興村轄區內範圍(包括1組至15組全村區域)進行突擊整治和環境衛生清掃
  • 舞陽縣白果樹村任耀東:爭做脫貧致富的先行者
    這是舞陽縣白果樹村貧困戶任耀東的兒子任鴻飛從開封學校回家的場面。2018年任鴻飛考上大學,就讀於開封,今年即將畢業。整個家庭充滿了喜氣和希望。想想三四年前,這個家庭從來都不敢想還會有出頭之日。文峰鄉白果樹村任耀東因常年患風溼性關節炎,父母7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和巨額的醫療費用,殘酷地擺在任耀東眼前,壓得他喘不過氣。
  • 南陽西峽五朵山村:修通出村路 土裡能生金
    張定有 ■見習記者 魏廣寶/文圖修通出村路 從「離天三尺三」到「村鎮通公交」山高路遠,離天三尺三。從重陽鎮政府驅車到五朵山村,最近的路也要56公裡。山路蜿蜒,儘管車行在新修的柏油路上,仍需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交通不便和耕地少,制約了五朵山村的發展。」
  • 同安區軍營村、白交祠村走出「產業生態」融合的鄉村振興路
    一旁來拿快遞的白交祠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福回憶道,過去山上都是光禿禿的,轉機發生在習近平兩次親臨軍營和白交祠兩村訪貧問苦,提出「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發展思路,讓村民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找到了方向。「發家致富有了清晰路子,兩村鄉親甩起膀子加油幹。」楊明福說。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崔榮華:產業幫扶讓貧困戶甜到心坎裡
    10年來,通過實施「產業培育、精準扶貧、幸福家園」三位一體模式,崔榮華帶領企業多措並舉探索走出「黨建扶貧共促、村企聯動共建、產業合作共贏、農民農村共進」新路徑。她先後投入近5億元參與脫貧攻堅,帶動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全心全意提升貧困戶幸福感。Δ2020年9月,全國人大代表崔榮華與農戶溝通交流葡萄生長情況。(崔榮華供圖)「以前根本沒有想過能在家門口掙上錢。
  • 葛劍鋒:用情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
    從回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現富民強村,到扶貧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再到創辦農村幹部學院培訓輸送致富帶頭人,11年來,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成為全國聞名的共同富裕探路人。和葛劍鋒相識多年的時代楷模、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稱讚他是「一個全心全意為扶貧工作奉獻、為農民利益著想的人」。
  • 「攻堅路上黨支部」柿村,脫貧致富路上的「如意事」(高清組圖)
    聽說我們要採訪扶貧攻堅中黨支部發揮作用的事,老黨員孫明京接著介紹到,近年來,特別是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村支部書記郭煥民帶領支部一班人,按照「一年扶上路、兩年見成效、三年能致富」思路,始終以黨建為龍頭,緊緊抓住各級關於革命老區一系列扶貧政策實施和渭華起義紅色旅遊聖地開發建設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獼猴桃支柱產業、光伏發電扶貧產業、清水蓮菜旅遊產業三大脫貧致富項目,使柿村在短時間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居環境、自然生態
  • ...脫貧致富「三部曲」——記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
    用情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記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 發布日期:2021-01-13 08:24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從回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現富民強村,到扶貧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再到創辦農村幹部學院培訓輸送致富帶頭人,11年來,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用心譜寫脫貧致富
  • 嶽麓區多部門聯合調研天頂街道產業發展工作
    紅網嶽麓區分站2月14日訊(分站記者 褚瑄)2月10日下午,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商務局、總經辦、發改局、統計局及工商分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來到天頂街道,對街道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
  • 澧縣澧澹街道:助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
    這是澧澹街道脫貧攻堅工作分管負責人、人大工委主任彭爽的扶貧工作指南。精準扶貧,首先要摸清貧困底數,找準致貧根子。彭爽帶領著澧澹街道扶貧幹部,走村入戶,與貧困戶交心談心,認真向他們分析致貧原因,鼓勵他們在黨和政府的幫助自主發力,努力摘掉貧困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