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睿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家家
「各位市民朋友們大家好!大譚地瓜粉條,純手工製作,室外零下十餘度冰凍成形,經過十幾道工序後自然晾曬而成,純綠色食品,價廉物美,歡迎品嘗。」在日前的大連市農博會上,大譚街道黨工委第一副書記兼大譚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陳小林正在大聲地向市民推薦具有地理標誌的特色農副產品大譚粉條。陳小林是普蘭店區實施脫貧攻堅戰中,實現各類人員下沉、技術下行、智力下移,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中的一員。
普蘭店區實施「三才戰略」,緊緊盯住黨政人才、專家人才、實用人才,讓這「三才」大顯身手,使各類人才成為加快脫貧致富的「助推器」。春華秋實,如今這一舉措讓當地脫貧致富真正步入「快車道」。
作為黨政人才,2018年,陳小林作為普蘭店區首批選派的第一書記。他帶領村兩委成立了大譚富達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擴大流轉土地400餘畝,種植商品地瓜,發展大譚粉條傳統特色產業。同時,瞄準市場,拓展渠道,組織大譚社區部分涉農專企業、合作社、社區農戶參加大連農產品展銷對接會、大連農博會、遼寧省進出口農產品博覽會,積極推介、協助銷售大譚特色農副產品。他先後聯繫、協調銷售大蔥、地瓜、大譚粉條、小米等農副產品52萬餘斤。2019年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讓負債多年的「空殼村」真正脫殼。
抓好黨政人才,讓黨旗在脫貧攻堅陣地上高高飄揚,普蘭店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抓手作用,壓實農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加強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整頓、調整不勝任的村班子和村幹部150餘人,培養村後備幹部475人。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鍛鍊、培養、選拔幹部人才的主陣地,通過部門推薦、組織篩選雙向選擇的辦法,派駐160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工作能力強的優秀幹部到村工作。2019年至今,駐村幹部牽頭建立「第一書記的店」,打造「大紅袍李子」「聽風的稻米」「顧家小媳婦兒」等諸多品牌,實現全區所有「空殼村」脫殼和39個低收入村「摘帽」。
「還是林老師病蟲害防治技術講得好,手把手地教我們防治病蟲害的技術,講得特別清楚,一聽就能懂,希望還能來講課。」普蘭店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林文忠,來到普蘭店區星臺街道低收入村韓屯村進行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和指導,聽得果農們不住點頭,連連稱讚。林文忠是普蘭店區黨委聯繫服務的專家人才之一,他與區級其他專家一道,多次前往星臺、樂甲等街道進行現場考察指導,為農民指點迷津、增產增收。普蘭店區建立起黨委聯繫服務專家的長效機制,讓專家人才真正「俯下身子」、走入「田間地頭」。目前全區已有62名專家人才,搭建起與農民、農戶溝通交流「直通車」,確立聯絡員49名,做好聯繫服務的具體對接和跟蹤落實工作,為專家創新創業做好服務,形成了聯繫服務專家人才全鏈條。同時,建立「鴻雁聯盟」人才諮詢服務機制,放大農業專家與低收入村精準對接的聯動效應,講解農業種植技術,做好惠農政策落實。
抓好實用人才,結合全區農村產業發展實際現狀,在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全面開展人才支農行動。普蘭店區「農業科技特派團」是普蘭店區種植業最重要的一支專業技術隊伍。「特派團」多次深入全區各街道低收入村,實行一對一包幫服務。主要針對玉米品種及新型栽培模式、高油酸花生品種及降解膜應用、特用玉米品種及栽培、水稻育秧、玉米免耕播種等技術開展技術培訓。培訓方式以現場講課為主,配合田間技術指導、電視講座、印發宣傳資料、趕科普大集等形式。目前已開展專題培訓20餘場次,培訓農民600餘人次,增強了農民在生產過程中農業科技的應用能力,促進農民脫貧致富能力。以聯基地、聯協會、聯產業、聯項目、聯村(社)為主要內容的「五聯」活動,充分發揮實用人才傳、幫、帶作用。鼓勵「土專家」「田秀才」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社,創辦人才培訓示範基地,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對農民進行大規模、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96人,成立各類合作社230餘個,輻射帶動5600餘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