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才」與太極拳

2021-01-14 武當趙堡太極拳推廣中心

 

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觀承認世界的物質性,認為宇宙中陰陽相生以致生生不息,而陰陽互濟可生三才。三才者即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間,這是宇宙的空間。

 

現代哲學認為世界是物質,同時也應是辨證生成的。以矛盾統一規律來解釋,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矛盾之間都有中庸,矛與盾加中庸成為三才.人居有內因先決條件,只要能藉助天時和地利的兩個外因條件,三者合一,萬事皆成.練太極拳也不例外,無論是練拳,還是用拳,都應藉助天時,地理自然條件,拳藝才能有所成。

 

將三才之義借喻人體,則有三身之謂。三身即精、氣、神。精足,氣滿,神聚方為健康之相。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上丹田為天門(百會穴)、下丹田為地戶(會陰穴),中丹田為氣海。天門主神,地戶藏精,氣海蘊氣。精、氣、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因此,練好太極拳重視練好丹田功。

 

三才借喻太極三節,三節明而招熟,則勁通勢成。三節是指人的整體或局總均能分為上中下(或梢中根)三節。若以全身而言,臍鼻為中線。頭部為上節,頭頂至咽喉之間,即梢節;胸為中節,咽喉至下丹田之間,即中節;腿部為下節,自大腿根至兩腳之間,即根節。若以腿部而言,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足為梢節;若以人體中部而言,則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若以臂而言,則膊為根節,肘為中節,手為梢節。

 

人體局部三節可以此類推 之。要知三節,明三節,用三節。拳論曰:"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腹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此理強調人體軀幹三節的技擊作用。練拳求功,還要注意四肢三節的作用,梢節能領,中節跟護,根節摧功。

 

三節互用是技擊成功之決。拳論曰:"如長蛇之陣,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相應。"此為三節互用,上下周全、內外統一,技擊方能取勝。

 

三才又能喻為三合。明三節,懂三合是練太極拳應注意要領。三合有:內三合、外三合之分,其稱之為六合。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這是強調上下相隨的做法。外三合有同旁三合,異旁三合:左手與右足相合,右手與左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右肘與左膝相合;左肩與右胯相合,右肩與左胯相合。這是隨上肢腰的圓形成的上下相合。另外還注意頭與手相合,手與身相合,身與步相合,這都屬於外三合的範疇。外三合合好拳勢正確,則內氣暢通,技擊用招定能成功。特別是,更顯示外三合作用。

 

所謂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這裡術語概念取義不同。特專指練太級拳而言。"心"是人們共性產物;"意"指的是級太極拳的個性,有特定的意念環境;"氣"這裡概念外延較廣,既能指人們呼吸之氣;"力"也是專指太極拳的勁力。筋與骨全指的是各照本位,隨其自然,這樣能氣血暢通,肌肉豐滿,神經敏捷。反之,背筋錯位,氣血受阻,局部疼痛變腫,神經失靈。

 

內三合練好,演練者自然會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五藏能與筋、骨、皮、肉相合,這樣方可做到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則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合之,三節運用可以達到"一靜而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的功夫。

 

三才在推手較技中作用很大。推手較技是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演試,要求"不丟不頂",因此,推手中就有三根、三防之說。三防既然指上中下、左中右的三防,又可特指防卸中的三道線。與人交手,如上戰場,兩手交鋒,為第一道防線;肘與肘相交,為第二道防線;用身體迎接防守,為第三道防線。三根之說,指的是下肢的虛實變換,下肢紮根是隨上體負重而變,根是根基,有根才有繃。根基不牢,全身散亂既無進攻之力,也沒有防禦之能,逢交手必存三根。

 

受"不丟不頂"原則的限制,前弓腿為第一根,兩腿之間為第二根,後弓腿為第三根。搭手須記三個要點:一繃接折中;二微收適時:三旋合理。推手求懂勁有正確與錯誤三點。正確做法:繃勁、逼勁、引勁。繃勁為先,然後再練逼功、引勁。繃勁是母勁,是推手的中庸之勁,它既然不是矛,也不是盾,是矛盾相交點,繃勁能沾隨對方之勁圓變化;逼勁為矛,是主動進攻之勁,向對方的中線進逼,偏正急收,目的是迫使對方勢背、勁空,我趁機變招而擊之;引勁是引誘手法,誘惑對方進入我包圍圈中,使對方招空、勢背、勁丟,距離拉長,我趁機而擊之取勝;逼勁、引勁都是有意而做。

 

錯誤做法:頂抗,丟偏,呆滯,這種弊病是推手常見現象,是不懂太極陰陽之理而形成的。頂抗者不能視對方情況用力,總是冒然進攻或反抗,這樣最易被人借力;丟偏者不會防禦,繃勁丟失,這也是推手大忌,最易被趁虛而入;呆滯者,搭手不變,固守一點,常上當受騙,被人所制。

 

三才喻在太極拳散打之中,可為三攻、三防,三攻三防以人體客觀條件而定。三攻指的是攻上盤,攻中盤及攻下盤;或擊左、打右,取中間。三防與三攻是相對照的,攻防須得辯證求之。拳諺講:"打上必防下,打左必防右",這是配引法三攻的妙用。上引為了取下,下引為了取上;打左為虛,實取右旁;虛擊右旁為了擊左,兩面虛擊為了取中,引擊虛實不定。要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人不知我,我獨自明。用招有時三線同時進攻,如金剛搗碓勢,左手前擠上繃,右手隨後進擊,從下向上依次擊襠穿咽喉、戳眼睛,兩手交替纏繞;下肢用右膝頂襠,右腳踢臁骨取襠,落腳跺腳面;右拳裡纏外崩擊對方中部襠腹部。

 

前招後招勢,根據動作特點可破內通背勢。若對方利用扛杆背臂前摔,我用前招勢,內氣下沉,下體放鬆,兩膊繃勁不丟,右臂指尖前穿,讓過對方肩頭支點,立即逆纏,用曲肘橫擊對方部耳門。同時,左手擊打對方,下肢用腳橫鉤提對方馬步,破壞對方下盤,三點同時進攻。

 

擒拿法控制位置多在體三節之上,上肢取對方腕、肘、關節;下取對方踝、膝、胯,巧用扛杆之理,迫使人違背生理結構,迫使對方關節錯位,我趁機擊之。

 

總之,學太使用拳,須研習三才,要明三才辯證地用三才,這樣既然能守中庸,又能擇優矛盾相濟相用,太極功夫才能達到上成。

欲購買《全本內功四經》的拳友,請與「茶武齋」聯繫!100元/本

聯繫電話:13823142866    黃先生


《全本內功四經》目錄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三才」與太極拳
    三才借喻太極三節,三節明而招熟,則勁通勢成。拳論曰:"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腹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此理強調 人體軀幹三節的技擊作用。練拳求功,還要注意四肢三節的作用,梢節能領,中節跟護,根節摧功。
  • 論太極化生及三才
    論太極化生及三才中天易傳人張永紅整理一為太極,是黃道五行千變萬化也。太極,天地之精,萬物之本。二是二儀,一陰一陽。三是三才,天、地、人。四是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五是五行,金、水、木、火、土。
  •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並不是以技擊而論,而是以武演道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要看從什麼角度來說,如果從競賽角度來說,自然是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從健身角度來說,則是能通過太極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如果從技擊角度而言,那就是練就「沾連粘隨不丟頂,驚彈崩炸走螺旋」的功夫,打遍天下罕逢敵手。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簡化24式太極拳的出臺拓展了太極拳發展空間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了太極拳的廣泛普及,描繪出太極拳無可限量的發展前景,是太極拳運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革新。同時,陳長興也從理論上對太極拳的拳理拳法進行總結,著有拳論《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太極拳從陳長興起開始向外傳播。陳長興首傳的外姓弟子是直隸廣平府(今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人楊露禪(1799~1872),楊露禪歷經十八年,三下陳家溝學拳,藝成回鄉後到北京傳拳,為適應王公貴族子弟練拳,逐漸改變拳架套路,衍變創編出了楊式太極拳。
  • 太極拳明理篇之無極生太極
    學太極拳首先要明理,理不明則道不顯,道不顯則學藝無門。明理第一是明太極之理,太極拳是一個文化拳,正因為太極拳裡面蘊含的獨有的中國文化才顯得它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測。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文化人、讀書人都會去練太極拳,都能把太極拳練好,但是了解太極文化肯定能有助於習練者把太極拳練得更好,更能夠舉一反三、提升領悟力。有志於探索太極之秘境者,的確可以把學習英語的時間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古文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裡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把太極文化設定為了太極拳的總綱領。無極生太極,太極來自於無極。
  • 太極拳是減法,體現了太極拳論的精髓之濃縮
    我們都知道太極拳最重要的法理就是「松靜自然」,自然了就舒服。打拳的時候步子大小,身法高低,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你舒服就行。這裡要說明的是,關於好多太極拳書中說的:「頂頭懸」「豎腰立頂」,頂的概念說的很多,有的師傅把頂說成不得了。我們練拳,講究松就到頂,為什麼還要說「豎腰立頂」呢?是矛盾嗎?
  • 陳氏太極拳的十大要領,需掌握!
    陳氏太極拳十大要領是演練陳式太極拳最基本的知識,動作要領是學好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和根本,必須弄通弄懂,在演練時嚴格遵守。《拳論》說:"百會穴領其全身"。虛靈頂勁就是要清氣上升,虛達於百會穴。清氣如何上長?《拳論》說:"非平心靜氣不可,濁氣必下降至足。一勢既完,上體清氣皆使歸於丹田,蓋心氣一下,則全體之氣無不俱下"。頂勁領起來,氣歸丹田,起於會陰,上行循腹裡天突、廉泉、上督脈,亦由會陰起,過長強,順脊逆行而上至百會。何謂"頂勁"?《拳論》說:"頂勁者,是中氣上衝於頭頂者也"。
  • ​話說太極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居然還有……(連載)
    太極功能論第五十回掤捋擠按須認真,引進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隨敵難近,四兩化動八千斤。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脅並當心,下部兩臁並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這是太極拳名家陳鑫對太極拳技擊功能及原理的概括總結,真可謂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太極拳」是歷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太極拳以哲學為理論,也稱哲學拳,它按照生理結構、力學原理,利用圓的運動變化將武術「踢、打、摔、拿」四大傳統技法放鬆地隱藏其中,並且獨創「靠」的技法,在圓的運動中不斷地練習,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經絡裡面的表裡絡屬、《傷寒論》裡面的六經病,你是不是有點理解了?註:大家學陰陽的時候,往往容易受西方思維文化的「非此即彼」所影響,因此就會覺得陰陽學說很難理解,甚至產生誤區;其實在中醫文化裡面,陰陽是一體的,兩者的特性雖然有區別,其劃分的區域也具有一定的對立性,但這種對立性是建立在「一體性」的基礎上的。
  • 陰陽和三才:構成八卦的原材料
    都知道八卦根據陰陽的概念而畫,但很多人不理解構成八卦的三個元素:三才,他們認為,八卦只是古人的記事符號,或者是少數民族的文字,包括一些著名的學者、作家、科學家,他們亞根不研究八卦,而主要研究《易經》的經文,試問:沒有八卦、又哪來的《易經》?殊不知,《易經》的經文只是古代帝王的治國方略,依附八卦而已,當初,文王姬昌在獄中寫成,就像地下黨一樣身處危險,不得不以推演八卦為名。
  • 太極拳的眼法,您都知道嗎?
    關於太極拳的眼法,各家太極拳書上都有描述,以「眼看某手,眼看某拳」「眼看前方,眼看後方」居多,有的則強調「神聚於眼」「眼為心之苗」等等,這些都講得不錯。有些人認為書上講的大都未交待清楚,不好掌握,甚至發生爭論。當然,眼神的表現到底如何描述,確實也是很難寫的,一兩句話是不能表達清楚的。
  • 胡貫濤:《楊式太極拳「大小太極解」淺議》
    胡貫濤著作 筆者所習為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師祖楊健侯大師傳「楊式太極拳理及要訣」,又稱「清代楊氏傳抄老譜」第十一篇「大小太極解」。「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一篇「大小太極解」全篇190餘字,前輩大師向後人闡述了太極拳練習四個章節:一、 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拙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共26字可稱惜字如金,簡明扼要,而又直白。二、 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體、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
  • 太極拳成功申遺 我和太極拳有個故事
    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武術界沸騰了,愛好者們沸騰了。記者走訪不少健身鍛鍊點了解到,在港城,也有太極拳「粉絲」,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的太極拳成為他們熱衷的健身項目之一。昨日,記者採訪了港城幾位太極拳愛好者,一起來聽聽他們與太極拳的故事吧。
  • 三才之道
    三才論命天地人三才,十二宮分明。幹支與配卦,還有納音情。學習預測的人很容易去追求技法,追求技法本沒有什麼錯誤。如落入了追求一些對求測者來說根本沒有幫助的內容,就毫無意義。一個初學預測的人往往喜歡這些,其實易學的根在理,易理的根在三才。蓮鶴開始在各種刊物上推廣三才之學。
  • 話說太極拳|今天的故事有料!太極拳還有……(連載)
    陳鑫雖為太極拳高手,但相比於兄長陳垚,還是有一定差距,逢人問起他的功夫如何,陳鑫總是說我功夫不行,這是相對於陳垚而言。為闡發陳家溝世傳的太極拳理,陳鑫發憤著書立說。主要著作有:《陳氏家乘》五卷,《安愚軒詩文集》若干卷,《陳氏太極拳圖說》(原名《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出版時改為是名)四卷,《太極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譜》等。其中《陳氏太極拳圖說》最為著名。
  • 太極拳的總體指導思想——陰陽平衡
    上句為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開篇之句,提出了無極和太極的概念,意思是太極由無極狀態產生,是處於動與靜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  這是太極拳的哲學思想。就如同太極圖所描繪的陰陽魚圖形,畫得雖比較抽象,但簡單理解起來就是四個字——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的問題,要把它說清楚,說不定要寫出幾萬字的論文才行。況且關於文化和哲學,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在是不太容易說得清楚。
  • 看金庸先生談太極拳,方知太極拳的精髓是什麼
    大家知道,金庸先生是當代文豪,也是一位太極拳修煉者,一生創作了數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名篇名著小說,同時對傳統武術的外家拳和內家拳都有相當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尤其對太極拳,金庸先生從不同的角度拴釋了太極拳的精髓及內含,本篇就金庸先生對太極拳的理解論述加以摘錄整理後,現與太極拳愛好者共同分享。
  • 「三才五格」究竟是什麼鬼?
    什麼是姓名的三才:三才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吉兇,嚴重影響一個名字的好壞。三才也說明了父母和自己,自己和子女之間的相處關係和緣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一到三都是依照次序,一個一個生出來的,為什麼到了三就一下子生到萬物了呢,原來二代表的是天地陰陽也就是乾坤的生成,天地陰陽相交又生出了人,人就是三的代表數,所以三就代表了天地人,又別稱三才。
  • 長期練太極拳能讓人心胸開闊、情志健康
    中醫學認為情志活動是以臟腑為功能基礎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又認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肺在志為悲、脾在志為思、腎在志為恐。人體情志的變化異常能導致氣機逆亂,從而造成臟腑功能失調和損傷。
  • 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太極拳亂象頻出暴露了行業面臨的發展之困。  流派紛繁複雜,和而不統。正統太極拳的傳承講究師承,但目前除了陳氏、楊氏、孫氏、吳氏、武氏等七大主要流派外,各種民間自創的小門派數不勝數。「況且七大太極社區的發展不均衡,對內難以一統,對外無法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