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 文化和旅遊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文旅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部不斷發揮文化和旅遊獨特優勢,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的富集區。「十三五」期間,文旅部共投入42.96億元,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遊發展基金,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介紹,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區尼木縣設立了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收益群眾達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下一步,我們將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王晨陽說。
同時,發展鄉村旅遊也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渠道。據文旅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介紹,文旅部充分發揮鄉村旅遊所具有的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活力,持續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近年來,文旅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了全國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這其中225個都是貧困村,為這些貧困地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遊品牌。文旅部還創新推出「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通過組織旅遊專列,開展線上線下的推廣活動,切實提升了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和產品的市場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此外,文旅部副部長李群表示,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在機制、資金、人才三方面提供保障。
據了解,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文化和旅遊部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