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2021-01-10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 文化和旅遊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文旅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部不斷發揮文化和旅遊獨特優勢,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的富集區。「十三五」期間,文旅部共投入42.96億元,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遊發展基金,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介紹,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區尼木縣設立了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收益群眾達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下一步,我們將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王晨陽說。

同時,發展鄉村旅遊也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渠道。據文旅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介紹,文旅部充分發揮鄉村旅遊所具有的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活力,持續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近年來,文旅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了全國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這其中225個都是貧困村,為這些貧困地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遊品牌。文旅部還創新推出「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通過組織旅遊專列,開展線上線下的推廣活動,切實提升了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和產品的市場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此外,文旅部副部長李群表示,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在機制、資金、人才三方面提供保障。

據了解,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文化和旅遊部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相關焦點

  • 「三才」成為脫貧致富「助推器」
    陳小林是普蘭店區實施脫貧攻堅戰中,實現各類人員下沉、技術下行、智力下移,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中的一員。    普蘭店區實施「三才戰略」,緊緊盯住黨政人才、專家人才、實用人才,讓這「三才」大顯身手,使各類人才成為加快脫貧致富的「助推器」。春華秋實,如今這一舉措讓當地脫貧致富真正步入「快車道」。    作為黨政人才,2018年,陳小林作為普蘭店區首批選派的第一書記。
  • 用農業科技肋力農民脫貧致富
    今天刊發第一篇《用農業科技肋力農民脫貧致富》                                                           ——編者用農業科技肋力農民脫貧致富——記自治區女勞模、自治區創業帶頭人趙雅
  • 警備區官兵幫村民「聚寶盆」裡挖財寶
    日,在這春暖花開、充滿希望的日子裡,山西省太原警備區扶貧工作隊來到婁煩縣康家溝村,與村「兩委」一起謀劃「聚寶盆」裡挖財寶的新打算。警備區領導經過深入調研欣喜發現,婁煩縣具有許多脫貧致富的優越條件,可老百姓卻一直坐在「聚寶盆」裡過著窮日子!婁煩地處呂梁山腹地,氣候偏寒,水源充足,空氣溼度大,生產的馬鈴薯、雙孢菇等農產品遠近聞名,但因生產方式落後,始終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實現機械化、精細化耕作,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第一道突破口。」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②|黔東南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
    全縣植被覆蓋率達 94%,森林覆蓋率達 72.56%;全縣苗族人口佔總人口的 84.2%,境內苗寨、苗語、苗族服飾、苗族生活方式等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全縣共有 68個國家傳統村落、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是貴州省主要景區,被列入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民族文化鄉村旅遊業是雷山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 【看我江山紅遍】在傳承媽媽味道中帶農民脫貧致富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以前生活在鄉村的那幾十年,恰好是生活和經濟都比較困難的一個階段。在貧困的生活中,村民們表現出的那種小農意識往往是最充分的,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農民對土地的愛、又因為只能產生著微薄收入的那種矛盾的心情、和唯一生存希望而又難以割捨的那份感情。」
  • 新疆哈密伊州區:我的家裡有個「聚寶盆」
    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哈密市把庭院經濟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鼓勵支持農戶在自家庭院裡面發展種養殖,開設農家樂,讓農戶的小院子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熱依汗·巴斯提是伊州區花園鄉卡日塔裡村村民。記者來到她家時看到,她正在撿拾新下的雞蛋。
  • 2020韓城文化旅遊工作亮點回眸(組圖)
    至此,沉寂近半年的文化旅遊行業迎來復甦,市民和遊客嚮往的「詩和遠方」悄然到來。五一期間,韓城文旅行業迎來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旅遊小長假,及時公布了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並在增加假日旅遊產品供給、擴大旅遊消費的同時,為廣大遊客健康出行做好保障。在文旅行業「停擺」的近半年時間,對於全市各主要景區來說,如何化危為機、轉型升級,打造文旅新場景、培育新動能,成為必須面對的課題。
  • 東海縣雙店鎮農民:「聚寶盆裡」裡享受著「春的收穫」
    眼下正當一個個辛勤的農民兄弟忙於春耕播種之時,江蘇省東海縣雙店鎮農民卻在「聚寶盆裡」早早享受著「春的收穫」。春色滿園關不住。走進一棟棟溫室大棚內,只見新品種絲瓜果實成串,壓彎了支架;紅紅的、綠綠的西紅柿仰著張張「笑臉」,搶人眼球;青翠欲滴的辣椒,一簇簇地綴在枝丫上;新鮮的草莓熟透了,好讓人垂涎欲滴。
  • 央媒看襄陽|《中國經濟時報》聚焦襄陽樊城:文化產業風正勁
    看著極具質感的外立面、乾淨整潔的街區,還有沿街而開的創意文化空間,李阿姨不禁感嘆:「變化太大了」。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園區,銀河文化創意園成了襄陽市民的熱門打卡地。近年來,襄陽市樊城區依託歷史文化底蘊,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培育」的方式,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文化產業集群建設,培育了一大批知名文化產業品牌。
  • 培養鄉賢青年力量 助力澄城鄉村振興——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
    元月6日,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新生代學員座談會。隨著一波波60後老去、70後登上農村歷史舞臺、80,90也意氣風發的開始走進農業成為農場新勢力。他們並沒有將當前植根於農業看成是生活必需品,相反,更願意將從事農業視為一種手段,來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中的未來生活狀態,這一批人就是新時代下的鄉賢人才。"
  • 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漢中,旅遊的景點多得數不勝數
    漢中北倚秦嶺,南倚巴山,位於祖國版圖的中心位置,是一個肥沃的盆地,這裡不是江南勝似江南,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就是因為源頭在漢中而得名。漢中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歷史文化悠久,遍布漢中的「西漢」、「東漢」、「蜀漢」等「兩漢三國」歷史文化遺存馳名中外、享譽世界。漢上老家,中華福地,名不虛傳。
  • 2020羌歷新年舉行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啟動
    羌歷新年慶祝活動文藝演出分為羌年、羌城、羌夢、羌喜四個篇章,以羌族民俗節慶禮儀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絢麗的羌族傳統服飾文化和歌舞獻唱,使活動節目環環相扣、精彩紛呈。活動現場,各式羌族服飾、各種羌族歌舞讓人目不暇接。
  • 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龍崗村「鑫發杯」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0日訊(通訊員 羅元滿 王力 滕小娟)彩球託起布標,樓面懸掛標語,村民歡聚一堂,12月10日,共同見證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龍崗村「全民健身示範村」創建活動暨龍崗村「鑫發杯」農民運動會在龍崗村部廣場成功舉辦。
  • 門前一對聚寶盆 泰禾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太透徹
    看慣了皇宮王府前門的石獅子,四合院前的抱鼓石,如今泰禾西府大院(樓盤資料)以一對特別訂製的單個重達1噸的聚寶盆,再次讓人們對中國建築以物寓吉,以器載德的文化意向產生敬意,這也是泰禾集團十數載造宅的重要手法和理念,照壁、彩畫、石雕、花卉,無一物不寄託著對家宅興旺的美好祈願。
  • ...歡聚壓油溝」2019中國蘭陵壓油溝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9月21日將...
    9月21日下午,「舉國慶豐收 歡聚壓油溝」 2019中國蘭陵壓油溝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將在壓油溝景區精彩上演。為慶祝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高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壓油溝景區聯合山東廣播電視臺特策劃組織「舉國慶豐收 歡聚壓油溝」大型主題實景演唱活動。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播天團5位主持人將攜手省歌舞劇院、綜藝節目明星大咖為大家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 2020年國慶中秋假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市場平穩有序
    今年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嚴守安全底線,維護市場秩序,假日旅遊市場運行安全、有序,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呈明顯恢復態勢。為引導文明旅遊,強化景區管理,省文化和旅遊廳在雙節前向全省下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假日期間,全省各級各部門紮實做好假日市場安全管理工作,持續做好文化和旅遊行業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分區分級防控要求。
  • 城市策劃公司成功的將石海「天坑」實現向「聚寶盆」的轉換
    所以,興文一定要在石文化上技高一籌,在定位口號這個制高點上壓制住對手,並且同它們區隔出來。石景觀→石文化滿足眼球→滿足心理興文旅遊要充分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遇、避開威脅。結論:興文旅遊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拳頭產品和拳頭形象。興文旅遊發展最大的機遇就是做石文化的集大成所在地!成為石文化的品牌制高點!
  • 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
    六十一甲子,當建設者的激情歲月成為永恆印記,50多萬密雲百姓和新一代水庫運行管理者仍在為守護首都「生命之水」不懈努力,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也在保水與富民間孜孜求索。「水庫的保水工作從『九龍治水』到『一龍管水』,加強了頂層統籌,形成保水合力,使執法能力和效率得到顯著增強。」 為防止人員進入庫區,庫區周邊還建設了300公裡長的圍網,實施庫區封閉管理。水庫的一級保護區還被細分成160個網格,2000多農民通過「綠崗就業」成為庫區的「保水網格員」。網格員們每天在各自區域內巡查、看護,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由執法人員依法行政,實現網格化管理。
  • 旅遊減貧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累計助推
  • 葛劍鋒:用情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
    從回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現富民強村,到扶貧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再到創辦農村幹部學院培訓輸送致富帶頭人,11年來,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用心譜寫脫貧致富「三部曲」,成為全國聞名的共同富裕探路人。和葛劍鋒相識多年的時代楷模、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稱讚他是「一個全心全意為扶貧工作奉獻、為農民利益著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