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背後的女人:順帝梁皇后,縱容外戚,帶來家族災禍

2020-11-25 騰訊網

公元128年,乘式侯梁商的妹子與女兒,一同被選入宮中(這種兩輩女人被皇帝通吃的現象,在封建社會並不少見)。

歷史對他的妹子記載廖廖,對他的女兒梁妠的著墨還是比較多的。

封建社會裡,農民之家重男輕女,他們指望兒子賣力種地、娶媳婦添丁,而地主、官僚家庭,可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坐收漁利,他們往往對女兒也不嫌棄,注重對女兒的文化教育。同所有官宦人家的女兒一樣,梁妠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歲時,她就能熟背《論語》等典籍,女紅也沒有落下,十三歲時,就成為「雙手飛舞繡花針,腹中富有

豆蔻年華入宮門,未及三十便守寡

有文化有技能,長相普通,這個女孩不一定會出眾;長相傾城,缺少沒有素養,這個女孩只是空殼花瓶。梁妠卻是才貌雙全,這自然成為皇室選秀的首選。

梁妠與姑姑一同入宮後,很快便被漢順帝封為貴人,為有所區別,宮裡人都稱她為「小梁貴人」。她的最大特點還不是才情與美貌,而是體貼人,為別人著想。

不管這是不是出於自然的本色,還是純粹是一種心計,總之,梁妠真的是做到了。她常常將粘在自己身邊的漢順帝,「推」到別的妃嬪那裡,看到漢順帝子嗣稀少,梁妠還用心尋找「合適」的良家女子,供漢順帝寵幸。

帝王之家,沒有子嗣,要命,子嗣稀少,不足。漢順帝也是子嗣奇缺的皇帝。而皇后梁妠,儘管「心如此善良」,卻也中了東漢王朝歷代皇后的「魔咒」:沒有自己的孩子。此前從漢明帝馬皇后起,東漢歷代皇后均無親生孩子,她們貴為皇后,只能以國母的身份,撫養(扶持)其他妃嬪的兒子繼承皇位。

話說漢順帝,年僅30歲,便駕崩於洛陽皇城玉堂前殿 。留下29歲的梁妠守寡,年紀輕輕的梁妠忽然就成了皇太后,望著鏡中的美麗容顏,梁妠知道,自己的一生就這麼交待了,皇宮就如牢籠,自己不可能離開它,去尋找自由與愛情,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也不容許這麼做。而家族的榮耀與顯達,也全依賴自己這個皇太后。

守著紅燭伴書眠,這就是命,梁妠認了,春心湮滅。既然「感情」無法正常施予,那就從政治上獲得補償。漢朝歷來有這種傳統:皇太后專權。

迷戀權力立皇帝,縱容外戚控朝廷

梁妠扶持年僅2歲的小娃娃劉炳為皇帝,這招也是前輩皇太后留下來的「寶貴經驗」,簡單說就是「立幼不立長」,為什麼?便於控制唄,即使是將來皇帝長大了,皇太后的權力也非常牢固了,是否還政放權,還要看皇太后的心情來定。

可憐劉炳這個孩子,天生體弱多病,繼位才一年多,就夭折了。接下來立誰為皇帝?漢順帝還有幾個兒子,均已成年,超出受控制的年齡,梁妠與兄長梁冀商議,再選個娃娃來當這個皇帝:渤海王劉鴻之子劉纘,年齡8歲,正符合梁太后心意的合適年紀。

梁妠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她處處效仿漢和帝鄧太后,但她還是想起鄧家最後的悽慘下場,常常陷入沉思:如何避免讓梁家重蹈覆轍呢?

思來想去,梁妠似乎醍醐灌頂:鄧家當年之所以被滅族,就是因為鄧太后對外戚管得太死,使以大將軍鄧鷙為首的外戚做事縮手縮腳,不敢專權,等敵人的刀落下時,鄧家人連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充實梁家人的權力,是當務之急。大將軍梁商死後,當年漢順帝命梁冀繼承大將軍職位。順帝在時,梁冀還有所顧忌,皇帝前腳剛剛駕崩,梁冀就琢磨著如何搞權力控制。

與妹妹前後扶植兩個屁孩兒當皇帝,只是他梁冀控制朝廷的第一步。接下來,他還要打擊朝堂之上的政敵,太尉李固、杜喬等皆被梁冀所害,凡不與他同心的人,哪怕是親兄弟梁不疑,都會遭到他的毒手。

就連9歲的漢質帝都知道梁冀是個目無皇帝的傢伙,在朝堂之上,娃娃皇帝忍不住說出「此跋扈將軍也」。這句話也許是劉纘的玩笑話,卻令梁冀十分驚恐,他感覺這個皇帝年紀尚小,就有如此見識,將來長大了,一定不好控制。膽大包天的梁冀用摻毒的豆餅,強行餵給漢質帝吃下去,成功弒君。

太后梁妠把哥哥的這些罪行都看在眼裡,以東漢權力遊戲的規則看,她有足夠的能量,約束梁冀的行為,甚至褫奪他的官職與爵位,可她對兄長的行為採取縱容的態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她看來,梁家只要能掌握大權,禮儀道德、法律條文不過是可以不管不顧的廢紙。

梁妠時而行事英明,選拔了一批能臣幹吏,時而又犯糊塗。這些能臣多與梁冀為敵,梁冀打擊陷害他們為「朋黨」,一手炮製「黨固之禍」,將李固、杜喬、範滂等人下獄害死,而這些都是得到梁太后的認可的。

她還是堅持認為朝臣,人才可以再召進入朝堂,而梁家的權力與威嚴是不容置疑的。

梁太后放任梁冀,傀儡皇帝反擊滅梁氏

漢質帝「暴崩」後,梁妠與梁冀再經商議,冊立蠡吾侯劉翼之子劉志為皇帝,時年15歲。梁冀更加囂張,「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冀,乘輿其次焉。吏人求官者,道路相望。冀又遣客出塞,交通外國,廣求異物,因行道路,使人橫暴,妻略婦女,毆擊吏卒,所在怨毒「。

梁冀將四方貢品先截留在自己府中,挑選之後,再將剩餘的給皇帝送去。各方小人求官者,都湧向梁冀府,將道路都堵滿了。他還違反國法,私自派人與周邊國家聯繫,尋覓奇珍異寶。梁冀的手下,橫行不法,搶男霸女,隨意毆打基層官吏,這些引起了天下共怒。

這些胡作非為,太后梁妠仍然心知肚明,還是放縱不管。

皇帝總有長大的時候,長久專權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梁冀的犯法行為,太后梁妠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皇帝劉志可不能坐視不理。

延熹二年(159年),太后梁妠病死,這時桓帝已二十八歲。他發誓要將梁家徹底剷除,但朝堂被梁家把持,漢桓帝劉志只能與太監唐衡等商議對策。他們聯絡對梁冀不滿的宦官及司隸校尉張彪等人,率禁軍千餘人,將梁冀府包圍,梁冀被迫自殺,「諸梁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所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之一空」。

當初,如果梁妠能夠嚴格約束梁冀,管理家族人員遵紀守法,也許梁氏家族不會落得悽慘的下場。權力這東西,不僅能讓男人瘋狂,也會令貪戀它的女人變得利令智昏。站在輝煌的巔峰上,人往往會自以為是,殊不知,腳下已經是萬丈深淵了。

相關焦點

  • 君王背後的女人:順帝梁皇后,縱容外戚挾制皇帝,卻帶來家族災禍
    她常常將粘在自己身邊的漢順帝,「推」到別的妃嬪那裡,讓他去臨幸別的女人。看到漢順帝子嗣稀少,梁妠還用心尋找「合適」的良家女子,供漢順帝寵幸,以期能夠生出更多的兒子來。帝王之家,沒有子嗣,要命,子嗣稀少,不足。漢順帝也是子嗣奇缺的皇帝。而皇后梁妠,儘管「心如此善良」,卻也中了東漢王朝歷代皇后的「魔咒」:沒有自己的孩子。
  • 舅舅養大長孫皇后,長孫家族給了舅家大富貴,也給舅家帶來大災禍
    ,分別是西晉武元皇后楊豔、大唐文德順聖皇后長孫觀音婢。高士廉作為長孫皇后的舅舅,承擔起了撫養長孫皇后的責任。長孫皇后長大之後,高士廉備了一份嫁妝,把她嫁給了李世民。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之後,給李世民帶來了娘家勢力的助力。高士廉作為李世民的妻舅,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玄武門之變當天,高士廉把長安的囚犯組織起來。在芳林門阻擊十二衛府兵,為玄武門之變的勝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李世民登基稱帝之後,長孫氏順理成章當了皇后。
  • 東漢王朝:外戚與宦官的鷸蚌相爭,袁紹漁人得利
    歷史愛好者:青絲染霜顏歡迎來到百家號青絲染霜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外戚與宦官的鷸蚌相爭—袁紹漁人得利, 「和平期」的到來—漢靈帝的荒唐劇和最差勁的計策一何進死,天下亂,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外戚與宦官的鷸蚌相爭—袁紹漁人得利:東漢歷經兩百多年,不是外戚掌權就是宦官掌權。
  • 在古代王朝,外戚、權臣、宦官專權輪流上演,誰對皇權威脅最大?
    因此,自呂后掌權重用呂氏眾人開始,西漢初期外戚幹政現象極為嚴重,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因娘家無人,幹政尚不算嚴重,但即便如此也是將娘家侄女立為了漢景帝皇后,而之後的漢景帝之母竇太后、漢武帝之母王太后,包括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皆有外戚在朝中擔任高職,如竇太后侄子竇嬰,又如王太后弟弟田蚡,再如衛子夫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
  • 衛子夫是如何從婢女,一步步成長為皇后的?她的失寵跟什麼有關
    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生前最後一任皇后。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這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女人,實際上沒有兩把刷子,壓根就無法坐到那個位置。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劉徹,第一次在平陽公主府上見到衛子夫,並且將她帶入宮中。
  • 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兩位君王更是最無情
    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兩位君王更是最無情自古以來,君王的心便是最難揣測的。身為後宮的嬪妃身為一代君王的枕邊人都難以的之帝王的心意所向,只憑好好侍奉,活在無盡的幻想中。後宮之中嬪妃眾多,彼此爭寵難免勾心鬥角,要說這後宮中的女人只一字「傻」。
  • 君王過度寵幸皇后,為了她的特殊喜好,凍死了幾千士兵
    君王過度寵幸皇后,為了她的特殊喜好,凍死了幾千士兵成為君王的人,都要面臨江山和美人。大多君王為了權力穩守江山,對一切臣子和美人都心懷忌憚,生怕自己手中的利益會折損,防範心極強。但是自古深情的君王也很多,這樣君王的精神雖然多了一絲情誼,但是世上卻也有寧願要美人而犧牲江山的君王,比如周幽王、紂王等等。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也是一位這樣的君王,由於他過度寵幸自己的皇后,為了皇后的一個喜好,為達目的不惜折損了幾千名的士兵,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車水馬龍」: 德行高潔馬太后 拒封外戚留美名(洛陽成語典故)
    【出處】《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  名將之女幼遭家變  東漢以洛陽為都,稱東京。馬皇后是漢明帝劉莊唯一的皇后,因其閨名失傳,通常被人稱為馬皇后,後被漢章帝尊為皇太后。  馬氏幼年經歷了不少波折。她的父親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 漢明帝馬皇后:不育不孕卻成皇后,搶了外甥女的兒子當太子,被兩任...
    在皇后人選未立的時候,馬氏卻做了皇后該做的事情,相信這給太后陰麗華帶來極大的便利。而如此做法,那些想爬上龍床的宮人、漢明帝、太后陰麗華、大臣們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 從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到執掌大權的外戚,呂雉經歷了什麼?
    開國母后莫不賢明,獨呂雉以妒悍稱制,外戚之禍,漢為最烈。龔煒01盤點歷史上的狠人,呂雉呂太后絕對算是其中之一。但事實證明,老人家的這步棋還真走贏了,否則他女兒也無法當上一國的皇后。 從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到最後坐上皇后的寶座,按理說呂雉的一生也確實不容易,並不是坐等沾劉邦的光而擁享榮華富貴和尊貴地位的。
  • 她25歲臨朝稱制,執政之道不輸任何君王,死後家族遭遇滅頂之災
    但她並不因此嫉妒惱恨,反而一舉一動都謙和有禮,畢恭畢敬地侍奉陰皇后。後宮女子都喜打扮修飾,而鄧綏卻樸素無華。慢慢地,漢和帝越來越喜歡這個聰慧而有靈性的女子,對陰皇后越來越疏遠。看著鄧綏越來越受寵,德望聲譽也遠超自己,陰皇后坐不住了,便用巫術詛咒鄧綏。公元102年,有人揭發陰皇后在宮中施巫蠱之術,鄧綏極力為陰皇后求情,但漢和帝依然廢黜了陰皇后,而立鄧綏為後。
  • 漢宣帝皇后許平君:白月光不易當,故劍情深雖好,架不住18歲被殺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上》載: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婕妤。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既立,霍光以後父廣漢刑人不宜君國,歲餘乃封為昌成君。]故劍情深為漢宣帝劉詢贏得了極大的美名,對他初期的帝位鞏固起到了良好的開頭。
  • 仁宗真愛曹皇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他是個標準的皇帝
    恨屋及烏廢原配郭皇后說起小心眼皇帝,很多人都會說雍正,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但是比起雍正來,仁宗也不逞多讓。仁宗雖然親政時間晚,但是大婚的時間卻挺早的,他的原配郭皇后是劉太后為他挑選出來的。一開始的時候仁宗就對這個皇后不太滿意,他中意的是另一位比較漂亮的王小姐。
  • 史上母子含冤而死,衛子夫、西夏皇后、蕭觀音、蕭瑟瑟,誰最慘?
    放眼我國歷史,有權力的地方就會有爭鬥,會有廝殺,男人通過權力來徵服世界,女人通過徵服男人來徵服世界,俗話說一入皇門深似海,一將成名萬古枯,女人競爭最激烈的地方莫過於後宮,這裡充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成功者只是暫時,失敗者不僅殞命紅塵還還拖累家族;在宮廷爭鬥中母子含冤而死的皇后妃子不計其數,我們這篇文章來討論下,西漢衛子夫和劉據
  • 南嶽衡山的朱陵洞,發現神秘銅簡,它的背後還有一段纏綿的愛情
    您想要知道投龍銅簡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提到唐玄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女人——楊玉環。楊玉環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自古英雄皆愛美人,而唐玄宗也不例外。
  • 《清平樂》宮中叛亂皇后執劍護官家,女人寧為張妼晗別做曹丹姝
    主演王凱和江疏影也頻頻上熱搜,王凱飾演的宋仁宗仁慈寬厚,是一代好君王。除了有點渣之外,哪哪都好,不過自古帝王多薄情。江疏影飾演的皇后曹丹姝也被網友熱議,這個皇后可不簡單,可用奇女子形容,將門之後,擁有一身不俗的武藝,可執手仗劍天涯的奇女子,卻被困在宮中。深深愛慕著宋仁宗十五年,終於迎來宋仁宗對皇后的告白,也是第一次在皇后的坤寧殿留宿。
  • 「西宮壓倒東宮」和「東風壓倒西風」——遼宋宮闈秘史背後的風雲
    筆者小時候對民間傳說的印象是:西宮娘娘大多是奸妃,背後還有個奸臣太師做靠山;東宮娘娘總是受冤屈;皇帝則老是被蒙蔽,總要有清官來糾偏。然而真正的歷史沒法簡單地用忠與奸、正和邪劃分。尤其是多方角力的權力鬥爭,在不同環境下風雲變幻無定,倒是一位政治家引用紅樓夢的話更貼切——「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