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是全世界局勢最為動蕩的時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都在發生不同形式不同影響的大事件,這些事件每一個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也可以說1914年發生的「塞拉耶佛事件」也是整個世界的分界點,由這場事件引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每個國家都帶來深重的苦難。
也讓全球勢力版圖來了一次大洗牌,接著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如今的世界版圖和政治格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1945年是世界的分界點。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是也不全然準確,因為在這個風雲變化的時代,每一天都是在分割我們的世界,每一天都是一個鮮明的分界點,每一天都在發生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1919年發生了哪些影響巨大的事情。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取得勝利後召開的會議,這次會議遭到美、英、法三個軍事大國的操縱,當時處於民國的中國也作為戰勝方參與了巴黎和會。
我們首先來說說巴黎和會的影響,先是籤署了鉗制和處罰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因為合約的籤訂,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
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紐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令奧匈帝國瓦解,分裂成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個國家,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大量領土,同時又對殖民地的利益進行重新分配。
由此形成了以美、英、法為主導的對同盟國的政治格局進行再分配的凡爾賽體系。
巴黎和會奠定了新一輪的世界政治格局,而中國作為戰勝國,也遭遇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對待,譬如在「山東問題」上,美、英、法在日本的脅迫下,將原本被德國佔據的山東半島劃給了日本,由此直接導致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
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處置結果傳到國內後,引發了群情憤慨的「五四愛國」運動,國內愛國情緒高漲,但美、英、法無視我國提出的抗議,拒絕了中國和談代表提出的兩大要求:
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的權益不過這一提案遭到了拒絕,由此引發「五四」運動,在國內的壓力下,中國和談代表顧維鈞因此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而「五四運動」又直接催生了中國GCD的成立。
1920年,在全各大城市都相繼成立了早期的GCD組織。
而「五四」愛國運動作為全國性的愛國浪潮,是十分罕見的愛國運動,由此也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五四」運動對國內的影響從文化思想到外交關係上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五四」使得新文化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此反封建、反舊思想、反舊道德成為思想主流。
而兩年後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中國提出《十項原則》,中日雙方籤訂了《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恢復在了山東的部分主權。
這其中也有「五四」運動施加的政治壓力,另一方面「五四」運動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在政治、文化、經濟、教育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世界各國發生的事件一覽表
(1)德國納粹黨成立(2)朝鮮爆發"三·一反日大起義"(3)第3國際(共產國際)成立
(4)墨索裡尼在米蘭建立義大利第一個法西斯組織——"戰鬥的義大利法西斯"(5)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正式誕生(6)廣義相對論的重力透鏡效應得到證實(7)蘇俄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同中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廢除俄國在中國的特權、放棄在華一切利益。(8) 日本挑起福州事件。(9)美國共產黨成立(10)魏瑪憲法生效。宣布德國為共和國。以上是發生在1919年的部分事件,但是影響最深遠的還是「巴黎和談」,畢竟它奠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政治格局,可以說是全球政治格局的大洗牌。
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護照是一樣很重要的證件。
很多難民在避難出國的時候都需要用到這個證件,而我國的護照也是在1919年左右才出現的。
但世界護照在1845年前後就已經出現,而「護照」一詞在1845年才出現,現代護照的前身是1922年由挪威外交官弗裡德託夫·南森設計。
最初的作用是為那些無國籍人士提供身份證明,後來被廣泛承認。
而我國的護照在北洋政府時期,即1919年就出現,但直到1940年護照制度才日趨成熟,而護照的誕生則是由兩次世界大戰催生的結果,隨著現在跨國交流愈來愈密切,護照也成為必不可缺的重要證件資料。
而籤證是伴隨著護照一起存在的形式,是指某一國家準許其出入本國或經過本國的籤注和印章證明。
從另一方面來說,20世紀以前確實沒有全世界通行的護照,即使有也形同虛設,真正完善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局勢的穩定,護照制度才開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