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曾祭祀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於西安北方陝西黃陵的橋山,高九百四十四米,現在仍保存著大片鬱鬱蔥蔥的森林,有柏樹八萬二千株以上。將黃帝視為中華民族祖先的信仰保持至今。1958年建「黃帝陵」,碑文乃歷史學家郭沫若所題。陵的前方就是稱為漢武仙臺的高臺。若對後世的黃帝信仰追根溯源的話,武帝之信奉黃帝意義重大。
另外,甘泉宮也是在這與黃帝有緣的明廷之地建造的武帝離宮。位於現在陝西省淳化縣北的鐵王鄉梁武帝村。如「甘泉宮」名字所示,這是武帝避暑的地方。此處有一千八百米高的甘泉山,秦始皇時期所修軍事道路「直道」的起點就在這裡。
武帝繼續利用了這塊與秦始皇也有緣分的土地。這是一個兼作夏季避暑地的離宮,宮中裡繪有泰一像,武帝曾在此祭天。甘泉宮中築有益延壽觀,為的是仿效黃帝能益壽延年。這裡出土了「益延壽觀」 文字瓦當。還有一種月中有玉兔、蟾蜍花紋的瓦當,應該是此離官所特有的吧。武帝有一段時間不在長安,而在此離宮辦公,郡國匯報會計工作的使節被招到這裡,諸侯王也在此聚會。
長安城西城牆外築有建安宮,太液池中浮著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島。將遠在東海的未知世界再現於長安。神明臺上設有承露盤。朝露中含有植物所帶的滋養成分,中國古代人們喜歡將蓮葉等所帶的朝露作為長壽補藥飲用。南越王墓出土了一個用玉杯結露的承露盤。羽人(仙人)與承接蓮花露造型的燈臺組合的話,可以想見當年的形狀。來到現在太液池苗圃用地,可見到小型貯水池中約八米高的稱作漸臺的高臺遺址。
前殿遺址東西200米、南北320米。宮殿內部庭園的全貌雖不清楚,但從南越王御苑遺址可以對當時庭園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貯水池與模仿江河的曲渠現存長度有150米左右。渠寬1.4米,邊緣以紅砂石壘砌而成,渠底部也以石鋪設而成,而且是考慮到如何調節水流而設計的。
從貯水池引水還巧妙地使用了暗渠,為了使渠水不致溢出或斷流,水渠的出水口設計的比入水口大。有些地段的渠底部設計成凹凸不平的形狀,為的是能夠顯現水勢緩急的變化。在一處像黃河灣那樣的形狀處,有一個或為湖泊或為中州的遺址。這裡出土了幾百隻甲魚的遺骸。還加設有橋梁、散步道,是在曲水周圍散步的區域。
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據說設計有用機械驅動水銀流淌的百川江河與大海,也許在散步時可以置身於永不停息、循環往復的江河之間,可以藉此祈求長壽不老吧。不過建造這一庭園的南越,後來被武帝的軍隊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