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黃興等人在北京發表「四大偉人協議」,制定了立國八大政策

2021-01-13 讀歷見聞

辛亥革命之後的南北兩派形成了「四大偉人」的格局,他們於1912年9月25日在北京發表了「四大偉人共同宣言」,頗有奠定民國建國方略的意味。

這份宣言的正式名稱叫做「孫、黃、袁、黎協議之八大政策」,袁世凱是發起人,黎元洪是最先投向袁世凱的「偉人」,孫中山和黃興則是在袁世凱的盛情邀約下,決定北上赴京去聽其言、觀其行。

原本黃興和孫中山是計劃一同北上的,但他們在出發時得知了湖北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被袁、黎合謀誘殺的消息。

黃興一聽自己的革命戰友被殺,當時就憤然地提著行李回家了。但孫中山認為他已經答應袁世凱的邀請,不願失信於人,於是獨自按計劃北上赴約。

結果到京十幾天之後,孫中山竟然跟袁世凱談出了好感,他在發給黃興的電文中說袁世凱「絕無可疑之餘地」,並以平息「南方風潮」使南北統一有「圓滿之結果」來勸黃興儘快北上,這位「第一知交」自然是聽話啟程。

黃興一到,「四大偉人」就湊齊三個了。黎元洪雖然人不在北京,但是袁世凱張羅的事情他是不會反對的,於是便商量出了一份「四大偉人協議」,以「孫、黃、袁、黎協議之八大政策」之名由總統府秘書廳向全國公告。

這八大政策分別是:①立國取統一制度;②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③暫時收束武備,先儲海陸軍人才;④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⑤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⑥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採地方分權主義;⑦迅速整理財政;⑧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各國承認之根本。

條條都是無可指摘的好政策,黃興隨後幹勁十足地在北京積極進行各種活動,對袁世凱一改成見地變得深為信任,逢人便說「袁公確是英雄,民國第一流人物」,內心裡充滿了把中國建設成「世界第一等強國」的美好願望。

但這個美好的願望僅僅維持到1913年3月20日,就被宋教仁遇刺的槍聲徹底擊碎了。

黃興在祭奠宋教仁的輓聯中,是這樣寫的:「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至此,所謂「四大偉人」的短暫和局徹底告吹,「八大政策」隨即被袁世凱的「二十一條」、「復闢帝制」,孫中山的「二次革命」、「護法戰爭」以及隨後的軍閥混戰所取代,而沒有了下文。

相關焦點

  •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內閣成員簡介
    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3月改任唐紹儀內閣司法總長。6月因忿於袁世凱的獨裁,與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司法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王式通,山西人,前清官僚。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長,在陸徴祥內閣司法總長王寵惠辭任後,暫時代理司法總長。司法總長(7月16日暫代)許世英,安徽人,前清官僚。
  • 辛亥革命大事記(1894年—1912年)
    1912年,袁世凱與各國使節在外交部合影,意味著列強承認了袁世凱的北京政府。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900年: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進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清廷發出宣戰詔書,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挾光緒皇帝逃亡西北。劉坤一、張之洞等與駐滬各國領事商定《東南互保約款》。維新黨人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兵,事敗被殺。
  • 鹹豐皇帝親點的八大顧命大臣權傾朝野,是如何被慈禧等人推翻的?
    八大顧命大臣在在擬定諭旨後必須加蓋這兩枚大印後方能生效。問題就出在這兩枚大印身上,每次有重要的事情要頒布,兩宮太后就聯合起來拖著不蓋章,致使顧命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慈禧從鹹豐年間就接觸政治,對皇權相當熟悉,擁有豐富的政治手段。她深知自己孤兒寡母,勢單力薄,一方面極力拉攏慈安,利用慈安的威勢排除異己。另一方面勾結恭親王奕發動政變,剷除八位顧命大臣。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孫中山1 孫中山並非革命黨屬意的臨時大總統第一人選1911年11月13日,武昌起義成功後,江蘇都督程德全代表本省及浙江都督湯壽潛、 上海都督陳其美通電各省,請派代表赴上海開會: 每省各派代表二人,商討組織臨時政府
  • 黃興逝世8天後,蔡鍔歸墟日本,臨終言:千萬薄葬,這樣我才能九泉無憾
    黃興自二次革命失敗之後,便去往了美國,一直到討袁軍興起之後,他才離開了美國,去往了日本,於1916年5月9日,抵達日本橫濱。不久之後,黃興回到了祖國,回到了上海。可是,就在黃興回到上海不久之後的10月10日,他突然患上了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吐滿了數個痰盂。而關於黃興當時的身體情況,醫生則認為是他過於勞累引起的。
  • 民國初年的共和體制為何失敗(專訪)
    問:章教授好,1912年是中華民國的過渡之年,它的政治狀況如何,能否大致介紹一下?章永樂:1912年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中華民國的基本政治框架的搭建:清帝退位、南北政府合併、袁世凱主政新政權、定都北京,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最後也遷到北京去了。
  • 教育部:「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調整為 「公費教育政策」
    本辦法所稱師範生公費教育是指國家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部屬師範大學)面向師範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並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另外,《辦法》規定公費師範生履約服務期調整為6年。
  • 十二星座中盛產富豪、偉人、藝術家的四大星座
    我們對大多數的名人,企業家,藝術家,偉人,富豪做了一次星座劃分,發現他們大多數集中在四大星座中,那麼他們是那四大星座呢?古往今來,無數偉人、企業家、藝術家等名人多出自這4星座,美國富豪,有四分之一集中於摩羯座和天蠍座
  • 數據分析1912年民國國會選舉:混亂與缺席
    1909年諮議局選舉全國選舉人總數不過170多萬人,到僅僅三年之後的1912年,國會選舉的選舉人總數猛增到4000多萬人,翻了24倍,按照全國人口大約4億人計算,選舉人比例從0.4%,猛增到10%。經過這樣一次選舉權急劇擴張的大躍進,民初第一次國會選舉成為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會選舉之一。
  • 2018年1月21日時事政治新聞熱點匯總_北京中公教育
    軍轉幹時政熱點:北京軍轉幹考試網提供2018年北京軍轉幹考試時政熱點備考資料,包括軍轉幹考試安置政策、軍轉幹考試安置補貼政策,軍轉幹時政熱點分析匯總等。本文為大家提供2018年1月21日時事政治新聞熱點匯總。更多有關軍轉幹考試資料請關注北京軍轉幹考試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4)
    5月5日-23日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舉行。會議正式通過「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8月17日-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戴河召開。會議確定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會後,全國很快掀起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開來。
  • 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毅然返回大陸,受偉人宴請後官至副國級
    1955年4月6日,周總理和朱老總兩人親自前往北京車站,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去車站迎接一位客人。在25日晚上,偉人親自設宴款待此人,並叫上彭老總、粟裕、劉少奇等人親自作陪。此人是誰?為何會驚動如此多的開國將領,他就是原國民黨上將衛立煌。
  • 辛亥革命與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
    第4號還具體報導了1912年5月15日北大開學典禮的盛況,嚴復校長、蔡元培教育部長和外國教師代表都講了話。   1912年孫中山和梁啓超赴北大講演   1912年京師大學堂雖然改名為北京大學校,但北大師生此前還很少能聽到關於民主和革命學說的宣傳。
  • 民國年間(1912--1949年)漢藏佛教文化交流
    如果元朝藏傳佛教的傳播僅限於元室宮廷和統治階層,那麼明朝實行的「多封眾建」政策,出現了不少法王、西天佛子、灌頂大國師、灌頂國師等,他們每年組成龐大的朝貢、觀光團進京,獲得朝廷的禮遇和厚賞,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促進了西藏和內地的文化交流。如噶瑪巴活佛和格魯派的釋迦也失(大慈法王)等高僧前後在南京、北京和五臺山等地開展佛事活動,使越來越多的人對藏傳佛教的認識逐漸加深。
  • 1955年授銜時,鄭位三無職務在身,為何偉人特批享受副總理待遇?
    1955年大授勳前,工作人員按照開國元勳的不同崗位、不同職務劃分了不同的待遇級別。在當時鄭位三因身體原因卸任其職務,這可讓工作人員犯了難,不知道該為他劃分幾級待遇。無奈之下上報偉人,偉人得知後當即特批其為副總理待遇。為何鄭位三能享受副總理待遇?
  • 1957年中國對外政策逆轉原因分析
    【摘要】我們國家在1957年進行的「反右」運動,不但改變了中共八大制定的對內政策,而且使對外政策也發生了逆轉。導致政策變更的原因既有主要決策者判斷失誤,又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帶來的深層次原因。回顧總結這一歷史時期的經驗教訓,對於在歷史轉折關頭制定科學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