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國對外政策逆轉原因分析

2020-12-01 人民論壇網

【摘要】我們國家在1957年進行的「反右」運動,不但改變了中共八大制定的對內政策,而且使對外政策也發生了逆轉。導致政策變更的原因既有主要決策者判斷失誤,又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帶來的深層次原因。回顧總結這一歷史時期的經驗教訓,對於在歷史轉折關頭制定科學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關鍵詞】反右 階級鬥爭 對外政策 毛澤東

【中圖分類號】D829.12      【文獻標識碼】A

「反右」運動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1957年反右運動後毛澤東改變了八大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他指出「『八大』決議上有那麼一段,講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提法是不對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和帝國主義的矛盾。」①主要矛盾是制定主要任務和國內外政策的前提與依據。毛澤東改變對於八大主要矛盾的認識導致了以下三個後果:

一是使毛澤東一度放鬆的階級鬥爭之弦又緊繃起來,更加著重強調階級鬥爭在建設中的作用。1956年是個「多事之秋」。2月,蘇共二十大上赫魯雪夫做了秘密報告。6月和10月,歐洲先後爆發了「波匈事件」。同年秋,國內發生了少數地區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和農民退社現象。在開門整風過程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大放厥詞,企圖否定共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反動分子的惡意攻擊和有些民主黨派人士的過激言論攪和在一起,真假難分,良窳難辨,使毛澤東的憂患意識明顯增強,認為三大改造後的中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道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鬥爭還沒有結束。為防止出現匈牙利那樣「反革命復闢陰謀」,必須吸取「東歐一些國家的基本問題是階級鬥爭沒有搞好,那麼多的反革命沒有搞掉」的教訓,②清除國內各條戰線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並且認為波匈事件發生原因除了這些國家內部階級鬥爭沒有搞好之外,外部原因有二: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美國的教唆和挑撥「起了主要的決定性作用」。③二是當時共產主義首領和十月革命故鄉—蘇聯主動丟掉了列寧和史達林這兩把意識形態鬥爭的「刀子」,抹煞階級鬥爭界限,與美緩和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總之,毛澤東認為無論是鞏固國內社會主義制度,還是發揚革命勝利後援外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都需要中國重新扛起階級鬥爭的大旗。這樣,在兩大陣營、兩大制度尖銳對立的情況下,中國國內階級鬥爭不可能不涉及到外部國家和民族間的紛爭。

二是意識形態在對外政策的制定作用上日益突出。作為一種政治文化背景,任何一國外交政策制定無不受到特定意識形態影響。但是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目標,與現實政策作為一種追求實際利益方式和手段之間存在明顯差別。如果混淆兩者區別,或者在外交決策中過多滲入意識形態因素,必將造成政策功能紊亂,帶來消極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曾莊嚴宣告:「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④公告中運用「凡」、「任何」兩處強調表明,新中國建交對象不僅包括社會主義國家、民族獨立國家,而且包括英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內。並且在五十年代早期,新中國確實採取措施改善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同英國通過談判建立半建交關係;對於美國,雖然中美兩國在朝鮮戰場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軍事較量,但是毛澤東仍在1954年表達了「中國願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⑤的願望;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在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上,中國政府提出「求同存異」原則發展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表明中國政府試圖在發展國與國關係方面不拘泥於意識形態,而更多著眼於國家和民族利益。

但是1957年反右運動,使毛澤東重新審視50年代前期超越意識形態外交政策,重新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鬥爭,並把國內資產階級「右派」的「猖狂進攻」和國外帝國主義反華勢力聯合起來。國內反對資產階級和反動派的鬥爭必須與國際上反對帝國主義鬥爭結合起來,因此對外政策由八大報告中所提出:「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我們願意和世界上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建立友好關係。」⑥轉變為「我們的外交政策原則:首先是和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團結;第二是和亞、非、拉丁美洲及北歐的一部分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第三是對西方主要國家,現在主要是和他們鬥爭,不忙於建交。」⑦由平等地對待一切國家,爭取與美國在內的帝國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到「主要是和他們鬥爭」,由此可見受階級鬥爭思想支配,意識形態因素對外交決策制定影響日益加深。

三是對於爭取和平國際環境手段由談判為主轉向鬥爭。五十年代早期毛澤東多次講話中都指出,帝國主義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危險雖然存在,但是由於二戰後英國、法國的衰落,美國在戰線太長、兵力不足等國內外矛盾制約下,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中國政府應當而且可能爭取較長時間和平進行國內建設。中國政府盡了最大努力運用「溫和」的手段避免戰爭,爭取和平。在國內,轟轟烈烈的三大改造採取和平的、穩步前進方針,對於民族資產階級改造實行「贖買」政策,保持社會穩定。國外,為保家衛國雖然被迫出兵朝鮮,但在1953年籤訂朝鮮停戰協定後仍提出要與美國和平共處;由援越抗法到積極促成1954年印度支那和平協議的籤署;1954年抗議美國幹涉中國內政對臺軍事行動後,主動在1955年發出與美國談判建議;積極加強同周邊國家交往等等。這些活動無不表明,新中國努力爭取採用和平手段爭取和平。

1957年反右運動後,雖然爭取和平目的未變,但是由於對形勢判斷改變,在爭取和平手段上逐漸由談判轉向鬥爭。國內群眾創造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等大民主形式,「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在中共八大宣告基本結束以後,又重新走上歷史舞臺。國外,把「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同1956年國際上發生「波匈事件」和帝國主義國家發動反共浪潮聯繫起來,強調對於帝國主義和宣揚階級調和的「修正主義」鬥爭。

同時毛澤東認為不但社會主義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聯合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鬥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埃及粉碎英法軍事幹涉恢復了蘇伊士運河主權,亞非拉興起洶湧澎湃的民族獨立浪潮,英法等殖民地紛紛掀起獨立運動,英法同美國矛盾重重,資本主義陣營趨於分裂,而社會主義蘇聯洲際飛彈的研製和兩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六十幾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的召開,使得「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以前,社會主義國家在人心歸向、人口眾多方面已經對於帝國主義國家佔了壓倒的優勢;而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以後,就在最重要的科學技術部門方面也佔了壓倒的優勢。」⑧於是毛澤東得出結論,西方世界已經被永遠地拋在了後面,社會主義力量對於帝國主義力量佔了壓倒性優勢,1957年「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⑨

1957年對外政策逆轉的深層次原因

由對外推行「和平共處」到強調「主要是鬥爭」,原因是複雜的,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反右運動不過是眾多矛盾的導火索和引線,從和平外交轉向革命外交還有一系列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是中美對抗的加劇。二戰以後,美國推行「反共」遏制政策,在全球建立「反共基地」。韓戰爆發後,美國派兵侵佔臺灣,侵犯中國主權領土完整,阻撓中國統一,臺灣問題直接涉及到中國最基本國家利益。自此以後,臺灣問題成為兩國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臺灣海峽局勢成為兩國關係的「晴雨表」。1954年,美國與臺灣籤訂旨在「使它武裝侵佔中國領土臺灣合法化」的《共同防禦條約》,中美兩國一度劍拔弩張。但是1955年4月,周恩來主動發表聲明,表明中國人民願意用談判來緩解亞洲特別是臺灣緊張局勢,向美國發出緩和姿態。1955年8月,中美兩國開始在日內瓦進行大使級會談。但是中國方面的緩和姿態並沒有得到美國積極響應,而且美國在分裂中國道路上變本加厲,越走越遠。1957年6月2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演說《我們對中國共產主義的政策》,重申了美國頑固立場: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商,繼續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中美大使級會談,由於在臺灣等實質問題上美國堅持頑固立場而毫無進展。這樣,到了「1957年中期」,新中國採取的「對美和臺灣的溫和外交路線」⑩因為美國頑固反共反華立場而無法實施。中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反對美國分裂中國的圖謀。

其次,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特別是中蘇分歧的加深。史達林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和老子黨作風,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錯誤指導及幹涉,給兩國關係造成極大消極影響。赫魯雪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敉平兩國間分歧。兩國關係在1956年進入「蜜月」時期,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1956年蘇共二十大的召開,赫魯雪夫報告中對於史達林的評價尤其是提出與帝國主義主要是美國要「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走「議會道路」實現社會主義革命,被毛澤東認為是抹煞階級鬥爭,是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修正主義」,並認為「貌似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比教條主義更危險。整風反右運動中,大批提出意見的共產黨人被認為是「共產黨的右派—修正主義者」,這些具有「修正主義思想」的共產黨人和國外「修正主義者」及反動勢力遙相呼應,沆瀣一氣,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妄圖從內部、外部顛覆社會主義制度。1957年召開空前規模的社會主義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大會,非但沒有敉平兩國間裂痕,反而在國際形勢、力量對比、核戰爭等問題上產生了更大分歧。尤其在「和平共處」問題上涉及到對美國態度,關係到臺灣問題解決方式,關係到新中國根本利益。所以,毛澤東日益把「和平共處」思想視為修正主義的表現而加以批判,強調尋求一條從內政到外交上不同於蘇聯的道路。

最後,毛澤東獨特個性的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雖然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但是那些處於左右事態發展地位的人主觀判斷與抉擇,有時起到了決定性影響。1957年後,中國政策轉捩的主要標誌,就是階級鬥爭意識抬頭並逐步佔據國家生活的主導地位。這種對內對外強調階級鬥爭政策與當時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主觀認識密切相關。

毛澤東受馬克思、列寧關於階級分析和階級鬥爭的思想影響很深,一定程度上他把階級鬥爭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階級鬥爭的觀點在毛澤東的意識中非常牢固,貫穿他的一生。而五十年代早期奉行與各國「和平共處」政策主要推行者—周恩來,由於國內經濟建設上「反冒進」,遭到毛澤東嚴厲批評,甚至一度要辭去總理職務。內政上分歧直接影響到外交政策制定和推行,1958年2月,周恩來不再擔任外交部長職務,外交上毛周決策機制受到削弱。而新中國外交實踐證明,「什麼時候毛-周體製得到維護和加強,中國外交就取得進展;什麼時候毛-周體制受到削弱和破壞,中國外交就受到損失。」此外中蘇兩黨兩國關係惡化也與毛澤東和赫魯雪夫始終沒有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有關。在國內、國外和主觀、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下,1957年中國對外政策即使不是向「左」發展的轉折點,至少也到了「左」轉的前夜。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隱患要防治。1956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是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各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但是從1957年開門整風中提出的大量意見表明,新中國成立前七年取得重大成就同時,社會仍存在諸多矛盾,雖為支流,但仍不容忽視。所以在保持社會繁榮穩定前提下,仍然要注意解決隱含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不要被表面繁榮所陶醉,以致一旦問題暴露出來,措手不及,導致國內混亂。內政不穩,必然影響到外交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處變要不驚。1956年是個「多事之秋」,中國國內發生群眾鬧事事件,國際上蘇共二十大召開,引發社會主義陣營思想混亂,國際反共勢力趁機掀起反共浪潮。1957年國內反右運動在此大環境影響下,把大量誠懇的意見當成國內外「資產階級的進攻」,從而改變對內對外政策。雖有深層次歷史原因,但是當時決策人過於敏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樣情況在1989年,國內八九風波未平,國際上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在即。面對發達國家制裁和「社會主義大失敗」甚囂塵上,鄧小平「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毅然宣布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變。並吸取國內外經驗教訓,在歷史轉折關頭,提出要「冷靜觀察,沉著思考,穩住陣腳,有所作為」的「十六字」方針,不但使中國現代化航船安然渡過急流險灘,而且是指導中國在未來轉折關頭制定內外政策的重要法寶。

相關焦點

  • 中國大事記:1957年
    「反右」運動早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準備在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1957年 4 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党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發動群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
  • 沈志華:重估1956-1957年的中國
    1956—1957年在共和國歷史上是不尋常的年度,其最引人注意的特點是這兩年的反差極大。或許可以這樣說,在中國,1956年春光灑滿大地,1957年陰霾籠罩天空。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國人曾寄予無限希望,而中共領導人雖經歷思考,最終卻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選擇。
  • 同在1957年出生的中國男演員大盤點
    小編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對出生於1957年的中國男演員的盤點,下面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1 張曉亞出生日期:1957年代表作品:《村官》主要成就:藝術室編劇、院青年團副團長張曉亞,男,漢族,黨員,1957年出生於山西太原。1978年開始從事戲劇工作,1981年到省晉劇院工作。
  • 1957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毛澤東在18日和25日的講話中著重分析了近一年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黨內外的思想動向,以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社會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和階級矛盾。陳雲在講話中總結了1956年財經工作方面的經驗教訓,強調「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要重視研究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力求做到財政收支、銀行信貸和物資供需三大平衡。
  • 1957年
    年工人培訓統計報表》,自1957年開始實施。馬哈拉諾比斯再三要求中國派工作組到印度統計學院作聯絡工作,以便互相交換資料和工作經驗。周恩來對此表示,中國目前派這樣的工作組到印度去有困難,可暫由派到印度統計學院去學習的兩位研究生幫助作聯絡工作。馬哈拉諾比斯建議中國廣泛採用抽樣調查方案。周恩來對此表示原則同意,具體辦法同統計局商量。
  • ...路口的選擇 1956 1957年的中國》深度解讀中國現當代重大歷史事件
    【書籍信息】書名: 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作者: 沈志華ISBN: 9787218084817定價: 58.00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主要著作有:《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1994年)《韓戰揭秘》(1995年)《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1998年)《中蘇同盟與韓戰研究》(1999年)《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1948-1953》(2000年)《史達林與狄托--蘇南衝突的起因及其結果》(2002年)《蘇聯專家在中國
  • 1957年,中國小孩
    1957年,中國的人口是6.47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達到23%,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峰,新生兒死亡率下降,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而這一年,著名學者馬寅初也提出了新的人口主張。
  • 《人民日報》推特(Twitter)對外傳播的策略分析
    [ 蔣玉鼐.新媒體對外傳播中的國家領導人形象塑造——以2015年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的推特報導為例[J].對外傳播,2016(04):57-59.] 總的來說,學者們對國內新聞媒體推特(Twitter)帳號的分析都結合了實例,也提出了一些頗具參考性的改進策略,但是在內容分析上還不夠具體和深入,提出的策略雖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在針對性上仍有所欠缺。
  • 共和國大事記:1957年
    「反右」運動早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準備在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1957年 4 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党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發動群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
  • 狂飆1957:毛澤東之年
    在現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史上,有兩個已世俗化了的傳奇演義,從未有過這樣高的熱度,一就是1957年的《西廂記》,二就是1958年被看作反映了資產階級學者治學猥瑣的「楊貴妃風流故事」。前者以喜劇的形式,為一種其實很敏感的政治態勢添加了歡樂的色彩。故此在稍後沖天而起的「大鳴大放」中,各地相當多的鳴放者,屢以「毛主席評《西廂》」作共鳴,以表數年來一直受到「三堂會審」式改造的感慨。這是一處很重要的細節。
  • 1957年屬雞的人2019年運程
    2019全年總運勢分析:★★★☆2019年為己亥年,1957丁酉年出生的生肖雞相遇為天生地生,天幹丁火七殺生起歲幹己土偏印,地支太歲亥水和生肖雞有氣勢上的相生,為太歲化洩了生肖雞的酉金之氣,但影響不大。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7年)
    毛澤東在18日和25日的講話中著重分析了近一年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黨內外的思想動向,以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社會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和階級矛盾。陳雲在講話中總結了1956年財經工作方面的經驗教訓,強調「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要重視研究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力求做到財政收支、銀行信貸和物資供需三大平衡。
  • 揭秘新中國外交60年:自然災害時仍對外慷慨解囊
    第1頁:風雲突變的10年 第2頁:赫魯雪夫背信棄義 第3頁:解密檔案透露釋放戰犯原因 第4頁:新華社雅加達分社被迫關閉 1969年3月,蘇聯謀劃發起「珍寶島」戰役,中國被迫反擊。這一事件標誌著中蘇同盟走向終結。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7年)
    (1957年9月4日成立籌備委員會,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 一九五七年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北京市:◎河北省大興縣的新店鄉劃歸北京市(國務院1957年9月30日批准)◎河北省順義縣的中央機場場區和進場公路劃歸北京市(國務院1957年12月4日批准)
  • 1957年第一次危機,如今第二次,美國急紅眼,三軍齊動
    一、美國國防部:1957年是第一次,如今又一次在關鍵領域被領先!美國國防部在周五發給海軍的一份備忘錄中說,東方某國和俄羅斯領先美國發展出高超音速武器和1957年蘇聯率先研製出人造衛星對美國的衝擊完全等同!
  • 1957年發生了什麼——北大校史上離奇消失的一段
    我們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本我覺得過去一兩年來很有分量的一本書,叫做《拒絕遺忘》,副標題是《「1957年學」研究筆記》,作者是錢理群教授,錢理群老師。錢老師是前北大的教授,退休之後這幾年長期的關注農村的教育,中學的基礎教育,此外他努力在做的就是這一系列的「1957年筆記」,那麼什麼叫做「1957年學」呢?
  • 57年的是屬什麼生肖 1957年的屬雞人在2020年運勢好嗎
    你知道1957年出生的人屬於什麼生肖呢?  1957年屬什麼生肖  按照每年的「立春」來進行劃分  按陰曆(公曆)時間:  1956年2月5日4時19分至1957年2月4日10時7分 農曆丙申年(猴年,此時出生為屬猴)  1957年2月4日10時7分至1958年2月4日15時57分 農曆丁酉年
  • 1957年阿肯色州小石城事件
    1957年夏,該地的教育委員會接受聯邦地區法院執行Brown案的判決,允許9名黑人學生進入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讀。9月2日,秋季開學之際,該州民主黨州長福布斯動用國民警衛隊,封鎖學校,禁止黑人學生入學。後在法院幹預下,20日Orval撤回國民警衛隊,任憑一些白人暴民搗亂。25日,艾森豪總統不得不動用美國陸軍101空降師,「佔領」了小石城,維持秩序,並暫時直接控制了1萬名州國民警衛隊。
  • 1957年「毛羅對話」版本比較及解讀
    這種思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策策略原理與中國傳統「經權」思想的有機結合。  自2001年9月開始的毛澤東、羅稷南之間關於「要是魯迅現在還活著會怎麼樣」的對話(以下簡稱「毛羅對話」)是否存在的爭論,在2002年12月《炎黃春秋》、《文匯讀書周報》和《南方周末》同時發表黃宗英的《我親聆羅稷南與毛澤東對話》一文之後,已經「在社會輿論中取得共識,落下帷幕」。
  • 史海:1957年《人民日報》上的儲安平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1957年《人民日報》上的儲安平  儲安平的發言,是在中共高層號召「鳴放」之際,儲安平的厄運,開始於「反右運動」之初  本刊特約撰稿/陳遠  儲安平如果還活著,今年整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