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七星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天體。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它們並不算了解。不知道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我們很少聽說過南鬥六星?
還有,北鬥七星可以說是在夜空中比較容易辨認出來的天體,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它們都屬於恆星,那它們和太陽相比,是比太陽大?還是比太陽小呢?它們距離我們有多遠?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北鬥七星
其實北鬥七星的叫法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天文和神話,就是很多人經常聽到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體系中的,這裡四象就是耳熟能詳的玄武、朱雀、青龍和白虎。
中國古人是極其崇尚北方的,這裡的北方指的是方位。這種對於北方方位的崇敬可以追溯到中國古文明以前,相關證據就是墓葬挖掘過程中,就能發現5000~6000年前的古人對於北方方位的崇敬,而北方方位上正好有北鬥七星,除此之外,在北鬥七星的五倍延長線上還有一顆北方最亮的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極星,也是我們很熟悉的天體。也正因為北鬥七星在北方,所以我們才可以拿它來辨別方向。
關於北鬥七星的記載,最早是在於漢書的緯書《春秋運鬥樞》當中就記載著:
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鬥。
這些名稱就是中國人給北鬥七星取的名字。而現代天文學其實不是這種叫法。在現代天文學中,北鬥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七顆特別明亮的恆星所組成的,只不過它們排列成了鬥形。因此,對於這些天體的命名是: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這樣一直到大熊座η。其實是利用星座名稱加上希臘字母來命名的。
那它們距離我們多遠呢?
如果從宇宙的尺度上看,北鬥星距離我們都不算太遠。都在150光年以內,當然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個距離屬於幾乎不可能達到的距離,以目前最快的飛船飛過去都需要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宇宙足夠大,僅僅一個銀河系半徑就達到10萬光年左右。所以,它們都還在銀河系內,而且屬於距離我們非常近的恆星。
我們都知道,北鬥七星的特點就是鬥形。而且很多人一直以為北鬥七星一直都一個樣子的,是固定不變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北鬥七星也是會變,只是變得幅度極其小,以至於我們用肉眼幾乎是觀測不出來的。十萬年前的北鬥星就和我們現在的不太一樣,而且目前也在變化,十萬年後,就完全不是鬥形的了。
不僅如此,北鬥七星是圍著北極星轉動,因此,可以用來辨別季節。這一點也被中國的古人發現了,並且很詳細地記載在了古書當中。比如:《鶡冠子·環流篇》當中就有相關的記載:鬥杓東指,天下皆春……
當然,還有讓我們現在感到不可思議是,古人發明了一種計時方法,就是利用北鬥七星來計時。因此,也就有了北鬥七星「鍾」和「北鬥七星曆」
所以,北鬥七星在古代天文曆法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鬥七星和太陽
上文也提到北鬥七星都屬於恆星,那它們有多大呢?
巧的是,北鬥七星的恆星實際上都要比太陽大。天樞星的質量是2.35倍太陽質量,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2.3倍,是一顆紅巨星。
再比如:天璇星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2倍。還有天璣星,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7倍太陽質量,半徑是太陽半徑的3倍。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太陽和北鬥七星的七顆恆星相比,其實屬於小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