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陰,又稱摸嚇、摸瞎、驅鬼、下神、下陰、走了等(各地民俗叫法不同),意思是從陽間過到陰間。傳說能夠過陰的人,生下來是不會哭的,而按照常理,不哭的孩子是活不下來的,但是他們非但可以活下來,而且比其他人要聰明得多,只是他們從懂事開始,就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去。過陰者的第一次過陰往往是無意識地,在自己睡夢中發生的,這個就像身體發育到一定時候的自然反應一樣。他們對自己的夢記得很清晰,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在過陰。當然,有些人會保密,有些人會利用這個做些別的事情。鞋子的擺放,決定了過陰人的生死狀態。過陰時,鞋子必定有一隻是反過來的,如果全部弄正,則過陰人會甦醒過來,如果全部翻過去,他們就會死去了。但如果離開了出生地,過陰人就無法再預測他人的死期,於是也漸漸過上了平常人的生活,只是偶爾幫人家問問生死問題。在《聊齋志異》當中也記載了一個過陰的故事。
清康熙年間,揚州副總兵梁公,罷官居鄉間,每天攜帶棋盤酒壺,到山林間遊玩。
有一天,正趕上重陽佳節,梁公約了友人登高下棋。忽然來了一個人,在棋盤旁轉來轉去,看著梁公他們下棋,久久不肯離去。看他的樣子,很是貧寒簡樸,破爛的衣服上補著幾個補丁。但他的神態溫文爾雅,有文人學士的風度。梁公客氣地請他坐,他就座下。態度很是謙遜。梁公指著棋盤對他說:「先生一定很善於下棋,不如同我下一盤?」那人謙讓了好一會兒,才坐下和梁公對弈。
一盤下完了,那人輸了。他神情沮喪,但又似乎不願輕易罷手。又下,又輸了,他更加憤恨羞愧。只是拉著梁公請求再下,從早晨一直到日頭偏西,連小便都顧不上。梁公故意輸給他一局,這才高興了。
忽然,書生離開棋盤,站在一旁發抖,神情又變得悽慘沮喪。過了一會兒,又跪在地上,磕頭請梁公施救。梁公大吃一驚,疑惑不解,連忙扶起他說:「下棋只不過是一種遊戲,先生何必這樣?」書生說:「請你囑咐馬夫,不要系我的脖子。」梁公又感到奇怪,問道:「馬夫是誰?」書生答道:「馬成。」
原來,梁公有個馬夫叫馬成,常常過陰到陰間當差。每隔十幾天就要去一趟,攜帶陰曹地府的文書去勾魂。梁公認為書生的話太古怪,於是帶著書生去找馬成。而馬成僵臥在床上,已經兩天了。梁公於是大聲呵斥馬成,叫他不要對書生無禮。話音剛落,書生眨眼間便消失了,梁公這才明白書生是鬼。
過了一天,馬成甦醒過來,梁公把他叫到跟前詢問事情的原委。馬成說:「這個書生是湖南人,喜愛下棋成了癖,學業都荒廢了。他父親很擔憂,就把他鎖在書房,他總是跳牆出來,偷偷地找人下棋。他父親罵他訓他,都不起作用,父親被活活氣死了。」閻王因為書生沒有德行,便縮短了他的壽命,罰他進了惡鬼獄。到現在已經七年了。正碰上東嶽泰山帝君的鳳樓落成,發下文書向陰曹地府的文人學士徵求碑文。閻王把他從獄中提出,讓他去應徵作文,用來贖罪。不料想他半道上卻和你們去下棋,耽誤了期限。閻王大怒,命我去搜捕他。昨天,我遵照主人的吩咐,沒有用繩子捆綁他。」
梁公問道:「現在他怎麼樣了?」馬成回答說:「依舊關進了惡鬼獄,恐怕永遠也沒有轉生的希望了。」梁公嘆了一口氣說:「嗜好誤人呀,值得使人警醒呀!」
看到下棋,就忘記了自己是個死人;等到自己死了,看到下棋,又忘記了自己可以立功託生。這都是嗜好害得呀。世人有人沉湎於網路遊戲,有人沉湎於賭博,還有人沉湎於玩手機,並因此失去了親情、愛情和友情,值得警惕呀!儘快回頭,不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到那時就晚了。
申明:故事素材取材於《聊齋志異》,首段和末段評論是本人感悟,在於藉故事以明理,藉故事以化人,借鬼怪喻古今,請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