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中,愛上湖南——《詩話芙蓉國》編後記

2021-01-09 紅網

《詩話芙蓉國》,上齊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吳向紅

這些年,陸陸續續地策劃、編輯了一些關於湖南或湖湘文化的書,發現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每一寸,都飽含著詩情畫意。從此,對描繪湖湘之美的詩詞,便多了一份關注,並期盼著有一天將錦繡山河裝訂進一本別致的詩詞集裡,讓所閱者皆見瀟湘雄川、洞庭煙雨,讓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由詩歌載著,源遠流長。

湖南山靈水潤,古樸清雅之地。歷代以來,吟詠湖南山川景致、人文歷史的詩詞不知凡幾。屈原「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張九齡夜行耒陽溪,孟浩然夜渡湘水,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杜甫入喬口......無數名人大家,曾踏遍三湘四水,為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注入了無窮的詩意。但這麼多年來,鮮少有人願意走訪山水,記錄刻在石碑上的詩文,也鮮少有人願意翻遍地方志,收錄散落在民間的文學佳作。因此,對許多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來說,湖湘之美總少了些許詩文底蘊。

詩賦於山水,如落葉於叢林,源於此,又沉積成養分溫養於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歷史進程中凝聚下來的優秀文化傳統,決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成落後的東西」。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就有文化創新發展的精神力量;有強大的文化基因,我們必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詩話芙蓉國》一書,正是著眼於此,讓廣大讀者在千古名家吟詠湖南山水之美的精妙詩詞中,盡情抒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芙蓉國」,是湖南的別稱。

古往今來,三湘水美和山川柔情,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極盡描摹刻畫之能事,或觸景生情,或寓理於景,留下詩篇無數。主編上齊先生是個妙人。他對詩詞頗有研究,曾編寫《湖南紀勝詩選》等書。他告訴我們,在一本小小的書冊中,自然是無法一一展現歷代詩詞的。但編這本書的主旨,是凸顯湖湘山水之美,因此,入選的詩詞須為描繪湖湘山水之作。同時,加深詩詞的歷史厚度,自戰國以來的歷代詩詞,均應有所展現。按照這個標準,本書最終從海量詩詞中精挑細選出125首。

這就是一本「懂詩者」編給「愛詩者」的詩集。書中大家雲集,題材眾多,風格各異,宛若一幅幅脾性鮮明的中國畫,共同組成一卷精彩紛呈的湖湘畫軸。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寥寥14字,將君山島深居湖中、青翠碧綠的模樣刻畫得明亮清晰。韓溉的「瀟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月色朦朧,雲霧繚繞,詩人望月而發愁思,此情此景,頗有共情。葉劍英「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聽濤起雄心,誓蕩扶桑兒」,革命家的氣概與祝融峰上的萬千氣象融為一體,吞吐之間儘是革命豪氣。

就像湖湘需要洞庭之大,亦需要山澗之小,湖南的詩賦歷史需要千古流傳的大家之作,同樣需要許許多多不名之輩的傾心妙手。書中的詩詞名賦不少,名不見經傳但同樣優秀者亦多。譬如,北宋太學博士彭天益這樣寫遊司空山的情景:「扶筇疑是上天台,雲鎖巖扉次第開。」「筇」是竹子,詩句一出,一位行者一路剝開山上竹林,步步登高,眼前景色漸漸清晰的畫面宛若就在眼前,無論是「扶」還是「鎖」,都用之妙哉。這份生動,或許並不亞於名家的精彩。這些佳作,我們慶幸沒有在歷史的大滔中被永遠湮沒。如此一來,瀟湘詩話才不至於偏居一隅,我們對湖南的理解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刻。

圖書,是編者與讀者心靈交流的橋梁。一本書,從框架結構到裝幀設計,均需步步用心,才能換得讀者的真心。

譬如注釋。注釋是溝通古今、連通讀者與湖湘之美的橋梁,現代人讀詩詞,注釋不可少。但若全篇注釋,則失了韻味和想像空間;若毫無注釋,又會因為無法理解一些生僻字詞而讀來有如「米中摻沙」。因此,注哪些內容、怎麼注,都考驗著編者的「火候」。本書的編者,顯然是懂詩詞之人,在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給出簡明注釋的同時,也將詩詞與人、與景緊密關聯。沒有全篇解讀,給我們留出了足夠的自我感受空間,這樣讀出來的詩,原汁原味!

譬如體例。在書的開篇,編者將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沁園春·長沙》以手稿的形式,巧妙呈現。正文中,詩畫結合,有節奏地插入了最能展現湖湘山水之美的《瀟湘八景圖》,詩賦與書法、繪畫糅為一體,令本書藝術品位更甚。

再譬如裝幀。封面簡潔素雅、色澤柔和;內文版式舒朗大氣,詩畫交融;內文紙張輕盈又有質感。全書既古韻悠然,又具現代審美,讓人一看,頓生愛不釋手之感。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熱愛自己的家鄉,首先要了解家鄉。深厚的感情必須以深刻的認識做基礎。唯有對家鄉知之甚深,才能愛之愈切。」

《詩話芙蓉國》,是湖南詩賦的一場「人間拾貝」。它用百餘首詩詞囊括湖湘眾多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充滿瀟湘獨有的地方文化氣息,淋漓盡致地展現著湖南的詩情畫意。它讓你和我對湖南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讀完這本書,相信你漫步湖南山水之中,一定步步有詩、處處有情,「硬漢」湖南,也將在你眼中變得柔情、深厚。

(作者單位:湖南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中華詩詞當中的詩之三要素
    系統論是按照要素、結構、功能的順序展開研究的,本文探討詩之要素。 包括詩詞在內的文學藝術在創作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在主客互動中創造一個新的審美對象。這裡有三個方面:主體、客體、新的審美對象。三個方面必然存在三個要素。具體到詩詞,那就是意、象、言。意是意識,即創作主體的精神活動或心理過程。
  • 妙趣橫生的詩詞謎語,詩中有秘密,機智的人才能參透玄機
    很多朋友都喜歡詩詞,喜歡詩詞那種文化韻味。而在傳統文化中,詩詞謎語是一種很有趣的類別,千百年來讓人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那些妙趣橫生的詩詞謎語,詩詞中有秘密,機智博學的人們才能參透玄機。第1首:能使妖魔膽盡催,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放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民樂與指彈吉他後湖畔相遇 旋律交替,在芙蓉國裡奏出別樣風採!
    (音樂會在中國器樂協會古琴研究會理事、揚州市桐林琴社社長張為的三首古琴曲中拉開帷幕。)  音樂會在中國器樂協會古琴研究會理事、揚州市桐林琴社社長張為的三首古琴曲中拉開帷幕。(六歲習琴,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琵琶比賽大獎的青年演奏家彭婧媛奏響《大浪淘沙》。)  承接指彈吉他的是琵琶獨奏。
  • 中國詩詞大會:老外賽詩一點不見外
    中國詩詞大會:老外賽詩一點不見外 原標題: 或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外國選手沒有太大的比賽壓力,反而顯出一派輕鬆,李宜幸攻擂的過程眉頭都不皺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現呆萌,採訪中,令人感觸的是他們對中國詩詞的純粹熱愛。
  • 首屆汕尾南天湖梅花詩詞文化節即將開幕,中華詩詞學會及詩友賀詩
    首屆汕尾南天湖梅花詩詞文化節賀詩前 言:千古詩人愛梅花,或許梅花也深愛著詩人。 在浩瀚的古詩詞中,梅花詩詞佔了很大比重。按理說,作為高產詩詞的梅花詩詞家族,早就應該有個自己的節日。或許我們太幸運,梅花眷顧了我們,把機會留給了我們這代人。
  • 老照片再現1938年的湖南,看民國時期的湖南人生活環境
    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裡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38年的湖南。圖為當年的湖南岳陽城市鳥瞰照。嶽陽建城始於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 【古文探奇】一夜山風歇 僧掃門前花-隨園詩話
    未幾,以詩見投,長篇不能盡錄。記《竹枝》云:「送郎下揚州,留儂江上住。郎夢渡江來,依夢渡江去。」「若耶湖水似西泠,蓮葉波光一片青。郎唱吳歌儂唱越,大家花下並船聽。」又夢中得句云:「澗泉分石過,村樹接煙生。」皆妙。邵名帆,字無恙,山陰人。  作者簡介  《隨園詩話》,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
  • 詩中雪,雪中情,在詩詞中遇見浪漫,感受痴心,撞見人生
    劉長卿言雪中守候詩的題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告訴我們,這是詩人準備投宿山村時所見景象。原來當時劉長卿因被人誣陷而貶官,所以沒有了歸宿。本詩是詩人當時處境和心情的真實寫照。夜幕降臨的時候,沿途的艱辛加上惡劣的天氣,詩人越發覺得路途遙遠,頓時悲從中來,孤單不已。這時候低頭想的都是這滿山的冰雪、嚴寒的天氣、破舊的房屋。
  • 詩詞大會中經常提到的這句詩,人人耳熟能詳,可很多人都不知出處
    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已經陸續舉辦了五季,也是一季比一季精彩。無論是董卿,還是後來漸入佳境的龍洋,妙語連珠的主持詞,都讓大家拍手叫好。在這如沐春風,又富有啟迪性的話語中,觀眾們一次次被文學魅力所薰陶,感慨著中華詩詞的博大精深,讚嘆著主持人優雅的舉止和豐富的內涵。
  • 《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和水
    今天是毛主席誕辰紀念日,我將《毛澤東詩詞》認認真真、反反覆覆地讀了好幾遍,發現詩詞中有不少描「山」繪「水」的佳行麗句。開篇第一首,《沁園春·長沙》,寫作時間為1925年,正是國共首次合作期間。時任中共中央執行委員的毛澤東返湘。
  • 蒼龍詩詞觀:什麼樣的詩詞是好詩詞?
    〖蒼龍詩詞觀〗一、 前言:如果一個詩詞創作者連「什麼詩(詞)是好詩(詞)?」都迷糊或不知道的話,只靠個人感受判斷,終究還是顯得很不靠譜的。而當下大多寫詩詞之人或讀詩詞之人同樣面臨上述的情況。他們「對什麼是好詩(詞)?」、「怎樣鑑賞一首詩(詞)?」等問題的答案是模糊的,不明的或者說是靠感覺的。
  • 優美的古風詩詞名字,讓名字中也能有詩和遠方
    優美的古風詩詞名字,讓名字中也能有詩和遠方「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春季總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季節,而四月又是春季中最動人的那一個時節,在春季出生的寶寶,如果將描繪春季浪漫景象的詩詞名句,融入到名字中,又能讓名字產生怎樣的美妙意蘊呢?
  • 袁隆平: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湖南
    作為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社終身首席顧問,袁隆平院士對報社在宣傳推介湖南人才工作中所作出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並表達了對廣大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深情關切:「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建設發展,關鍵靠人才。湖南是人才大省,自古就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美譽,芙蓉國裡人才輩出,各類人才覆蓋農業、經濟、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在人才好政策的孵化下,人才的創造活力正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在充分湧流,希望人才報社更充分地發揮全媒體平臺的宣傳優勢,唱響湖南人才好聲音、講好湖湘英才好故事、凝聚創新發展新動能。」天下英才聚瀟湘、湖湘人才燦星河。
  • 詩詞丨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有時,因為一句經典,就讓人讀懂了整首詩,看透了整個人生。
  • 「詩詞與音樂」詩詞中的音律之美——山水悟道(黃莽)
    當然也不排除純文字的詩詞,我們通常把文學分為兩類,即文學作品和文學藝術作品,這是兩個概念。本文我們不講如《紅樓夢》中香菱和林黛玉學詩的入門知識,平仄、起承轉合、虛實修辭等之理。只講詩詞中的音律,若能啟發或引起這方面的專家把丟失的詞譜挖掘、還原,那將是無上功德。詩詞要有音樂性,不然就如李清照說蘇軾填詞不懂音律;填詞為何要以周邦彥、歐陽修、李清照、柳永、吳文英等體為正統呢?為何有可平可仄?
  • 賞合肥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詩風詞韻"話廬州
    古詩詞的美妙意境令人回味無窮,而合肥這座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首美麗的詩。  從戰國《楚辭·招魂》中的「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到取材於「廬江郡」的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再到南北朝的《經陳思王墓》……很久很久以前,古詩詞中就有了「合肥」的身影。
  • 古人用詩詞優雅罵人,看看這3首詩,第三首罵得也夠狠的!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不開心就罵人,不僅僅如此,我們與朋友之間也可能會這樣做。朋友之間的謾罵還會含蓄一點,不過要是不當朋友了,那可是惡言盡出。許多人覺得古人看上去都更君子禮儀,應該不會不開心就罵人吧,其實並不是,古人也是會罵人的,只是他們罵人也許比較優雅一些,下面我們看下這三首詩詞,看看古人是怎麼用詩詞罵人的。第一首是詩經裡面的小雅巧言,這首詩主要是揭露讒言禍國讓人悲憤的行徑。你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 如何回詩日本?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回應了
    長屋王愛好文藝,擅長詩詞,對佛法有一定研究。他非常羨慕唐朝發達的文化和佛教,製造了1000領袈裟,派人送給唐朝的僧人們。這些袈裟上繡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遺憾的是,長屋王沒能親自前來唐朝。729年,長屋王因為遭人陷害,被迫與妻子一起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憂患意識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憂患意識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曾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千年古訓。古語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一代偉人毛澤東自幼懷有憂國憂民之心,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毛澤東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的不竭動力。這種憂患意識不僅體現在毛澤東的政治理論著作中,也深深地寓含在他寄情抒懷的詩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