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合肥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詩風詞韻"話廬州

2021-01-21 中國文明網

  合肥自古以來就是文化之都,兩千多年的歷史為這座古城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頻頻到訪於此,留下了數之不盡的文學寶藏,和合肥有關的古詩詞歌賦更是燦若星辰,足有數千首之多。古詩詞的美妙意境令人回味無窮,而合肥這座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首美麗的詩。

  從戰國《楚辭·招魂》中的「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到取材於「廬江郡」的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再到南北朝的《經陳思王墓》……很久很久以前,古詩詞中就有了「合肥」的身影。

  從李白的《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到王安石的《湯坑泉》、蘇軾的《孫莘老移廬州》,再到羅貫中的《逍遙津上玉龍飛》、王陽明的《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歷史上諸多文學大家曾為合肥寫詩。

  從古詩詞中,我們一觀南宋才子姜夔眼中合肥地區的風土人情,一賞包拯、李鴻章、劉銘傳等合肥名人的勵志故事,從數千首「廬州」詩詞中窺見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賞合肥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讓我們循著合肥的詩風、詞韻,一品這座城市自古以來的美麗與風情。

  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古往今來,被很多文人墨客所矚目,和合肥有關的詩詞歌賦更是燦若星辰,足有數千首之多。可是,你知道關於合肥最早的詩詞是哪一首嗎?你知道古代都有哪些「大咖」吟作過關於合肥的詩詞歌賦嗎?咱們合肥的名人包拯、李鴻章、劉銘傳又作過哪些勵志詩?南宋文學家姜夔在合肥赤闌橋畔演繹了一個怎樣的美麗故事,又留下了哪些流傳千古的動人詩詞?合肥的哪處美景又格外受「詩詞達人」們的青睞?

  「廬江」之名最早出自戰國《楚辭》

  關於合肥最早的詩詞是哪一首,爭議頗多。據了解,據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已有提到「廬江」的詩詞了。

  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宋玉在其《招魂賦》(節選)(即《楚辭·招魂》)中這樣寫道:

  菉蘋齊葉兮,白芷生。

  路貫廬江兮,左長薄。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青驪結駟兮,齊千乘。

  懸火延起兮,玄顏烝。

  步及驟處兮,誘騁先。

  抑騖若通兮,引車右還。

  與王趨夢兮,課後先。

  君王親發兮,憚青兕。

  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

  皋蘭被徑兮,斯路漸。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目極千裡兮,傷春心。

  魂兮歸來!哀江南!

  其中的「路貫廬江兮,左長薄」之句,意為「道路貫通穿越廬江,左岸上是連綿的叢林」。此處「廬江」在何處有多種說法。洪興祖《楚辭補註》云:「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譚其驤以為當指今襄陽、宜城界之潼水。現代也有人認為廬江之名出自《楚辭·招魂》。

  其次,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此文序曰: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對於《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產生地,一直頗有爭議,除「廬江說」外,還有潛山、浙江桐廬縣,甚至江蘇、廣州都曾自稱為其故鄉,但是現在最公認的說法還是在懷寧、潛山一帶。

  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庾信曾著《經陳思王墓》,也被認為是有關合肥的比較早的一首詩。

  公子獨憂生,丘壟擅餘名。

  採樵枯樹盡,犁田荒隧平。

  寧追宴平樂,詎想謁承明。

  旦餘來錫命,兼言事結成。

  飄飆河朔遠,颮飈颶風鳴。

  雁與雲俱陣,沙將蓬共驚。

  枯桑落古社,寒鳥歸孤城。

  隴水哀葭曲,漁陽慘鼓聲。

  離寄來遠客,安得不傷情。

  陳思王即曹植(192-232),曾隨父伐吳駐紮「魚山」(即今八鬥嶺),病卒,遂葬於此。《合肥縣誌·魏志》載,當年曹植登八鬥嶺時,曾贊此地風光秀美,死後若能葬此而無憾!經考,在今八鬥鎮南側150米處,有曹植墓,世稱「八鬥陵」,延稱「八鬥嶺」。嘉慶《合肥縣誌》記:「八鬥嶺,在縣北一百十裡集后土阜。俗傳為曹子建墓。」曹植墓有記載的共三處,一處是山東省東阿縣魚山曹植墓,一處是河南淮陽城南三裡之「思陵冢」,一處在河南通許七步村曹植墓。八鬥嶺曹植墓疑為衣冠冢。

  李白等諸多文學大家曾為廬州寫詩

  歷史上,合肥因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諸多文學「大咖」為其吟詩誦詞,李白、王安石、蘇軾、羅貫中、王守仁等均作過與合肥有關的詩詞。

  「詩仙」李白曾多次作過與合肥有關的詩,安史之亂期間,李白送一位裴姓朋友赴廬州任長史職,作詩《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西江天柱遠,東越海門深。

  去割辭親戀,行憂報國心。

  好風吹落日,流水引長吟。

  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裴大澤,河東裴氏。「五月披裘」的典故則寄意志高行潔。

  《寄上吳王三首》是李白來合肥贈予吳王李祗的幹謁詩。天寶九年,李白到廬江(今合肥廬江縣)謁見廬江郡守吳王李祗。李白在吳王府邸與吳王相處甚密,共宴同酌,觀賞歌姬表演,主賓歡悅。第三首因有轉韻,疑為古風體。

  其一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

  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

  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

  何日背淮水?東之觀上風。

  其二

  坐嘯廬江靜,閒聞進玉觴。

  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

  其三

  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

  灑掃黃金臺,招邀青雲客。

  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憐宋玉,願入蘭臺宮。

  李白在謁見廬江郡守吳王李祗時相處甚歡,與吳王一起為當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吳王送杜秀才赴舉入京》。此詩雖為應時揮毫之作,卻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煙」這樣的佳句,清爽秀麗、渾然天成。

  秀才何翩翩?王許回也賢。

  暫別廬江守,將遊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煙。

  欲折一枝桂,還來雁沼前。

  北宋的王安石曾被貶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請遊東湯池,品香茗,泡溫泉,遂題詩《湯坑泉》:

  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

  一氣無冬夏,諸陽自發興。

  人遊不附火,蟲出亦疑冰。

  更憶驪山下,敞然雪蒲塍。

  「湯坑泉」就是今天的湯池溫泉,在廬江縣湯池鎮境內。丁汝昌亦曾題詩云:「青川水常流,騎馬去閒閒。溫泉如有意,暮雀相與還。名城藏古剎,落日滿秋山。待到還鄉日,歸此且閉關。」

  蘇軾也曾在老友赴任廬州時,作詩《孫莘老移廬州》寄別:

  爐錘一手賦形殊,造物無心敢望渠。

  我本疏頑固當爾,子猶淪落況其餘。

  龔黃側畔難言政,羅趙前頭且眩書。

  惟有陽關一杯酒,殷勤重唱贈離居。

  孫覺(1028-1090年),號莘老,高郵人,歷任湖州、廬州、潤州、蘇州等地方官,蘇軾好友,關係密切。兩人皆因與王安石政見分歧而受排擠,時運不濟,仕途受阻,但不忘苦中作樂,相互戲謔。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孫覺赴任廬州,贈詩,蘇軾次韻寄別。然孫覺原作已佚。

  《三國演義》作者、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也曾作《逍遙津上玉龍飛》: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

  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逍遙津在合肥東北隅。古為淝水上的渡口,有津橋可渡。《資治通鑑》中記載: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曹操方面只有張遼手下7000人,張遼乘對方立腳未穩,星夜率兵突入吳營,孫權猝不及防退至此地,然津橋已被拆除,孫權縱馬飛越淝水脫險。後人名此橋為飛騎橋。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王陽明)也曾作下有關合肥的詩句。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臘意中宵盡,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輕綠,江寺雪初晴。

  農事沾泥犢,羈懷出谷鶯。

  故山梅正發,難寄欲歸情。

  立春日為重大節日,巢湖流域稱之為迎春日,儀式隆重。此為作者在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見聞抒懷。

  《包城寺》

  行臺衣獨寺,僧屋自成鄰。

  殿古凝殘雪,牆低入早春。

  巷泥晴淖馬,日簷暖烘人。

  雲散小巖碧,松梢極目新。

  包城寺在肥東老店埠鎮內,原為鎮上最大寺廟,太平天國時毀於兵火,後闢為菜市,現稱「老菜市」。

  南宋才子姜夔赤闌橋畔留「詩話」

  說起古詩詞中的合肥,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南宋著名詩詞作家姜夔。在姜夔的一生行跡中,與合肥曾結下了不解之緣,並與一對合肥「姐妹花」結為「知音」,譜寫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動人詩詞。

  姜夔是江西鄱陽人,他的詩風格高秀,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韻。然而姜夔的一生,尤其是詩詞創作的鼎盛時期,卻是不斷往返於杭州、合肥之間,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許多文字都是和合肥這座古城聯繫在一起的,真實細緻地再現了那個時期合肥地區的風土人情。

  南宋時期的合肥景色是何樣的呢?在姜夔的兩首詞中得以這樣描述,《淡黃柳》詞云:「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悽涼犯》上闋云:「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情懷正惡,更衰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這兩首詞寫了合肥的柳色,一是春柳,一是秋柳,卻都一樣的悽涼,一樣的依依可憐,牽動了人們的思鄉之情。姜夔的詩詞也賦予了赤闌橋很多浪漫色彩。姜夔曾在《淡黃柳》小引裡提到:「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悽涼,與江左異。」在《送範仲訥往合肥詩三首》之二中又提到:「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裡相過不寂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文中的柳蕭蕭正是與姜夔愛戀的女子之一,而赤闌橋又是這段悲壯愛情故事的不朽見證。

  合肥名人的勵志詩流傳千古

  有別於姜夔詩詞的清空和騷雅,咱們的合肥名人「老鄉」包拯、李鴻章、劉銘傳也創作過不少意氣風發、志向高遠的勵志詩,令合肥的詩詞文化更加豐富多彩、璀璨奪目。

  宋代名臣清官包拯無欲則剛、剛直不阿的性格,從他的詩作中就能滲透出來,其《書郡齋壁》詩云: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本詩見於《宋詩紀事》,是包拯早年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時在州府中書齋壁上題寫的自勉詩,主旨即為官當謀正直之道而去除貪慾。透露著出仕為官志存高遠,追求「清私心」、「講直道」,充當「秀幹」和「精鋼」,讓後人景仰。包拯流傳下來的詩僅存此一首,卻成為包拯一生為官做人的光輝寫照,以包拯為代表的廉政文化也成為合肥文化的重要名片。

  晚清名臣李鴻章年少有才氣,18歲即中秀才,歲考中全省第一,自信且有活力,但仍不忘警醒和鞭策自己。《二十自述》組詩是李鴻章年輕時所作的勵志詩,可以看作其人生宣言:

  一

  蹉跎往事付東流,彈指光陰二十秋;

  青眼時邀名士賞,赤心聊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漚;

  久愧蓬萊仙島客,簪花多在少年頭。

  二

  每到春初酒價賒,驚心老大漸相加。

  三年白下增詩債,千載青氈易歲華。

  馬齒記從今日長,龍頭休向昔時誇。

  因循最誤平生事,枉自辛勤讀五車。

  三

  丈夫事業正當時,一誤流光悔後遲。

  壯志不消三尺劍,奇才欲試萬言詩。

  聞雞不覺身先舞,對鏡方知頰有髭。

  昔日兒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為。

  四

  暮鼓晨鐘人聽來,思前思後自徘徊。

  人生惟有青春好,世事須防白首催。

  萬裡請纓終子少,千秋獻策賈生推。

  愧予兩字功名易,小署頭銜斐秀才。

  此時李鴻章正值弱冠,但已覺不能「浮生碌碌」、「一誤流光」,遺憾終生,而當「學以致用」,仿劉琨與祖逖「聞雞起舞」的思想和理念,一個滿懷報國願望、氣衝霄漢的弱冠書生形象通過此詩展現出來。李鴻章這一人生信條的養成與其出生於斯、成長於斯的合肥人文環境無法分離。

  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劉銘傳在任期間的軍旅作品《五更》云:

  刁鬥催殘夜,五更客睡長。

  聞雞醒夢寐,擊鼓變陰陽。

  帳外懸秋月,門前下曉霜。

  驚心無別事,早起赴操場。

  從詩詞的字裡行間可以想像出軍旅生活的嚴酷與艱辛和一個智勇雙全、勤奮敬業、治軍有方的將領形象。

  千餘首「巢湖」詩詞創文學佳話

  合肥風光旖旎,美景萬千,但哪一處景致最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呢?據統計,自古以來描寫巢湖的詩詞最多,達千餘首。2015年出版的《合肥通史》專題研究叢書之一《巢湖詩話》中,就整理收錄了近千首有關巢湖的詩詞。

  遠古無名氏曾作《塗山之歌》: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塗山」的位置古今說法不下二十處,安徽巢湖為其中之一。此歌為塗山人對渴望成婚成家的夏禹所唱的「南音」。夏禹奉命治水而耽誤成家,為使家族有後而思慮娶妻。一日遇白色九尾狐,認為是吉祥的徵兆,告於塗山人,被認為是天意的傳達,遂與治水期間相識相知相愛的塗山女兒偃攸成婚,並獲得塗山人的共同祝願。此歌可能是夏禹、偃攸婚禮時的群體賀歌。此歌反映了巢湖文化的歷史悠遠。

  唐代詩人杜荀鶴曾作《秋日湖外書事》:

  十五年來筆硯功,只今猶在苦貧中。

  三秋客路湖光外,萬裡鄉關楚邑東。

  鳥徑杖藜山醫雨,猿林欹枕樹搖風。

  朱門處處若相似,此命到頭通不通。

  秋日巢湖風光撩人,契合作者心境,兩者產生共情。作者在巢湖岸邊,望湖抒情,感嘆人生。

  杜荀鶴還曾作《過巢湖》,以巢湖湖水澄平諷世況時風,「以湖為鏡映世態,以水為劑滌人心」:

  世人貪利復貪榮,來到湖邊始至誠。

  男子登舟與登陸,把心何不一般平。

  北宋歐陽修於滁州知州任上時遊覽巢湖,作《仙人洞看花》:

  學書學劍未封侯,欲覓仙人作浪遊。

  野鶴倦飛為伴侶,巖花含笑足勾留。

  饒他世態雲千變,淡我塵心茶半甌。

  此是巢南招隱地,勞勞誰見一官休。

  仙人洞在巢湖市銀屏鎮南銀屏山上,《巢湖地區簡志》記:「洞高約20米,寬30米,縱深200餘米。洞內曲折幽深,蔚然奇觀。仙人洞上方為懸崖峭壁高有百米,臨空欲傾,形極險峻。」

  南宋詩人陸遊的詩詞多表現民族意識,以豪放悲壯為主調,但也不乏如《巢山》這樣描寫自然景物,以閒適恬和為情調的佳作。《巢山二首》云:

  一

  巢山避世紛,身隱萬重雲。

  半谷傳樵響,中林過鹿群。

  蟲鎪葉成篆,風蹙水生紋。

  不踏溪橋路,仙凡自此分。

  二

  短髮巢山客,人知姓字誰?

  穿林雙不借,取水一軍持。

  渴鹿群窺澗,驚猿獨梟枝。

  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

  此二詩應該為陸遊九年川陝生活後(淳熙五年)東歸經巢山而作,細膩筆法,語言豪邁,描繪了巢山的優美風光,謳歌了祖國的壯麗山河。

  李鴻章衣錦還鄉之後,曾作《湖上七絕》:

  巢湖好比硯中波,手把孤山當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筆,夠寫青天八行書。

  李鴻章對中廟、姥山有過設計與建設,此詩應為文峰塔續建後,登舟泛湖時的即興之作,詩中透露出作者心情舒展,浪漫且不乏豪放與傲物。(合肥晚報)

  

相關焦點

  • 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南淝河源頭紅石橋○「旗鼓相當」的旗山(右)和鼓山(左)○洗耳池公園裡的巢父牽牛與許由洗耳雕塑○鼓山寺○旗山○「亞父」範增合肥古稱廬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來誕生出了數之不盡的合肥故事。
  • 合肥推出54項文旅活動豐迎雙節
    肥東縣1、大美長臨 雙慶臨門活動內容:特色物產集市、特色民俗活動、戲曲等演藝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鄧之元先生佛學書畫展活動時間: 10.1-10.3活動地點:長臨河古鎮景區2、吳家花園文化豐收節活動活動內容:「科技之光」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展、普及咖啡文化活動、農事體驗活動
  • 文化牆上探古今 詩畫相伴敘幽情
    隨後進入合肥大書院的廬州中學(原安徽省立六中)就讀,日軍的轟炸又迫使廬州中學遷至三河鎮,於是楊振寧一家也遷至三河鎮。再後來他又到西南聯大就讀,直至出國留學,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聽說是來尋楊振寧老宅的,居住在小巷的人們告訴記者,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後,四古巷周圍建成了許多住宅小區。老人們大多只記得,楊家曾經有一座大宅就坐落在這個小巷中。
  • 安徽合肥城隍廟舉辦新春文化廟會 上演文化惠民大餐
    中新網合肥2月11日電 (餘皓)11日下午,在古色古香的安徽合肥城隍廟大院內,隨著歡快激昂的《歡慶鑼鼓》伴奏響起,藝術表演在熱鬧的鑼鼓聲中開場,合肥新春文化廟會正式拉開帷幕。在安徽合肥,集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於一體的新春文化廟會,不僅是當地春節的文化名片,還吸引著大量外地遊客來這裡體驗年的味道,成為安徽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大型民俗廟會之一。
  • 「文化合肥」「門」字地名 底蘊深厚
    ○時雍門(小東門)○山門李 楊鈞 攝合肥是座具有 2000 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很多地名都是 " 傳承有序 " 的,不僅有它的歷史根源,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還有巢湖地標之一朝陽門、美麗鄉村花大門、古村落山門李、有著神秘傳說的檀門口以及歷史久遠悠長的廬江老街西門灣 …… 這些 " 門 " 字地名,承載著廬州 2000 多年悠久的文物建築歷史,延伸著千百年來的鄉風民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時空輪盤的流轉,烙刻了無盡的民間軼事和傳聞。
  • 文化合肥:郵票裡的合肥!太驚豔了!
    據考證,1695年,53歲的石濤應吏部尚書、英武殿大學士李天馥和廬州府太守張見易的邀請,從揚州來廬州遊覽,在從廬州返回揚州路過巢湖,巧遇巢湖那幾天下雨發大水,只能「十裡五裡一停船」,石濤飽覽了巢湖風光,又在中廟連住了3天,於是他就作了這麼一幅《巢湖圖》。其中的亮點是石濤對水的描繪,用「網巾紋」的畫法,顯示出風大浪急的觀感。
  • 速看,合肥古代史上這三位著名人物,你肯定都認識!
    #合肥,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合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位合肥古代史上的名人。,一起來了解看看吧。包拯包拯生於公元999年,卒於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系北宋名臣。
  • 安徽合肥古代這四位歷史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合肥(簡稱廬),別稱:廬州,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有「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安徽合肥的一些古代名人吧!
  • 合肥8條徒步線路 莫負身邊的美
    安徽商報合肥網訊 人們總是習慣眺望遠方,而往往忽視了身邊的美,「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個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是幾人付諸了實踐?今天小編要告訴各位網友的是一個嚴肅的事情,不要忽視你生活的這個美麗的城市,讓自己的節奏慢下來,徒步享受合肥的美麗。  天鵝湖
  • 在詩詞中,愛上湖南——《詩話芙蓉國》編後記
    從此,對描繪湖湘之美的詩詞,便多了一份關注,並期盼著有一天將錦繡山河裝訂進一本別致的詩詞集裡,讓所閱者皆見瀟湘雄川、洞庭煙雨,讓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由詩歌載著,源遠流長。一湖南山靈水潤,古樸清雅之地。歷代以來,吟詠湖南山川景致、人文歷史的詩詞不知凡幾。
  • 論靖康之變對江西詩派詩風轉變的影響
    今天,筆者便從靖康之變這一歷史事件入手,試論靖康之變對江西詩派詩風轉變的影響。靖康之變發生前繁華的汴京江西詩派誕生原因——擺脫被唐詩統治的恐懼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曾說:「前人之述備矣」,說的是關於嶽陽樓的詩詞文章已經很完美了。
  • 中國古代故事:要求「自然」、「直尋」,不以用事為貴
    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顏延、謝莊,尤為繁密,於時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近任防、王元長等,詞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寢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納,蠢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這段話系因齊梁時一些作者以堆砌典故為能事的不良風氣而發。此種風氣以任防、王融為首。
  • ONE&ONLY壹加壹集團駿業鴻開品牌升級禮成廬州
    10月21日,ONE&ONLY壹加壹集團在總部合肥舉行了「ONE&ONLY壹加壹集團駿業鴻開品牌升級盛典」。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集團行業實力,推動集團華麗升級,為廣大愛美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集團特聘了楊蓉婭、歐陽天祥、張志光三位醫美行業領軍人物為集團高級顧問,共鑄壹加壹美好新未來。當天上午在合肥市政務區天鵝湖畔ONE&ONLY壹加壹集團總部辦公區舉行了「喬遷盛典啟幕儀式」,現場眾多醫美專家蒞臨現場並送上良好祝願。
  • 名家寫瀟湘·風物|詩風聯雨桃花源
    最吸引我眼睛,最聚焦我思索的,還是那一首首浸染了歲月塵埃的大美詩篇,一幅幅掛滿了歷史風霜的絕佳楹聯,是那若隱若現在漫山滿谷詩風聯雨之中的桃花源,那被千百年來文化潤澤至美至純的桃花源。桃花源在哪裡?自從打魚人問津而復返迷蹤後,就留下了謎團,惹得歷代文人騷客們百般稽考,又讓近來山水旅遊之地競相爭名。
  • 中華詩詞當中的詩之三要素
    系統論是按照要素、結構、功能的順序展開研究的,本文探討詩之要素。 包括詩詞在內的文學藝術在創作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在主客互動中創造一個新的審美對象。這裡有三個方面:主體、客體、新的審美對象。三個方面必然存在三個要素。具體到詩詞,那就是意、象、言。意是意識,即創作主體的精神活動或心理過程。
  • 「文藝星空」秋天主題詩詞(林峰、張宗明、傅少森)
    詩人簡介:前香港詩詞學會會長浪淘沙·秋興深圳 張宗明.細雨送秋涼,北雁南翔。蒹葭吹絮露凝霜,黃菊無言矜傲骨,獨佔秋光。寄興碧紗窗,素句尋章。青山紅樹韻悠長。借鑑晉唐風範在,壯我詩囊。詩人簡介:張宗明,筆名砍石,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安徽,現居深圳。
  • 鍾振振雜談詩詞創作(二):對《中華通韻》頒行一事的四點淺見
    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刊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 2017年春節期間合肥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新春32項官方文化活動安排出爐
    記者從合肥市獲悉,春節期間共安排2017年市民新春音樂會、「第23屆新春文化廟會」系列活動等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32項。推薦閱讀》》》:安徽省內旅遊好去處 2017年春節期間合肥人遊哪些景點免門票?2017年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安排1、2017年市民新春音樂會時間:2017年元月14日晚7:30地點:合肥大劇院主辦: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大湖名城 文化合肥」市民攝影大賽暨合肥公共文化發展成就展(「第四屆全民文化活動季
  •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二場比賽題目原題奉獻
    對於中國詩詞大會題目的難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認為太簡單了,簡直是小菜一碟;有的人卻說太難了,很多題目都答不上來。但更多的人還是認為題目難度適中,可以回答出大部分題目。這說明節目組充分考慮了觀眾的不同層次,照顧了大多數中等知識層次的人群,充分體現了全民參與的特點和「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達到了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題目難不難,參與才知道。下面是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二場比賽的題目,請你親自來作答,然後再評價。
  • 「名家看四川 再尋周克芹」 解讀天府文化的簡陽表達
    7月9日至11日,由四川省作家協會和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名家看四川·再尋周克芹·走進三新簡陽」文學交流活動舉行,劉慶邦、李鳴生、王祥夫、羅偉章、王十月、弋舟等50餘名全國著名作家走進簡陽規劃館等地,用心感受簡陽之美、領略簡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