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浩蕩風光長——寫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

2021-01-10 中國氣象局

南信大建校60周年之際

1960-2020年。

兩個意義深遠的時間坐標,連綴起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徵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南信大)的60年,前承幾代人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奮鬥,再啟一所「雙一流」高校走向世界的變革和創新。

拉近歷史的鏡頭,學校一甲子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飽含家國情懷、不斷自我革新、自強自信的精神成長史。正是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南信大精神,讓這所學校任辛勞而不辭,歷困難而不屈,經考驗而不衰,在浩蕩時代潮流中匯聚成與時俱進、氣吞山河的力量。

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中,大學精神正崛起新高度。

▲第二代校門。

始於召喚:家國情懷激蕩熊熊奮鬥志

當1961級182名新生在南京北郊盤城集的臨時工棚裡舉行開學典禮時,他們一定無法想像,如今的開學典禮,有無人機拍攝、電子大屏直播,8000名「00後」新生揮舞著國旗,追尋開創者們的足跡。

▲1961年首次開學典禮在工棚裡舉行。

歷史總是擅長用「偶然」來展開它波瀾壯闊的劇情。然而在任何偶然的背後,都隱藏著如日月經行般必然的邏輯。「1960」——我們可以從南信大的誕生之年去推敲她為何而生。

那時新生的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氣象管理體制由軍隊轉至地方,社會急需大量氣象專業中高級人才。為組建新中國第一所氣象高等學府,竺可楨、涂長望等名家大師奔走呼籲,周恩來總理親自籤署院領導任命書。在共和國最艱難的年代,南京氣象學院應祖國呼喚而生。

沒有現成的校舍,師生們就邊學習邊建院。自己動手搬磚頭、運水泥、拉滾子壓路,喝水靠人力車從大廠拉,洗漱在池塘……「工作、學習要高標準,生活要低標準」成為他們的座右銘。方此之時,是什麼凝聚師生同心創業的力量?又是什麼激發他們攻堅克難的勇氣與鬥志?

「發揚延安『抗大精神』,堅決完成黨的任務!」「祖國需要,我們就在!」「用知識報答人民厚望!」

▲建院初期師生從幾裡外拉來飲用水。

家國情懷,是南信大生的意義、進的動力,也是她的根和魂。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融入血脈、作用於精神,將南信大和腳下這片土地的荊棘與榮光連成一體。

南信大人的家國情懷在哪裡?它凝結在立德立志、興學強國的信念裡,開創者這樣回答。出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空軍氣象官員學校的譚丁副教授,1951年毅然放棄待遇豐厚的工作回到祖國懷抱,又在學校創辦之初奉調擔任一名普通的外語教員,這一幹就是一輩子。學校奠基人之一的王鵬飛教授,年過花甲卻從零開始投入氣象史這個相對冷門的領域,「外國人正在研究中國氣象史,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研究外國氣象史?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我來做!」

南信大人的家國情懷在哪裡?它矗立在風光無限的險峰上,建設者這樣回答。雪山險峻、高原反應嚴重,張江援等三位同學背負著數十斤重的氣象儀器,攀雪坡、鑽雪洞,為中國登山隊首次徵服珠穆朗瑪峰保駕護航;長途遠航、物資匱乏,校友卞林根成為第一個參加南極科考的中國氣象人;苦心鑽研、投身國防,校友邢文革為「中華神盾」裝上雷達「千裡眼」。衛星研製、核試驗、載人航天工程、奧林匹克運動會、雜交水稻研發、防災減災工作……哪裡有祖國的召喚,哪裡就有南信大人的身影。

▲張江援三次登上珠峰北坳進行科考。

「庚子年、初相見,毅然築方圓;若彷徨、向所往,慨然赴遠方……」

——聽,遠遠傳來的《南信志》歌聲如同歲月的旁白。

惟願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探索前行:自我革新見證蝶變轉型

1978年,春風始湧,高等教育率先振臂。

翻開南信大的校史,「改革」一詞出現了六百餘次。

置身國內外社會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可以感受到這所學校在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順應時代變革的潮流中鑄就精神內核。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氣象事業的發展,伴隨著國家對科技和人才需求的轉變,南信大的辦學目標、戰略舉措、體制機制等也一路革新。

但改革之路註定不是坦途一片。世紀之交,一輪輪社會浪潮接踵而至,加速轉型之中的南信大也始料未及。

曾經的全國首批重點大學與「211工程」失之交臂,從「前鋒」到「後衛」的滋味並不好受;全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正發生巨大變革,學校從中國氣象局劃轉到地方管理,不是沒有過踟躕——

當行業資源的紅利漸漸減弱,後勁何在?若與地方共融,暴露規則不適應、學科不接軌的短板,怎麼辦?

自我革新!唯有不斷改革,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實踐,才能衝出重圍,開闢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一場看似遲到的出發,因為高起點和超群膽識而具後發優勢。從南京氣象學院轉型升格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後,學校迅速調整辦學方向,一面繼續以「優勢更優,特色更特」的思路不斷強化氣象類學科建設,在服務行業中求發展;另一面增設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院系,擴大辦學規模,加快融入江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完善治理架構,深化學部院系改革,並著力在各學科與氣象的交叉滲透上做文章。

這還遠遠不夠。

體制不能掣肘發展,突破原有行業內部視野的局限,推動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海洋局多方共建。

辦學不能故步自封,與國際接軌,在海外設置科研中心,推進教師國際化,深化國際人才聯合培養。

措施要同步到位,篤行以生為本、強化師資隊伍、優化資源配置、校園規劃修編等有條不紊搭起改革的四梁八柱。

……

▲2017年,南信大舉辦與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合作十周年慶典。

幾十年來,不斷全面深化的一輪輪改革最終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重新回到「國家隊」;2018年一次性獲批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打破了多年來只有1個博士點的巨大制約;2019年,綜合排名進入全國80強……為了再次閃耀的榮光,多少老一輩南信大人紅了眼眶。在成長的路途中,南信大自我革新的蓬勃朝氣融入日新月異的時代脈動,用自己的腳步印證了行者無疆的豪邁。

▲2018年新增學位授權點。

未來「領跑」:自強自信走向世界中心

美國,哈佛大學。

青年學者李柯在實驗室裡飛速計算,撰寫他從南信大來到這裡交流兩年以來的第三篇高水平論文。自2017年學校和哈佛大學籤約共建空氣品質和氣候聯合實驗室以來,雙方已合作發表了十餘篇成果,合作模式受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點名表揚。

這不是學校第一次與國際頂尖名校開展緊密合作。美國耶魯大學、英國雷丁大學、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全球頂尖科研院所均與南信大密切往來,其中與耶魯大學的合作還作為中美科研合作的範本被《自然》雜誌專題報導。

▲《Nature》雜誌展示大氣環境中心中美合作成果

「國內沒有幾所高校能和哈佛、耶魯開展這樣緊密的合作。」李柯的話語中不乏自豪。

帶著與他相似的自信,南信大人紛紛走進世界氣象組織任職,走向世界氣候談判會議的圓桌,走上氣象學界最高級別的領獎臺。

自強才能自信,這是新時代南信大最動人的「精神顏值」。

在這自強自信的氣質裡,有踏上新徵程的豪情滿懷,有再下一城的壯志澎湃,更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奮發作為。

從2006年的「開放發展、聯合發展」到2017年的「開放發展、協同發展、特色發展」,「聯合」到「協同」的背後蘊含著尋求資源到攜手共贏、一起「拼圖」到共繪一張圖的邏輯轉變。新的發展階段,南信大的開放辦學不僅是聯合爭取資源,而是更加自信地強調整合資源,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核心位置抱團向前。

它帶來了什麼?

中國氣象谷,一個中國氣象產業業態創新的試驗田,正在學校南側開犁。「政產學研用」五方融合,學校牽頭要做的,包括構建「環南信大知識經濟圈」,更志在為打造氣象產業新業態提供一種南信大方案。

▲中國氣象谷效果圖。

江蘇首個海外院士工作站,十餘名外籍院士的項目和團隊正一一落地,優秀外籍教師紛至沓來。在南信大,政策、平臺、待遇皆不比國外差,成果很快能產出。他們有眼光。倡議成立「一帶一路」氣象教育聯盟,主動承擔WMO全球校園計劃,牽頭制定氣象專業國際標準,國際範兒的南信大很「大氣」。……

有為才有位,有位才能「領跑」,簡單模仿和照搬,建設不出真正的「雙一流」大學。讓中國的大氣科學學科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這是60歲南信大的夢想。

校園裡,人人自強、自信、自覺,處處瀰漫著吐故納新、只爭朝夕的氣韻。

60年關山飛度,

60年驚鴻一瞥。

家國情懷的原點、自我革新的進程、自強自信的未來,這是一所大學60年的思考、探索和榮光。南信大精神賦予她凱歌以行的勇氣,讓她在奔湧不息的時間長河中,在浩蕩的時代大潮中,向著下一個光輝的60年啟航。

這裡,一切都是厚重的,一切又都是嶄新的。

相關焦點

  • 一甲子正青春 西華大學慶祝建校60周年
    昨日,西華大學迎來特別的日子。在學校60華誕之際,西華大學建校60周年總結暨發展大會隆重舉行。各級領導、海內外嘉賓、離退休老領導、校友、兄弟院校代表和師生代表等歡聚一堂,共慶西華60華誕。西華大學黨委書記邊慧敏主持會議。
  • 47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招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省教育廳主管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學校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寧六路219號。為更好地選拔優秀適崗人才,充實人才隊伍,優化師資結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人才。
  • 牛欄山一中建校六十周年校慶公告
    牛欄山一中建校六十周年校慶公告         2010年10月,牛欄山一中將迎來60華誕。60年來,一代代牛中人同心同德、兢兢業業,艱苦奮鬥、嚴謹治學,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創造了輝煌的辦學業績,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讚譽。在此,我們對給予牛欄山一中關心、幫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謝,對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的歷任領導、教職工和歷屆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 雙重喜慶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迎來60周年校慶華誕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今(28)日上午,重慶市楊家坪中學雙喜臨門,在迎來60周年校慶華誕之際,也迎來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開學典禮。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副院長董志勇,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各級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社會友好人士等參加了60周年校慶慶典儀式。
  • 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成功首演,迎接建校110周年
    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成功首演,迎接建校110周年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7-05-10  瀏覽:
  • 甲子華誕 歲月如歌 杭州天杭教育集團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杭州舉行...
    甲子華誕 歲月如歌 杭州天杭教育集團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杭州舉行(組圖)發布時間:2020-12-20 19:29:39 Sun  來源:杭州網12月19日,杭州天杭教育集團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超過235萬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參與慶典活動。這場走心、暖心、振奮人心的慶典,為大家呈現了校慶獨家的打開方式:讓師生讀懂天杭故事背後的歷史印跡與傳承的精神力量,真正成為師生新的成長節點,落下未來新篇章的重要起始之筆。
  • 【中國科技網】紅專並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 中科大舉行建校60...
    金秋九月的江淮大地疊翠流金,9月20日,中國科大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在東區大禮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中國科大自1958年建校以來,始終堅持「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訓,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 這所985大學過生日,清華大學致賀詞,天津大學浪漫「表白」
    南開大學,很多年輕的朋友對其過往不太了解,這是一所昔日與「北清復」齊名的高校,只不過現在很難再躋身國內綜合實力10強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在高校圈的地位。此番南開100歲生日,除了自身開展的系列慶祝活動,各路知名大咖、校友紛紛來賀外,還得到了相關機構、兄弟院校的祝福和表白,規格不可謂不高。首先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幣。
  • 南京飯票大學在哪裡是什麼梗 百年名校還差41周年是什麼意思
    南信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今年59歲啦,趁著校慶又給學生發飯票了!不要問什麼,問就是百年名校還差41周年。南京飯票大學除了發飯票寵學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智能宿舍樓也被稱為最宜居的大學宿舍。電子門、集中製冷、供暖應有盡有,還能遠程預約洗衣。別人家的學校沒錯了!
  • 上海的「神秘」大學,只因建校短被當地人嫌棄,實力不輸985
    上海的」神秘「大學,只因建校短被當地人嫌棄,實力不輸985,上海是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一線城市,這個城市是很多年輕人嚮往的城市,不僅經濟繁榮,就業機會也會更多,但是,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學都是在上海孕育出來的,比如復旦、上海交大等等。
  • 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公告全篇文言文 你讀懂多少
    昨天(21日),浙江大學師生的朋友圈被一篇「雄文」刷屏了。這篇文章通篇文言文,是浙大發布的120周年校慶第一號公告。  今年的5月21日是浙大119歲生日。慶生的同時,浙大正式啟動了120周年校慶倒計時一周年系列活動。校慶公告在啟動儀式上首次亮相。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啟真篤學,求是育英。公元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將值浙江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適甲子之逢雙,肇華誕之隆慶……」  公告由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徐同教授、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韓夢琳同學共同朗誦。
  • 蓋茨慶祝母校建校100周年講話:八字箴言送給學弟妹
    今年10月份,湖濱中學建校100周年,比爾·蓋茨在畢業41年後回到母校,在典禮上向學弟學妹們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  比爾·蓋茨  蓋茨說:人要有自知之明,很多創始人都喜歡自己親自寫代碼,他也是這樣的,他知道自己的擅長編程,但不善於搞外交,所以他經常把任務外包,取長補短。
  • 南京大學73歲「白眉道長」:物理課上唱京劇—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南京大學舉辦了「南京大學第十二屆『我最喜愛的老師』頒獎典禮暨第二屆『尊師重教月』閉幕晚會」,10位老師成功當選「我最喜愛的老師」。其中,73歲的物理學院教授胡安成為學生票選出的最高齡「男神」。
  • 南京郵電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南京郵電大學黨政領導班子,同時也以我們個人的名義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和長期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這一年,南郵人繼續向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目標邁進。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國際排名前3‰,化學進入前4‰。通信工程在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中位列全球第25名。這一年,南郵人對標國家「雙萬」計劃,推進專業課程建設,22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國家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 南京大學畢業生年薪18萬,背後是名校的優越感嗎?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和2019年的年薪均值相比,上漲了3.21萬元。南京大學建校百餘年,名師薈萃,培養了無數中華英才。一個剛畢業20多歲的大學生,拿到的工資,居然比一個工作好多年的上班族還要多,這個數字是不是有點虛高?有人認為,對於平常打工人來說,畢業生拿到18萬年薪確實有點高,也有人認為,寒窗苦讀十幾年,培養一個大學生得花多少錢?能拿到年薪18萬其實也不算什麼。上一個好大學和找個好工作有很直接的關係嗎?
  • 崢嶸七秩弦歌不輟 成都體院歡慶建校七十周年
    成都體院慶祝建校70周年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7日訊(記者 代朗)行健不息,積健為雄;崢嶸七秩,弦歌不輟。10月27日,成都體育學院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在學校綜合館盛大舉行,學校校友、教師及學生共4000餘人參加慶祝活動。  「蜀江碧,蜀水清,號稱天府,物產豐盈,奠復興之基礎,溯文化於周秦,鍛我體魄,振我精神,擔當大業於一身,齊努力,莫回循,立人、立己,相期做新民。」這是成都體育學院前身——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時期的校歌。
  • 雨花英烈陳子濤誕辰100周年,家屬來南京祭掃
    來自廣西玉林的陳子濤烈士家屬,冒著南京的小雨,到知名烈士墓祭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他們一行15人,其中同家族親屬9人。我因為在上大學,所以沒有來。1987年,我自己一個人來祭掃,獨自在這兒尋找三叔的墓。感動、驕傲,是當時最深的感受。」陳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