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宜慶
張兆和是沈從文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時的學生,來青島大學任教之前,沈從文已經給她寫了100多封信,當然都是情書。到了美麗的青島任教後,沈從文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並且在這個海濱城市收穫了愛情。
1932年7月,張兆和從上海中國公學畢業回到了蘇州。那年暑假,沈從文決定親自來蘇州看望張兆和,並向張家提親。沈從文帶了一大包禮物,是英譯精裝本俄國小說,有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作家的著作。此外,還有一對書夾,上面有兩隻有趣的長嘴鳥。張充和在《三姐夫沈二哥》裡說到這件事:「這些英譯名著,是託巴金選購的。」「為了買這些禮品,他賣了一本書的版權。」張兆和覺得禮物太重,只收下《獵人筆記》、《父與子》。
沈從文和張兆和
到了蘇州,沈從文去拜訪張家,然而,張兆和不在家中,去了圖書館,沈從文留下了紙條,悵然而去。正在旅館裡思緒煩亂的時候,沈從文突然聽到了兩聲輕輕的叩門聲,打開門一看,門口站著的正是他苦苦等待的張兆和。原來,張兆和回家後,在二姐張允和的勸說下,張兆和來到了旅館回訪沈從文。
在蘇州停留一周的時間裡,沈從文每天一早就來到張家,直到深夜才離開,在這期間,張兆和終於接受了沈從文的感情,長達三年的情書追求有了一個美滿的結果。7天後,沈從文離開了蘇州,返回青島。沈從文寫信給張允和,託她徵詢張父親對這樁婚事的意見。張兆和的父親思想開明,對兒女的戀愛、婚姻,從不幹涉。在得到父親的明確意見後,張允和與張兆和一同來到了郵局,給沈從文發了一份電報。張允和的丈夫周有光回憶道,張允和就復他一個電報,就是「允」。這一個字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允許,另外表示發電報的是張允和。一個字的電報發出去了,張兆和擔心沈從文看不懂,就給沈從文發去了另一封電報:鄉下人,來喝杯甜酒吧!
沈從文接到電報後,欣喜地找趙太侔,其時,青島大學的校長楊振聲已經辭職,改組為山東大學,趙太侔任校長。為了成人之美,趙太侔請張兆和到圖書館工作。1932年9月,張兆和到了山東大學,兩個人終於走到了一起。經常牽著手去棧橋看海,或者去匯泉灣的海水浴場。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電影還不發達,人們還沒有關注電影明星八卦的習慣。而作家的動態和情感,成了公眾關注的對象。有一雜誌叫《老實話》,1933年第3期,刊載了一篇《最近的沈從文》,報導熱戀中沈從文和張兆和。文章作者好像目睹了兩人的甜蜜:
先來談談他的她吧,在他稱呼她黑貓,或小貓中,便使我想像到這位張兆和女士是如何的溫柔和活潑,三四年前張兆和女士在中公(中國公學)時代是一位用功而常常獲得學業優等的學生,一部分男士,曾私溢之為皇后,她會運動,時報上常有她的照片……
沈從文和張兆和在青島度過了一段快樂而甜蜜的時光,這成為他們共同的記憶,溫馨而悠長。三十年後,沈從文還在給張兆和的信中,提到在青島的種種細節。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