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緬懷這位「國產土專家1號」!

2021-01-18 漯河統戰網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北洋之家」(ID:bypm2016)、「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光明日報」(gmrb1949)、微博@共青團中央、B站@共青團中央等


2年前的今天,2019年1月16日,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與世長辭......



于敏,跟錢三強、鄧稼先、程開甲等

為國「鑄核盾」的功勳科學家不同

他沒在西方名校留過學

沒喝過一滴「洋墨水」


這位「國產土專家1號」

在共和國最艱難的歲月

硬是在一張白紙上

書寫了中國人用世界最快速度

獨立研製出氫彈的神話!



於無聲處起驚雷

30年隱姓埋名為國鑄核盾

「中國氫彈之父」

于敏實至名歸!


今天,為大家講述

92歲大國脊梁于敏的故事!



于敏與父母合影

1926年,于敏出生於

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今天津境內)

一戶普通的人家

父母親都是小職員

靠著微薄的收入一家人勉強能過活

在那個兵荒馬亂

民不聊生的戰亂年代

侵略者暴行

給他的童年留下了慘痛的記憶


童年于敏


有一次

于敏差點兒遭到一輛

橫衝直撞的日本軍車碾壓

那一刻

只有12歲的于敏驚恐、憤怒

更切身體味到了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的亡國奴滋味


童年于敏與小夥伴(右一)


從此,于敏更加發奮學習

希望有朝一日

自己能像嶽飛一樣

蕩寇平虜,重振山河!


1944年,18歲的于敏不負眾望

以優異的成績

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

然而,父親突然失業

再也無力供他求學深造

同窗好友的父母聽聞後

表示願意資助他

于敏這才邁入北大校門!


于敏(左一)和同學們 


在北大,于敏如饑似渴地學習

沒有路費,寒暑假也從不回家

他跑到景山頂上去

拿著課本、習題乘著風學習

冬天,同學們在宿舍裡打牌、聊天

他披件舊大衣在旁邊安靜地看書


1945年8月6日

「死神」一箭射中了廣島心臟

原子裂變的巨大火球

像是魔鬼一樣在廣島上空翻滾

波及之處,灰飛煙滅!

全世界第一次見識了

這種能在極短時間內

摧毀一座城市的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力



于敏一面被核武器震驚

一面感受著自己的祖國積貧積弱!

1946年,他決定走科學救國的道路

從工學院轉到理學院物理系

正是這次轉系

為于敏日後與被稱為「魔鬼」的

核武器較量埋下了伏筆!


三年後,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

考取了北大理學院院長

張宗燧的研究生



張宗燧是著名物理學家

第一位在劍橋大學開課的中國人

他對學生要求極高

講課從頭到尾用英文

內容更是深奧難懂!

在其他同學望而生畏之時

于敏卻專找極難的課題挑戰

他超強的記憶力

超群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曾讓整個理學院為之驚嘆



在一次代數考試中

由於試題極難

數學系的平均成績竟然不足20分

而有一張成績單

幾乎轟動了整個北大校園:

于敏,100分!


從此,于敏的大名在北大校園

總是跟「天才」二字連在一起

就連張宗燧先生都無比欣慰地說:

「我教學了一輩子

從未見過于敏這麼好的學生!」




1950年,韓戰爆發

美國自恃核武器威脅中國

此時,身在北京大學的于敏並不知曉

他的命運已經隨著戰爭時局和

國家發展的需求開始發生轉變


1951年的一天

在北大當助教不足一年的于敏

被神秘地帶入了新中國的第一個

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

近代物理研究所

接待于敏的

是我國核科學事業的奠基人

彭桓武先生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核科學事業奠基人 彭桓武


當時,這裡集中了

中國所有核領域的頂尖人才

于敏同鄧稼先、黃祖洽、金星南等8人

一同分入了原子核理論小組

在研究所短短數年間

于敏不僅掌握了國際核物理的精髓

還寫出了多篇重量級論文

這些論文

直接讓我國的原子核研究

上升到全新高度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日本專家朝永振一郎訪華

當他得知于敏從沒有出過國門

更是未受過任何國外名師的指導

竟然僅靠獨自鑽研

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研究成果後

驚嘆他是中國的「國產土專家1號」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道路

嶄露頭角的時候

1952年11月1日

美國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一個小島上爆炸

毛澤東指示:

原子彈要有,

氫彈也要快。



1961年,蘇聯試爆氫彈「沙皇炸彈」

威力相當於美國在日本扔下原子彈3846倍!

一時震驚世界,輿論譁然!

彼時,中蘇關係破裂

懸在中國頭頂上的

不僅是美蘇霸權主義

更有原子彈和氫彈兩大塊烏雲!


1961年冬日的一天,大雪紛飛

于敏被通知到錢三強辦公室

錢三強直言不諱:

「經院裡研究決定

請你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

你看怎麼樣?



時年34歲的于敏

已在國內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

耕耘了十載春秋

眼看要有所發現、有所建樹

的關鍵時刻

組織上卻讓他轉行

突如其來的決定

令他始料不及


錢三強拍了一下于敏肩膀

鄭重地說:「咱們一定要趕在法國之前

把氫彈研製出來!」

腦子瞬間短路的于敏

很快回過神來

國家這是要把研製氫彈的重任

交給自己!



原子彈和氫彈雖然都是核武器

但是一個屬於核裂變

一個屬於核聚變

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


于敏和妻子孫玉芹


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

1951年,于敏從研究量子場論

轉行研究原子核;

1961年,他又毅然決然地從研究原子核

轉向研究氫彈原理!

這意味著他不僅要

離開研究了多年的學術領域

而且需要隱姓埋名

長年在外奔波!


上不告父母

下不告妻兒

從接受這份任務開始

于敏的名字和他從事的事業

一起成為國家最高機密

「國產土專家1號」從此被雪藏

他像是銷聲匿跡了一般

再也沒有公開發表過論文!



那時,世界上只有英美蘇三國

成功研製了氫彈

杜魯門跟艾森豪都曾赤裸裸地講:

決不能讓中國搞氫彈!

于敏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過去學的東西都可以拋掉

一定要全力以赴研製出氫彈來!


研製氫彈

中國完全是

從一張白紙開始的

于敏和科研人員們只知道氫彈的釋放當量

比原子彈要大幾十倍上百倍

至於怎麼造氫彈

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誰也說不清楚

就連彭桓武都說 :

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

他沒有老師!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周恩來立即部署:

一定在1968年之前

進行氫彈裝置爆炸試驗!


時間緊迫

氫彈研究還沒有關鍵性突破

于敏和團隊科研人員

幾乎時時刻刻都沉浸在

堆積如山的數據計算中

直到1965年

氫彈研製方案才終於有了一些眉目

為了驗證方案是否行得通

于敏帶領幾十名科研人員

趕赴上海「百日會戰」



上海有中國唯一運算5萬次的計算機

然而,95%的時間要先保證

原子彈設計的運算

于敏帶著他的團隊

就利用這5%的運算時間

甚至把算盤、計算尺

這些原始工具都用上


于敏把自己埋在

數以萬計的演算紙、運算紙帶裡

從大量密密麻麻、

雜亂無章的數據中

他以超乎尋常的物理直覺

逐漸理出頭緒找到關鍵!

終於形成了一套

從氫彈原理到構形的

基本完整方案



有了突破之後

于敏激動地給在北京的鄧稼先

打了一個著名的「隱語」電話:


於:我們幾個人去打了一次獵,

打上了一隻松鼠。

(發現有效氫彈構型!)


鄧:你們美美地的吃上了一頓野味?

(你確定?)


於:不,現在還不能把他煮熟,

要留作標本,我們有新奇的發現……

(基本確定,但是要進一步研究!)


鄧:好,我立即趕到你那裡去。


僅用五年不到的時間

于敏從一個對氫彈完全不懂的

「國產土專家1號」

硬是靠著獨立自主

突破了核大國對氫彈理論技術的封鎖

更用轟動世界的「于敏方案」

為中國研製氫彈

打開了一扇大門


氫彈原理一突破

所有人都鬥志昂揚

恨不得立馬就造出氫彈

但是

氫彈原理還需經過核試驗的檢驗



核試驗場遠在大西北

生活條件相當艱苦

吃的是夾雜砂子的饅頭

喝的是苦鹼水

茫茫戈壁飛沙走石

大風如刀削一般

冬天氣溫零下30℃

道路凍得像搓板……


生活的苦咬咬牙就能克服

可時時刻刻壓在人心頭的苦

卻是最難以言說的!

在一次核試驗前的討論會上

壓力、緊張充斥整個屋子

這時,只聽到——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于敏和陳能寬兩位科學家忽然

你一句我一句地將

諸葛亮《出師表》背誦到底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

無不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當時,法國也在抓緊研製氫彈

于敏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勁:

如果中國能趕在法國前面

突破氫彈的話

不僅長中國人的志氣

更能讓中國在世界上挺直腰杆!



1967年6月17日

一架戰機在新疆羅布泊上空

投下了一個降落傘

氫彈試驗正式開始

伴隨著雷鳴般的響聲

大漠上空同時升起兩個太陽

蘑菇雲隨之拔地而起

我國第一顆氫彈

空投爆炸試驗成功



「衝擊波把距爆心投影點

近三公裡、重約五十四噸的火車

吹出十八米

近四公裡處的半地下倉庫被揭去半截

十四公裡處的磚房被吹散……」


當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

《新聞公報》莊嚴宣告:

「今天,中國的第一顆氫彈

在中國的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




于敏說:當初設計是百萬噸左右

而實際的爆炸當量是330萬噸

更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是

「于敏方案」設計的氫彈更適合實戰

中國氫彈誕生之初就已經接近

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應用

就連美國軍界都說:

這傢伙可抵十個集團軍!



蘇聯「沙皇炸彈」(氫彈)


美國第一代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氫彈

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

蘇聯用了六年零三個月

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

法國用了八年六個月

而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中國搶在法國前面

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中國的氫彈從無到有

完全是自主化產物

是最地道的中國製造!



于敏在平洞試驗場


在四川綿陽

有一個口口相傳的神秘禁區

當地百姓們說:

這裡是研製中國核武器的地方!

在氫彈試驗成功後

1969年,于敏帶領團隊

來到了綿陽的深山裡

開啟了核武器研究的新徵程


已經有原子彈、氫彈了

為什麼還要繼續隱姓埋名研製核武器?

於老說:

我們的武器在地下,是固定的

人家衛星一看你這個位置都知道

核武器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如果喪失威懾能力

我們就要重新受到核訛詐




「中國氫彈之父」沒有停止他的腳步

為了研發二代核武器

于敏深藏大山

日夜無休的科研

加上實驗中放射性物質的侵害

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

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試驗

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

于敏上臺階都要抬著腿才能慢慢上去

同事都勸他休息

他堅持要到小山岡上觀測火球

由於操勞過度和心力交瘁

在工作現場

于敏幾近休克


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上海神光裝置旁討論工作


由於連年都處在極度疲勞之中

1971年10月一天深夜

于敏再一次因為過度勞累休克

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為安

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車上開始便血

送到醫院時又一次休克……


于敏, 這位中國的物理學天才

幾乎是拼了自己性命為國鑄核盾!

尤其是在二代核武器研製中

他不僅一次次突破關鍵技術

更敏銳地意識到

核武器發展到一定程度

美蘇肯定會採取措施

限制其他國家進行核試驗

中國必須加速核試驗!!



1986年,301醫院的一間普通病房內

總是能看到于敏去探望病人的身影

他的老朋友鄧稼先

在一次試驗任務中受到輻射

已進入直腸癌晚期


除了探病

于敏同鄧稼先談論更多的

還是中國的核試驗發展

他問鄧稼先:「我們是不是到頭了?」

鄧稼先也很憂慮

但兩人都意識到中國核試驗

決不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于敏與鄧稼先


當時鄧稼先已經進入生命倒計時

全身出血不止的他堅定地對于敏說:

我們現在就上書中央!

在鄧稼先生命最後的期限裡

他和于敏一起字斟句酌地寫下了

《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

建議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試驗前

加快中國的核試驗步伐


1986年7月29日

鄧稼先逝世

之後

于敏十年如一日

將兩人合作的最後一份規劃

一步步變成現實


上世紀九十年代 于敏在辦公室


1996年7月29日

在鄧稼先逝世10周年這一天

中國鄭重向全世界宣布:

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暫停核試驗

1996年9月10日

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票通過了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正是因為鄧稼先、于敏的戰略眼光

為我國爭取了十年寶貴的核試驗時間

更讓中國趕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

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1999年9月18日

于敏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兩彈一星」

功勳科學家勳章

在那裡,他更替老友鄧稼先

見證了中央領導

為「兩彈一星」元勳頒獎的全過程!

也正是在這一天

于敏、程開甲、王淦昌等功勳科學家

隱藏30年的身份才真正解密!



15年後,89歲的于敏

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坐在輪椅上的于敏 

華發稀疏 , 略有駝背

滿臉謙遜慈祥

回顧自己一個甲子的科研歷程

于敏淡然地說:

一切都是為了國家需要!


近半個世紀與「核」共舞

于敏有自己的看法:

我打心眼裡贊成核武器最好完全禁止

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核武器

 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

 但也絕不能受旁人欺負!



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

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

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

于敏,從意氣風發到白髮蒼蒼

一個絕密30年的名字

一個鑄核衛盾一甲子的傳奇

一輩子心甘情願為國家

為人民保駕護航的民族脊梁!


「願將一生獻宏謀!」

于敏,兌現了他對祖國的諾言!



網友:致敬民族脊梁!


相關焦點

  • 「國產土專家1號」!
    「國產土專家1號」!這位「國產土專家1號」在共和國最艱難的歲月硬是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中國人用世界最快速度獨立研製出氫彈的神話任何國外名師的指導竟然僅靠獨自鑽研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研究成果後驚嘆他是中國的「國產土專家1號」
  • 阿森納歷史上的今天:10月31號,緬懷傳奇邊鋒阿姆斯特朗
    在他去世後的俱樂部第一場比賽上,全場特為他默哀1分鐘,球員們臂纏黑紗以悼念這位先輩,效力俱樂部16年之久的一代傳奇巨星就此隕落。阿姆斯特朗綽號「喬迪(Geordie)」,是阿森納60-70年代的絕對巨星,在皮雷加盟阿森納之前最出色的7號位球員。他忠誠地為阿森納出戰了621場,多年後這個紀錄才被大衛·奧萊利和託尼·亞當斯打破。
  • 毛澤東逝世41周年,以一首詩緬懷這位偉人!
    儘管歲月流逝,但思念和緬懷會愈發沉澱。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宣告中華民族的尊嚴!今天就以一首小詩,緬懷這位偉人!九月九日痛哀蕩,秋風遙祭向遠方,高山大嶺盡含悲,江河湖海熱淚淌。四十一年公去矣,光輝形象銘心房,豐碑至今無人撼,中華一人屬豪強。
  • 今天1月8日,周恩來逝世45周年:我點燃一盞心燈,緬懷總理!
    1976年1月8日 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這個平凡的數字、平凡的日期 因為它背後的意義而變得不平凡 它在告訴我們 周總理雖然已經離開
  • 馬拉度納緬懷科比!韋德哭了:不要,上帝,球迷緬懷科比高喊MVP
    北京時間1月27日,前NBA巨星科比在一起直升機事故中離世,年僅41歲。娛樂圈眾多明星也是發文緬懷科比,林熙蕾:今天一早起來看到朋友給我的消息讓我瘋了,我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生命很寶貴但也很脆弱,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所有的人!My heart is broken 我不知該說什麼,也不知如何接受!you inspired me and will be missed forever!
  • 湖北富硒生態零號土豬
    「的養殖模式,不但保留了土家族傳統的飼養方式,也響應當地村落」脫貧致富「政策,更奠定了」零號土豬「零汙染、零添加、零重金屬、零農殘,零注水」等五零標準的好口碑。
  • 今天,緬懷30萬遇難同胞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今天我們再次「以國之名」祭奠30餘萬死難同胞悽厲刺耳的警報聲警醒我們國恥難忘!資料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82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開始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圖為1937年12月12日下午,日軍八輛坦克排列南京長幹橋南街,集中轟炸掃射中華門。
  • 今天|4月15日,59年前,我國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59年前的今天,1960年4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自己建造、全部材料和設備都是國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提前下水。
  • 這位孝感籍將軍,您踮起腳看別人航母的樣子,看哭了多少中國人……
    這位孝感籍將軍,您踮起腳看別人航母的樣子,看哭了多少中國人…… 2021-01-14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憑什麼說年輕人緬懷「文革」
    5月7日,《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年輕人千萬別緬懷「文革」》,再度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光在新浪網上的跟帖就達到12萬多條。文章對當前居然還有一些人對「文革」流露出戀戀不捨的情結感到大惑不解,為有些人認為「文革」年代沒腐敗、沒貪官、沒汙染,社會和諧這樣的謬論感到震驚。由此提出,從中央《決議》徹底否定「文革」算起已經30年了,怎麼今天會出現種種懷念之聲?
  • 今天,5月12日 一個集紀念、感恩、緬懷和希望的日子
    今天,5月12日 一個集紀念、感恩、緬懷和希望的日子時間:2020-05-12 13: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5月12日 一個集紀念、感恩、緬懷和希望的日子 12年前,汶川縣的大地震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們沒理由忘記這場災難 在那場災難中,我們看到數不清的軍人
  • 致敬+緬懷!湖人舊將大腿紋科比Logo,詹眉曼巴紋身曾引熱議
    北京時間1月16日,攝影師Cassy Athena曬出了活塞射手韋恩·艾靈頓的新紋身。艾靈頓將科比的個人Logo紋在了自己身上,而Logo中也融入了科比的頭像,致敬+緬懷!這位33歲的後衛,他曾經在14-15賽季為湖人打球,一共出戰65場比賽場均25.8分鐘能夠貢獻10分3.2籃板1.6助攻。當然了,說到對於科比的致敬,那就不得不提詹姆斯、濃眉哥的紋身了,昔日他們的紋身也引起了球迷的熱議,球迷紛紛盛讚詹眉。
  • 這位己土日天幹的命主在秋冬交替時出生,妻子對他的仕途幫助很大
    前面我們講了甲乙木、丙丁火和戊土,今天講己土,然後還是老規矩,根據一個實際的八字來簡單看一下己土人的部分特點。1、己土類象己土與戊土不同,之前我們介紹戊土是城牆土、厚土,己土呢,它的象意為泥土,花盆土,陶瓷土,塵土等。
  • 中元節以不同的方式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三湘都市報9月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曾妍 潘愛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人們會祭祀先祖、放河燈、祀亡魂、追緬親人,以寄託心中那份對於逝去的沉重哀思。今天,來自湖南3所高校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 歷史上的今天|1月5日 殲10戰鬥機閃亮登場!
    歷史上的今天歷史上的今天2020.1.5距離全年結束還有360天1904年1月5日著名京劇科班「喜連成」成立國共達成《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1948年1月5日中國民主同盟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民盟組織1969年1月5日蘇聯發射金星-5號金星探測器1985年1月5日
  • 這位專家的回答有點兒「皮」
    而荔枝問答欄目有位專家這樣回答:「大概相當於打王者榮耀打到最強王者」,咳咳咳,這樣的回答,可以說「皮一下,很開心了」!   目測,網友們看到這樣的答案,應該會想要邀請專家一起打「王者榮耀」吧!   這位幽默風趣的專家是誰呢?
  • 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過好每個今天
    褪去疲勞,忘卻煩躁,放眼今天,無限美好。我為你帶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願你像陽光一樣奪目耀人,我為你帶來清晨的第一縷微風,願你像微風一樣怡人舒爽。早安!把每個睡醒後的早晨當成一件禮物,把每個開心後的微笑當成一個習慣。
  • 【歷史上的今天】3月24日大事件
    中國第一隻國產手錶的誕生62年前的3月24日,也就是1955年3月24日,中國第一隻手錶在天津誕生。經有關專家考核鑑定,走時基本正常。這是我國工人階級試製出的第一隻國產手錶,填補了新中國工業建設的又一場空白!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24日在希臘舉行3月24號上午11點,也就是北京時間3月24號下午5點鐘,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順利舉行。由希臘女演員扮演的最高女祭司在赫拉神廟前成功採集到了北京奧運會的聖火。
  • 為什么女性手機尾號「大忌」1和9數字,數字能量學專家,詳細解答
    為什么女性手機尾號「大忌」1和9數字,數字能量學專家,詳細解答很多人問我,怎樣的手機號適宜他,其他手機號好不好除了看數字之間的組合,也要看是誰在運用,比方今天要講的是女人手機尾號最不該有數字19/87這種大能量的延年磁場會導致女人,有責任心,事業心強,壓力大,喜愛掌控他人
  • 緬懷周總理逝世45周年:願這盛世,如您所願
    每每提起周恩來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些曾學過的課文《十裡長街送總理》《難忘的潑水節》《飛機遇險的時候》《一夜的工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深秋的早晨》......2021年1月8日,是周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當年十裡長街送總理的靈車,已經回到恩來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