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之困亟待突破,相關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投入,一些培訓機構也從中嗅到了商機。眼下,市面上「4個月從晶片小白到年薪30萬」「2個月必能找到工作」之類廣告不少,還真吸引了大量學員,想拿到一張晶片行業的入場券。市場著實火爆,培訓效果如何?據報導,即便是頭部培訓機構,每年結業時能夠達標的學員也不足十人,所獲薪資與宣傳相去甚遠。而更多機構則純屬掛羊頭賣狗肉,課程基本是計算機編程內容,與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關聯度不高。種種跡象表明,當下晶片培訓市場徒有虛火,既無法讓學員「走上人生巔峰」,也無法滿足行業對人才的渴求。從晶片行業的客觀規律來說,這些速成班效果不佳是一種必然。一枚晶片雖小,背後的產業鏈條和知識技能卻龐雜無比。大學的相關專業中,一些課程的基礎教材便多達千頁。即便是「學霸」,不研究個三年五載也很難入門。更何況掌握了理論知識後,真到了實際研發階段,還需使用光刻機或尋找晶片代工廠進行流片才能驗證設計思路是否正確。再從人力成本來看,擁有穩定晶片教學能力的資深工程師是許多大學和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一般培訓機構根本找不到緊缺人才,上講臺的多是剛畢業的研究生。老師尚且要邊講邊摸索,學員自然更是聽得雲裡霧裡。用培訓機構的話說,「悟不悟還得靠個人。」晶片培訓的虛火,只是近些年成人培訓領域蹭熱點炒噱頭的一個縮影。大數據概念橫空出世,相關課程一夜之間充斥社交網絡;人工智慧成為風口,「三天上手Python語言」的廣告遍布街頭巷尾。什麼熱,培訓機構就教什麼,這無可厚非,但賣點都是「速成」「高薪」,這就純屬自欺欺人了。對此,從業者並非不知,但培訓行業同樣被資本與流量裹挾,惟有想方設法擴大招生,才能提升體量、獲得融資。而很多培訓內容更新換代快又缺乏統一標準,外部監管難以有的放矢。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培訓機構蒙眼狂奔,許多學員跟著熱點踩到了坑裡。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的「保鮮期」越來越短,思想的「折舊率」越來越高,能力的「迭代率」越來越快。有人戲言: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事知道;三年不學習,老闆知道。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終生學習才能保持自身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成人培訓需求旺盛是必然,大量培訓機構的出現是個好事。但對於那些製造噱頭、坑蒙拐騙的黑心機構,相關部門要儘快出手、完善監管。而更關鍵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完善成人教育體系,與時俱進打造精品課程,來回應求知者的熱情。學習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為這種人生投資護航,也是社會的責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鮑南
編輯 鮑南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