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馮夢龍所著,讀過這本書的人如此評價:「天下無餘智」。後代汲取中華民族智慧,學習做人做事都繞不過這本書。
秦代末期的諸侯爭霸期間,項羽曾經一度有著高尚的聲望,獲得了絕對的霸主地位,可以分封天下諸侯國,甚至是連劉邦的「漢王」都是由他所封。殊不知項羽的聲望何時開始下滑的呢?那便是在項羽於前206年攻佔鹹陽以後,大家勸他在鹹陽定都,可是項羽極為乾脆地拒絕了。
而且拒絕的原因十分令人無語,項羽的原話是「榮華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榮華富貴以後不回到家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卻在夜裡行走,又有誰可以看到呢?因而項羽終歸沒有定都鹹陽,逐漸失去了天下人心,最後敗亡,同時也衍生出了「衣錦夜行」這樣一個成語。
後人大家在說到「衣錦夜行」這個詞句的時候,通常是擁有否定意味的,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與項羽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更為普遍的便是大家在榮華富貴發達以後,就一定要返回自身的家鄉,蓋起來一個十分龐大的房子,令人一眼看起來就知道這戶別人很富有的那種,所謂「榮華富貴歸鄉起大屋」。
殊不知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可取,老祖先們甚至還因而而將其與其他的事件並列,稱其為「人生四忌之首」,而且小結提煉變成了極其簡易的俗語,前兩句大家大家都很了解,那便是「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往往說「富不住大屋」,原因非常簡單,便是與項羽這種「衣錦夜行」的觀念對立起來,終究歷史早已證明那一些不能夠接受「衣錦夜行」的人,結局通常不算太好。從總體上,便是要奉行「財不露白」的原則,不必早已出自身的榮華富貴,更不必讓自身早已得比旁邊的隔壁鄰居鄉親們日常生活得更好,不然便會多出許多莫名其妙的惡意以及莫名其妙的苦惱。
針對「窮不行遠路」就更加簡易了,當代人的交通方式早已十分便捷,千裡之遙也不過便是幾個小時,大家針對遠行、行遠路早已沒有太多的過多。可是古時候,遠行、行遠路那確實還是一件很令人痛苦的事情,一方面舟車勞頓的四處奔波,會令人身體受不了,與此同時又非常容易遇到各種意外,而且還非常容易水土不服生病,當初秦瓊往往淪落到賣馬的地步,便是因為「窮行遠路」。
在古代人總結出的
之中,「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知名度很高,但實際上後2句才算是真正的精華,那更加可以早已出老祖先們針對生命日常生活的智慧,那便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前面一種說的是人到到了一定年紀以後,就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衝動,善加保養自身的精神與身體,而後者則是說的人在年輕時都不可以貪圖一時之快,如果過猶不及便會反受其苦。
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的事情,儘管我們今天去看的時候,只會覺得那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就好像是在看影視劇一樣,但其實在當年它們都曾經真實地發生過,並且早就已經呈現出了最終的結果。
老祖先留下來的生活哲理和智慧,十分值得學習,教會我們看透人心。
老祖先的話經過上千年仍然盛久不衰,不但有社會經驗的總結,也有做人做事的大智慧,非常值得後代學習,讓後代少走彎路!
明代奇才馮夢龍搜集了許許多多民間的俗話,涉及教育、生活、做人做事、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著作成了《智囊全集》,還用白話詳細的進行說明。
實際上古人智慧並不難學,俗語一般比較通俗易懂,只要認真體會,就能領悟到在其中的智慧,幫助自身的人生路越走越順。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仔細品味。」
《智囊全集》包括10個大部、28卷,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正史、筆記和野史,不但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從此書中找到靈感和方法。所以,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智囊全集》
一部《智囊》在手,人性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