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頭平額腦寬」,後半句你知道嗎?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2021-01-12 豆芽老師00

老人言:「頭平額腦寬」,後半句你知道嗎?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老話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從古至今都有「面相」一說,所謂面相,就是相面,相的其實不是面,是心。

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相由心生」,就是你的樣子就是你心底最真實的樣子。

明代大才子馮夢龍之前就在《智囊全集》中,講到了"相由心生"這個詞,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不難理解,就是一個人不能從外貌上判斷。想要認清一個人的話,時間久了就會慢慢的看得清。

雖然是這樣說,不過古人卻很相信"觀人"術,喜歡通過觀察人來預測一個人今後的行為。《智囊全集》中就有一些觀人方法,被譽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早年研究《智囊全集》,並結合書中內容加以應用,最終寫了一本讓人看人的《冰鑑》。

你可以看看身邊有一番作為的人,都會產生自己的獨到識人之處。

老人言:「頭平額腦寬」,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你知道嗎?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頭平額腦寬

「頭平額腦寬,必定做高官」,這句話說的是頭部如果平而腦袋比較寬的話,將來一定會做高官。意思就是這樣的人一定有福氣,過去的老人都喜歡串門走親戚,長時間就流傳下來的古話成了經典,而且這些都是經驗是有一定道理的。

必做高官

這句頭平額腦寬的下半句才是經典,就是「必做高官」。

額頭平展開闊的,這是智力充足並且眼界開闊的人,做事有底蘊有視野,一生成功者居多。可以觀察一下,有這樣特徵的人做事有點憨。額頭部位髮際線偏低,額頭偏低的,這是思維較快,不過智力有限的面相,所以做事不夠圓滿,不是很精明。

曾國藩先生,在寫作《冰鑑》中講述了各種如何去看穿一個人內心的方法,這也間接的說明了,這種以貌取人的方法,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頭平腦袋寬,這樣的人是有商業頭腦的,思維比較靈活,很簡單的例子,就是馬雲。

大家都知道馬雲的面相與眾不同,都說是奇人,但說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這個來自浙江的男人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神」,卻不得不讓人折服。

老祖宗不僅看人有智慧,在為人處世也是有方法的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自己能夠圓滑的交際,以及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智慧。而這些智慧和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曾國藩能夠從一個「笨人」,變成一個值得學習的聰明人,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靠的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馮夢龍。

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

但凡後世人,結合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令你想不到的是,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有這樣一本書。康熙認為它是「國之利器」;

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

在這本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算得上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中間還帶有作者的點評,不僅妙趣橫生,總是會用一些蘊意的文字點醒你。

而我們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後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

寫這本書時,作者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讀過這本書的人,一致認可:不過凡後世人,汲取中華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

這本書,就是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的《智囊全集》

就連到現在為止,智囊全集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

就像我們熟知的首富王健林,也把這本書推薦給了萬達高層。讓自己的員工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增強了個人修養,增強在職場中為人處世的根本。

古代智謀之精華

海納聖人智慧,提升情商競爭力

置身於當今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如魚得水,就一定要時刻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嗅覺。一定是有「智慧」之人方能洞察世事、人心,從而得利驅害。

《智囊全集》,可謂商界、政界、職場通用的智謀錦囊。正如王健林所說,它不僅適用於過去政權紛爭,更適用於現實職場和生活:它如提升智慧和情商的鑰匙,上至治國安邦的經國大略、治軍作戰的用兵良策,下至治家處世的生活錦囊……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一邊欣賞有趣的官場、民間故事,合上書籍後,還能驚嘆於古人的智慧,還有那驚人的謀略。

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不會產生枯燥感,並利用其中的道理並運用於現實。

這本書也就是兩杯咖啡的錢就夠讓你受益終生!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想看的小夥伴們,點擊下圖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兩腮沒肉神鬼難鬥」,後半句更為經典,可惜知道...
    中國人素來注重以貌識人。其中最為經典的範例就是晚清政壇的頂梁柱曾國藩。曾國藩善於以貌識人,他以一介書生舉兵湘鄉,舉薦聚才,力挽狂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獨到的識人術。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部經典名作《冰鑑》,把他成功的識人用人心得告知後人。
  • 老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看人可真準
    important}有句話叫「相由心生」,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民間也一直都流傳著不少俗語,其中最為人們廣泛流傳的就屬「兩腮無肉不可交」了,一直以來都被老一輩人掛在嘴邊,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雖然上一句很經典,但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看完才知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看人可真準!
  • 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便是如此,這句俗語說的就是一個凡人如果大富大貴了,應當回歸平凡了。還有一句相當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一個人為什麼會「兩腮無肉」呢?一無非是生活條件不夠好,沒有充足的營養,人就會變得瘦骨嶙峋,這種狀態的人,往往愛貪小便宜。二則是他的心態比較刻薄言行舉止讓人很不舒服,《老人言》有提到「相由心生」,這種心態的人,長相也會刻薄。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我們常常說「面由心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在在明代奇才馮夢龍的經典拙作《智囊全集》中就曾經提到過:"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意思是說想要徹底看清一個人,還需要跟他有長時間的接觸了解。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隨著社交經驗的豐富,經歷的事情多了,看的人看多了,我們會慢慢琢磨、總結出一些看人、識人的門道。若是能夠深諳此道,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儘量避免「遇人不淑」,避免把時間浪費在不靠譜的人身上;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讓我們明白一些有用的社交技巧,學會和不同的人和平相處,知道誰是能交心的好朋友,誰是隨時會離開自己的酒肉朋友。
  • 農村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這些俗語雖然說並沒有根本的科學依據,但是它也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來的總結,所以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大家了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的後半句,也就證實來古人的智慧無窮。古代的時候人們把看面相的人都稱之為相識,最早的相士記載是在公元557年到581年的《周書》中,當時只是一些簡單的體現,並沒有形成一種體系。一直到了公元581年開始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句句經典,幫你看人八九不離十
    文章作者:琢磨君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有些人認為老祖宗的話落伍了,屬於「老古董」,已經不實用了。但是他們熟不知,古人看問題更加透徹,看人心更加精準,而人性又是亙古不變的;有些歷經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俗語或成語,甚至是古人拿慘痛的教訓換來的,比如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等等。
  • 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明代文學大家在他的智慧寶典《智囊全集》中,寫下一句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說的就是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不僅僅是從表面上,往往外貌最是能騙人的,很多人長得人模狗樣,但是內心極壞!於是我們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就有一套自己的識人術。
  • 老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識人術,可信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很多老人就會說,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就可以觀察出一個人的本性啊,會經常說相由心生,而今天我們聊的這句話呢,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說兩腮幫子上如果沒有肉的話啊,這種人呢是不值得我們深交往的,就是交往的時候呢,一定要慎重一些的,雖然說以貌取人是對人的不尊重,但是呢,在古代,大家會認為兩腮無肉的人,看上去就會給人一種比較陰險狡詐的感覺,如果女人兩腮無肉的話,
  • 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是精髓,道出老祖宗識人之術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是精髓,道出老祖宗識人之術。
  • 農村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後半句你未必知道
    你還記得曾經在村頭,圍坐在老人跟前聽他講農村俗語的情景嗎?你還記得曾經每天都要聽老人聊天,然後把學到的俗語向大人張揚的樣子嗎?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農村文化的一部分,都深深的刻上了農村文化的烙印。它們通過農民的口口相傳,成為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著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和做人智慧,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同樣經典,堪稱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同樣經典,堪稱老祖宗的識人智慧中國民間的老百姓在千百年來總結了許多博大精深的生活經驗,這包括識人斷面,為人處世,以及警醒後代等的俗語或口頭禪,有些是封建迷信,而有一些卻是經驗之談。
  • 俗語:「兩腮無肉,小鬼難鬥」,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之術,至今適用
    很多人認為,古代那些算命先生都是假的,沒幾個有真本事的,其實這種觀念卻是有些以偏概全了。識人之術背後,涵蓋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兩腮無肉,小鬼難鬥」被記載於《老人言》中,同樣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之術。直到今天,對照這句話,你會發現其依舊適用。有句話叫做「相由心生」,似乎一個人的善惡,一個人的未來一生,全部寫在了一張臉上。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術
    雖然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但是大家都知道,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判斷一個人,我們的老祖宗也是很有心得,他們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俗,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術!
  •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
    老祖宗的以下3句識人術,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小人和君子的3個區別,看完老祖宗的這三句話,你就會一目了然。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論述很多,而這句話也道明了小人和君子的主要區別。品行端正的君子,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品行不端的小人,出現問題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 俗語「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後句少為人知,卻道盡人生智慧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千年文化,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精神財富。我們這些當代人想要在人生路上有所成就,顯然應該要以史為鑑,將前人的智慧收為己用。而在《老人言》中,收錄了諸多老祖宗留下的金句。這其中,老祖宗傳下的「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則是道盡了現實。
  • 老祖宗教你識人看人,只用兩句口訣輕鬆辨認,說的真有道理
    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句老祖宗的識人術,「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燕窩」,大家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是老祖宗看人的五官長相得出來的結論,想問一下大家,當你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觸的時候,你肯定也不知道這個人是個什麼樣性格的時候,是不是會先看這個人的長相和穿衣打扮呢?
  • 如何準確看人?參照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口訣,八九不離十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文章!有個成語叫「一葉知秋」,我們觀察一片樹葉的凋零,便可探知整個秋天將要降臨。正所謂是「見一落葉,而知秋臨;睹窪中之冰,而曉天寒」。那些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往往都是聰明人!
  •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後句更有智慧,值得中年人品讀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後句更有智慧,值得中年人品讀因此千百年來也誕生了不少關於酒的哲理詩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十四個字很有意思。前七個字表達的是正面的,有時候剛認識的人,卻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幾杯酒下肚,說的話都愛聽,性格上也不煩,這就是所謂的緣分。而後七個字,是從反面說的,「半句多」對「千杯少」工整而又充滿張力。
  • 老人常說「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精華,說透人性入木三分
    說起農村人,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一旦你與農村老人深入接觸之後,你會發現在他們滄桑的眼神背後,對於人性的理解也是入木三分。雖然許多農村老人並沒有非常高深的學問,但是往往卻能夠說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話俗語,不少俗語值得深思!